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與DIP二者關係的三種可能性簡述及在醫療中的應用分析

2020-11-30 電子發燒友

DRG與DIP二者關係的三種可能性簡述及在醫療中的應用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11-27 16:12:07

國家醫療保障局與10月19日發布《關於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醫保辦發〔2020〕45號)》,提出用1-2年的時間,將統籌地區醫保總額預算與點數法相結合,探索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支付方式進行醫保支付。10月28日,國家醫保局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試點工作推進暨培訓會,要求各地醫保部門按照試點方案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實施方案,紮實推進試點工作。11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再次印發《關於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試點地區是DRG試點地區的兩倍餘。在當前支付模式改革迫近的階段,平安醫保科技依託在深圳、常州、青島、聊城等多個試點地區自2017年起全面賦能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各個環節的經驗積累,結合豐富的項目落地經驗及專家智囊意見,對DIP及DRG兩種支付工具帶來的關鍵問題進行探討,旨在對各試點地區在開展支付模式改革前提供助益。

DIP與DRG面面觀

1

分組方式異同

兩種工具大致相同,均以將資源消耗相似的病例進行聚類作為理論基礎,形成若干病種組。DRG分組按照MDC-ADRG-DRGs的三層邏輯,一般可分600-800組。DIP則以一級至三級目錄遞進的方式完成建立支付病種表,二級目錄約3000組,三級目錄共計16000組。二者雖然理論基礎相似,但是建設邏輯存在顯著差異——DRG從醫學理論出發,收口於數據分析,每一組都嚴格遵照從解剖系統,到疾病治療方式,再到病案個體特徵的分層邏輯;而DIP則是基於客觀的大數據事實,即病種「存在便為合理」。

2

點數法與費率法的區別

點數法與費率法均可作為DRG配套付費方式,但根據醫保局45號文,DIP付費需搭配區域總額下的點數法落地。費率法和點數法兩種分配方式的特性不同:費率法是指參照各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權重標準,根據預測的住院總費用和總權重計算出基礎費率,將年度醫保住院統籌基金進行分配的支付方式。點數法是參照各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權重標準,運用工分制原理,建立不同疾病組醫療費用與權重之間的相對比價關係,換算出每個病組的點數,並以病組點數來分配區域內醫保基金的付費方式。在費率法下,若費率制定過高,仍可能導致醫保基金超支;而點數法則是基於區域總額下的分配,雖避免了基金超支的風險,但也容易誘導醫院「衝點數」以獲得更多收入的行為,尤其是可能引發大型醫院在患者收治上的「虹吸效應「。因此,費率法的挑戰在於精準預測基礎費率,點數法的挑戰在於控制合理入院人次。

3

基礎數據要求的異同

無論是DRG還是DIP,兩者在分組方案制定、支付標準測算和正式分組結算的數據依據都是醫療保障基金結算清單,因此兩者對數據的最終要求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從實施層面來看,DRG需要數據質量「一步到位」,而DIP則可以接受「循序漸進」。

DRG分組所需的數據信息包括主要診斷、次要診斷、手術操作、新生兒體重和呼吸機使用時間等。由於醫療保障基金結算清單填寫規範出臺時間不久,像新生兒體重和呼吸機時間這類欄位,部分信息化水平較差的醫院還未完全規範。所以DRG試點地區或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都較為成熟。

反觀DIP,從當前各地區情況來看,落地常分成兩步走:第一步僅基於主目錄,即主診斷+主操作+病例數進行落地,不考慮次要診斷,腫瘤轉移,放化療及離院方式等因素,故對數據質量要求較低。第二步則需加入病種第三層輔助目錄進行考量,即腫瘤程度及病情程度,對次要診斷填寫要求較高。因此,信息化水平較差地區地區可以率先開展第一步,待基礎數據質量得以提升後,再對病種進行細分更新。這樣,支付改革的進程就不會受到數據質量的制約,這也是為什麼DIP改革更具普適性,也更「接地氣」。

需要注意的是,實施DIP的基礎數據雖然可以循序漸進,但如果不能快速「漸進到位」,勢必會影響DIP的落地效果,特別是新政下配套監管措施的推進效果。

4

工程實施要求的異同

DIP及DRG的實施均需經過測算,論證,培訓,試運行等環節,但相比下來,DIP的落地速度一般會更快一些。除了DRG實施初期對數據質量的要求更高之外,本土化DRG分組方案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醫學論證工作。而DIP分組可以基於歷史數據和規則通過程序自動產生病種分組方案,論證可能僅局限於診斷與操作的對應性,將對醫學的依賴降到了最低。除此之外,無論是實施DRG還是DIP,除做好政策引導,建立數據通道外,業務標準方面對醫保結算清單、CHS版ICD-10,ICD-9的規範、映射,以及對醫院宣導普及,都是在實施支付模式改革前所必備的重要工作。

5

基金監管方式的異同

DIP與DRG的基金監管側重點非常類似,由於預支付的自身特性,濫用行為與醫院利益相悖,故不再作為醫保基金監管的第一風險。監管重點由此轉變為圍繞著編碼填寫的真實正確性,住院資質的充分性,以及醫療服務的足量性,醫療資源投入的合規性四方面展開。因此,DRG和DIP監管邏輯本質並無區別。但值得注意的是,DIP輔助目錄監管較為困難,例如腫瘤轉移通過次要診斷實現,次要診斷證據來自於電子病歷及相應檢驗檢查,目前階段,大部分地區醫保無法取得相關數據。部分通過可獲取的結算明細數據建立出以變異係數、費用結構等由異常費用入手的大數據類監管工具無法保證審核精度,難以精確定位風險點,對醫保當前普遍存在的人力短缺問題造成嚴重的負擔。

6

管理評價體系的異同

DRG除了可以用於預付制支付外,另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應用就是作為優質的績效評價工具。可以說,DRG通過聚類的方式將「不可比」變為「可比」,其衍生出的CMI、DRG組數、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低風險組死亡率等指標都是評價醫療能力、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的「利器」。理論上來說,由於DIP和DRG共享一個理論基礎,即通過資源的聚類達到病例間的可比,也應該可以用於績效評價。相較DRG來說,DIP下的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起步較晚,應用效果待進一步實踐驗證。

7

康復病例及中醫病例的適用性

無論DIP抑或DRG,用於對康復病例及中醫病例的支付都存在一定不適宜性。

對於康復病例,DRG與DIP均是為以診斷操作作為資源投入主線的支付工具,康復類病例診斷下可能存在康復/手術/內科三種治療形式,尤其內科治療與康復治療混合亦常見。從而導致測算結果失真,又因康復類操作在CHS版ICD-9中目前尚不完備,造成填寫困難,故無論分組還是測算,效果均難以達到預期。

對於中醫病例問題可概括為兩點,一是支付要素確定困難,因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理論體系不一致,中醫診斷與西醫ICD無法形成有理有據對應關係,通過建立ICD-10與中醫編碼化診斷並不完全合理。二是診療資源投入無法確定,當前中醫式微是客觀事實,除少數如骨科夾板復位病例、肛腸病例等專科病種外,現狀為中醫診療普遍作為現代醫學附庸的補充醫學存在,中醫診斷病證無法體現資源投入,中醫診療資源投入的合理性亦難以確定。

8

過度?並存?結合?

DIP與DRG的關係是業界廣泛關注的點,根據的實踐經驗,對二者關係的三種可能性簡述於下:

① ●DIP為DRG的過渡的觀點:由於DIP管理成本低、數據要求低等特徵,且和DRG的支付模式、監管模式和分組依據相近,DIP可以看做是最終轉向DRG支付的中間產物。

② ●DIP與DRG並存的觀點:其立論點為,信息化基礎較好,人員素質較高,資源投入較大的醫院適宜DRG,而基礎條件較弱的醫院則適宜DIP。當前已有地市採取類似的支付改革方式,三級醫院開展DRG,二級醫院開展DIP。難點在於基金如何公平分配,即一份病例兩種分組方式定額不同此類微觀公平性問題,抑或轉化為兩種分組方式所對應的基金池如何劃分的宏觀公平性問題,對醫保管理造成較大挑戰。

③ ●DIP是DRG的本土化嘗試:

對於一些不具備DRG實施條件的地區,DIP可以說是一個的「妥協的產物」,其目的就是為了替代DRG達到類似的改革效果,即非「過渡」,也非「並存」。

結語

DRG與DIP都是支付模式改革下的重要支付工具,作為同樣理論基礎不同實現方式的兩套工具來講,正如鐵鍁與鋤頭,雖然各有長短,無優劣之。應該說是殊途同歸都能達成支付模式改革這個「挖掘」的目的。

對醫保管理者來說,對當前已使用的工具充分運用,揚長避短的建立完備的監督管理體系,從而平衡支付模式改革陣痛,為未來醫保基金精細化管理趨勢打牢基礎是核心命題。對醫院管理者來說,理解支付模式改革的關鍵字「預付制」與「DIP/DRG」同等重要,除了需要儘快悉知支付工具的功能特點外,深入討論預付制下醫院開源引流,增效降本的經營策略是更為緊迫的挑戰。作為一線醫護,既要緊跟趨勢,學習一定的醫保政策知識,更重要的是改變對「大檢查,大處方」診療習慣的依賴,做好病患疏導,同時不斷精進診療水平是對廣大醫護為期不遠的客觀現實要求。

一言蔽之,摒棄「一勞永逸」的觀念,將不斷學習積累作為工作習慣,積極應對改革浪潮方能立於不敗之地,畢竟我們要迎接的是一個「永勞才能永逸」的醫保新時代。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乾貨分享 | DRG/DIP 給醫院帶來的四大影響及成本與績
    醫療成本控制從哪些方面著手更高效?醫院績效如何匹配才能加速醫院變革?近日,望海康信公司DRG首席產品經理陳朝陽老師做客HIA直播間,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一、DRG/DIP對醫院經營與發展的影響DRG/DIP付費制度改革,是中國在付費機制改革中的一次顛覆性嘗試。
  • vr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案例分析
    醫療VR(虛擬實境)是一個給人無限遐想的領域,它不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愛好者的想像中,而是已經走進了臨床研究者和現實生活中的醫療工作者的視野。雖然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還不為大眾所知,但是醫療VR技術是對患者的生活和醫生的工作都可以產生積極影響的應用。
  • 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實例與系統分析
    本文首先介紹醫療健康行業的大數據特點以及大數據技術背景,然後舉例說明目前大數據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最後分析目前的醫療健康大數據系統及其相關技術。3 、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舉例信息化的醫療數據、醫療研究數據、病人特徵數據以及行動裝置、社交網絡和傳感器產生的醫療健康相關的數據為醫療健康從業人員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從中發現潛在的關係、模式,從而幫助醫師提高診斷精度、預測治療效果、降低醫療成本,幫助醫藥公司發現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幫助公共衛生部門及時發現潛在的流行病。
  • 迴轉式機械格柵規格表簡述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維護
    迴轉式機械格柵規格表簡述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維護 ,「13is8o」   宜興益芳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迴轉式機械格柵規格表,使用壽命長,除汙效果明顯,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
    小編推薦會議  2019臨床質譜與高端醫學檢驗發展論壇 本文將介紹三種臨床檢測中應用最多的質譜:1.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在微生物鑑定中的應用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一種軟電離質譜技術, 特別適用於分析蛋白質、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物質。
  • 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
    打開APP 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1-20 15:41:54 醫療領域,如今已經成為3D列印一大熱點應用領域。 醫療器械器材本身具有嚴苛的精密屬性。因此,近幾年業內對醫療器械器材、零部件生產配套的技術要求也有所提高。在醫療製件生產配套過程中,對大到高壓氧艙,小到助聽器、醫用紐扣、麻醉咽喉鏡等注塑產品的精度、韌性等要求明確。3D列印作為前沿技術之一,在醫療器械製造方面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寬,應用價值日益得到重視。
  • DRG應用六大關鍵,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DRG主任鄧小虹解惑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DRG成為了醫療行業中使用頻次最高的熱詞之一。對於這個舶來品,包括政府機構、企業、醫院、保險乃至病人都有很多疑問。為了解答這些疑問,國務院參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DRG質控中心主任鄧小虹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四屆國家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論壇上針對DRG系統及其應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講解和答疑。
  • CAE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分析與仿真應用
    CAE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分析問題通常包括生物固體力學、生物與生理流體力學、細胞生物力學、康復工程力學、運動系統力學等。而隨著仿真分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內外研究學者對醫療事業的不斷重視,在上述的五個方面從試驗和仿真分析以及解析計算三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仿真分析方面,不論是材料本構的開發,還是仿真手段的創新都有許多的新發展。
  • 中國精準醫療市場應用情況及優勢分析
    中國精準醫療市場應用情況及優勢分析 2017-05-09    來源:博思數據        8條評論導讀: 精準醫療包含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精準」是核心,基因測序是基矗由於導致同一種疾病的原因可能會不同,比如導致肺癌的原因可能會是EGFR、K-RAS、ROS IGF、C-MET等其中一個因子發生變異
  • 生物變異在生產中的應用,簡述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方法和原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_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怎樣用於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的。
  • 增長原理:增長假設X事物的三種關係X貝葉斯公式
    雖說寫增長假設文無定式,但從增長工作中,我摸索出一套增長假設的寫作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清思路,寫清楚增長假設。公式 1 :假設【某功能】的【某指標】跟【某元素】具有【事物的三種關係】,如果我們能優化【某元素】,就能提升【某指標】,進而提升【某指標】。說啥子呢?
  •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醫言醫信 發表於 2019-11-13 11:14:53 文章來源:醫言醫信,內容摘自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十字交叉在資料分析中的應用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十字交叉在資料分析中的應用。
  • 醫療大數據應用越來越廣,如何應對數據「欺騙性」?
    如何發現醫療大數據挖掘分析中的陷阱,並採取相應的策略來減少醫療大數據的欺騙性至關重要。本文對醫療大數據的欺騙性原因進行梳理和總結,並從統計學角度闡述如何避免大數據陷阱,從模型角度分析模型被攻擊的應對策略以及模型可解釋性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性和方法。
  • 斯坦福教授深度分析:醫療+AI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
    8月8日,在磁共振(MRI)影像頂會國際醫學磁共振年會(ISMRM),史丹福大學的Greg Zaharchuk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AI)在MRI的廣泛應用中顯示出潛在的重大臨床影響,但醫學影像解讀可能並非最快落地的應用方向。
  •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白皮書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包括醫學影像、臨床決策支持、語音識別、藥物挖掘、健康管理、病理學等眾多領域。本白皮書梳理和研究國際、國內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狀況,總結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及基礎設施領域國內外的技術發展特點和趨勢,分析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產業面臨的政策環境,為政府及產業界決策提供參考。
  • 結構動力學分析方法及應用實例
    目前來說,工程機械上的載荷有很大部分是隨時間變化的,所以嚴格意義上都要對結構進行動力分析,才能真實地反映結構的使用情況。結構動力分析一般包括:1 模態分析 2 強迫振動 3 瞬態響應4 隨機振動下面對上述四方面簡要介紹一下。
  •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有一些大型的研究比較了CMA與傳統核型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2012年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NICHD)證明了對於異常超聲表現者,CMA是最好的診斷技術。對於超聲異常而染色體核型正常的胎兒,CMA在6%的病例中檢出與臨床相關的缺失和重複。
  • 臺灣《按病種付費DRG原理》讀後感
    一、醫療項目付費制度分析該書總結了按照醫療項目付費的四大本質:論量取酬、成本加成、絕對公平、資源使用不受限制。按照醫療項目付費,是幾千年約定成俗的習慣,這與以生產為主的要的經濟形態社會相適應,主要靠醫患之間的信賴關係。
  • 藍牙技術在現代醫療電子設備中的應用
    於是就出現了藍牙技術在醫療電子設備中的應用。不過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我們關注的。一、藍牙技術在現代醫療電子設備中的應用1.藍牙最初考慮的多數應用都是用於取代有線連接。在有藍牙技術聯接後的各個設備,就解決了醫療設備使用者的麻煩。2.有些醫療儀器,如腦電圖、心電圖等電生理儀器,是從患者的體表接受電電信號,將生物電信號,通過電纜傳輸到醫療設備中,進行分析。其間,因為電纜的連接,限制了患者的位置和運動,只能在臥位接受體檢,於是不能了解到在其他體位,甚至是運動狀態下患者在一定範圍活動的生物電信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