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身體器官可以讓人更有精神,中醫稱它為「氣血生化之源」

2020-12-06 輔心堂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這個身體器官可以讓人更有精神,中醫稱它為「氣血生化之源」

我們都知道,中醫的理論與道家的陰陽五行學說略有相同。今天我們所說的這個器官在五行中屬土,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中醫的藏象學說中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人體的中焦(人體有,上、中、下三焦,具體要以後再給大家介紹。),它可以將食物轉化為氣血,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能量,脾胃屬於人體後天生存之根本。

中醫講:脾胃主運化,什麼是運?顧名思義,運輸傳送。那麼化就是消化吸收,也可理解為分化吸收,從而化作我們身體所需的氣血。有點中醫知識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這麼一句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不可分離。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人健不健康,主要看這個人的精、氣、神。精代表著先天之精氣,也就是生命先天之源;氣勢生命的動力之源;神則是生命的主導體。三者不離不棄,相互扶持,相互轉化,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的健康。在上面咱們說道,脾胃是後天之本源,所以可以得出結論:脾胃與精氣神三者有非常重要的聯繫。

脾胃主要運化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者為水谷,指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一種狀態,當食物進入胃中,那麼小腸會作為輔助與胃一起工作,但必須依賴脾的功能,才能吸收食物中的精華,同樣,脾還肩負著將精華傳輸至全身的重要作用。

二者運化水液,也有人叫運化水溼,意思一樣。人渴了要喝水,而脾負責吸收水液中的營養物質,再傳輸至全身,把多餘的水分轉化個腎,通過尿液排出,同時也會轉化給肺,這就是人為什麼要出汗的原因了。脾能夠利水,保證了人不會被溼痰等疾病滋擾。

所以說,脾胃好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精氣神特別足,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那麼說萬物皆有其弱點,脾胃怕寒涼。這裡面我們要提到一個名醫——黃元御。雍正十二年,二十九歲的黃元御還沒接觸到中醫,因他勤勉工作,累壞了一隻眼睛,只能求醫。這時候,讓黃元御最痛恨的一位名醫出現了,書中記載,這位名醫頭戴高帽,說話之時吐沫星子橫飛,上來就給黃元御診斷是因大腸之火所導致的,欲要治病首先將火瀉下去,但是黃元御吃了並沒有什麼感覺,醫生也很奇怪,遂加大劑量。後來又說是風寒之證,要散寒。

最後三治兩治,將他黃元御折騰的夠嗆,病也沒治好。最後,那醫生用苦寒之藥,給黃元御治病,但是依然沒治好。還折了黃元御的脾胃。後來,黃元御說了一句話,大致是:我的脾胃壞了,就等於要了我的半條命,影響了我的陽壽。

由此可見,脾胃對人體的重要性非常大,下一期,我會給大家講解:中醫是如何建議大家調理脾胃的!敬請期待哦!

相關焦點

  • 「身體器官工作表」網絡瘋傳 有無科學依據?
    有合理性,但存在誇大和不準確之處   網傳器官工作表稱,「一般吸菸的人早上咳嗽得厲害,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凌晨7點—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這些說法是否科學?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春燕說,依據中醫理論,凌晨3點—5點是氣血流注肺經之時,此時人體處於深度睡眠,有利於分配全身的氣血。
  • 中醫氣血中『血』的相關概念是什麼?深入淺出的講解非常易懂!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血與氣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是血生成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載體與物質基礎,氣以推動溫熙為主,血以滋潤營養為生,氣血相隨,"氣為血帥,血為氣母",兩者關係密切而統一。
  • 間質,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器官,中醫早已洞察真相,只是我們沒懂
    這主要是參照物不同,以細胞為參照物,它就是細胞生存的內環境,以身體為參照物,內環境與其他器官一樣,在執行各種各樣的信息能量交換,既然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就可以看作是身體的一個器官。間質遍布全身,可以說,間質如果是一種器官,那它一定是體積最大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之前為什麼沒有發現間質,或者說之前為什麼沒有把間質當做是器官呢?
  • 艾灸和氣血有什麼關係?神奇而又實用的養生常識
    艾灸技術流傳千年,驗證無數,有非常強的群眾基礎,我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掌門師兄就跟打擊來聊一聊艾灸和氣血、經絡、元陽的關係。氣血的重要性氣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對於養生卻有重要的作用,雖然在科學上還無法解釋,但是卻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了氣的存在和重要性。
  • 氣血虧虛的身體奧秘,看中醫辨證論證其根本
    正常情況下,我們人是一個「正氣內存」、「氣血周流」的有機體,既不會被外界的「邪氣」傷害,體內的各個功能也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所有這些,可以說都是「氣血」的功能。
  • 女人氣血不足老得快?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中醫認為,陰陽和諧,氣血健旺,經絡順暢,百病不生。又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人體的動力,血則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它們共同推動著身體內的能量轉化和新陳代謝。氣與血,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和肉體、靈魂等一道構成了神奇精妙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總會在人的臉上留下痕跡。
  • 中醫講:氣血乃人體之本,那「氣」和「血」哪個更重要呢?
    人之所有,氣和血也。氣血的重要性,人們知道卻又不知道。說知道,在於女性都知道,氣血足,顏色好,氣血不足,臉色就發黃。說不知道,是因為氣血的重要性,遠遠不是這麼簡單。氣血更不是女人才需要的,而是每個人生命的基礎。
  • 氣血不足會影響身體健康,氣血不足的表現有哪些?不妨自測一下
    大部分人都要承受工作和家庭的壓力,經常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尤其是女性,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累。那麼血和血不足有哪些表現呢?你是氣血不足嗎?以及如何調理?現在,讓我告訴你應該注意什麼。氣血兩虛的表現氣血是中醫的一個詞彙。中醫認為,氣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兩種物質。「氣」可以促進和調動人體,而血可以滋養和溫暖人體。同時,氣參與臟腑功能的代謝,氣聖則臟腑功能旺盛,不易得病。
  • 氣血不足的人,補脾才是關鍵,不先把它調養好,補再多或也是浪費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有人氣血不足,其實這是中醫裡的一種說法,它與身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會通過氣血是否充足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健康狀況,因為所謂的氣血,其實就是身體中的元氣,它的充足能夠很好的促進機體的正常運行,這樣能夠減少身體出現問題的機率。
  • 七情對身體氣血運行有不同的特點
    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對身體血液運行有不同的熱點,有些事好事某些反而是壞事。吵架是心神的一種反應,養生就是調神養心。家庭中出現的夫妻吵架有一部分是身體原因,一部分是心理原因。中醫中的心指的兩個方面:1,血脈之心,指心臟  2,神明之心,主要是大腦的功能包括精神,意識,潛意識等。神:心主神明,神明包括人的七情,中間有情緒的反應,分為七種:喜怒憂思悲恐驚,不能不及不能太過。喜讓身體血液運行舒緩流暢,是最好的一種神。當然過於大喜就會出現樂極生悲的現象,就像中了狀元的範增一樣氣迷心而出現失心瘋的悲劇。
  • 女人氣血不足危害多!艾灸5個穴位,讓氣血「動」起來!
    我們經常會說講氣血不足容易怕冷,但是什麼是氣血呢?為什麼要補血氣呢?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去補氣血,屬於一種人云亦云的心理,少有了解氣血不足的的危害。其實,在中醫看來經脈「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經脈中主要流動的就是人體的氣血。
  • 氣血不足的女性如何備孕?
    女性朋友的體內缺乏足夠的氣血來滋潤和保護內臟,因此身體更快地出現了衰老。表現為皮膚黯淡、變黃,眼睛變得渾濁等等。 ● 不孕 許多女性朋友十分擔心自己不孕,氣血不足的女性相對不容易受孕,懷孕後也容易出現孕期出血、流產。有懷孕計劃的女性朋友,應把自己的氣血狀態調整好再備孕。
  • 怎麼知道自己氣血虛弱?這三個部位有變化,說明需要調理氣血了
    怎麼知道自己氣血虛弱?這三個部位有變化,說明需要調理氣血了。氣血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已經多次強調過了。總的來說,氣屬「陽」、血屬「陰」,它們一起成為我們生命活動的基礎。雖然氣血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卻也是有所區別的,這正是中醫「對立統一」的觀點。
  • 中醫時間醫學 對應臟腑氣血
    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
  • 女人怎麼養氣血 氣血不足有什麼症狀
    對於女性而言,養氣血是很重要的事情,氣血不足,對人的身體不利,在身體各方面都有體現。那麼,女人怎麼養氣血呢?女人氣血不足有什麼症狀?下面,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女人怎麼養氣血食療養氣血用食療來養氣血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滿足食慾,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好處的,吃的好了身體才更健康。女性日常應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如動物肝臟、腎臟、血、魚、蝦、蛋類、豆製品、黑木耳、黑芝麻、紅棗、花生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 女人長期手腳冰涼,這是氣血虧虛!四種氣血虛體質對症自查及調理
    氣屬陽血屬陰,氣推動血液運行,血濡養機體組織器官,即氣為血之帥,氣行血行,氣滯血瘀,血為氣之母,人體之氣有四:衛氣、營氣、宗氣、元氣,分工不同,其中衛氣有溫煦機體的作用,「陽虛則外寒」也就是說,人體陽氣虛弱,氣血不足,衛陽不固,不能溫煦四肢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所以出現手腳冰涼現象。陽虛體質,主要與缺鐵、低血壓、身體消瘦、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有關。
  • 身體若出現5個感覺,或說明你經絡「堵」了,中醫:別不當回事
    導語:人體其實是個非常奇特的組織,它裡面遍布了非常多的器官以及各種各樣的經絡,就像是整個漁網,將自己的身體貫穿,如果某個器官出現了問題,那麼其他的生理機能也會相應的隨著下降,可以說是唇齒相依,而經絡堵塞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如果經絡暢通了,那麼無論是睡眠質量還是身體健康狀況都會有所上升。
  • 誰能猜出身體能量的轉換器是什麼?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
    說到人體脾胃,大家都知道其作為後天之本的重要作用。在我們中醫經絡理論中,把人體脾胃直接比作身體能量的轉換器。相信大家在沒有看到內容之前,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也非常容易猜到我們的脾胃就是身體能量的轉換器。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是從整個人體系統全局給脾胃做了一個定位,不能分開談脾胃。
  • 氣血是怎麼流失的?氣血不足時,吃什麼能補回來?醫生有答案
    一般中醫上把氣血不足叫做氣虛、血虛,長期氣血不足的人,引起身體的功能出現下降,可能會出現過度衰老的現象,還會有精神疲憊、氣短話少,臉色蒼白等現象,那麼發現了自己氣血不足應該如何改善呢?其實平時多吃一些補氣血的食物就可以。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繞不開血氣(氣血)的概念,更繞不開陰陽的概念。當然,現代也有一些實踐學派,為藥效是論,拋棄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情況我們就保留意見。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血氣,陰陽的概念。氣也可以指氣息,也可以指全身的氣體,氣機循環。因為氣是有很強的穿透性,無色無味,沒有形狀,按照現在的科學理論是不可量化,難以觀測。很長的歷史時期,現代科學,只認血不認氣。在傳統中醫理論範疇,血氣是一體的,血氣相生,互化,互相依存。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失血,氣隨血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