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五應(五行、五臟、五色、五味、五經)

2020-12-06 美食分享展示

五應:應五行、應五臟、應五色、應五味、應五經

Five should: five elements, five internal organs, five colors, five flavors, five meridians

古人云「茶中直五行,養生有講究。」只要了解自身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夥用的茶品,使茶與五行、五色、五臟、五味五經相對應,使五行相和諧,我們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養生所飲的茶品時要做到上述「五應」。

The ancients said, "there are five straight lines of tea, and you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lth." As long as we know their own physical situation, choose the tea products suitable for our own use, make tea correspond to the five elements, five colors, five internal organs, five flavors and five meridians, so that the five elements are harmonious, we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ealth maintenance. This requires us to choose the tea products for health care to achieve the above "five should."

五行即是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的金木水火土。它最早出自於《尚書》,是-種整體的物質觀。五行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萬物的基礎,只有它們相互聯繫在-起,世間萬物才能欣欣向榮。後來,我國古代中醫的重要典籍《黃帝內經》將「五行」引人了中醫。《黃帝內經》認為:五行和臟腑是相配屬的,即五行與五臟是一一對應的。 而茶有改善五臟功能、預防臟腑器官疾病的功效,所以,在選擇用於養生的茶品之時,也需要與五行、五臟一一對應。

The five elements are the golden wood water and fire soil that we often mention. It originated from Shangshu and is a kind of material view as a whole.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holds that the five elements are the basis of all things, and only if they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can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flourish. Later, Huangdi Neijing, an important 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ncient China, introduced the "five element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Huangdi Internal Classic holds that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Zang-fu organs match each other, that is, the five elements correspond to the five Zang organs one by one. Tea ha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and preventing the diseases of the viscera organs. Therefore, when choosing the tea products for health maintenanc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rrespond to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five Zang organs one by one.

另外,在傳統中醫的理論中,五行與五色、五味與臟腑、臟腑與五經之間也是相互配屬的。如此,五行、五色、五味、五臟與五經之間便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脈絡。隨著五行相生相剋關係的不斷變化,與五行直接相關的臟腑器官、經絡、味道與顏色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若是不能選擇合適的健康茶飲,整個人就會陷人一種養生不成而適得其反的情形當中。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們就需要在選擇茶飲之時,通盤考慮茶品與五行、五臟、五色、五味、五經之間的對應關係。

In addition,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ve elements and five colors, the five flavors and the Zang-fu organs, the Zang-fu organs and the five meridians also belong to each other. In this way, the five elements, five colors, five flavors, the five Zang organs and the five Sutras form an interrelated contex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elements, the viscera organs, meridians, taste and color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ive elements will also change accordingly. In this way, if you can not choose the right healthy tea, the whole person will be trapped in a health failure and counterproductive situ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is situation,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 products and five elements, five organs, five colors, five flavors and five meridians when we choose tea.

相關焦點

  • 五行與五臟的關聯
    在我們中國人骨子裡、語言中,對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比比皆是,五行相生相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環往復不已。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剋循環不已。它匹配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
  • 五色、五味、五音為什麼我們生活中有那麼多五?
    這是《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中,如來佛祖說的話,將周天萬物歸為十類,但又為什麼要用五來講呢?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我們認知中用到五的地方非常多,可以說是所有數字中用到最多的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甜、苦、辣、鹹五音--宮、商、角、徵、羽五德--仁、義、禮、智、信
  • 關於五臟的幾個小秘密,你一定不知道!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綠、紅、黃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各入不同的臟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顏色的食物,它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盡相同的。不同顏色的食物,屬性也是不相同的,歸經也不同。
  • 五色五行與風俗風水
    五色為五行學術語,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青屬木,在人體五臟屬肝;赤屬火,五臟屬心;黃屬土,五臟屬脾;白屬金,五臟屬肺;黑屬水,五臟屬腎。五色不僅與人體臟腑息息相關,凡是能用五行來劃分的,都可以用五色來對應。
  • 五行五臟五色五味,自然與人體奇妙的融合
    木,五臟中對應肝臟,五色中對應青色,五味中對應酸味,五官開竅於目。食物中例如:五穀中的綠豆,水果中的獼猴桃,蔬菜中的菠菜,所含的營養都有利於肝臟健康。火,五臟中對應心,五色中對應紅色,五味中對應苦味,五官開竅於舌。平日中我們常說到「上火」,體內的「火」確實多反應在人體上焦,例如舌尖生泡多與心火相關。
  • 《素問》23:宣明五氣,論五臟與五味的關係
    五氣,五臟之氣。本篇論述五味所入,五氣所病,五精所並,五臟所惡,五臟所液,五味所禁,五病所發,五邪所見,五臟所藏,五臟所主,五勞所傷,五臟應象等內容。在古代這套方法診病,有其合理性。至今,每一個人都可自己對照檢驗,五臟與外界的對照關係是有規可循,有方可測,有法可治的,可以作為診斷治療的指導原則。
  • 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五行養生是傳統中醫養生觀念,重天人相應理論。五行養生之說由來已久,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五味相宜調五臟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酸、辛、苦、甘、鹹五種味道與五臟有著特定的「親和性」。《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說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然而,萬物相生相剋,五味濃淡相宜能調養五臟,可若過偏過盛,則會顧此失彼,打亂五臟之間的平衡和制約。《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強調:「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   酸多傷脾。酸能補肝,但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引起肝氣偏勝,克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 養生理論速講:《黃帝內經》第十章「五臟生成篇」(硬核知識)
    五行與五臟本章對五臟的相關論述依舊是依據五行理論來展開的,認為:心臟主要與脈相聯繫,它的榮華主要表現在面色上,因為心屬火,所以被屬水的腎臟制約。五行生剋五味與五臟之氣有相對應的關係,心喜歡苦味,肺喜歡辛味,肝喜歡酸味,脾喜歡甜味,腎喜歡鹹味,這是因為它們的五行屬性相同
  • 《黃帝內經》:五臟應七竅,五臟的問題,全「寫」在臉上
    《靈樞.脈度》:「五藏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由此可見,臟腑雖然看不見,但它們的「竅」則是隨時可用觀察的。所謂「竅」,我們可以理解成一個「觀察的門戶」。
  • 為何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五個行星,是用五行命名的?
    其實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除地球外的外文名均來自西方神話,其中有五個行星的中文名以五行命名,另外行星的中文名是從外文翻譯而來,比如天王星在外文中對應的人物就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中國古人用五行來命名其中的五顆行星,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人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對應八卦中的五行,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獸:青龍、朱雀、黃龍、白虎、玄武;五神:神、魄
  • 隨筆:「五色五味」韓國料理
    韓國素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飲食特點可相應歸納為「五色」,即紅、白、黑、綠、黃;「五味」,即甜、酸、苦、辣、鹹。    最能體現「五色五味」的韓國料理,當屬韓式拌飯。在白米飯上鋪上炒好的肉類、各色青菜、蛋絲等,與辣椒醬或調料等一起在大碗中拌開吃,色香味俱佳。拌飯裡也蘊涵著「五行五臟五色」的原理。
  • 身體相貌神識中醫五行風水,人生教育與疫情根源,終歸身心本源
    五行五氣中的金木水火土,和我們身體五臟大自然的季節緊密相關。我們可以通過認識到身體部位因為情緒認知而產生的障礙,通過食物或與自然之氣的調適,以及個人正確行為的把握,而讓事物順利發展。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寒則氣收 炅則氣洩 驚則氣亂 勞則氣耗 思則氣結;喜勝悲 悲勝怒 怒勝思 思勝恐 恐勝喜;久視傷血(心) 久臥傷氣(腎) 久坐上肉(脾) 久立傷骨(肺) 久行傷筋(肝);了解五行五氣五情對身體五臟的對應關係後,讓我們再多了解些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五」的文化。
  • 肺在五行中屬「金」
    肺在五行中屬「金」,在季節裡主「秋」。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穫季節,所以肺主收斂。五臟之中,「肺為相傅之官」 ,足可見肺的地位。在情智方面肺屬憂,憂傷肺。從五臟與五味的對應關係來看,辣養肺,過辣傷肺。從五臟與五色的對應關係來看,肺主「白色」,對應到食物,我經常提到的白蘿蔔就是對肺有好處的。
  • 何為「五色」,「五色」與「五行」之間,它們又是如何對應的?
    不過,如果我們再回過頭來觀察這幾個與「顏色」有關的成語,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幾個成語裡面,「五」字出現的頻率不可謂不高。為何說到顏色,會總愛帶一個「五」字呢,其實,從表面上看,「五」字如同另外的「六」字、「十」字、乃至「千」字、「萬」字等,都是一樣,只是虛指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五」字的確就是實指,因為確確實實存在著「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青、紅、黃、白、黑。
  • 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有什麼關係?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說
    比如將人體的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等進行緊密的聯繫。而且通過這種援物比類的方法,運用到中醫的理法方藥裡,往往能夠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要談及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的緊密聯繫,乾隆御醫黃元御可謂是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
  • 細說五行土,知曉人的心性特徵
    不同五行有著不同的性格,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知道了自己的五行性格,可以更好地揚長避短,發揮最大的個人價值。導致工作(生存)難以長久在一個地方經常失信缺少包容心五行土知識點天幹:戊 己地支:辰戌醜未五行,既然是從世間萬物歸納總結而來,那麼【土】在不同事物上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 五行五色的中國傳統
    中國瓷器歷盡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種類繁多的色釉體系,其核心為青、白、赤、黑、黃五色釉體系。而貫穿中國文明史的五色觀對五色釉體系的形成,起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傳統五色觀萌生於蠻荒時代,形成以後與五行、五方概念緊密結合。
  • 五臟與六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五臟與六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互相影響~從中醫角度來講,將髒與相應的腑之間的關係總結為相表裡的關係,也就是說,心與小腸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除此之外,五臟還與五味,五色,五官,五體,五華,五志,五氣一一對應~
  • 命理精要之五行配五色
    方先生曰:五行配五色:五色者,即青,黃,赤,白,黑,中國古人把這五種顏色作為千姿百態的最基本元素,這和今日顏色基本元素的概念不相統一,顯得不甚科學。電視的三基色是紅,綠,藍,而人的視覺所能看到的自然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顯然五色並不能代表科學意義上的元色,只能是哲學意義上五行顏色的基本元素,【黃帝內經】把五行與五色的配屬是:東方木,在色為蒼;南方火,在色為赤;中央土,在色為黃,西方金,在色為白,北方水,在色為黑。【孝經援神契】云:土之精黃,木之精青,火之精赤,金之精白,水之精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