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小王今年28歲,是辦公室白領,每天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
小王今年28歲,是辦公室白領,每天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
小王妻子勸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腸鏡,小王還滿不在乎:「只是痔瘡,有必要做腸鏡嗎?」在醫生和妻子的堅持下,小王不情不願地接受了腸鏡檢查。
然而,腸鏡剛進肛門10cm左右,就發現了有腫物佔道,醫生初步考慮是低分化浸潤癌,當即切下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測,結果顯示:(直腸距肛緣10cm處)小細胞惡性腫瘤,傾向於低分化癌,建議免疫組化進一步分類。
這下小王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慌忙問醫生治療方法。
2017年《中國大腸癌流行病學及其預防和篩查白皮書》中顯示,我國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和第五位,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世界水平,並且逐年上升,2017年,我國新增直腸癌病例43.2萬例,死亡病例18.7萬例。
早期的直腸癌經手術後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是我國直腸癌的早期確診率卻很低,只有5%-10%,有70%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經綜合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50%-78%。
可見,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而想要早發現,提防異常信號很重要。
便血,是腸道「預警燈」
很多人看到自己便血了,就覺得是痔瘡,實際上,便血的原因可真不少。
·非疾病性便血
有時候出現便血的現象,是因為食用了一些食物或者藥物,比如豬肝、動物血、補血的鐵劑、中草藥等,食用這些東西後可能會使得大便的顏色發生改變,這種情況並不是真的便血,停止食用後大便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痔瘡
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是在飲酒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是排便的時候太過用力,使得痔瘡破裂出現了便血的情況。
痔瘡的便血往往會有一定的疼痛感,而且血液並不會混合大便,多是點滴狀或是噴射狀,用紙巾擦可以看到血液,一般在排便完後就能止血。
·直腸息肉
如果腸道內有息肉並且長到一定程度,也會引起便血,一般血液顏色鮮豔,不會和大便混合,但如果息肉長在內部的位置,血液和大便就有可能混合使得顏色改變。
·腸癌
腸癌往往也會出現便血的情況,這是因為癌腫出現了破潰出血,腸癌的便血,一般為大便表面帶著血液和粘液,有的長時間沒有排便還呈黑色,往往還會伴隨著排便習慣或性狀的改變。
值得注意,痔瘡和腸癌的便血往往會被混淆,但是這兩種情況的便血還是有區別的。
痔瘡導致的便血發生一般會有明顯的誘因,如飲酒,食用刺激性食物等,而直腸癌導致的便血可以沒有明顯的刺激因素,甚至可以每一次大便都出現便血的情況。
直腸癌會損傷腸道功能和消化功能,因此直腸癌患者往往會有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患上直腸癌,還會擾亂之前養成的排便習慣,多數患者還會經常覺得自己有便意,但排便量並未增加,而且在癌腫的擠壓下,大便在排出後往往是細長的。
除此之外,直腸癌患者可能還有其他的症狀,如輕重不一的中下腹部疼痛、消瘦乏力、貧血、水腫等,有些患者在腫瘤壞死或感染的時候,會出現發熱的症狀。
發現便血,如何做檢查?
雖然便血不一定是由腸癌引起,但這個症狀不能忽視,出現便血之後,一定要做肛門指檢和腸鏡,這兩個檢查是診斷便血原因的「黃金組合」。
肛門指檢:肛門指檢簡便易行,實用無創,是肛腸科最重要的查體手段,不僅能發現大部分的腸癌,還能發現痔瘡、肛瘻等常見肛腸疾病。如果醫生在做肛門指檢後懷疑存在腸癌,就會建議做腸鏡檢查。
腸鏡:腸鏡能直觀地觀察腸腔內病變,是消化科最重要的檢查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腸道疾病的漏診,幫助判斷腫瘤的類型和病變程度。除了檢查腸道,有一些腸道疾病可以在腸鏡檢查就直接進行治療,發現腫瘤可以取樣活檢。
而對於3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史,林奇症候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疾病,患有直腸息肉、潰瘍性直腸癌等消化道疾病,長期吸菸,肥胖,喜歡高脂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等腸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進行腸癌的篩查,可每年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和肛門指檢,每5年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每10年進行全結直腸鏡檢查。
而一旦糞便檢查結果為陽性,就需要進行腸鏡檢查,進一步排查腸道疾病,預防腸癌。
參考資料:
[1]便血不全是痔!九成以上直腸癌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健康時報.2019-11-07
[2]結直腸癌最偏愛4類人!有這些危險信號要小心.健康時報.2019-02-21
[3]同樣是便血,痔瘡和大腸癌的區別在這兒!久坐人群應做早篩.健康時報.2019-08-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