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從宋徽宗到慈禧:在帝王收藏賞玩中品讀王朝興替

2021-01-10 澎湃新聞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The Asian Art Museum)共同策劃的「帝王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精品展」,於即日起至至9月18日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繼1996年「中華瑰寶」赴美巡迴展覽後,睽違二十年,臺北故宮國寶再度赴美國,並將於西岸文化重鎮舊金山與中南方大城休士頓二站展出。

本次展覽共展出150餘組件文物,其中包括30件極重要珍品。觀眾們可以透過這些橫跨八個世紀、四個朝代的宮廷收藏,欣賞繪書、畫法、織品、陶瓷器、漆器、琺瑯器、青銅器、玉器和圖書文獻之美,同時藉由九位統治者——包括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元朝忽必烈、明朝永樂、宣德二帝、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以及清末慈禧太后——的藝術品味,感受十二至二十世紀初期文化藝術的精緻華美和多元發展。

此次展覽也是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建館50年特展,館長許傑表示:「這絕對是『帝王藝術品』裡極品中的極品。」這恰恰反映了博物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將當代的觀眾與亞洲偉大的傳統藝術連結。

宋:大觀紹興

北宋文人雖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而皇室在宋太宗對二王書風的倡導之下,出現了宋徽宗的瘦金書。眾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位藝術造詣極高的皇帝,他能書善畫,成立宮廷畫院,編撰《宣和畫譜》等,後世的宮廷收藏始於徽宗。此次展出的書法《怪石詩》,為徽宗得石時所作:

宋徽宗瘦金體書作《怪石詩》,冊,北宋

「殊狀難名各蔽虧。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獸身將動。常恐長蛟勢欲飛。 □裂幾層蒼檜(氵齒)。凝嵐四接老松圍。名封三品非無美。飲羽曾令壯奮威」

此詩以帶有獨特個性的瘦金書寫就,雖在本質上屬於北宋尚意書風,但在書寫法度上存在明顯的個人特色,與唐代將法度隱藏於筆畫線條背後的做法不同,宋徽宗將書寫法度直接展示給觀者。一溝一壑之間表現出徽宗筆法系統和他極其想要傳遞與統正的思想。

與「瘦金書」的外化不同,產燒於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以其「雨過天青雲破處」 溫潤典雅的色彩聞名於世,卻隨著宋金戰火不復存在,難以複製。汝窯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此次展出的紙槌瓶創意來自伊朗、埃及玻璃工藝的紙槌瓶,在十一世紀初左右傳入中國。為陶工加以仿製的汝窯紙槌瓶,主要作為擺設或賞玩之器。

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北宋,全高22.4 cm 口徑4.4 cm 底徑8.6 cm

此瓶的此瓶有直長頸、斜寬肩、折為上豐下斂的腹部、平底,底部有五枚細小支釘痕;唯該類瓶型在長頸的上方原應有一平折上揚的盤口,本器的口部可能因傷而平截去,並鑲銅稜扣。全器呈腴潤的粉青釉色。北宋時代「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於外飾」的審美。

宋徽宗的審美意趣,標記著宋代藝術中抒情表達的風尚,其後廣為南宋帝後們依循效法成為南宋王室獨特的文化表達模式,南宋王朝肇基君主高宗在文化上以紹興北宋正溯,倡導以藝載道,重視理樂教化。

宋室南渡後,高宗趙構(1107-1187)積極招攬畫人,重建宮廷畫院,並致力於搜求散佚書畫,致使南宋的藝文活動得以迅速振興並續作發展。

宋高宗

本幅畫高宗頭戴烏紗展腳幞頭,身著朱紅袍服。相貌溫文儒雅,雙目炯炯有神。其皇后亦是雍容:

吳皇后

在皇室倡導下,宮廷畫家從事宮觀、官署壁障、屏風等裝飾圖畫,發展出更為精微而富於詩情畫意的特色。山水畫的構圖由北宋大觀式全景山水,轉變為邊角構圖,以表現景物的遠近、疏密、開合與高低之視覺美感。用筆既含蓄內斂又富於表現性的筆法,描繪物像化繁為簡,呈現個人明顯特徵,詩、畫與書法結合,互為對應,成為後世典型。

馬遠,山徑春行

馬遠為寧宗朝畫院待詔,善山水人物,他學李唐,但更加簡率;樹石多從巨然;人物衣褶,基於吳道子成蘭葉描。以馬夏為代表的南宋晚期山水畫,在空間上的「虛空」表現,成為了統一整個畫面的視覺載體,是對稍縱即逝的美景有所徹悟後反思的視覺表達。

元:忽必烈的漢化

忽必烈徵服南宋以後,把宋朝皇家繪畫收藏品運到大都,由幾個漢人鑑定家進行編目。忽必烈也曾經僱傭了一批宮廷畫家,並給他的繼承者留下了一大批元朝和以往朝代的國畫收藏品。南宋的繪畫成了忽必烈個人收藏,後來轉入他的曾孫女祥哥剌吉公主(約1283—1331年)名下,得到妥善保存。胡人雖代宋而有天下,但其文化藝術依舊承接宋風。

與南宋遺民畫家用藝術來悲悼宋朝的滅亡不同,趙孟頫宋宗室後裔,入元後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工書善畫,冠絕一時。其行書直追二王,深得晉人風範神韻,為元代書壇領袖。

趙孟頫鮮于樞墨跡合冊

本冊內收趙孟頫書共三開,其一為告知鮮于樞張冶中藏有唐虞世南《枕臥帖》;其二是抄錄《新唐書.裴行儉傳》有關裴氏書法成就的文字。體勢清新俊逸,行筆圓韻流暢,乃趙書中精好之作。其三語氣似是初至京師時作,與臺北故宮所藏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頃的禊帖源流卷為同時先後之作。第四開書家鮮于樞(1264-1302),至元間以材選為江浙行省都事。後官太常寺典簿。意氣豪邁。善詞賦。工行書及畫。趙孟頫對其推服之甚矣。鮮于樞於草書最為擅長,此帖論張旭、懷素、高閒草書,雖僅五十三字,而使轉縱橫,遒勁之甚,正不覺其少也。

此外,元代的陶瓷工藝比宋代有了較大發展,主要是因為元代陶瓷不像宋代那樣受官方特別是宮廷的嚴格限定,擁有較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在形式和裝飾上進行創新試驗。作為蒙古帝國的大汗,忽必烈鼓勵各地藝術的交流,從而使得外國藝術形式和思想觀念融合進了中國藝術之中。青花瓷、白瓷以及新式的青瓷陸續出現。

元 江西景德鎮鑲銀扣籃釉描金把杯盤

元人畫麻姑獻壽軸

後世常以麻姑獻壽的題材來為婦女祝壽。本幅繪松石流泉間,捧仙桃之麻姑與方平對坐論道,侍者環立。人物造型高古奇拙,衣紋森森然若折鐵,水波與花木的畫法頗有裝飾意趣,雖題為元人,應出自追隨晚明陳洪綬之風的後人。

明:永樂宣德

明代的工藝美術享有盛譽,瓷器、景泰藍、漆器等都超越了前代。明代景德鎮創造的祭紅,永樂時的甜白脫胎、黃釉鬥彩等都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明 永樂 青花人物扁壺

扁壺又稱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東,但裝飾紋卻為中國式樣,山水風景畫的繪法為傳統水墨形式,只是人物為外邦異族。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明 永樂 剔紅長頸瓶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擅長書畫,所作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得造化之妙,而且常以書畫作品賞賜近臣。,宮中畫師每呈作品,宣宗均一一觀覽加以評論,使得明代宮廷繪畫於宣宗在位期間臻至鼎盛,其畫院堪於宋代抗衡。

明 宣宗 花下貍奴圖

此圖描繪兩隻在文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貓兒。畫家先填染底色,再鉤染斑紋並畫出貓毛。太湖石先以筆勾勒輪廓,再以幹筆皴擦石面,畫菊則以細筆勾勒敷彩。此幅畫貓頗有追仿宣和畫院畫家李迪的風貌,具有清新優雅的氣息。

明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此器胎骨勻細,圈足露胎,細膩潔白,間帶鐵質斑點。器無款,底刻乾隆御製詩,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識,可見其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的賞愛。宣德寶石紅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稜邊常見留一道「燈草邊」白邊,為紅釉普見現象。寶石紅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後喜愛,清佚名畫「胤禛妃行樂圖」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櫃格上即置有寶石紅僧帽壺,與其他青銅器、汝官窯等器陳列一起,其珍貴可想而知。

明 成化窯 鬥彩雞缸杯

此杯為成化御用酒杯,外壁彩繪湖石花卉間散布二組雞犀,各為雌雄二雞分帶三雛雞,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圖繪勾勒,再填紅、黃、綠、褐諸色。成雞以實筆或虛線勾勒,並多重上彩染繪。雛雞線條則清描淡繪,僅填嫩黃一色。口沿及底邊分畫青線三道。內面素白無紋。底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雙方框六字楷款。2014年4月,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創下拍賣紀錄買下的亦是此款。

清:盛世的沒落

「康雍乾盛世」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狂歡,中西方的交流更為尋常,尤其到了乾隆時期,王朝的財富、學術的技藝和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康熙時期,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將中國陶瓷製造技術帶至歐洲,內廷焦秉貞取西洋畫法,中西方藝術文化的交流通過藝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康熙朝,耕織圖,冷枚,1696,絹本

清雍正朝 北京天文臺,1736年,杜赫德(法國,1674-1743年),雍正時代,蝕刻和在紙上雕刻

清雍正朝,瑪瑙葵花式碗

清乾隆朝,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時匯集套瓶、轉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紋飾上,則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整支瓶子的結構相當複雜,外瓶能拆解成頸和身兩個部分,而內瓶上部與頸相連,下底則運用卡榫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內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轉動瓶頸即能轉動內瓶的功能。特別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

清高宗御筆開泰說並仿明宣宗開泰圖(軸)

現存乾隆皇帝書畫作品為數不少,主要是臨摹古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墨筆以寫意為主,構圖清新簡要,不做纖細描寫。本幅為摹仿明宣宗與郎世寧(1688-1766)同名之作。「三陽」取其諧音寫生綿羊三隻,母羊與小羊表情動人;配景的花石,用筆自由寫意,出自於乾隆朝翰林詞臣畫家鄒一桂(1686-1772)之手。

郎世寧 白鷹

展覽中與乾隆《開泰圖》相鄰而放的是郎世寧的《白鷹》,兩者相較,乾隆的作品中看出其不同於中國傳統「三遠法」呈現出西方透視法的雛形。

然而,物極則變,乾隆後期國事漸多難,到了慈禧,雖國運衰落至極,但其藏品帶著顯著的女性特色。

慈禧太后的藏品以她自立的廠牌「大雅齋」瓷器和珠寶金銀飾物為主。「大雅齋」款瓷器,大多是在藍色、淺青色、藕荷色、淺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繪,畫風細柔,圖案精巧。

清光緒景德鎮制瓷

清 肉形石

似玉美石中,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亦因為具有特殊且多樣的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 肉形石」為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疊,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鬆,易於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讓冷硬的石頭,聯想成為「東坡肉」一般鮮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是天人間默契的巧作。

看展筆記

此次展覽通過涵蓋八百年的文物(包括書畫、瓷器、玉器、漆器及織繡等)。洞察其擁有者的個人品味、藝術造詣以及人格品性,探討皇室家族的理念和行為,對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展現在漢、蒙、滿族統治下的帝國時代,各種藝術門類的豐碩成果及其賦予的時代特色。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帝王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精品展

展覽地點: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2016年6月17日—9月18日)

                休士頓美術館(2016年10月23日—2017年1月22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宋徽宗趙佶的天分:孔雀起飛是先起右腳還是左腳?
    (搗練圖,局部)二、天分:孔雀起飛是先起右腳還是左腳秋天某日,宋徽宗趙佶坐在御花園賞花,忽見一隻孔雀落到一棵果樹上,他靈機一動,便召來畫院的畫家,讓他們把這一情節畫下來。畫家們都很賣力,想藉此得到皇帝的賞識,但大家的畫作,宋徽宗看了,都不滿意。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兩個錯生帝王家的藝術天才
    在宋軍架橋準備過江時,李煜不但沒有任何防備反而是覺得可笑,他能在春天的到來時敏銳地察覺到桃紅柳綠,並井井有條地安排踏春事宜,而在國事上卻後知後覺,投降被俘時仍有未拆封的戰報。李煜是愛國的,他也愛家人愛兄弟姐妹,然而他不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更好地保護國家,保護家人。他以文人的精神和胸懷治理國家,最高的雄心壯志不過就是守好祖宗的基業。
  • 【大家】慈禧是如何成為邪惡化身的
    「文革」降臨,不僅慈禧成為全民公敵,封建黑惡勢力的總代表,而且「黨內最大走資派」的厄運,正是始於一部以慈禧為主角的電影《清宮秘史》。可見的影響力,已遠遠超出她本人的想像。這部影片由唐若青、周璇、舒適等主演,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於1948年拍攝,1950年在內地上映,到1967年,卻因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一文而聞名全國,也為打倒劉少奇提供了一把利器。
  • 帶你穿越大明風華看錦衣王朝
    12月28日,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承辦的「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大力支持。
  • 路易十六、宋徽宗|玩物喪國?
    我還要祈禱,希望在我的熱血撒到法蘭西的土地上之後,永遠也不會有流血了。」美國著名漢學家,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在其著作《宋徽宗》中說到,徽宗「是造詣很深的詩人、畫家與書法家,他熱衷於修建寺觀與園林,是對藝術品及文物開風氣之先的收藏家,也是知識淵博的音樂、詩歌與道教的贊助人。在支持藝術的範圍對藝術領域的關注及投入的時間上,世界歷史上少有君主能與他相提並論。」
  • 英國版的「宋徽宗」,熱愛藝術收藏的斷頭皇帝查理一世
    宋徽宗趙佶,素來享有「千古畫帝」的美譽。他不光是「瘦金體」的創始人,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宋徽宗的瘦金體宋徽宗《瑞鶴圖》後世評論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和宋徽宗竟是一樣的命運。他們都是不慕朝政而鍾情於藝術,最後都成了亡國之君。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是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 100多年前,在慈禧葬禮現場拍到一群「殭屍」的3個人,結果悲劇了
    慈禧太后掌權期間窮兇極奢,為什麼光緒帝吃的雞蛋要34兩銀子?真的只是御膳房獅子大開口,貪官一層層談嗎?還有一個原因是,慈禧太后所用、所吃、所穿之物都是上品,一個雞蛋再金貴也比不上金子,但慈禧太后要吃的就是要達到金子規格的雞蛋。
  • 古玩收藏有分為四大收藏種類,你知道哪些?
    古玩收藏分為四大類:陶瓷、書畫、青銅器、玉石。現在很多人都在收藏古玩,,但是要不然就是在門檻邊緣,要不就是小打小鬧, 真正有心從事古玩收藏活動的人士,只有潛心研究鑑賞知識,了解市場動態、行情,才能懂得對繁雜的古舊物品有所甄別取棄,才能僥倖少花冤枉的學費,但是這類大牛卻是少之又少。古玩又分為四個大種類: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大家來了解一下。
  • 從花石綱事件說起,看宋徽宗是怎樣以自己的愛好毀掉整個國家的
    二、為什麼會出現「花石綱」說到花石綱的出現就不得不提宋徽宗趙佶。龍眼樹3、說「賞花玩石」的歷史人們賞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唐朝時期達到鼎盛時期,唐穆宗、唐文宗時期的宰相牛僧孺就是一個酷愛收藏「太湖石」的人。
  • 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開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關鍵12月28日,「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承辦。展覽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大力支持。展覽開放時間持續至2021年3月25日。此次展覽共展出明代服制、金銀首飾50餘件(套),涵蓋明代帝王和貴族的冠服、賜服、吉服以及婦女金銀頭飾等內容,劃分為「穿越」、「體驗」和「賞玩」三個板塊內容,開闢文創空間和教育空間,分別從文化、技術發展等角度表現明代服飾的文化內涵與魅力。
  • 慈禧3點多就要清醒,8點才面見朝臣,中間這5個時辰她在幹啥?
    作為當時清王朝的主要掌權者,慈禧也需要早起上朝,她早上3點多就開始準備起床,但上早朝的時間是在8點左右。這中間有長達四五個小時的時間,她都在幹什麼呢? 對於現代人來說,3點多差不多剛入睡沒多久,如果要在這個時候起床,人的精神狀態必定好不到哪裡去。但慈禧太后雖然起得早,相對睡覺也是睡得很早的。
  •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在他們看來,別看這位「老太后」曾兩次扔下京城跑路,敗仗打了一堆,喪權辱國的條約籤了一堆。但她直到生命最後時刻,還能牢牢把持清王朝大權。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也大多是在她身後才鬧得風起雲湧。以這個意義說,這位老太后簡直是「威懾力十足」嘛。
  • 【文史參考】氣候變化與王朝興衰的秘密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赴法國出席大會。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日益加劇,共同行動起來應對這一威脅和挑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夜讀|北海艮嶽石,能觸摸到的800年滄桑史
    在歷代帝王中,愛好書畫、收藏者不在少數,但附庸風雅者居多,如宋徽宗這般對藝術有超高見解和造詣的卻鳳毛麟角。宋徽宗書法方面,宋徽宗的「瘦金體」獨步天下;繪畫方面,他的花鳥畫被歷代評論家譽為「神品」。他創辦的翰林書畫院,培養了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一大批書畫奇才。
  •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
    答:作為一位在落後挨打的晚清時代,執掌近代中國大權四十七年的「大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一樁常被「歷史票友」拿來「塗金」的事情,正是「她死了大清才亂」。在他們看來,別看這位「老太后」曾兩次扔下京城跑路,敗仗打了一堆,喪權辱國的條約籤了一堆。但她直到生命最後時刻,還能牢牢把持清王朝大權。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也大多是在她身後才鬧得風起雲湧。
  • 慈禧身邊的一位女官,比慈禧還漂亮,名動巴黎的蝴蝶皇后
    慈禧身邊的一位女官,比慈禧還漂亮,名動巴黎的蝴蝶皇后裕容齡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她出身富貴,尤其是有傾國傾城之貌,才藝雙全。她在十三歲的時候已經赫赫有名,人們稱她為「蝴蝶皇后」。當時,裕容齡鍾情於一位才華橫溢的男子,但是,卻有人四處流傳她和慈禧身邊的一名太監糾纏不清。
  • 中國古代帝王中,誰是子女最多的冠軍?養不起竟只好坐等亡國了!
    那麼,中國數千年王朝的帝王中,誰是子女最多的冠軍呢?宋徽宗(來自網絡)帝中多子前三甲在帝中,多子的冠軍是大宋王朝的徽宗皇帝,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以35個兒子、20個女兒的不凡成績,位居第三名。如果單以兒子計算,數量最多的帝王則是陳宣帝,他共有42個兒子。
  • 多種帝王鳳梨「移駕」展覽溫室(一)
    在鳳梨科這個家族中,帝王鳳梨屬是最具觀賞性、最優雅、也是最壯觀的種類之一。為了充分體現該屬植物的霸氣之姿,近日,園方在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一)內特開闢帝王鳳梨專類展示區,供遊客近距離地領略其卓越風姿。帝王鳳梨展示專區共計展出帝王鳳梨屬植物10餘種(含品種)、50餘株,主要包括展葉帝王鳳梨Alcantarea extensa、香花捲瓣鳳梨A. odorata、酒紅帝王鳳梨A. vinicolor、高大麗穗鳳梨Vriesea gigantea、帝王鳳梨A. imperialis、『紅葉』帝王鳳梨A. imperialis『Rubra』、巨型銀粉帝王鳳梨A. regina 、『梅洛』帝王鳳梨
  • DNA檢測證實:高廟文化存在「帝王時代」,虞朝不是第一個王朝
    虞朝,存在於距今5500-4000年的五帝時代,我們又稱它為黃帝王朝和虞舜王朝,它是存在於夏朝之前的王朝,其王朝定都在陽城北部,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有關虞朝春秋時期《左傳》和《國語》中有一些記載,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記載的非常模糊,之後由於歷史文獻的大量缺失對虞朝的記載只存在《論語》和《史記》中。
  • 慈禧真的把麗妃做成人彘?有人講得繪聲繪色,但真相在宮中秘檔中
    深宮之中,到處有陰謀論的滋生土壤,如果無事生非,過度演繹,忽略關鍵事實,僅從麗妃和慈禧在深宮中的一些交集看,這樣的陰謀論好像還真有蛛絲馬跡可尋。麗妃是滿洲他他拉氏,是主事慶海的女兒。鹹豐元年(1851年),清宮選秀女,麗妃和慈禧同時參選,並且同時被選中。鹹豐二年,兩人同時入宮,慈禧被封為蘭貴人,麗妃被封為麗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