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說講氣血不足容易怕冷,但是什麼是氣血呢?為什麼要補血氣呢?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去補氣血,屬於一種人云亦云的心理,少有了解氣血不足的的危害。其實,在中醫看來經脈「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經脈中主要流動的就是人體的氣血。
氣血不足危害多
1.怕冷
常說氣血不足容易怕冷,其實是因為人體的熱量是靠血液的循環來輸送的。氣血不通則氣起不到溫煦和防禦的作用,而血也不能滋養器官,從而出現怕冷和疾病現象。
2.潮熱
氣血不通還會引起潮熱,同時還會出現乾燥、紅腫、發熱等現象。這是由於身體裡的熱量不能通過氣血輸送至其他部位,熱量聚集而導致的。
3.毒素堆積在皮膚上
氣血不通會引起皮膚問題,毛孔粗大、面色蒼白、痘痘、水腫、色斑等現象都容易出現。這些毒素無法被及時的運輸至排毒口,自然會出現皮膚問題。
4.疼痛
氣血不通會引起疼痛,同時伴隨著胸悶、食慾減退、腹脹、肢體麻木等現象。由於氣不能推動血液運行,身體組織得不到滋養,自然容易出現病痛。而氣的不運行也不能起到溫煦、防禦和固攝作用,疾病容易入侵。
5.或胖或瘦
氣血不足不僅僅會出現消瘦,也容易肥胖。一般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容易消瘦。氣血不通、氣血的瘀滯,使身體的代謝下降,脂肪的分解代謝緩慢,自然出現肥胖。而脾胃失調導致血和氣的不充足,自然食欲不振,身體乏力,出現消瘦。
艾灸這五個穴位,讓氣血動起來
一、關元
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此穴是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古有「針必取三裡,灸必加關元」之說。
艾灸關元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效果顯著。
二、氣海
氣海穴是任脈之穴,是補氣要穴。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溼理氣的作用。
經常艾灸或按摩氣海穴,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三、血海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此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能調血、理血、引血。血海擅調婦科血病,是治療婦科血證及同血分有關的皮膚病的要穴。
四、三陰交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常對三陰交穴施灸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五、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隱白穴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艾灸方法
艾灸:對於剛開始艾灸的朋友來說,應該是循序漸進地增加單次艾灸時間,一般腰腹部的時間大約在30—40分鐘,肢體艾灸大約在15—20分鐘,適應後逐漸延長艾灸時間。自感舒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