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和氣血有什麼關係?神奇而又實用的養生常識

2020-12-05 掌門談養生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灸是一種什麼樣的中醫調理方法?學過養生的朋友都知道,艾草是一種神奇的純陽之草,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技術流傳千年,驗證無數,有非常強的群眾基礎,我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掌門師兄就跟打擊來聊一聊艾灸和氣血、經絡、元陽的關係。

氣血的重要性

氣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對於養生卻有重要的作用,雖然在科學上還無法解釋,但是卻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了氣的存在和重要性。《黃帝內經》上說「人以天地之氣生」,氣源自先天和後天,是元氣和正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內灌臟腑,外濡腠理。氣具有推動作用、氣化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固攝作用、營養作用。

血是由脾胃運化所產生的水谷精微和行於脈中的營氣所構成,含有豐富的營養與滋潤物質,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行於脈中,精血相互化生,內連臟腑,外連肌表,由五臟共同協作完成血的運行。血的作用有營養與滋潤、感覺和運動的基礎、神智獲得的物質基礎、女子之本。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黃帝內經素問篇》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景嶽全書》說:「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而形強。人生所賴,維斯而已。」先賢說:「氣血盈,則百病而不生。」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西醫說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元素,而對於中醫來說,人體最需要的就是氣和血。可以說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五臟六腑、骨骼經絡、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只要把氣血補足,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自動開啟。

氣血足則百病消,中醫認為,人的氣色與臟腑氣血的盛衰有關。氣血是滋養皮膚、使面容保持年輕的重要條件。氣使皮膚瑩潤光滑,血使皮膚顏色紅潤。若氣血充足,則皮膚健美,容顏難老。而氣血虛虧則會顯得面容憔悴、皮膚衰老。「血為氣之母」,氣血不足往往與體內血液不足,或血液運行失常、濡養功能減退有關。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補血的同時要注意補益脾胃,達到健脾生血的效果。

艾灸調理氣血的強大作用

艾灸的一項重要作用是行氣活血。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溫暖舒適,灸的刺激可以使氣機調暢,營衛和諧,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所以一切氣血凝滯、經絡麻痺,均可以用艾灸來溫經通絡、散寒除痺。《神灸經綸》中記載: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1、滋潤五臟,補益氣血

人體臟腑器官、四肢九竅、皮毛盤骨均是以五臟為中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五臟氣血盛衰,直接關係到面容的榮枯。五臟即心肝脾肺腎,通過艾灸五臟的背俞穴(心肝脾肺腎 俞),可補益五臟,然後五臟通過經絡將陽氣陰血及津液輸送到全身,以滋補潤養皮膚,抗禦外邪侵襲,從而保持面部潤澤,容貌不枯。

2、疏通經絡,活血行瘀

我們的身體布滿著經絡,而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均由經絡系統支行到全身每個部位,若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肌膚皮毛得不到濡養!如痤瘡、雀斑、酒渣鼻、黃褐斑、瘢痕等都是與氣血失和、瘀血陰滯有關。而艾灸最是擅長溫通經絡。

3、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皮毛顏面與外界接觸最為密切,外邪入侵人體首先殃及皮毛。中醫認為外感邪氣首推「六淫」。六淫之中以風邪、熱邪對美容損害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熾熱,導致許多損容疾病的發生。而艾灸可祛風清熱,能對氣血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4、消腫散結,燥溼止癢

艾灸的強大功能也是在於它自身的調理功效,也會幫助您改善身體的問題的。某些有損美容的疾病,如痤瘡、酒渣鼻等,多因風熱溼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腫又癢,時重時輕,且纏綿不愈。因此,艾灸在祛風清熱,涼血解毒的同時,應適當加些消腫散熱,燥溼止癢的穴位。

5、舒肝解鬱,理氣和解

不論何種情況,黃褐斑的起因不外乎虛、瘀、溼、熱所致。肝鬱氣滯而成,鬱久化熱,灼傷陰血,導致面部氣血失和發病。還有就是因為脾虛生溼,溼熱蘊結,上蒸於面所致。而艾灸肝經穴位即可達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艾灸調理氣血的5大穴位

穴位1:大椎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痺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穴位2:足三裡穴

穴位: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

作用:足三裡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裡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治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穴位3:關元穴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痿、早洩、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穴位4:命門穴

穴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作用: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之源。

主治疾病為: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洩,男子陽痿、早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穴位5: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相關焦點

  • 艾灸有那麼管用嗎?身體5方面的改善看得見,調和氣血是其一
    眾所周知的中醫有針灸這一特殊的治療方法,並不需要服用藥物或者進行特殊處理,就能治療疾病。針灸其實分為兩種治療,一個是針刺治療,另一個就是艾灸治療。現在就來看看艾灸治療究竟有什麼神奇的作用,能夠治療疾病。艾灸到底有哪些作用?
  • 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艾灸八髎穴,全身氣血的總開關!
    也就是說,「氣血」就是精氣和血液共同對人體滋養能力的統稱。 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凡是容顏老,必是氣血淤。 自古以來,中醫都有「婦女以血為本」的觀點,認為女子以血為養,以血為用,血對女人非常重要。
  • 膝關節積水艾灸三個月沒有效果?跟飲食有直接關係,應該多補氣血
    有一個朋友自身膝關節有積水的情況,並且有紅腫的現象。這個朋友也很有決心,艾灸了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這個朋友,他有一個習慣。喜歡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尤其是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總喜歡在熬粥的過程中吃綠豆。大家都知道綠豆這個東西我們在什麼季節吃的比較多呢?
  • 女人氣血不足危害多!艾灸5個穴位,讓氣血「動」起來!
    我們經常會說講氣血不足容易怕冷,但是什麼是氣血呢?為什麼要補血氣呢?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去補氣血,屬於一種人云亦云的心理,少有了解氣血不足的的危害。其實,在中醫看來經脈「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經脈中主要流動的就是人體的氣血。
  • 女人氣血不足老得快?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中醫認為,陰陽和諧,氣血健旺,經絡順暢,百病不生。又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人體的動力,血則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它們共同推動著身體內的能量轉化和新陳代謝。氣與血,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和肉體、靈魂等一道構成了神奇精妙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總會在人的臉上留下痕跡。
  • 長期艾灸真的好嗎?
    長期艾灸好嗎?答案是肯定好的,但這個還要根據不同的人群,在量方面有不同的要求,首先如果您本身身體虛弱,長期氣血不足,臟腑功能減弱,或者久病不愈,那麼這時艾灸就可以一到兩天灸一次;而如果您身體健康,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那就一個禮拜灸一到兩次。
  • 督脈上的六個重要穴位,艾灸打通穴位可以旺盛氣血,預防重大疾病
    比如上火,發燒這些現象,都可以通過大椎穴來進行艾灸調理,在按摩之中,我們也經常用捏脊柱,捏脊法來調理內熱的情況。第三個穴位的是至陽穴。至陽穴在我們背部,一般就是平躺的時候進行取穴,在兩個肩胛骨下端連線的1/2處,這個穴位有什麼作用呢?
  • 艾灸注意事項 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艾灸是一種很傳統的治療保健手法,是因為它操作簡單,功效顯著。如果學會了,自己在家就可以艾灸。那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艾灸的作用對人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切記還是需要會艾灸手法的人來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吧。艾灸注意事項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時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艾灸對女人的竟這幾大好處
    二,月經推後月經延遲量少暗沉有血塊,排出不暢,痰阻,月經淡呈粘液狀,月經前後白帶下多,血虛,蒼白,小腹疼痛,唇齒淡,腎虛,腰酸。艾灸,散寒祛溼提昇陽氣,改善血塊排不出,子宮痰溼太重造成月經不暢,艾有通經絡調氣血,祛溼活血之效。
  • 肚臍是人體重要的養生要穴,經常灸,有以下5個好處!
    肚臍眼是一個人體重要且神奇的穴位,中醫上稱肚臍眼為神闕。如果肚臍眼著涼或者受風了就會造成肚子疼,所以保護好肚臍眼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平時可以經常艾灸肚臍,有以下5種功效:  1.疏通經絡,理氣和血,緩解中風引起的尿頻尿急  灸神闕穴,不僅對中風後的尿頻尿急有效
  • 懸起灸和艾灸盒灸有什麼區別,我們該如何正確選擇艾灸器具
    艾灸是一種很常見的養生方式,而且自己在家操作也比較簡單,只要拿著艾灸對準穴位懸灸就可以了。用艾灸器具操作很簡單,就是把艾條裝入器具中,放在穴位上,有些會附帶捆綁固定艾灸的器具,這樣就解放了雙手。還有一些是用滾筒柄的方式 進行的艾灸,而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艾灸盒。
  • 艾灸這兩個穴位效果明顯
    主要表現有頭暈或眩暈、頭沉、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眼脹、乾澀或多累、視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霧,耳鳴,噁心甚至嘔吐,心悸、胸悶、心律失常,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等。以上症狀往往與經常不活動有明顯關係,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
  • 艾灸解壓三穴,調理氣血、釋放壓力!
    壓力這件事,在輕微的時候,對人是有促進作用的,但長期處在「山大」的情況下,害處多多。1、 容易造成抑鬱,成為悲觀主義者,容易煩躁,對事情缺乏耐心和期望。2、 容易造成飲食失調,營養不均,或是暴飲暴食,自暴自棄,或是食欲不振,興趣缺缺。
  • 秋季養生頭等事,用好「黃金倒三角」!
    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描述了關元穴的具體功效,以及對於養生的重要意義,今天就不再贅述。總的來說,在秋後是艾灸關元穴最好的時節,艾灸此穴可以培補我們身體的元氣、健體又強身。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明,艾灸關元穴可以調節我們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而且這種調節還是雙向的,什麼意思呢?
  •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有哪些?
    古人云:「艾灸神闕,萬病自滅」。神闕就是我們的肚臍眼,在中醫上,神闕穴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根本。那麼艾灸肚臍具體有哪些作用呢?,健脾止瀉和胃健中。3、 溫補下元女性經常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漏尿、不孕、黃褐斑,面色萎黃等症狀,那麼這和衝任各脈不調有關,衝任督帶和生殖以及婦女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那麼艾灸肚臍可以溫補衝任,理氣養血。
  • 不同部位的頭痛,反映內臟健康與否,且看艾灸如何應對?
    隨著亞健康人群的增加,無論什麼季節,各種各樣的頭痛越來越普遍,頭痛發作時,輕則隱隱的時不時的痛,嚴重者頭痛欲裂,還會引起失眠,痛不欲生。一般輕症的頭痛,往往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什麼毛病來,雖然如此,頭痛卻和我們的臟腑健康息息相關,而且不同的腑臟部位引發的頭痛,疼的位置也不相同。
  • 女人怎麼養氣血 氣血不足有什麼症狀
    對於女性而言,養氣血是很重要的事情,氣血不足,對人的身體不利,在身體各方面都有體現。那麼,女人怎麼養氣血呢?女人氣血不足有什麼症狀?下面,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女人怎麼養氣血食療養氣血用食療來養氣血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滿足食慾,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好處的,吃的好了身體才更健康。女性日常應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如動物肝臟、腎臟、血、魚、蝦、蛋類、豆製品、黑木耳、黑芝麻、紅棗、花生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 肝腎同源精血同源,傷腎也是傷肝,春季養肝的食療和艾灸調理方法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養生的話題,咱們來聊一下春季養肝的一個方法,以及艾灸的方法,首先我們知道春季,它是主生發的季節,春季尤其要對肝進行一個調理,因為肝氣疏洩旺盛,生發力則強,那麼我們就會感覺到精神振奮,充滿活力。
  • 艾條燻肚臍的最佳時間 艾灸肚臍眼有你想像不到的功效
    艾條燻肚臍的 時間 艾灸肚臍眼有你想像不到的功效時間:2018-06-08 02: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艾條燻肚臍的 時間 艾灸肚臍眼有你想像不到的功效 艾草有很好的功效與作用,艾灸和燻艾條是常見的使用方式之一,不少人用艾條燻肚臍治療宮寒等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