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國旗護衛隊
「出旗!」金黃綬帶宛若飛霞,長統軍靴潔淨鋥亮,伴著「咔咔咔」的正步聲,一支身著橄欖綠軍裝的國旗護衛隊邁著矯健而堅定的步伐,從中越邊境廣西友誼關城樓緩步邁出。
每周一的清晨,友誼關國旗護衛隊都會準時出現在城樓國旗廣場,將國旗冉冉升起,以莊嚴而樸實的形式,一次次完成守護國家尊嚴,守望南國邊疆的使命。
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憑祥市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也是廣西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了鎮南關(1965年更名為友誼關)。此後,每逢重大節日,友誼關邊檢站就從監護中隊挑選戰士擔任臨時護旗隊員,舉行升國旗儀式。友誼關從此有了裝備簡陋的國旗班,沒有建制,沒有定式,一路傳承下來。
「名關名站,作為友誼關人需要一面旗幟,一種精神感召大家。」友誼關邊檢站政委石相國說。
2014年,友誼關正式成立國旗護衛隊,由33名戰士組成,平均年齡不到21歲。這些戰士從廣西邊防總隊千名新兵中選出,經過3個月的軍事訓練和4個月專業強化訓練,通過考核後,才能成為國旗護衛隊的一員。
分列式、陣型變換、上旗、甩旗、立正、敬禮、升旗……前後10個步驟22個分解動作,必須做到分毫不差。
腰插十字架,領別大頭針,頭頂大簷帽,是國旗護衛隊的戰士練好站功的基礎課;腿綁沙袋、尺量步幅、表測步速,是國旗護衛隊的戰士練好走功的入門課;槍刺挑水壺、槍託吊磚頭、腋下夾紙牌,是國旗護衛隊的戰士練好持槍功的必修課。
從法式樓到友誼關關樓國旗杆基座102.5米,136步。為了這102.5米的跨越,每一名國旗護衛隊員至少經歷2個月的嚴格訓練,日復一日重複著136步,每周19公裡,相當於友誼關到憑祥市區的距離。
建隊以來,國旗護衛隊先後有3名幹部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勳章,8人榮立個人二等功,120人榮立個人三等功,被自治區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青年文明號」。
「無論走到哪裡,作為友誼關國旗護衛隊一員將是我一生的榮耀。」臨退伍的山東籍老兵曹樂百感交集。
一日護衛國旗,終生無上光榮。每一位從這支隊伍走出去的戰士,都對國旗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張紅璐、周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