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與六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互相影響~從中醫角度來講,將髒與相應的腑之間的關係總結為相表裡的關係,也就是說,心與小腸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除此之外,五臟還與五味,五色,五官,五體,五華,五志,五氣一一對應~
心與組織器官的關係——在體合脈,其華在面脈指一身之血脈,心合脈是說全身血脈皆屬於心!其華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與否,可以從面部的色澤反映出來!在液為汗 ,汗是人體津液所化生!
靈樞.邪客中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表明血液的生成與津液相關,由於心主血,血與津相關,津乃汗之源,故素問.宜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心為汗」!
張介賓注曰,「心主血,汗為血之餘!」——說明了心,血,汗三者之間的關係!心與汗之間的這種關係,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心陽虛則陽不衛外而自汗,心陰虛則陰不內守而盜汗!
開竅於舌——心之別絡,繫於舌本,因而心的氣血上通於舌!心的疾患,常可從舌體上反映出來,如心氣不足,則舌質淡白胖嫩!
心陰不足,則舌質紅絳而瘦!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赤!痰迷心竅,則舌強語蹇!『此外,還應指出,心包絡,肝,脾,腎四經,均與舌本相通,若此四經有病,亦往往連及舌本!』心在志為喜,是說心的生理功能與五志中的「喜」有關,藏象學說認為,人的情志變化是由五臟所化生,故將喜,怒,憂,思,恐稱為五志,而分屬於五臟!
一般說來,喜有益於心主血脈等生理功能,故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但若喜樂過度,則可使心神受傷,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喜傷心」!象學說認為,自然界的四時氣候與五臟的功能相通,即四時氣候對五臟的功能有相應的關係,其中,心與夏氣相通!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為蕃秀,……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逆之則傷心」!說明了心與夏氣相應的關係,夏為君火當令,內合於心,故多見洪脈!若逆於夏氣,則多見心病,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心包絡,簡稱心包,又可稱「羶中」,是心外圍的包膜,具有保護心的作用,外邪侵襲於心,包絡代心受邪!小腸位於腹中,在五行亦屬火,其經脈上絡於心,與心互為表裡,其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濁!
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經脈屬小腸而絡新,二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係,其表現在病理上!
『科普知識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