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時常都會講到一個詞——整體觀念。為什麼要講整體觀念呢?這主要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中醫發展幾千年來的一個核心思想,也是中醫在世界醫學之林獨樹一幟的重要原因。
中醫的整體觀念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仍然是人與天地相應,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連中醫對人體臟腑的認識都運用上了這樣一套理念。比如將人體的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等進行緊密的聯繫。而且通過這種援物比類的方法,運用到中醫的理法方藥裡,往往能夠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要談及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的緊密聯繫,乾隆御醫黃元御可謂是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在《四聖心源》裡,黃氏就有「肝屬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等古典理論的繼承,同時又有創新,並對這幾類關聯進行了剖析。那麼,黃氏對此究竟是如何剖析的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黃氏認為:人體的肝與五行的木相通應,與五色的青色相對應,與五臭的臊羶相對應,與五味的酸味相對應,與五聲的呼叫相對應,與五液的眼淚相對應。人體的心與五行的火相通應,與五臭的焦枯相對應,與五味的苦味相對應,與五聲中的笑聲相對應,與五液中的汗液相對應,與五色的紅色相對應。
人體的脾與五行的土相通應,與五味的甘甜相對應,與五聲的歌唱相對應,與五液的涎水相對應,與五色的黃色相對應,與五臭的香氣相對應。人體的肺與五行的金相通應,與五聲的哭泣相對應,與五色的白色相對應,與五臭的腥味相對應,與五味的辛辣相對應。人體的腎與五行的水相通應,與五液的唾沫相對應,與五色的黑色相對應,與五臭的腐爛相對應,與五味的鹹味相對應,與五聲的呻吟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