過去幾個月, first direct對1,500名Facebook和Twitter用戶進行了研究,以了解社會化媒體用戶族群的不同特徵。他們得出結論社會化媒體用戶大抵有11類,了解這11類人群可以更好地幫助品牌構建社群關係,為他們定製化更好的社會化媒體內容。
下面是這幾類用戶:
The Ultras社交控
對於這些社交控而言,社會化媒體的樂趣無處不在,是生活常態。
他們每天在上面花費超過2個小時,查看更新次數幾十次。13%的英國Facebook和14%的Twitter用戶可以歸類到社交控裡面。
對於營銷人員而言跟這些社交控互動是很值得的,因為他們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社交平臺上,而且他們對跟隨者有影響力。
The Deniers否認者
否認者是那些聲稱社會化媒體不能決定他們的生活,但卻常因為失去社交連接而焦慮的人。有趣的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這兩類人群分別佔到20%和17%。
對於營銷者而言,這些人群反映的是社會化媒體的真正價值。衛報2012年5月的報導稱Twitter英國用戶已經突破1千萬大關。如此高的比例意味著有多達170萬的這些人會不時登錄社交網絡。
The Dippers蜻蜓點水者
『Dippers』 are much harder for marketers to engage with. They are the people who occasionally check their profiles and can go weeks without posting an update. They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ignore brand messages on social therefore traditional marketing methods may be a better way to reach them.
蜻蜓點水者是營銷者們最難觸及的人群,他們是那些不時看看頁面,然後幾個星期不更新的人。他們更容易忽視品牌信息,因此傳統媒體也許是觸及他們的好方法。
這些人可能是社會化媒體上人數最眾的群體,Twitter40%的人群屬於這類。如果營銷者能夠影響到這些人群,那簡直就是如山峽大壩開閘,意味著巨大的人群洶湧而來。
The Virgins菜鳥
如果daily mail沒錯,那麼英國有一半的人在Facebook上,那麼還有一半就屬於社會化媒體的新手。這些菜鳥們會對新的狀態更新,app感到困惑,導航估計也困難。
營銷者應該設法幫助這些人群發現自己的身份,通過特別的興趣定向他們,可以將這些菜鳥們轉變為品牌忠實用戶,並最終將他們變成社交控。如果改變不當,他們就會變成蜻蜓點水人。
The Lurkers潛伏者
社會化媒體的另一面是這些默默無聲的潛伏者,這些坐著看熱鬧的人。
這些人對營銷者造成的困惑是他們的存在感和相關度。將近45%的Facebook用戶和39%的Twitter用戶有沉默的傾向,這可真是問題。
The Peacocks孔雀族
孔雀是流行,驕傲和想獲得知名度的人,11%的Twitter用戶表示擁有更多的粉絲比朋友重要,這些人就是這類人群。
孔雀族並不意味著有影響,但他們是重要的,他們對於自我推銷的渴望可能被遇見到。
The Ranters立場鮮明者
很多人會變得立場鮮明,他們會很觀點化,並且不懼大聲說出他們的觀點。11%的Facebook用戶和17%的Twitter用戶表示社會化網絡可以讓他們發表他們平時不會發表的觀點。
The Ghosts幽靈
有些人選擇匿名,他們使用假名,他們喜歡跟陌生人交談卻不願告知他們的真實個人信息。有趣的是15%的Twitter用戶表示安全是他們不使用真名的原因,而Facebook為6%。
The Informers線人
這些爆料者想成為第一個告知重大事件的人,他們經常關注新聞更新以分享最爆炸性的新聞。
這些人可能是極具影響的力的,因為他們通過發出靠譜的消息獲得了信任。營銷者可以試著發現這些人,因為定位這些人群並利用他們傳播品牌信息可能很有幫助。20%的Twitter用戶和22%的Facebook表示他們希望跟粉絲分享連結。
The Approval-seekers渴望互動族
這些人想要人們贊或轉發他們的帖子,他們會將這視為自己是否流行的指標。在發表帖子後,他們會焦慮地等待人們跟他互動。
9%的Twitter用戶和14%的Facebook用戶表示轉發和贊對他們很重要。跟這些人互動是搞定他的好方法,品牌的一個贊或轉發會被視為對他們的肯定,將會建立情感連結。
In conclusion結論
了解這些不同類型的用戶可以幫助品牌更好理解如何更好與用戶互動。在社交語境中,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特定的社交場景,一些用戶跟其他用戶的不同之處。
via:http://www.datatmt.com/archives/3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