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色的中國傳統

2020-12-04 小匠魂

中國瓷器歷盡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種類繁多的色釉體系,其核心為青、白、赤、黑、黃五色釉體系。

而貫穿中國文明史的五色觀對五色釉體系的形成,起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

傳統五色觀萌生於蠻荒時代,形成以後與五行、五方概念緊密結合。《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商周時期,中國已經形成原始瓷器,東漢中晚期,則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

漢代時,五色觀已滲透於各類文化藝術之中,但是受到制瓷技術的限制,並未在瓷器色釉中建立五色釉體系,而是隨著制瓷技藝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複雜的演變過程。

從漢代至唐代以前,瓷器釉色大多呈現青色,還有少量黑釉瓷。因而青釉瓷獨領風騷,瓷器釉色以青色為主,黑色為輔。

雖然北朝時已經出現白瓷,但成熟的白瓷出現在隋朝。

自隋入唐後,白瓷技藝發展迅猛,邢窯是當時最著名的白瓷窯,而河北定窯與河南鞏縣窯同樣燒制白瓷,因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除了青瓷、白瓷的出現,黃色釉瓷與紅釉瓷也已經出現。

當時燒制黃色釉瓷的是安徽壽州窯,但其釉色呈現蠟黃、黃綠,並未達到正黃色。

而長沙窯、邛崍窯中均出現少量紅釉瓷,但通體紅釉瓷依然罕見。

到了宋代,中國瓷器的發展達到了最輝煌的時期,五色釉體系也是從宋代開始走向全面成熟。青瓷、白瓷、黑釉瓷發展迅速,但黃釉瓷和紅釉瓷未有突出成就。

經元代過渡後,明清時期的中國瓷業重心轉至景德鎮。

明弘治黃釉瓷達到了正黃色,宣德紅釉也達到了正紅色,永樂甜白瓷更是極負盛名。

至清代時,五色釉瓷共同爭輝,五色釉體系達到極盛。

在這個長久的五色釉體系形成的過程中,五色觀始終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以五行來看,東方為青,代表木,當時盛產青瓷的浙江地處森林茂盛之處,而古時也以青為尊。

五行中,中心為黃,自唐代以來,黃色就逐漸成為皇家的專屬顏色。正黃釉禁止民間使用,因而黃釉瓷在民窯十分少見,官窯非常多見。

紅色至遠古時代就被視為吉祥喜慶的象徵,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被廣泛使用。

五行中,紅色對應南方,但因為工藝限制,紅釉瓷的發展並不如其他四色發展的順利。

白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作喪色,有不吉之意。因而瓷器發展的歷史中,長期沒有創燒白釉瓷。唐代時,白瓷才開始成為普遍使用的色系。

黑釉瓷雖然一早出現,但是地位一直不高,只在宋代「鬥茶」推動下盛極一時,隨後一直處於底層色系。

五行中,北方為黑色,而古代政權最大的威脅均來自北方,可能因而排斥黑色,將之視為不詳的顏色。

五色觀是中國獨有的色彩審美標準,直至今日依然影響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在中國瓷器中有著鮮明的體現,是中國瓷器發展的推動者。

相關焦點

  • 五色五行與風俗風水
    五色為五行學術語,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青屬木,在人體五臟屬肝;赤屬火,五臟屬心;黃屬土,五臟屬脾;白屬金,五臟屬肺;黑屬水,五臟屬腎。五色不僅與人體臟腑息息相關,凡是能用五行來劃分的,都可以用五色來對應。
  • 茶的五應(五行、五臟、五色、五味、五經)
    五應:應五行、應五臟、應五色、應五味、應五經Five should: five elements, five internal organs, five colors, five flavors, five meridians古人云「茶中直五行,養生有講究。」
  • 命理精要之五行配五色
    方先生曰:五行配五色:五色者,即青,黃,赤,白,黑,中國古人把這五種顏色作為千姿百態的最基本元素,這和今日顏色基本元素的概念不相統一,顯得不甚科學。電視的三基色是紅,綠,藍,而人的視覺所能看到的自然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顯然五色並不能代表科學意義上的元色,只能是哲學意義上五行顏色的基本元素,【黃帝內經】把五行與五色的配屬是:東方木,在色為蒼;南方火,在色為赤;中央土,在色為黃,西方金,在色為白,北方水,在色為黑。【孝經援神契】云:土之精黃,木之精青,火之精赤,金之精白,水之精黑。
  • 何為「五色」,「五色」與「五行」之間,它們又是如何對應的?
    為何說到顏色,會總愛帶一個「五」字呢,其實,從表面上看,「五」字如同另外的「六」字、「十」字、乃至「千」字、「萬」字等,都是一樣,只是虛指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五」字的確就是實指,因為確確實實存在著「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青、紅、黃、白、黑。
  • 五行與中國傳統文化
    它雖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範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卻廣泛地滲透到中國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學與語言文字等各個領域。龐樸《稂莠集》認為:陰陽五行「迷漫於意識的各個領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陰陽五行圖式,幾乎就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因此,探討五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追本溯源的意義。
  • 中國文化:五行的顏色
    中國古時,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的。五行無所不在,相生相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構成共生共榮的繁華世界。每一種元素不僅對應著天地之間的物質,還對應著人體臟腑「肺、肝、腎、心、脾」,以及「白、青、黑、赤、黃」五種正色。
  • 五色的服裝,蘊含著對五行的理解
    五行理論最早萌芽於黃帝時代,但發展相對成熟的時期,應該是在戰國。特別是有了與五行相對應的五色以後,可把這些輔佐諸侯王的大臣們給忙活壞了。原本周禮中那一套突出赤色,把赤色作為顏色貴族來尊崇的傳統,逐漸通過五行理論的推行,被慢慢削弱下來。這時候,喜歡標新立異的學者們,不僅推出了五行五德五色的說法,而且建立了以青、赤、黃、白、黑為正色,其他顏色為間色的理論。雖然白色依然被視為喪服的規定色彩,但從理念上,五種正色基本上是平起平坐了。
  • 尋找失落的中國傳統色
    完全沒有想到,從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裡整理中國傳統色,讓我體驗了一次美妙的人生之旅。這個旅程,如同劃著一葉小舟溯流而上,這裡停停,那裡停停,出入宮闈、隱宅、市井、邊塞、名山、大川,在每個時空穿越的碼頭和每個色彩繽紛的現場,我都扮演了「好色之徒」的角色。我愜意地坐在桌前,逐次記錄與美好顏色的相遇,期待給諸位帶來同樣美妙的體驗。
  • 隨筆:「五色五味」韓國料理
    新華網首爾5月13日電(記者彭茜)在韓國,飲食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韓國素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飲食特點可相應歸納為「五色」,即紅、白、黑、綠、黃;「五味」,即甜、酸、苦、辣、鹹。    最能體現「五色五味」的韓國料理,當屬韓式拌飯。
  • 解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銀、銅、鐵、錫、汞、鉛的五行所屬
    這也是對中國傳統五行學說的延續和補充,金屬本身的能量和五行分類。金屬的能量,每種金屬都有自己特有的能量,在自然界默默的存在著,只是人們沒有發現它們的特性,沒有合理的利用其醫學價值。在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中有個缺失環節,就是對金屬的歸類,這也使得好多的喜歡自然金屬醫學探索者止步不前。七大金屬的五行分類的日月綱目。七大金屬中的總綱是排名第一第二的黃金和白銀,即日和月。日為 金,比重大,其色黃,最為尊貴其金屬特性和物理特性猶如太陽,五行中佔據日位。月為銀,其值夜,色如月,地位僅次於太陽,五行佔據月位。
  • 霧山五行:運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畫風,能帶領國漫新方向嗎
    《霧山五行》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高品質國漫,平臺的評分和觀眾普遍的積極反響,都印證了《霧山五行》的成功。除了故事設定運用的是中國的山海經神話故事以外,它的畫風更是一大亮點,可以說是徹底走出了不一樣的路線。
  •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這五種基本顏色,是怎麼來的嗎?
    中國古人對色彩的重視,要遠遠大於現代人。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國古代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為「正色」的色彩體系。這五種正色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五種「底色」。它們源自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理論之一,也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比如五行與五方相配:東方屬木,南方屬火,中央屬土,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五行與五季相配:木主春,火主夏,土主季夏,金主秋,水主冬(季夏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還有五行與五色相配: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黃,金色白,水色黑;等等。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五行與五臟的關聯
    在我們中國人骨子裡、語言中,對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比比皆是,五行相生相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環往復不已。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剋循環不已。它匹配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
  • 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有什麼關係?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說
    比如將人體的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等進行緊密的聯繫。而且通過這種援物比類的方法,運用到中醫的理法方藥裡,往往能夠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要談及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的緊密聯繫,乾隆御醫黃元御可謂是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細說五行土,知曉人的心性特徵
    不同五行有著不同的性格,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知道了自己的五行性格,可以更好地揚長避短,發揮最大的個人價值。導致工作(生存)難以長久在一個地方經常失信缺少包容心五行土知識點天幹:戊 己地支:辰戌醜未五行,既然是從世間萬物歸納總結而來,那麼【土】在不同事物上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 為何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五個行星,是用五行命名的?
    之所以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是冥王星在中國古代沒有名字,是因為這些行星肉眼不可見(天王星處於肉眼可見的極限,但中國古人並沒有發現它),直到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才由西方科學家發現它們。中國古人用五行來命名其中的五顆行星,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人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對應八卦中的五行,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獸:青龍、朱雀、黃龍、白虎、玄武;五神:神、魄
  • 五色、五味、五音為什麼我們生活中有那麼多五?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甜、苦、辣、鹹五音--宮、商、角、徵、羽五德--仁、義、禮、智、信首先,五行可囊括萬物,我們在一些小說中可以看到形容一些超脫的生靈的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明五行包含萬物的性質。可能就會有些人奇怪了,風和雷這些又怎麼說,其實八卦也在五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