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來了個便血患者,檢驗科發來兩次血凝警報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楊衛生 方鵬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忙碌的日子總是那樣匆匆。晚上,我如常來到科室,在電腦旁拼命地敲打著鍵盤,抽屜裡的病歷讓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一起值班的是小方醫生,順便打了個招呼問了句:「晚上來患者了嗎?」

「還沒有,剛剛在病房了轉了一圈,沒有什麼特殊的患者,正好可以寫寫病歷。晚上可千萬不要談論住院的事,說不定馬上就有患者光顧了。」小方調侃地說道。

夜班來了個消化道出血患者

夜班之神還真是那麼玄乎,你越是想騰出一點時間來寫點東西,它越是讓你不得安寧。聲音剛落,護士站傳來一陣喧鬧聲,直覺告訴我,來新患者了。

小方起身搖搖頭,嘴裡嘀咕著前去接診患者。

處置完患者後,小方回到了辦公室,我好奇地問道:「啥患者啊?腹痛還是消化道出血?」

「還真讓你猜到了」,小方向我慢慢道來,「情況是這樣的,是個患者男性,68歲,因解鮮血便3天入院。3天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鮮血便,每日3~6次不等,每次量不多。同時伴下腹陣發性脹痛、頭昏、乏力不適;無頭痛、嘔吐,無畏寒、發熱,無胸悶、氣促等症狀,未行診治,症狀無緩解,於今日來我院就診。門診以'下消化道出血'收入住院,起病以來一般情況尚可,尿液清黃。既往體健,近期無明顯消瘦,否認長期服藥史,無菸酒等不良嗜好。」

我說:「這個病例很普通嘛,就是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具體病情如何?」

小方繼續說道:「患者入院後查體,有兩個陽性體徵,一是貧血貌,二是下腹部壓痛陽性。心肺體徵不明顯,直腸指檢未觸及腫物。診斷考慮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的病因有腸道惡性腫瘤、痔瘡、腸道炎症性疾病等。常規抽血化驗,給予止血、補液等對症治療,必要時輸血,病情穩定後準備行結腸鏡檢查。」

血凝常規危急值警告

1小時後,電腦端彈出了患者的血凝常規危急值:

凝血酶原時間(PT):150.8s;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3.68;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160.1s;

血漿纖維蛋白原:4.42g/L。

「患者的PT和APTT高得離譜,是檢驗誤差還是另有隱情?」我提醒道。

小方一臉不解:「這麼高的數值,以前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還真沒遇見過,患者無明顯出血指徵,皮膚黏膜未見瘀斑及出血點,也許是檢驗誤差?我現在就和檢驗科溝通一下病情,重新抽血化驗。」

在忐忑的等待中,檢查結果出來了,還是和第一次相仿:PT 161.2s,INR 14.65,APTT 173.7s,檢驗科再次向臨床發送了危急值。

此時患者的其它檢查結果也躍入眼前,血常規提示輕度貧血(血紅蛋白:106g/L,紅細胞:3.37×1012/L),血小板計數正常;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基本正常;腫瘤五項均正常;心電圖正常。

這個消化道出血不簡單

小方問道:「看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消化道出血病例,凝血功能異常該如何解釋?」

「你還是仔細去追問一下病史吧,或許能發現一些線索。」此時,我腦海裡已經有了初步的答案,雖然沒有十足的把握。

再次追問病史,得知患者既往無出血性疾病史和類似家族疾病史,無肝病史,無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基礎疾病,近期也未服用過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

小方回到了辦公室,沮喪地說道:「問了許久,還是沒有問到什麼有價值的信息……」

「再仔細想一想,患者是否接觸了什麼比較特殊的物質而影響到了凝血功能?比如......」

還沒有等我說完,小方突然打斷了我的話,興奮地脫口而出:「想到了!想到了!是否考慮為抗凝血殺鼠劑中毒?常見的有溴敵隆!」

我們想法不謀而合,沿著思路,又一次詢問了患者,但其否認抗凝血殺鼠劑接觸史或攝入史,線索似乎要斷了。

然而,否認接觸史並不能完全排除中毒的可能性,臨床上部分患者就是因為誤食了毒鼠或被毒鼠強汙染的食物而導致中毒的,而當時自己並不知情。

隨著毒鼠強、氟乙醯胺等劇毒鼠藥被禁止生產和使用以來,抗凝血殺鼠劑的應用日趨廣泛,中毒事件也逐漸增多,其中溴敵隆中毒是我國主要的鼠藥中毒原因。中毒主要為凝血功能障礙和不同部位的自發性出血,可表現為口鼻腔出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以及重要臟器的出血等。

層層檢查,最終揭開病因

「趕緊留標本聯繫血尿毒物鑑定,並完善了頭顱及腹部CT檢查以評估患者的出血情況。」我連忙說道。

為了安全起見,小方親自護送患者去了CT室,檢查結果示:腹盆腔及結腸旁溝少量積血積液,空腸腸壁節段性腫脹增厚,考慮出血壞死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建議必要時增強掃描;餘未見明顯異常。

圖1:入院時腹部CT影像圖片

我說:「影像學結果支持臨床診斷,還好並沒有看到其它重要臟器出血徵象,接下來需要調整一下治療方案。」

小方說道:「應及早足量使用特效拮抗劑維生素K1,直至凝血酶原時間恢復正常;必要時準備輸注新鮮血漿以促進止血。」

「該類毒物脂溶性高,半衰期長,部分患者維生素K1的治療可能需持續較長時間甚至達數月之久,注意及時追蹤毒檢結果。」我補充道。

第二天,毒物鑑定結果示患者血尿中均檢出鼠藥溴敵隆。這時,另外一位家屬證實,前幾日老人家在家中投放了一些殺鼠劑,估計人老健忘,把這事給忘了。至此患者診斷已明確,這也證實了之前的判斷。

接下來的幾天,患者雖然解了幾次鮮血便,但症狀日漸好轉,凝血功能逐漸恢復,沒有出現其它併發症。一周後患者出院,複查血凝常規基本恢復正常,複查腹部CT示:空腸腸壁節段性腫脹增厚,考慮出血壞死性腸炎,節段性腸炎?較上次明顯好轉;囑咐患者按時隨訪,擇期完善結腸鏡檢查。

圖2:出院時腹部CT影像圖片

溴敵隆中毒,診治該注意什麼?

患者出院當天,小方很有成就感地對我說:「此次治療效果還真不錯,患者及家屬也表示滿意。多虧了我們當晚的討論交流,思想在碰撞中還真能產生智慧的火花。」

我點頭道:「學而不思則罔,現在對溴敵隆中毒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小方說:「這回可是學習了,溴敵隆是第二代雙香豆素類抗凝血殺鼠劑,一般由消化道進入體內,也可經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起中毒。中毒常表現為不同部位的反覆出血,起病隱匿,容易誤診誤治。對於有明確服藥史的患者診斷並不困難,部分患者早期不能明確中毒原因或刻意隱瞞病史,不能及時行洗胃、催吐或導瀉等治療,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或出血表現時才就診。所以非中毒專科醫師應提高對抗凝血殺鼠劑中毒的認識,加強鑑別診斷,對不能一元化解釋的不明原因出血應考慮抗凝血殺鼠劑中毒的可能。治療上應儘快予以適量維生素K1,維持正常凝血功能,必要時補充新鮮冰凍血漿等血液製品。」

我說道:「該患者因便血入院,按照常規臨床思維,首先考慮消化道本身的病變,而凝血功能的異常讓我們多了個心眼,順著思路,最終明確了診斷。這也提示我們,臨床上病史的問診一定要仔細,病曆書寫中『無明顯誘因、具體不詳』之類的簡單描述還是儘量不要出現;異常的檢查結果要及時複查追蹤,分析其可能的潛在病因。」

「漲知識了,最後一句是在提醒我吧!」小方調皮地說道。

參考來源:

1. 邱澤武.不容忽視的殺鼠劑中毒[J].臨床誤診誤治,2016,29(01):1.

2. 張帥,李其祿,菅向東,等.一起群體性溴敵隆中毒事件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2017,35(5):356-357.

3. 董建光,邱澤武,崔昌星,等.抗凝血殺鼠劑中毒的診療現狀[J].解放軍醫藥雜誌,2017,29(05):114-116.

4. 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737-738.

5. 劉楊,張偉,崔雲亮.溴敵隆中毒3例救治體會並文獻複習[J].實用醫藥雜誌,2018,35(12):1107-1109.

6. 曹曉霞,李麗,鄭悅平.長效抗凝血滅鼠劑致隱匿性中毒12例臨床分析(英文)[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08):849-853.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楊衛生 方鵬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Mary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徵 稿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xh@yxj.org.cn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小編微信:wangqiaoli-Mary

原標題:《夜班來了個便血患者,檢驗科發來兩次血凝警報!元兇竟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便血兩年流掉全身近半血量 難道不擔心是否患癌?
    核心提示:對於有痔瘡的患者的來說,便血並不特別,但是兩年時間便血量近2000毫升,幾乎丟失了成人身體近一半的血量還是極為少見,40歲的張先生就是一位,媒體報導稱,由於長期便血,醫生建議他查下血紅素濃度,結果是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已屬重度貧血,此外如此大的便血量高度懷疑或因腫瘤引起。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是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痔瘡和直腸癌之間的區別 1、排便次數不同 平常人一天排便一到兩次為正常;痔瘡患者也是每天一到兩次左右;但直腸癌患者就比較多了,普遍是四到五次,有些直腸癌中期患者每天排便可達到七八次,而且是長期持續幾年的。
  • 便血是腸道「預警燈」,常見四個病因,要懂得辨別
    早期的直腸癌經手術後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是我國直腸癌的早期確診率卻很低,只有5%-10%,有70%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經綜合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50%-78%。可見,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而想要早發現,提防異常信號很重要。
  • 3毫升血可測157個項目 出檢驗報告時間縮短40%
    今後,患者只要抽3毫升血就能測157個生化和免疫項目,2.5小時後可取檢驗報告,等候檢驗結果時間比之前縮短了40%,並且全程自動化,更準確,更高效。,將為大灣區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1管3毫升血就能測157個項目 小孩子到醫院做檢驗,最怕的就是抽血。「智能化整合實驗室上線後,深圳三院99.9%的患者做生化和免疫檢驗都是1管血搞定。」深圳市三院檢驗科負責人曲久鑫透露,智能化整合實驗室落地後,1管3毫升的血量樣本最多可完成157個生化免疫檢測項目,減輕了兒童、老人及特殊人群的採血負擔。
  • 便血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導致的?
    是什麼原因會引起便血?黃石博仕肛腸醫院小編了解到便血大多來自許多身體狀況,甚至是對食品或藥物的反應。便秘是導致便血的最普遍原因之一。便秘說明緊張、壓力太大,它能夠促使痔瘡和肛裂的發生,痔瘡和肛裂是兩種最常見的胃腸道出血原因。痔瘡是一坨靜脈團,因直腸與肛管相接處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彎曲而形成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痔瘡還可以發生在內部,因此內痔患者可能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直到看見大便中的血液。
  • 便血就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俗話說「十人九痔」,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便血情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甚至會按照痔瘡的治療方法自行用藥。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 男子反覆便血隨意治療 結果是惡性腫瘤已擴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反覆便血,隨意找民間醫生處理,屢治不好,最近張先生才到廈門市中醫院肛腸科就診,檢查結果顯示他的便血是源於惡性腫瘤,且已擴散。
  • 廣州仁愛醫院:排便出現便血!!是不是就是得了直腸癌?
    廣州仁愛醫院:排便出現便血!!是不是就是得了直腸癌?市場信息網   2020-11-24 11:49:58   來源:    評論:   排便時看到便血,很多人會想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腸癌或者其他重大疾病?然後百度各種搜,把各種病症代入到自己身上。  但也有些人表示根本沒在怕的!只是痔瘡出血而已。
  • 非參數檢驗 之 k個相關樣本檢驗
    K個相關樣本檢驗簡介  在參數檢驗中,我們常常對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總體的均值進行相等性檢驗,使用的方法是方差分析,在非參數分析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檢驗多個總體的分布是否相同。方差分析過程需要假定條件,F檢驗才有效。
  • 體檢沒肛檢 市民突然便血患上直腸癌
    可是,第二天她又來了,滿臉愁容。趙麗說,她當天早上便血,感覺不適,希望檢查一下。檢查結果顯示,趙麗患上了直腸癌,正處於中期。  「唉,作為肛腸科醫生,我為很多病人感到惋惜,要是能大方一點,就不至於……」王鉦珠說,大多數患者如果早期做肛檢,完全可以避免後期疾病帶來的痛苦。
  • 女子大量食用車釐子後「便血」?醫生:系色素所致
    但前幾天,32歲的重慶人王女士卻因為過量食用車釐子導致「便血」。春節期間,王女士連著五天吃了近6斤車釐子,最多時一口氣吃了50顆車釐子。之後便腹部絞痛不止,上廁所拉的全是紅色果醬樣便,一晚上去了20多趟廁所,最後暈倒在廁所。
  • 上夜班的人中重度哮喘風險高
    近日,美國《胸腔》雜誌刊登的英國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長期上夜班可增加中重度哮喘的發病風險。所有參試者,共發現1.4萬名(佔5%)哮喘患者,4783人(佔3%)患有中度至重度哮喘。調整多項其他風險因素之後,研究人員發現,與上白班的參試者相比,輪班者(不定期輪換夜班或總是上夜班)氣喘風險高出11%;哮鳴風險增加18%;長期上夜班的參試者中,中重度哮喘發病率高出36%。新研究還分析,愛「極端時間(晨間活動或輪班不規律)」活動的人群,中重度哮喘發病率高出55%。
  • 17歲小夥便血近1000毫升 醫生提醒小心這種菌!
    17歲小夥便血近1000毫升 醫生提醒小心這種菌!近日,年僅17歲的小成(化名)因便血約1000ml被救護車緊急送往蘇州科技城醫院就診。據了解,小成是在附近就學的學生,平時身體一直都不錯。
  • 28歲小夥腸癌晚期,你還以為便血就是痔瘡?醫生教4招自測
    原來夫妻倆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幾樣食物,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蔬菜吃得多,但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又習慣了節儉,吃隔夜飯菜等,都是患腸癌的誘因。 小心!這些是腸癌高危人群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腸癌確診病例44萬例,每年死亡患者多達23萬人。
  • 杭州31歲漂亮女模特便血兩個月,上網搜索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症!
    最近兩個月來她開始感到經常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網上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有點緊張起來。聽好閨蜜推薦,她來到市三醫院肛腸外科看沈忠主任的專家門診。
  • 加州啟用首個地震預警app:災難發生前幾秒警報
    當地時間10月1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啟用了全國首個地震預警系統應用程式,希望確保居民在可能即將發生災難的幾秒鐘內收到警報,並能逃生倖存。 紐森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名為「MyShake」的手機app可以在附近地震引起的地面開始搖晃之前,提供潛在的拯救生命的警告秒數,以便有足夠的時間來逃跑、掩護和堅持,以幫助防止受傷。
  • 導致小兒便血的病因有哪些?怎麼治療?
    (4)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二、小兒便血有哪些表現遇到小兒便血,應詳細詢問病史病史和全面體格體檢,注意以下幾點:1.在確定為便血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為口腔、鼻咽、支氣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後所引起的黑便,以及排除某些藥物、食物所致的血樣或黑色大便。
  • 反覆便血要重視!九旬老人患腸息肉和腸癌
    為90歲患者完成此微創手術,國內罕見。 90歲的李大爺因反覆便血就診於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普外四科,經查體和腸鏡檢查,診斷患有直腸癌、結腸息肉。息肉最大者位於回盲部,大小約3釐米,隨時可能造成腸梗阻。
  • 桐城防空警報凌晨自鳴半小時
    突如其來的警報聲,驚醒了睡夢中的市民,當地110報警電話也一度被打爆。警報響起後,該市人防辦工作人員很快趕到事發現場,凌晨1點29分,警報解除。昨天上午,桐城市人防辦表示,這是一起防空警報器自鳴事件,並為擾民向全市人民道歉。桐城隸屬安慶,據了解,這已是安慶三年來發生的第三起防空警報器自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