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IV時空
跟以前相比,現在有了新的HIV檢測技術,可以幫助大家在感染的極早期發現體內的愛滋病毒;再加上這些年很多人對這個疾病有了一定的認識,不會像以前那樣盲目恐懼,明知道感染了愛滋也不去治療,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在檢查出陽性後及時治療。
吃藥是為了把病治好。現階段的藥物沒辦法治好愛滋,但是可以很有效的壓制住體內的病毒,不讓它們繁殖,避免更多的免疫細胞遭殃,這就是藥物的療效。
那麼,藥物的療效到底怎麼判斷呢?看哪個指標?怎麼變化就代表藥效好?自身的狀態很好是不是也代表藥效挺好?
● 指標1:病毒載量(HIV RNA)
病毒載量:就是存在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顆粒,病毒數量越多,可能會侵染更多的免疫細胞。抗病毒藥物會抑制病毒的繁殖速度,新產生的病毒數量會減少;同時藥物會阻止血液中的病毒侵入免疫細胞,最終病毒因找不到繁殖基地餓死,所以接受治療的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越來越少,也就是HIV RNA檢測數值越來越小直至檢測不到,一般治療3-6個月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如果6個月過後,連續兩次病載檢測數值>400copies/mL,考慮病毒學失敗。
● 指標2:CD4+ T淋巴細胞計數
CD4+ T淋巴細胞(以下簡稱「CD4細胞」)就是病毒一直在尋找的孵化基地,也是抗病毒藥物保護的對象。健康人的CD4細胞計數在500-1500個/mL水平,可以保護身體免遭外來普通病毒和細菌的感染。
沒有接受治療的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越來越多,受到病毒侵染的CD4就越多,正常的CD4數量就會偏少,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其他的細菌病毒偷襲成功,也就是臨床上所謂的「機會性感染」;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CD4數量會緩慢增長,最終達到正常的標準,但並不是說所有接受治療的人都會恢復免疫正常,這跟治療的時機、基線數據以及治療時間等多個因素有關,這裡不展開講。
● 指標3:病毒儲存庫(HIV DNA)
病毒儲存庫(以下簡稱「病毒庫」)就是可以源源不斷產生新病毒的地方,是病毒的繁殖場所,由被HIV侵染的CD4組成,藏匿在CD4細胞中的HIV的基因是罪魁禍首,也就是HIV DNA。
因為DNA藏得比較深,現有的抗病毒藥物無法達到所在位置,所以HIV的治癒有待進一步研究,它也是HIV治癒路上的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在抗病毒治療的過程中,RNA快速下降,CD4緩慢提升,同時DNA緩慢下降,提示抗病毒治療有效果,如果其中一個指標變化異常,就要警惕一點,及時去醫院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