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氣血虛弱?這三個部位有變化,說明需要調理氣血了。
氣血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已經多次強調過了。總的來說,氣屬「陽」、血屬「陰」,它們一起成為我們生命活動的基礎。雖然氣血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卻也是有所區別的,這正是中醫「對立統一」的觀點。其中「氣」以運動和能量為主,「血」以濡養和滋潤為主。這就是氣血和我們身體的關係。
愛好養生的人,常說要調理氣血,因為氣血充沛了,我們身體才能更充滿活力,機體的抵抗力也更強,更不容易被外邪侵襲。因此,氣血虛弱被當成健康長壽的「大忌」。但是,「氣」本身就是一種偏於無形的存在,「血」也是循行在固定的管道之中,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是「不可見」的。我們怎麼知道它們充足與否呢?
一般來說,體內氣血的虛實情況,會在我們的體表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變化,去判斷氣血的真實情況。
《黃帝內經》說「故遠者司外以揣內,近者司內以揣外」。意思是說,從外表的變化判斷體內的情況,從內部的反應核實外部的跡象,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手段。只說氣血這個問題,切診就是「司內以揣外」的「近者」,那麼望診就相當於「司外以揣內」的「遠者」。總的來說,做好這個「遠者」,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
1、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真實反應一個人的心態。而中醫認為心藏神,這個神其實就是「氣」;且「目得血而能視」,如果五臟六腑的精血能上充於雙目,眼睛才能看清事物。
因此,氣血充沛才能目光炯炯有神,並能清晰分辨微小的事物,這都是氣血充沛的反應。如果雙目無神,眼珠渾濁,看東西模糊不清,甚至朦朧中有什麼東西在眼前飄動,這些大多都是氣血虛弱引起的。而且,眼睛也是最能真實反應的器官,很少能「作假」。
2、頭髮:中醫說「發乃血之餘」,什麼意思?頭髮是多餘的血的產物。也就是說,頭髮的濃密、色澤、質地,直接和體內氣血有關。氣血充沛的人,頭髮茂密烏黑髮亮,並且非常柔順,很少脫髮,發尖也不會分叉。
氣血虛弱時,頭髮會發黃稀疏,即使還是黑色,也是一種「啞黑色」,沒有什麼光澤,起床後枕頭上會有較多掉落的頭髮,洗頭時脫髮也多。頭髮尖有分叉,甚至中間斷裂。如果有這些現象,一般都說明有點氣血不足了;
3、四肢:很多人關注自己的氣血,總是專注於臟腑經絡方面,雖然這麼做並沒有錯,但是,臟腑經絡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畢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即使有時候「似有所覺」,卻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相對來說,四肢就比較好觀察了。因為四肢處在身體的遠端,離心更遠,氣血虛實的變化,對四肢末梢的影響反而是最明顯的。
氣血充足則四肢濡養充分,手腳粗壯有力,肌肉豐滿結實,動作靈敏,能完成精細複雜的動作。氣血虛弱時,首先指(趾)甲會發生變化,比如淡白無華,指甲變脆出現豎紋,半月牙減小甚至消失。動作也沒有以前那麼敏捷了,複雜一些的精細動作會無法完成了,所有這些,都提示有點氣血不足了。
當然,四肢對氣血的反應還有很多,比如手掌的柔厚溫軟,腳踝部位比較有點肉,小腿、下臂多毛,都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反之,則也說明氣虛不足了。
綜上所述,氣血的虛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身體外在的變化來判斷。尤其是眼睛、頭髮和四肢這三個部位,更是常用的「參照物」。
如果發現有點氣血虛弱的跡象,也不必驚慌,可以試試自行調理氣血。比如黃芪枸杞茶、當歸山藥燉烏雞等等,這些食物都是補益氣血之物。
需要注意的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相對來說,氣不足時,調理恢復的速度會快一些,而「血虛」則相對會慢一點。因此,不要指望一兩天就氣血充沛,而應該持之以恆,堅持調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