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下降,生產年限縮短等問題便會接踵而至,危害尤甚。
很多橘農朋友在聊起此問題時都反映,黃化是從葉脈開始的,而後發展再至整葉。我們都知道,葉脈除起支撐作用外,還是葉片中輸送水分和營養的重要組織,因此葉脈出問題後,葉片會變得面黃肌瘦不足為奇。
但關鍵性的問題來了,柑橘葉脈為何會發黃呢?
先從缺素症說起
柑橘在缺素時,葉部會有相應的表症。如缺錳、缺鋅時的花葉狀黃化,再如新梢葉肉全黃,葉脈留綠的缺鐵等。
那有沒有和葉脈相關性較強的缺素症呢?有的,缺氮、缺硼都是。
上圖是典型的柑橘缺氮症狀,其表現為老葉沿葉脈出現失綠,且失綠病症較對稱均勻,後全葉逐漸黃化。
這張是2017年貢柑春梢前樹體黃化的資料圖,據了解黃化的主因是該果園上年掛果多且未施冬肥,而春梢抽發前需肥量上升,特別是氮肥的需求量大,而表現出老葉缺氮、落葉嚴重。
不過,以目前的施肥水平,缺氮的情況還是很少發生的,所以僅能看作小部分情況。
除去缺氮外,諸多資料都寫著缺硼可引起葉脈異常,一般是粗大開裂(維管組織生長紊亂)如上圖,與黃化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具代表性。
這裡特別提及的原因是,不僅是缺硼,嚴重缺鎂也是可以引起葉脈開裂的。上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臍橙缺鎂、臍橙缺硼、臍橙硼鎂缺乏症候群。
其葉脈開裂的規律為缺鎂時「V」型黃斑處脈裂,單純缺硼是主脈開裂,而硼鎂同缺是整葉葉脈開裂。要注意辨識,針對性矯正,如果見葉脈開裂就補硼,可能會引起柑橘硼中毒。
造成葉脈黃化的共性問題
環割不當引起的柑橘黃化
水田柑橘黃化
未腐熟有機肥引起的柑橘黃化
山地柑橘黃化
以上是筆者收集到的柑橘葉脈先黃的部分情況,雖然成因各有不同,但它們均表現出一個共性問題——根系受損。
如環割不當可引起根飢餓,水田易積水而使根系長時間缺氧,未腐熟有機肥燒根、山地水土保持難根弱等。
由於柑橘地上部與地下部是有機的整體,當根系出問題後,地上部分也呈現出相應的表徵,而葉脈是肥水的運輸通道,可能就率先出問題了,進而整葉發黃,脫落嚴重。
此外,像根腐病、線蟲病等可損害根系的,地上部分也會有類似症狀。當然,柑橘衰退病等病毒病也可造成葉片主、側脈附近明顯黃化,但機理不同,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一些思考
在面對柑橘葉脈黃化時,我們要有「頭痛醫腳」的思維方式,因為就大多數情況下問題是出在根上的,不是光補肥就行,在找到根系受損的原因後,緩解脅迫,再通過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修復受損根系,才有望幫助復綠,重振樹勢。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
馬威士,瑞士先正達出品殺菌劑,柑橘秋梢期炭疽病、脂點黃斑病防治藥劑,2000倍兌水噴施,了解海精靈等也可以進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