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潘志忠(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糞便潛血試驗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 ,也稱大便隱血試驗,可用於檢測排便或大便中是否存在血液。
如果是便血的話,可能意味著消化系統出現問題,例如結腸或直腸增生、息肉或癌症。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受檢者大便中存在血液(不管是否肉眼可見),那麼醫生應重點找出血源,以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
一、血便的病因是什麼?
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均可導致排便中有血:
結腸增生或息肉;
痔瘡(靠近肛門和低位直腸的血管腫脹,可破裂致血);
肛裂(肛管組織表面裂開或破裂);
腸道感染,可引起炎症;
潰瘍;
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
結腸壁向外凸出引起的結腸憩室病;
大腸血管病變;
梅克爾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常見於兒童及青壯年。
胃腸道出血可能僅能在顯微鏡下能被發現,因此肉眼無法察覺(醫生稱之為「隱性」出血)。或者,人們能通過肉眼輕鬆發現大便呈赤紅或柏油黑色。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如何進行糞便潛血試驗?
糞便潛血試驗包含多種不同類型的檢查方法。受檢者可在藥店購買一些檢查工具或在就診時從醫生那兒獲取一套在家檢查的工具。
檢查工具均有使用說明,大多還會附上客服諮詢的電話號碼。
在某些檢查中,受檢者取出檢查工具中的特殊藥棉塊或試紙,放進便池,並告知醫生藥棉塊或試紙是否變色即可。
在另一些檢查中,受檢者需採集數日的大便樣品,然後放入特殊容器,再裝進信封,直接郵寄到醫生辦公室,醫生會對其進行顯微鏡檢查或化學試劑分析。
受檢者應採用「高敏感度」的新版檢測方法。
三、進行糞便潛血試驗應做哪些準備?
受檢者不必像做結腸鏡檢查那樣去「清潔」結腸,但需認真遵照使用說明。如果存在以下症狀,請不要進行此項檢查:
腹瀉;
結腸炎;
便秘;
憩室炎;
潰瘍;
痔瘡發作;
經期。
鑑於一些食物會改變某些檢查結果,受檢者在檢查前的 48~72 小時內,不宜進食以下食物:
甜菜;
西蘭花;
哈密瓜;
胡蘿蔔;
花椰菜;
黃瓜;
葡萄柚;
山葵;
蘑菇;
水蘿蔔;
紅肉(尤指烹飪半熟的肉);
蕪菁;
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或飲料。
受檢者在檢查前的 48 小時內,可能需要停止服用某些藥物。具體需要停用的藥物,受檢者應諮詢醫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四、如何解讀糞便潛血試驗的結果?
如果檢查結果呈陽性,說明大便中存在血液。(在這種情況下,「陽性」不一定就好!)
此後,受檢者需要接受各種檢查,以找出便血的來源。醫生可能建議受檢者接受結腸鏡檢查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以確定出血是否來自胃或小腸。
如果這兩種檢查均未查到出血源,受檢者可能需要吞服一小片膠囊,此膠囊會在穿過受檢者腸道時拍下多張照片。
這種檢查方法可能會拍到出血部位(尤其是在小腸處),而使用其他檢查方法無法做到這點。
如果檢查結果呈陰性,表明在檢查期間,受檢者大便樣品中未發現血液。受檢者應繼續聽從醫生的建議,定期做癌症篩查。
五、需要多久進行一次糞便潛血試驗?
受檢者並不是必須要做這些檢查。
他們還可接受一些其他的檢查方法,包括結腸鏡檢查(醫生使用一根帶有微型攝像頭的可彎曲的軟管來檢查整個結腸)、計算機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 (CT colonography, CTC,也叫虛擬結腸鏡檢查,通過 CT 掃描結腸)以及多種檢測排便中癌症 DNA 的檢查。
如果受檢者決定接受糞便潛血試驗,則此後每年其都需接受一次此項檢查。
同時,醫生也會安排其他檢查,如乙狀結腸鏡檢查(類似於結腸鏡檢查,但伸入消化系統的深度相對較淺)及鋇灌腸造影檢查(服用鋇灌腸劑後,給結腸拍 X 線片)。
受檢者應每隔 5 年檢查一次結腸直腸的息肉或癌症。
謹記,如果檢查結果顯示受檢者排便中存在血液,可能還需做結腸鏡檢查。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