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張小瑞
你有沒有發現,便血這件事好像變得越來越常見了。聽說因為痔瘡,很多男生都開始用衛生巾了。但更可怕的是,不是每個人的便血都只是因為痔瘡這麼簡單。
很多病人從來沒有做過腸胃鏡檢查,一直以為便血是因為有痔瘡,拖了很久才來醫院,結果一查發現是直腸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孫嫣提醒,便血有很多種類型,即便大便沒有血色,也可能是血便,除了痔瘡,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導致便血。出現便血要及時就醫。
即便大便沒有血色,也可能是血便!
醫學上解釋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時血液由肛門排出。於是,很多人會腦補:便便上帶鮮紅血樣的畫面,其實血便可不只有一種顏色,可能是鮮紅、暗紅,黑色,甚至看不出任何血樣顏色。
鮮血便: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
膿(黏)液血便: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
黑便: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
隱血便:少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也就是肉眼看起來是沒有血色的,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稱為隱血便。
孫嫣稱,不同顏色的血便,也代表著不同的疾病隱患。所以,一旦發現便便有了上述顏色變化,就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病因,千萬不能一概以為是痔瘡,耽誤了病情。另外,定期的便檢也很必要,可以早期發現隱血便。
為什麼會便血?不一定是痔瘡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而導致消化道出血則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一般來說,便血的可能性疾病有三大類:
1.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性潰瘍: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是黑便,嚴重者可因消化道大量出血出現便鮮血。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黑便常見,出血量大時也可為鮮紅、暗紅色。
胃癌: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多見,也可有黑便。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常見柏油樣便,大便潛血實驗陽性。
2.下消化道疾病
痔瘡: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直腸息肉:無痛性便血,大便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大腸癌:大便帶血或便血混合,呈鮮紅或暗紅色,也可以為潛血陽性。
潰瘍性結腸炎:血性腹瀉是最主要的症狀,便中含血、膿和黏液。
小腸血管瘤:出血量多較小可呈現間歇性黑便、柏油樣便或僅有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3.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熱、重症肝炎等都可能有血便表現,常伴皮膚黏膜出血。
當然,還有一些情況可能是「假便血」。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紅心火龍果、西瓜、甜菜等紅色食物,也可能出現大便變紅甚至「大便帶血」的假象,這是因為紅色色素無法及時代謝所導致的,並不是真的「便血」。
再比如,食用了豬血、鴨血等相關食物後,會出現「黑便」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液中的鐵不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剩餘的鐵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成黑色所致,也是正常的現象。
所以,看到便便顏色有變,先別慌,想想自己有沒有吃什麼類似的食物,如果確認不是「假便血」,建議最好到醫院遵循醫生的建議做個檢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呂航
審籤|呂航
實習生|何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