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前線的科普:鼻咽拭子如何尋新冠病毒?

2020-12-05 大洋網




近日,為進一步提高咽拭子採集的效率、減少採集者的暴露,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耳鼻喉科的梁發雅、田鵬和蔡躍新三位副主任醫師及陳文、盧芷茵兩位護士,分別在所支援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7樓東、11樓東及14樓西病區開展了 採集鼻咽拭子的培訓及採樣工作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和療效評價的重要參考,核酸檢測篩查標本多來源於深咳痰液或者咽拭子,而咽拭子分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那麼,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咽部分區包括鼻咽、口咽、喉咽,三者的黏膜是連續的,均屬於上呼吸道的區域,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只是取樣的路徑不一樣,經口取樣是口咽拭子,經鼻取樣為鼻咽拭子。但由於口咽拭子張口就能進行操作,相對簡單,因此臨床上比較常用,但取樣者暴露的風險更高。



咽部的分區


為何選擇進行鼻咽拭子培訓,而非口咽拭子培訓?


雖然經口取樣的口咽拭子最為常用,但這一操作也是一個高風險操作,操作者往往需要正對患者口腔,採集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刺激性乾咳、嘔吐等症狀使採集者暴露在帶病毒的氣溶膠中。



鼻咽拭子示意圖


梁發雅表示,鼻咽拭子相對口咽拭子有以下幾個優點:


1.可以在咽部停留較長的時間,以便獲得更足量的標本,這也是文獻報導其陽性率高於口咽拭子的原因。

2.患者耐受性好,熟練操作後基本可以在不麻醉的情況下取樣,但初學時可先進行鼻腔黏膜的表面麻醉和收縮。

3.取樣者的暴露風險相對口咽拭子更低,因為取樣時我們取樣者是可以站在患者側後方操作,且要求患者下拉口罩僅露出鼻孔,遮住口腔,不需直視患者口腔,而且基本不出現咽反射,少許患者取樣後可能出現噴嚏反射,患者可用手肘或紙巾遮擋,且因為取樣者不在患者正前方,暴露風險相當更低,這樣取樣者的心理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田鵬副主任醫師在11樓東病區核對需行鼻咽拭子患者資料



梁發雅副主任醫師在11樓東病區進行鼻咽拭子培訓


咽拭子核酸檢測標本採集若操作不規範,可能造成「假陰性」的結果,導致患者延誤治療。那麼,咽拭子核酸檢測標本採集的關鍵是什麼?


無論是採集鼻咽拭子還是口咽拭子,採集的深度和與黏膜接觸的時長是關鍵。如果採集鼻咽拭子沒有採到鼻咽腔深處,採集口咽拭子時患者嘔吐反應較大導致取樣時間不夠,這時可能採集到的細胞絕大部分都是不含病毒的細胞,即可能造成「假陰性」。這也可能是目前報導的多次核酸檢測陰性患者在複查時又出現核酸陽性的其中一個原因。




口咽拭子示意圖


對於非耳鼻咽喉科專科的醫生和護士,對鼻腔鼻咽的結構不了解,往往對採集鼻咽拭子這一操作沒有底氣。為此,梁發雅、田鵬和蔡躍新分別在所在病區進行培訓,並為此製作了鼻咽拭子取樣流程視頻,放在微信群裡面讓大家能反覆看,掌握要點。



蔡躍新副主任醫師在7樓東病區進行臥床患者鼻咽拭子取樣



(從左至右)梁發雅副主任醫師、蔡躍新副主任醫師、陳文護師、盧芷茵護師、田鵬副主任醫師


「我和田鵬副主任醫師所在的11樓東聯合病區,經過示教2次後,其他醫院的隊友就迅速掌握了這一方法,說明這一方法並不困難。」梁發雅表示,少部分患者可能在取樣後出現少許鼻出血,一般都可自行停止,必要時可用帶腎上腺素的棉籤稍微收縮一下出血部位止血即可。



[ 編輯: 【記者 許浩程】【編輯 崢輝】通訊員:張陽、劉昕晨 ]

相關焦點

  • 從武漢回來的世界衛生組織科學家說新冠病毒確實來自蝙蝠
    世界衛生組織科學家總結,新冠病毒來自蝙蝠,可能經過另外中間的動物「宿主」傳染到人類。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團隊拜訪了武漢這座城市,調查病毒的源頭和該病毒如何傳播到全世界。此前武漢被認為是新冠病毒流行的震中。 科學家相信病毒是在武漢的一個生鮮市場從動物傳染到人類的。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事務主管邁克瑞安周一表示,事實未必如此,並且意外是可能存在的。 他說:「事實是,在武漢拉響的警報並不一定意味著這裡就是病毒從動物傳染到人類的地方。」
  • ...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導讀: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 ...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是什麼意思
    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新冠病毒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所有科學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為製造。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發現新冠病毒2019年年底可能已在全球傳播。新華社發 朱禹/製圖「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自然》雜誌發表社論指出,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採取行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挽救生命。
  • 關於「新冠病毒不是源自實驗室」的科普
    無他,在武漢工作生活了這麼多年,太多的朋友、同事都在武漢,我得回來。所以30號回了武漢,一切安好,體溫正常。 講完廢話我們講正事兒。 前幾天寫了篇博文《新冠病毒不是源自實驗室》,寫完之後被各路朋友吐槽到體無完膚。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全球多國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新冠病毒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的傳播時間要比各國官方報告的首例病例發現時間(1月或2月)提前數周甚至數月。哈佛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認為,在3月中旬美國境內暴發的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來自美國國內而不是來自海外。
  • 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終於真相大白了!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 「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幕後真相令人震驚!
    美國調查性報導網站「灰色地帶」(The gray zone)日前刊文,揭露了《華盛頓郵報》作者喬希·羅金(Josh Rogin)編造「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的來龍去脈。「灰色地帶」調查發現,《華盛頓郵報》這篇報導可謂漏洞百出,不僅對引用的內容「挑挑揀揀」,還將反華活動人士虛構為「科學家」,文章作者喬希·羅金更是曾屢屢炮製假新聞。
  • 德國科學家:全球99.5%新冠感染源來自義大利北部,而非中國武漢
    這一問題首先是一個科學問題,任何國家不應將病毒起源問題當作一個政治問題來處理。並且,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造成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源頭並非來自於武漢,而是來自於其他國家。據義大利媒體《共和報》11月28日的報導,德國著名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傳播的新冠病毒中,99.5%可追溯到一種來自於義大利北部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 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美國公司藥物「瑞得西韋」抗新冠病毒專利!
    2月5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稱:他們發現,美國吉利德公司發明的毒藥物「瑞得西韋」(Remdesivir)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並為此提交申請了專利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你以為這些論文已經夠奇葩了?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準備好了嗎?接下來這篇論文,讓我一度恍惚難道是在看科幻小說?這篇發表在SCI期刊 Advances in Genetics 的論文,稱非典、新冠病毒等突然在全球爆發,是因為這些病原體是來自外太空,新冠病毒是2019年10月11日墜落在在中國東北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個隕石帶來的,至於為什麼新冠在中國首先在距離松原市2000公裡外的武漢爆發
  • 新冠病毒已變種,但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武漢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英國與德國科學家共同的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肺炎變種的報告,該研究採用一種數學網絡算法,通過錄入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所有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出三種新冠病毒毒株,根據其構成胺基酸不同主要分為A、B、C組。
  • 並非全來自母親!嬰兒感染新冠病毒途徑或查明
    並非全來自母親!新生兒感染新冠病毒是由環境暴露引起的。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醫院科學家丹尼勒·德路卡及其同事,此次對已公布的新生兒(出生後30天內)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進行了薈萃分析(即「Meta分析」,Meta意指較晚出現的更為綜合的事物,不但包括數據結合,還包括結果的流行病學探索和評價,以原始研究的發現取代個體作為分析實體)。研究中的病毒感染,定義為至少一次鼻咽拭子檢測呈陽性和/或在血液中檢測到特異性抗體。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還有來自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三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5G技術會誘導新冠病毒,該論文同樣大家的一致抨擊,不久之後,期刊撤稿了這篇臭名昭著的論文。你以為這些論文已經夠奇葩了?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準備好了嗎?接下來這篇論文,讓我一度恍惚難道是在看科幻小說?
  • 奇文共賞: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
    還有來自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三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5G技術會誘導新冠病毒,該論文同樣大家的一致抨擊,不久之後,期刊撤稿了這篇臭名昭著的論文新冠病毒是2019年10月11日墜落在在中國東北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個隕石帶來的,至於為什麼新冠在中國首先在距離松原市2000公裡外的武漢爆發,論文作者稱是因為隕石的碎片落在了武漢。
  • 美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來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作者:盧杉編輯:李欣夷圖源:圖蟲創意新冠「抗疫」前線持續傳來好消息。3月10日,湖北武漢市最後兩家方艙醫院進入休艙倒計時。其中湖北新增17例,均為武漢病例,較前一日減少19例;湖北除武漢外連續5天零新增。隨著更多患者治癒出院,大眾對於這次疫情的後續發展越發關注,而個別治癒病人「復陽」也讓人對這種病毒疑慮重重:為什麼有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又呈陽性?新冠病毒以後會不會變成像流感或B肝、愛滋病一樣的病毒長期留存在人體內?
  • 直播:張文宏談新冠疫情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科普持續跟進
    而這個時候,我們對所有的事情也並不清楚,所以還談不上做什麼科普。但是顯然,在當時,科普的需求已經存在了。那麼,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進入到科普的時間節點呢?抓住恰當時機,回應公眾需求回到新冠疫情發生之初,2020年1月初,媒體開始有一些報導。1月1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 德專家稱新冠病毒並非來自武漢而是義大利,WHO開始病毒溯源
    他表示,目前正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均不是來自中國中部城市武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新冠病毒和COVID-19,2019年在武漢被發現並報導爆發之前的來源尚未明了,這意味著這4位病患在9月可能接觸到了新冠病毒。
  • Fauci闢謠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
    「「你能不能談談新冠病毒是出自人為而且可能是從中國實驗室洩露的這種指控?你研究過這種病毒,你的觀點是什麼?」 」「最近有一份研究可以和你們分享一下,一組資深的病毒進化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序列』和『蝙蝠本就攜帶的病毒序列』這雙方所處的進化階段。如果要從『蝙蝠身上本就攜帶的病毒』進化成目前這種導致這麼多人感染的『新冠病毒』的這種突變,相當於動物到人的那種跨種傳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