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是一位漂亮的杭州女孩,31歲,平素很喜歡運動健身的她身材高挑,是多家廣告公司的籤約平面模特。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會加班熬夜,還不能按時吃飯,生活沒有規律,但是也沒生過什麼病,從小到大醫院去的也很少。
最近兩個月來她開始感到經常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網上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有點緊張起來。
聽好閨蜜推薦,她來到市三醫院肛腸外科看沈忠主任的專家門診。沈忠主任仔細詢問了她的病情並查體後告訴她,她肚子痛和便血不是痔瘡引起的,很可能是腸子裡其他的問題,建議做個結腸鏡檢查就可以水落石出了,而且很有必要。小欣起初有些拒絕,認為自己年紀輕輕不會得什麼大病。
於是沈主任告訴了她一件這樣的事情:
這條朋友圈,就是沈主任本人不久前發的。腸道癌症發病率的抬頭,讓小欣自己也擔心了一把,於是她聽從了沈主任的建議——做腸鏡。
無痛腸鏡顯示,她的直腸上長了一個腫瘤。而更壞的消息還在後面,5天後的病理報告顯示——腺癌,一種直腸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小欣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得了這樣的病,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越想越委屈,在醫生辦公室裡,眼淚就譁譁直流。
沈主任耐心安慰她不要擔心,因為她警惕性很高,及時就診,直腸腫瘤發現的還是比較早的,可以手術切除;而且直腸腫瘤距離肛門有大約十公分遠,手術肯定可以保住肛門,這樣手術後她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樣工作生活。
經過手術,小欣恢復了以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預防腸癌,早期腸鏡篩查很重要
肛腸科醫生反覆強調,早期的腸鏡篩查非常重要。也由於健康意識的提高,醫院腸鏡的息肉檢出絕對值越來越高,這是體檢人數增加導致。「這是好事情,大家開始重視了,年輕人也開始意識到大便出血,不是痔瘡兩個字那麼簡單,是需要直腸指檢、腸鏡檢查等等來輔助確診的。」
腸癌的發生要經過腺瘤性息肉(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瘤變癌變進展期癌,也就是說腺瘤性息肉癌變機率相對較高,但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年。
腸癌的起病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其一般沒有臨床症狀,或者被患者自行診斷為「痔瘡」。一部分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這些症狀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腸道疾病的確診,還是需要依賴結腸鏡等檢查。
最近,浙江省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浙江省重點人群大腸癌篩查項目啟動,市三醫院內鏡中心是篩查的定點醫院之一。近日來做腸鏡檢查的患者明顯增多。
「這幾年膽子越來越小,就怕生病!還是看一下保險!」一位在等候的患者說道。
有哪些人需要做腸鏡?
起始年齡:40歲
目標人群:
(1)所有有便血、黑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結直腸報警症狀的人群;
(2)50-74的無結直腸癌報警症狀的人群。
目標人群又可分為高風險人群和一般風險人群。
高風險人群(有以下任意1條者即是):
1)大便潛血陽性;
2)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3)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習慣的改變;
6)符合以下任意2條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炎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炎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低熱、消瘦、貧血等)。
一般風險人群:無上述任意1條者。
通訊員 | 陳旭婷
(作者:記者 張煜鋅 編輯:吳晶晶 )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