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智商,ACT靠刷題」那我要不要轉考ACT?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Frank 爸爸真棒

2021上半年,幾乎所有申請美國的準留學生都面對著這樣一個靈魂拷問:要不要拋棄SAT、轉考ACT?

本來SAT是主流,可目前的局勢下,SAT3月的考試大概率是涼了,5月考期又和大部分人的AP、A Level等考試撞了車。

於是大家都開始糾結:要不就改考另一個被大學同等重視的「美國高考」ACT吧?它能在北京、上海等好多城市就近考試,至少能保證拿個分數出來。

別忙,畢業於清華和芝加哥大學,培養出了一大批SAT高分學子的「考神」Frank說了:選考其一是幼稚的,有遠見的高中生只要找到正確方法,完全可以「一備雙考」——專備SAT,同時也報考ACT,兩考成績中選優遞送。

Frank這樣說是有底氣的。2019-20教學年,他的學生雖然進班分數就不低,依然能平均提分120+;其中1250+的同學只上1周理論班都可達到直升1500+;1400+同學100%出分1500+;突破1500+的同學中,50%達到1550+高分段。

在今天的文章中,他向我們揭示了「一備雙考」的秘密:

「SAT難、ACT易」其實是個誤解;

SAT和ACT考察內容基本重合,但有4個重要差別;

「一備雙考」的訣竅在於「快」。

Frank

畢業於清華本科、芝加哥大學MBA

任職於近現代教育出版鼻祖——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時,從攝入的大量教育內容中初步總結了一套「閱讀方法論」

在密西根創建了全美最大的中國高中生留美中心,教美高學生閱讀

2016年,「歸化模型」趨於成熟,並被多家芝加哥學校引入。Frank老師在芝加哥開班授課之餘,2017年起的寒暑假,「爸爸真棒」開始獨家邀請其回國授課。

01 。

SAT難、ACT易?

這其實是個誤解

首先,我們來澄清一下市面上最常見的誤解——SAT難而ACT易。

SAT是一個從智商測試演化而來的標化考試,直到1945年以後才在大藤哈、耶、普的助力下,形成了對高校招生考試市場的壟斷地位。

1965年,ACT橫空出世,採取差異化的手段,很快分走這個市場的半壁江山。2019年,SAT考生總數220萬,ACT考生總數達到167萬。

ACT的差異化手段很容易理解:既然SAT 考的是智商,那我ACT就來考知識。

SAT題目較難,備考也不易,刷題勝率很低。ACT題目較淺,但覆蓋知識面廣,備考相對容易,就靠多刷題。所以最開始的時候,SAT 和ACT確實有很明顯的分水:SAT難而ACT易。

歷年來成績統計也似乎「證實」這一點:每年有1000人左右拿下ACT滿分,但SAT滿分則只有200-400人。

然而SAT真的比ACT難嗎?SAT高分更有價值嗎?現在已經不能再這麼說了。

從考試本身的角度分析,SAT和ACT的差異一直在不斷縮減。尤其是2016年College Board對SAT進行改革以後,兩種考試實質上又拉近了一大步。

目前,SAT和ACT雖有內容上的差異,但是從備考和出分角度來看,差異已經近乎是零了。

首先,ACT確實考到36滿分的人比較多,但這個36分中,有很多人是四捨五入的36,即在英語、閱讀、數學、科學四部分中拿到兩個部分以上的36分,就可能獲得總分36。

舉個例子:英語、閱讀得了兩個36分,而科學、數學得了兩個35分,那總分就算是36。

然而SAT中,必須四個部分都拿滿分,總分才能得到1600滿分。所以ACT的滿分36,對應的其實不是SAT1600,而是SAT 1580+。這兩部分的人數統計上也確實是一致的。

所以從高分角度看,SAT和ACT難易是相當的。

02 。

為何同時考SAT和ACT,分數有差異?

兩者有哪些不同?

雖然SAT和ACT難易相當,但很多考生同時參加兩個考試時,確實考出的分數有明顯差異。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有3個——備考、心理和內容。

「分別備考」是帶來分數差異的最大原因。

考生們一直都覺得,報考SAT就去上SAT輔導班,報考ACT就去學ACT輔導班。那麼,考分有差異,為什麼一定是考試或考生的原因呢?如果SAT 考分偏低,可能是所上SAT班的教學水平的原因;而ACT 考分偏低,則會是ACT班的教學水平導致的。

心理因素也是導致分數差異的重大因素。

平均來講,SAT 考分裡有狀態分50-80分,ACT狀態分也有1-2分。這個考試狀態,主要是被心理因素影響的。如果你被灌輸了某項考試更難的觀念,你心理上對這項考試就會用較多顧慮,考起來也就不大可能發揮好的狀態了。

其實,只要你明白兩考的內容差異,學習正確的備考方法,SAT和ACT是可以一備雙考的。

要說明白這一點,我們下面先來詳細分析兩考的內容差異,這也是造成多數學生兩考分數差異的第三個原因。

SAT考試分五個部分:閱讀、語法、手算數學、器算數學,和optional 作文。

ACT考試也分五個部分:閱讀、語法、數學、科學,和optional 作文。

表面上看,兩考差異在於SAT 有手算數學部分的20道題,而ACT有科學部分的40道題。但進入內容細分,兩個考試考察的內容其實基本都是重合的。

閱讀上,都包括文學、社科和科學(生物、物理、化學、地質、天文);語法上,都包括詞法、句法和章法;數學都包括算數、代數、幾何、統計、概率;都考察考生讀圖表的能力。

SAT和ACT的真正差異,其實在下面這4個要素:

科學:ACT科學難

SAT把科學圖表內容穿插在閱讀和數學部分考察,內容較少,答案無需計算。而ACT單設一部科學,配置了大量圖表閱讀,部分答案需要計算。這造成了ACT科學難的印象。

數學:SAT數學深,ACT 數學廣

SAT偏重代數,特別是直線和二次曲線方程的內容,考題較深。而ACT 數學覆蓋面廣;其中排列組合、概率論和三角函數內容比SAT 要深,並有大量文字題耗時。

閱讀:SAT閱讀難

SAT閱讀52題中,會包括6-8道推理思考題,答案一般不在原文中出現,須通過對原文信息的邏輯推理得出,因而產生閱讀難度。這造成了SAT閱讀難的印象。

答題速度:SAT要快,ACT要更快

整體上看,ACT給時較短,所給閱讀文字量較大。比如ACT閱讀平均每道題配文字110字,但每道題配時僅有52秒。SAT每道題配文字85字,但每道題配時僅有1分15秒。其他各部分也如此。由於平均給時短而配文多, ACT對非母語考生似乎更難。

����SAT和ACT 的內容和技術差異詳見下表

03 。

練好速度

就能SAT、ACT「一備雙考」

既然兩考確有差異,到底我們應該選哪家考呢?正確的回答是,不選,雙考。而且是一備雙考。

道理很簡單。第一,兩考差異其實不大。兩考的數學,都在高中數學課標範圍內,本質上無難易差別;科學和閱讀,都有大量課外內容,本質上難易也就沒有差別了。ACT語法雖然給時短,但單句題多;SAT語法雖然給時長,但多句題多。所以語法上的差異也很模糊。

第二,兩考的題設,都是在考快速思維。ACT出題的技術目標,就是讓80%考生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全部題目。SAT更狠,絕大多數考生在時間範圍內只能做完75%的題目。而如果時間放寬一倍的話,Top 50 percentile的得分就會大幅提高(SAT 提高150分,ACT提高4分)。

所以,兩考失分的終極原因,都不是不懂或者不會,而是做題速度太慢。既然癥結歸一,備考的方法也就歸一了。只要把做題速度提高,兩考就都能通關了。

練速度,就是一備雙考的正確路徑。

怎麼提高速度呢?在閱讀、語法、數學和科學等標化的考察環節上,中國考生的速度局限,都是因為羈於大量非母語文字信息。也就是說,閱讀理解速度,局限了所有環節的解題速度。速度慢,做不完,準確率自然就低。所以提高速度的歸一法門,在於提高英語閱讀的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關鍵在於少讀、甚至是不讀。

少讀,是只讀段首、段尾、或20%的文字片段來解題。不讀,是不讀文章或文字,通過配圖等其他信息來解題。有的時候,甚至是通過問題本身直接解題。

對於SAT閱讀來說,少讀可以解題100%,不讀也可以解題70—90%,而以題解題的解題率也在50%以上。對於ACT閱讀,這個解題的比例還會更高。

而提高閱讀速度,只需要一個閱讀方法——「歸化模型」,就能做到。

這個方法,通過訓練大腦的潛意識,達到快速的圖、文閱讀能力,把閱讀效率提高到平均20-30秒讀題,20-45秒思考的效率水平。這樣,學生就能在50分鐘做完SAT 閱讀、28分鐘做完SAT語法。

這個目標能達到嗎?妥妥地能。我教過的學生中,最快的效率是閱讀每道題56秒,每篇文章9分鐘;語法每道題40秒,每篇7分20秒;數學每道題48秒,無計算器部分16分鐘,有計算器部分30分鐘。

練到這個程度,不僅單題難度較高的SAT 通關了,單題時間較短的ACT也順利通關,實現一備雙考。當別人都還在標化裡掙扎時,你已經可以兩考相較取其高、遞交申請了。

2017年春開始,應「爸爸真棒」的邀請,Frank為廣大備考家長和學生舉辦了9季(21期)公益講座,將「歸化模型」介紹給大家。這個系列講座,從效率到語感,概念上循序漸進、結構上一層一層地幫SAT備考生們揭開閱讀思維的奧秘。下面就將講座內容精華奉上:

1、SAT要考的是思維效率,而不是知識

SAT考試雖然要求一定知識水平,但它考的並不是知識水平。比如數學,學生只要有美國common core課標的八年級水平,就足以應付數學部分的考試內容;閱讀,篇章涵蓋的知識範圍則遠超高中課本內容。

SAT考試是和高中課標相互獨立的。學生既不會因為SAT考分高, GPA就一定高;也不會GPA高,SAT就一定出高分。

當SAT行業都還在強調詞彙語法主題科目學習的時候,Frank老師告訴大家——做題效率才是SAT考試的重點,而正是紛繁複雜的知識點學習,葬送了你的做題效率。

SAT考的就是學生的做題效率!這是一種技能。每道題要在48-85秒之內完成,含讀題和思考。但大部分學生解一道題需要95秒。所以考試失分的禍首,都是做題太慢導致的效率太低。

2、SAT效率的核心是閱讀思維邏輯

SAT考試無論是閱讀、語法還是數學,文字讀清楚了,大多數(80-90%)的題目就迎刃而解。而效率低下的關鍵在閱讀慢,包括文、圖、表、和題目。每一個環節,都是語言的思維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除「讀了懂」之外,還會有三種效率狀態:①讀了懵、②讀了忘和③讀了錯。

讀了懵、讀了忘的結果主要是浪費時間。讀了錯最糟,直接選錯失分,還不自知。這三種低效狀態,都是因為閱讀思維邏輯的問題。要麼是缺乏思維邏輯(讀了懵),要麼是邏輯上有缺陷(讀了忘),再者就是邏輯錯誤(讀了錯)。要改變思維的三個低效態,都靠一個方法,就是建立正確的閱讀思維邏輯。

3、思維的本質是求同和求異

思維的基本邏輯,本質上只有兩個:求同和求異。這兩個思維的本質過程,是人腦生來就有的。在以前的講座中,我把它稱為思維本能,或者本能思維。閱讀的思維邏輯,本質上也就是大腦對圖文信息的求同和求異。

任何閱讀過程,都是用已知去解釋未知(新知)的過程。可解釋,未知就部分地變成了已知信息的新證。理解是尋求新證的求同過程。理解後,還要在新知和已知之間求異。求異是要認識未知中的新知。閱讀的效率,即在求同和求異的過程中。在考試中,這體現在你排除錯誤選項,認定正確選項的能力。

4、閱讀的語感等於重複

常有人建議學生大量課外閱讀去實現語感。但語感的概念,一直沒有嚴格的界定。大腦裡的語言邏輯過程,生物學上看,是一個循環過程。語言錄入大腦,變成大腦的「內語言」,就產生語感。

語感的產生,就是「內語言」有能力複製眼前的文字。語感會激活語言中樞,以完成接下來的求同和求異語言邏輯,即理解。理解的結果是產生語義。於是,你就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語義(即翻譯)。

以翻譯原文或者解析長難句等模式去練閱讀語感,都費力而無效。因為翻譯和解析都是語感之後的生物學過程,是語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以結果促原因,當然是本末倒置了。培養語感最簡單的辦法,是朗讀,真實快速、聲情並茂的反覆朗讀原文,直至背誦,這樣就能產生語感。這正是古人講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注意,這既不是精讀,也不是海量閱讀,而是簡單、熟練地朗讀。

5、閱讀效率在於潛意識

現在心理學和神經學普遍認為,人的思維有意識和潛意識(直覺)。的區別在於,意識是單線程的,潛意識是多線程的。所以有意識思維慢,潛意識思維則很快。相當於意識速度的500-1000倍。人成長的過程裡,7歲以前的活動主要靠潛意識。7歲以後,意識發育成熟。但我們的日常行為仍然有95%受潛意識控制的。

快速閱讀,也是靠潛意識接受文字信號,常常是跳過繁冗甚至生僻的詞句,以分散的詞彙合成出語義信息的。如果靠意識去控制閱讀,肯定會減慢速度,並容易受到生詞或者長難句的阻礙而思維停滯。所以閱讀要想提速增效,其實就是訓練出閱讀的潛意識。

6、5V與閱讀潛意識

訓練閱讀潛意識,就要明白潛意識思維基礎邏輯是什麼。反覆練習運用這些基礎邏輯維度上分析閱讀信息,重複多了,潛意識就建立起來。

潛意識就是習慣,習慣養成就靠重複。斯坦福的神經生物學家Bruce Lipton說,建立潛意識的最好途徑,一是7歲以前,二是重複。事實上,7歲以前是學語言的最佳時期,這就證明了學語言必須訓練潛意識。7歲以後,就要靠重複了。

有效的重複,就是在潛意識的基礎思維邏輯上重複。這就是5V,或者五維。這是我們大腦思維邏輯的最基礎的五個維度。其他的維度,都是靠著五個維度合成出來的。閱讀中練習五維思考,就能迅速建立正確的閱讀潛意識。

7、SAT考試的Curve Index

SAT考試的Curve是業界一直以來的一個神秘概念。沒有精確界定過。Frank老師把它定義為35分值的錯誤率,並以此來跟蹤Curve的波動規律。經過2016-2018兩年的數據分析,在2019年推出Curve Index,也已準確地預測每年甚至每月SAT考試的Curve情況。

據目前分析,2020-21學年,是字2018-19年以來第三個上升Curve的年度。SAT很少會連續三年以上提高Curve,所以這一年是一次出分機會。建議已經開始準備SAT的2022和2023級同學利用好這個機會。

8、SAT考試的四大陷阱

SAT考試出題,以及ACT等其他標化考試,都存在四大出題陷阱。語言陷阱,就是在出題中使用生拗的文字信息,帶來文字理解難度。邏輯陷阱,則是通過subject的多樣性和複雜的相互關聯關係,帶來邏輯思維難度。

認知陷阱,是在潛意識的5V上,通過在選項中使用混淆性敘述,來提高識別難度。最後就是心理陷阱,即通過時間和難度兩個因素的搭配,給考生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腦神經活動的強度和效率。

原標題:《「SAT 考智商, ACT靠刷題」那我要不要轉考ACT?一文解決選擇難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ACT高分備考指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所以很多同學所採取的「題目考的句子才看,題目不考的句子自動忽略」的方法在這些修辭技巧類題目上不太適用。切記:在一篇文章中,沒有任何一個句子可以單獨存在,詞和句子都必須放在上下文中才有準確的含義。考生不僅要讀文章,而且必須要有重點地閱讀,總結出文章的結構規律。
  • ACT高分備考,只看這篇文章就足夠了!
    所以很多同學所採取的「題目考的句子才看,題目不考的句子自動忽略」的方法在這些修辭技巧類題目上不太適用。  切記:在一篇文章中,沒有任何一個句子可以單獨存在,詞和句子都必須放在上下文中才有準確的含義。  考生不僅要讀文章,而且必須要有重點地閱讀,總結出文章的結構規律。
  •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數學要不要靠刷題提分?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數學要不要靠刷題提分?一、填空題1.這樣的題平時沒有連,課本也作為列子講解,這樣的題目自然是不需要刷的,但是作為測試,很多時候,考題出的遠遠會難於不是課堂的講解,所以像這樣的題目,如果智力一般的孩子,不去刷題,增進熟練度,考試如果出一些孩子比較陌生的題,他們就會做不出來。但是,題海題海,純粹靠刷題提高成績,好像也不太現實,那怎麼辦呢?
  • 詞根-act-能演化多少單詞?
    act=to do , to drive,表示「行動,做;使」比如:act n./v.>action n.行動;活動(ion為名詞後綴)acting n.表演,演技(ing有動名詞化的作用)actor n.男演員;行動者(-or是表示人的後綴,所以actor就是做…的人或演戲的人,很明顯就是行動者或男演員的意思)actress n.女演員(-ress表示女性,所以actress就是女演員)active adj.積極的;活躍的(act
  • ACT攻略之數學篇
    ,那麼語言功底一定要過硬,高中數學相關的專業詞彙要求熟記,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區別。例如,circumference和perimeter都表示周長,那我們什麼時候用circumference,什麼時候用perimeter呢?我們看到circumference的前綴為cir-源自於circle,所以這個周長特指是圓的周長,而perimeter指的是所有閉合圖形的周長,其中含圓的周長。
  • act和action的用法,都可以做名詞「行動,行為」,有什麼區別
    今天我們來學習act和action的用法請熟讀例句到會說:act和action是兩個我們最熟悉的詞彙,action是act的名詞形式;但是,act也可以做名詞,而且也是「行為,行動」的意思,要區別它們極為不易,甚至可以說沒有人能完全解釋清楚。
  • 復盤法考主觀題學習的十八天
    總結下來,依然是刷題和練筆排在了前列,大量刷題,既要熟悉考試模式和答題技巧,做到應答如流,還要學會翻閱法條,快速精準定位。不過這裡,諸多帖子建議不要依賴法條,而我在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不得不依賴,這也成了今年法考的一個側重點,後面會詳細贅述。3.先期學習,我拿出了壓箱底的救命稻草——司法部的案例分析。
  • 不可抗力系列三——force majeure, act of God 和vis majeure分析
    It is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an act of God, an event for which no party can be held accountable, such as a hurricane or a tornado.
  • ultra act 黑暗破壞神 黑暗扎基評測
    ultra act 黑暗破壞神 黑暗扎基評測 時間:2014-01-24 16:33:06   來源:AC模玩網   責任編輯:零下九度
  • 【AC模玩測評組】ultra-act賽羅奧特曼2.0評測
    【AC模玩測評組】ultra-act賽羅奧特曼2.0評測 時間:2014-02-11 16:39:17   來源:AC模玩網   責任編輯:零下九度
  • 自考轉考是什麼意思?轉考又該如何辦理?
    自考轉考是什麼意思?轉考又該如何辦理?各位自考的同學們在考試期間,因為某些原因可能會需要去其他地區考試可能也會需要轉專業那這些轉考究竟是什麼意思?轉考又該-怎麼辦理呢?一、自考轉考是什麼意思?自考轉考依情況不同有不同的意義,具體來說,可分為轉專業、省內轉考、外省轉考。
  • 語文靠積累,數學靠刷題,英語靠背誦,不掌握方法,事倍功半
    我想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從總體上而言:英語最容易提分,語文最難提分,而數學則處於中間。為什麼會有這個順序,這是因為三個學科的要求不一樣,學習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不掌握三者的學習方式,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我就這三個學科的學習方式,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 刷了幾千道算法題,我私藏的刷題網站都在這裡了
    然而我是誰,我可是死狗中的戰鬥雞,智力不夠那刷題來湊,開始了夜以繼日哼哧哼哧刷題的日子,從此"讀題與提交齊飛, AC 與 WA 一色 ",我驚喜的發現被題虐既刺激又有快感,那一刻我淚流滿面。這麼好的事兒作為一個正直的人絕不能自己獨享,經過激烈的顱內鬥爭,我決定把我私藏的十幾個 T 的,阿不,十幾個刷題網站放出來,讓我們一起爽!
  • 「刷題」+「聽寫句子」就能制霸託福聽力?滿分的我不同意
    當時我把TPO刷了一下就去考試了。整個聽力考試的體驗很差,雖然能夠聽懂一大部分,但是很多影響到我理解的關鍵部分,都是一片模糊,記筆記也記不到什麼東西。答題自然有一大部分都是蒙的。最後我的聽力是22分。但是總的分數也達到了去交換的水平,於是就沒有再考。後來一直到大四,我才開始為申請研究生而重啟了託福刷分之路。中間也走了不少彎路(最大的彎路:盲目刷題)。
  • 一個普通智商的人,讀書時非常努力鑽研學習,最終能考上985嗎?
    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正確的方向(考上985,很多人都不敢想),二是正確的方法(也可以說是適合自己的方法),三是付出足夠的精力(持之以恆的輸入)。一個普通智商的人,讀書時非常努力鑽研學習,最終能考上985嗎?很顯然,方向就是考上985高校,但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智商為題,而是方向正確與否?為什麼這麼講呢,想考985難道還方向不正確嗎?
  • SAT和ACT有什麼區別?
    ACT:測試內容:英語(45分鐘,75個問題),數學(60分鐘,60個問題),閱讀(35分鐘,4篇文章),科學(35分鐘,6-7篇),所有多選題。還有一個額外的主題是論文寫作。學科分布均勻,幾何問題較多,但科學性較難。計分方法:做正確的事能得到多少分。
  • 四六級最後的翻譯題常考詞組100條
    四六級最後的翻譯題常考詞組100條   1. at the thought of一想到…-   2. as a whole (=in general) 就整體而論-   3. at will 隨心所欲-
  • 史上最讓人「痴迷」的智力題:小學生10分鐘全答對,絕對考智商!
    史上最讓人「痴迷」的智力題:小學生10分鐘全答對,絕對考智商!現在的智力題,既考眼裡,也考大腦的反應速度,更與日常積累有很大關係!作為家長,平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下,養成隨時訓練自己邏輯思維與綜合素養的習慣。
  • 那還要不要考?
    而且,我們一般不建議非業內人士參加考試,一是因為對非業內人士來說這場考試太難,就算是業內人士,考個3、5年才通過也是正常的;二是,非業內人士可能以後掛靠會非常困難,甚至沒辦法掛靠。但是,想考環評師的考生,小編想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要因為考試成績控線就覺得不公平或是怎樣,如果你考試成績相當高的話,再怎麼控線也控不了你,你說對嗎?提高自己的本領才是硬道理!
  • 地理想要拿高分,光靠背書和刷題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趣味記憶方法
    地理這門課程是屬於一個文科的科目,不過,雖說文科是一個比較容易學習的方向,不過,文科中地理這門課程也是讓很多的學生有苦難言,想要學好地理真的不是簡單地背書和刷題就可以。對於高中生來講,考試的每一分都非常的重要,所以,能夠得到或者是每一次能夠提升的機會都是不應該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