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也用衛生巾?便血非小事,定期檢查便便有必要

2020-11-25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張小瑞

你有沒有發現,便血這件事好像變得越來越常見了。聽說因為痔瘡,很多男生都開始用衛生巾了。但更可怕的是,不是每個人的便血都只是因為痔瘡這麼簡單。

很多病人從來沒有做過腸胃鏡檢查,一直以為便血是因為有痔瘡,拖了很久才來醫院,結果一查發現是直腸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孫嫣提醒,便血有很多種類型,即便大便沒有血色,也可能是血便,除了痔瘡,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導致便血。出現便血要及時就醫。

即便大便沒有血色,也可能是血便!

醫學上解釋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時血液由肛門排出。於是,很多人會腦補:便便上帶鮮紅血樣的畫面,其實血便可不只有一種顏色,可能是鮮紅、暗紅,黑色,甚至看不出任何血樣顏色。

鮮血便: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

膿(黏)液血便: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

黑便: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

隱血便:少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也就是肉眼看起來是沒有血色的,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稱為隱血便。

孫嫣稱,不同顏色的血便,也代表著不同的疾病隱患。所以,一旦發現便便有了上述顏色變化,就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病因,千萬不能一概以為是痔瘡,耽誤了病情。另外,定期的便檢也很必要,可以早期發現隱血便。

為什麼會便血?不一定是痔瘡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而導致消化道出血則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一般來說,便血的可能性疾病有三大類:

1.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性潰瘍: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是黑便,嚴重者可因消化道大量出血出現便鮮血。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黑便常見,出血量大時也可為鮮紅、暗紅色。

胃癌: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多見,也可有黑便。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常見柏油樣便,大便潛血實驗陽性。

2.下消化道疾病

痔瘡: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直腸息肉:無痛性便血,大便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大腸癌:大便帶血或便血混合,呈鮮紅或暗紅色,也可以為潛血陽性。

潰瘍性結腸炎:血性腹瀉是最主要的症狀,便中含血、膿和黏液。

小腸血管瘤:出血量多較小可呈現間歇性黑便、柏油樣便或僅有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3.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熱、重症肝炎等都可能有血便表現,常伴皮膚黏膜出血。

當然,還有一些情況可能是「假便血」。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紅心火龍果、西瓜、甜菜等紅色食物,也可能出現大便變紅甚至「大便帶血」的假象,這是因為紅色色素無法及時代謝所導致的,並不是真的「便血」。

再比如,食用了豬血、鴨血等相關食物後,會出現「黑便」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液中的鐵不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剩餘的鐵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成黑色所致,也是正常的現象。

所以,看到便便顏色有變,先別慌,想想自己有沒有吃什麼類似的食物,如果確認不是「假便血」,建議最好到醫院遵循醫生的建議做個檢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呂航

審籤|呂航

實習生|何嘉昕

相關焦點

  • 廣州仁愛醫院:排便出現便血!!是不是就是得了直腸癌?
    其實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不單單是痔瘡可以引起便血哦,肛裂、腸道炎症,腸道腫瘤息肉,腸癌都可能會引起便血。  除了便血,直腸癌還有哪些不同表現?  1.直腸癌會使腹部出現包塊,平時沒事摸一下肚皮,可以摸出有沒有哦!  2.體重減輕:當你沒有刻意減肥卻突然暴瘦或是體重減輕,就要注意啦!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南昌肛腸醫院】漫話便便七:便便為何有不同性狀?
    便便的性狀包括外形和質地,不同的形狀和質地代表著腸道不同的功能狀況。 生活當中如果你細心觀察就一定會看到便便的各種形狀變化,這裡面到底有哪些學問呢
  • 便血是腸道「預警燈」,常見四個病因,要懂得辨別
    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小王妻子勸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腸鏡,小王還滿不在乎:「只是痔瘡,有必要做腸鏡嗎?」在醫生和妻子的堅持下,小王不情不願地接受了腸鏡檢查。
  • 衛生巾自由背後,是陷入月經窘境的萬千女性
    像這樣的衛生巾,每月銷量過萬。當「散裝衛生巾」作為話題湧入大眾視野後,有人提出質疑,不就是幾包衛生巾嗎,也就一杯奶茶的錢,貼身用的東西也敢亂買?也有人感到納悶,普通品牌的衛生巾也不貴,不過十幾塊,省這點錢真的有必要嗎?難道現在還有買不起衛生巾的人?而賣家店鋪提問區的這張截圖,最能說明這個話題的矛盾所在:
  • 這個大男孩,做了款衛生巾,男人居然爭著用它來表白!女人搶著用它秀...
    他就把家裡床頭貼滿了衛生巾,有半化工的棉柔、乾爽的網面、原生感強的純棉……每天睡前拿臉蹭一蹭,醒來又拿臉蹭一蹭。天成研究過的部分衛生巾品牌除了要了解衛生巾,還要和工廠進行各種談判:「當時的情況很尷尬,小工廠我們看不上,大工廠又看不上我們。」
  • ...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伏地魔的名字
    之後,她又與靈山慈善基金會「予她同行」基金髮起了「月經安心行動」,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女孩免費提供衛生巾以及生理衛生教育。「哈利波特為了破除大家對伏地魔的恐懼,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說出了伏地魔的名字,這和我們現在談論衛生巾是一樣的道理。」梁鈺說。在她看來,這些與女性息息相關的事並非小事。「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伴隨女性大半生的事,會被社會認為是細枝末節的小事?」
  • 長期吃藥警惕藥物性肝炎 定期肝功能檢查很有必要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孫慧)「長期吃藥或者近期吃了較多藥的人,應經常去醫院進行肝臟功能檢查,因為肝臟功能的代償能力比較強,常常難以通過自己有不舒服的感覺來發現肝臟受到損傷。」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二科主任謝堯做客「健康大講堂」時表示,藥物性肝病可表現為目前所知的所有臨床類型的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的臨床表現,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定期檢查,避免或及時發現藥物對肝臟傷害。
  • 溫州17歲高中男生患上直腸癌 腫瘤直徑約4公分
    17歲男生患直腸癌腫瘤直徑約達4公分龍灣人小唐(化名)今年17歲,是名高中生。在確診前,小唐以為自己是因痔瘡,時常有便血。後來,他的便血症狀加重,每天的大便次數也增加到5次至6次,每次都會大量便血,血還是暗紅色。這樣的症狀持續了3個多月,一直沒有好轉。他才去醫院就診。
  • 加熱、男用、水洗|衛生巾到底能有多少花樣
    另一些對衛生有要求的男性使用這種衛生巾,為的是避免小便之後的殘尿沾到內褲上。Emmm...其實有男性會用紙直接擦。在衛生巾底下隔著內褲貼暖寶寶,效果可能差不多。溫熱潮溼不透氣,細菌培養皿誕生。與加熱相反的,是能讓妹妹感到陰風陣陣的薄荷衛生巾。年少無知的我用過一次...還是別人的吐槽精準。
  • 17歲小夥便血近1000毫升 醫生提醒小心這種菌!
    便血前兩天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解黑便,起初沒有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也沒有予以重視。直到晚上,吃了一些生冷食物後,肚子逐漸出現不適,如廁時開始發現便血。據小成描述,當時便血有近1000ml,馬桶被鮮血染紅,自己都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嚇到了,趕緊撥打了120。便血後小成就開始感到頭暈、乏力,噁心。
  • 家裡沒有看到害蟲出現,有必要定期蟲害防治嗎?
    【上海除蟲公司奔奔蟲控】蟑螂、蚊子、老鼠等害蟲,影響我們生活、生產、健康等多個方面,所以發現害蟲要及早防治,那麼沒有看到害蟲出現,有必要進行定期蟲害防治嗎? 1、害蟲的危害有哪些? (1)入侵人們的生活工作空間,造成滋擾。
  • 便血是得了啥病?別慌,這個檢查,能從大便中,查出癌症蹤跡!
    如果是便血的話,可能意味著消化系統出現問題,例如結腸或直腸增生、息肉或癌症。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受檢者大便中存在血液(不管是否肉眼可見),那麼醫生應重點找出血源,以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 一、血便的病因是什麼?
  • 重口味第二波:便便基因檢測
    現在,那些雖然有便血,但是害怕得腸癌,而且還害怕做腸鏡的小夥伴們,別擔心了~因為,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主辦的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篩查手段,通過檢測糞便基因即可排查你有無腸癌風險,當特異性為93%時,對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甚至可達91%,其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導致小兒便血的病因有哪些?怎麼治療?
    (4)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二、小兒便血有哪些表現遇到小兒便血,應詳細詢問病史病史和全面體格體檢,注意以下幾點:1.在確定為便血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為口腔、鼻咽、支氣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後所引起的黑便,以及排除某些藥物、食物所致的血樣或黑色大便。
  • 40~74歲的人群中,有1.2億人需要做腸鏡!
    「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期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腹脹、腸梗阻等消化道症狀,以及貧血、乏力、疲勞、發熱等全身表現。」 醫生說,痔瘡與結直腸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卻因為有「便血」這個共同的病症,讓不少腸癌患者蒙在鼓裡。
  • 定期檢查降低猝死機率
    醫生提醒,如果有上述猝死高危因素中任一情況,建議及早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據介紹,目前尚無精準的猝死風險評估量表可用,但可以通過自我評估和定期檢查,提前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這對於高危人群來說非常有必要。 如何預防猝死?
  • 便血就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俗話說「十人九痔」,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便血情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甚至會按照痔瘡的治療方法自行用藥。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 便血兩年流掉全身近半血量 難道不擔心是否患癌?
    核心提示:對於有痔瘡的患者的來說,便血並不特別,但是兩年時間便血量近2000毫升,幾乎丟失了成人身體近一半的血量還是極為少見,40歲的張先生就是一位,媒體報導稱,由於長期便血,醫生建議他查下血紅素濃度,結果是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已屬重度貧血,此外如此大的便血量高度懷疑或因腫瘤引起。
  • 男子反覆便血隨意治療 結果是惡性腫瘤已擴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反覆便血,隨意找民間醫生處理,屢治不好,最近張先生才到廈門市中醫院肛腸科就診,檢查結果顯示他的便血是源於惡性腫瘤,且已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