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蘇州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個代表中國承辦智能交通世界大會的城市,主會場將設在蘇州工業園區,屆時園區將搭建豐富的智能交通與智能網聯融合創新的應用示範場景。
近年來,園區一直發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打造智能網聯與智能交通相結合的智慧交通。園區建成了江蘇省首條5G全覆蓋的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測試道路,並創新了多種信號控制模式。
2020年10月16日,由信控中國主辦,蘇州公安局工業園區分局承辦的信控中國(2020)—「走進蘇州」主題沙龍成功舉行。
本次沙龍以「區域交通管理與創新發展」為主題,邀請了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滴滴等單位的知名信控專家,圍繞交通綜合治理、創新交通組織與控制等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蘇州工業園區交警大隊智能交通及智能網聯項目負責人束雲峰的陪同下,一行專家實地踏勘了在蘇州工業園區東西走向的主幹道之一現代大道試點應用的需求響應式放行體系,並體驗了智能網聯示範區。
在星洲街-星港街路口,束雲峰介紹了自適應可變車道相關技術原理,專家現場觀察體驗,並就相關要點進行了交流。試點自適應可變車道之後,星洲街-星港街路口北左轉延誤指數由原來的24s降低至21s,同比降低8.6%。
在現代大道萬盛街路口,專家們體驗了路口行人感應控制。
在園區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專家們對園區智能交通相關系統平臺和交通綜合治理情況進行了了解。
蘇州工業園區實現了核心區的SCOOT信號控制,建立秒級實時自適應SCOOT信號控制平臺,應用效果全國第一;通過流量檢測實時自適應優化信號控制方案,同時除了已有的線圈檢測器,還引入了微波、視頻等多樣化的檢測手段,通過多源數據提升自適應信號控制效果。
在現代大道沿線6個信號控制交叉口,試點安裝手拍式行人過街按鈕,輔助應用視頻檢測技術採集有效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過街需求。同時協調信號控制系統,減少無需求相位的放行時間,提高主要道路通行效率。
在互動交流環節,針對自適應可變車道,北方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福生提出幾點思考:重大活動保障與自適應可變車道之間的聯動是怎樣的?如果進行了特殊控制之後,沒有清空的車輛如何處理?
清華大學副教授李瑞敏表示,實地踏勘的幾個路口,實際上已經體現了蘇州工業園區以信號控制為主的交通管理精細化和科技化。自適應可變車道的價值是要適應交通流量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可變車道清空的問題。要保證路口的感應控制功能,路口檢測設備也需要完善有效。
蘇州工業園區交通警察大隊大隊長李文華表示,可變車道控制有一個零界問題就是高峰期與平峰期的轉換,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導致路口車輛無法清空,可能更多的還是建立預警機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解決了兩三個關聯路口,卻又將問題帶到下一個路口,園區交警也一直在思考研究發揮區域系統整體效益。
針對自適應可變車道路口車輛清空的問題,蘇州工業園區交通警察大隊秩序中心主任朱利民表示園區會結合周邊結構,統籌考慮信號放行。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於泉同樣肯定了蘇州工業園區路口的交通基礎設施精細化,地面標線、渠化非常完善。
針對路口行人感應控制,於泉認為路口行人過街按鈕最重要的是要追求功能,要能夠清楚傳達信息,而不僅僅是追求美觀。
針對車路協同,於泉表示,要明白車和路的協同到底是要協同什麼,這不僅僅是信號控制這一件事,只是將信號燈的信息推送給車輛根本不是車路協同的本質。路給車傳遞什麼信息,車能夠傳遞什麼信息,都值得思考。
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工業園區分局副局長趙冰、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工程師王騫、江蘇大學教授常玉林、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科研室石巍、蘇州工業園區交警大隊智能交通事業部交通服務部總經理陳向宇、滴滴李美濤等專家領導圍繞交通仿真、稽查布控、停車管理、交叉口管理等問題分別進行了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