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滋病日 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傳染

2020-12-04 金臺資訊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極為細小的球形病毒,當它進入人體後主要寄生於免疫系統的CD4 T淋巴細胞內,並大量破壞該細胞,導致全身免疫力漸漸喪失,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在世界愛滋病日之際,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碧蓮為你介紹相關知識。

感染HIV很快就會死嗎?

答案:不會。

從感染HIV到發展為愛滋病,大致經歷急性期、無症狀期和愛滋病期三個期。

第一期:急性愛滋病毒感染

這是指體內存在HIV病毒但抗體尚未陽轉階段,是HIV病毒或抗原能夠被檢出但抗體檢測為陰性或不確定的「窗口期」。通常在感染病毒後的2到6周內,人體免疫系統和愛滋病毒有一場激烈較量,此時出現症狀與其他病毒性感染(比如流感)症狀相似,通常持續1到2周,然後完全消失。症狀包括:頭痛、疲勞、肌痛、咽喉痛、淋巴結腫大、紅色皮疹(通常在軀幹上)、發熱。

約半數HIV急性期患者會出現皮疹,常首診於皮膚科。急性期感染者體內具有較高病毒載量,傳染性強,及時診斷並進行行為幹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

第二期:慢性愛滋病毒感染

當免疫系統與愛滋病鬥爭失敗,流感樣症狀會消失。醫生稱之為無症狀或臨床潛伏期。有一部分人可能沒有第一階段症狀,沒有意識到被感染,但能把愛滋病傳染給其他人,這一階段可持續10年或更長時間。

在此期間,未經治療的HIV將殺死CD4T細胞並破壞免疫系統,CD4細胞數量會下降,而且感染者會很容易受到其他病毒感染。

第三期:愛滋病期

愛滋病是HIV感染的晚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可能出現很複雜的臨床症狀,比如時時刻刻感覺疲勞;脖子或腹股溝有腫大淋巴結;持續10天以上的發燒;盜汗;不明原因消瘦;身上出現紫色斑點且不會消失;氣短;嚴重的會長期腹瀉;口腔、咽喉和陰道出現真菌感染;瘀傷或無法解釋的出血現象等。

感染者的無症狀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少則2年,多則可達20年,其長短與感染途徑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經血感染者(主要為非法採血與共用注射器)為4—5年,性交感染一般為11—13年,如果一個感染者的無症狀期能達到13年,就可以被稱為長期生存者。當感染者體內的免疫細胞已無法與HIV抗衡時,就標誌著進入HIV感染的最後階段,稱有症狀期。這時,感染者被叫作愛滋病(AIDS)患者,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感染,一些普通的傳染病如肺炎等,一旦進入他們的機體就會無法控制,在6至24月內他們就會死亡。

小貼士:關於窗口期的誤區

在窗口期是檢測不到愛滋病病毒抗原或抗體,但體內已有愛滋病病毒。該階段患者由於不自察已感染,而容易發生無保護性行為,造成愛滋病的蔓延和播散。有資料證明超過一半感染者是被剛感染的感染者感染。

愛滋病窗口期(WindowPeriod)究竟有多長時間?國內不同醫療機構、醫生給出答案不一,這本質上是因為人類對愛滋病毒的認識和檢測技術一直在不斷進步產生的。

一直被大家公認的愛滋病窗口期為3個月,這是針對80年代檢測手段而言。隨著人類對HIV認識不斷加深,HIV的酶學、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突飛猛進,HIV抗體檢測試劑盒中的抗原成分從第一代的混合抗原,發展到第二代的基因重組抗原,第三代的嵌合抗原等,第四代又結合了HIV核酸檢測及HIV抗原測定,試劑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大大得到提升,窗口期被一再縮短,1996年WHO就已將愛滋病窗口期修正為2—3周,不同國家在此基礎上也將本國窗口期修正為3—6周不等。

2014年,我國愛滋病毒檢測窗口期已縮短至2周以內,這是指用四代試劑檢測的窗口期。但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是三代試劑,因此,在我國,愛滋病的窗口期是3—6周。也就是說,高危性行為後3周陰性就可以基本排除愛滋,6周則可以完全排除。

只要接觸了愛滋病感染者就一定會被感染嗎?

答案:不是。

影響HIV感染的因素: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量+易感人群

1、必須有足夠量的病毒進入到非感染者體內,並在體內存活下來,才能完成感染。

2、HIV病毒載量:急性期感染和晚期感染病毒載量很高,傳染性強。

3、日常生活不傳染。包括一個愛滋陽性的母親,只要孩子出生沒感染,沒有進行母乳餵養,孩子不會被母親傳染。一個成年的孩子查出,不用擔心你傳染給爸媽;同樣,成年的孩子照顧感染愛滋的父母,也不會被傳染。

對於HIV病毒離開人體就失活了嗎這個問題,楊碧蓮指出,通過研究表明,病毒載量越高,HIV病毒徹底失活所需的時間就越長。一般來說,血液的HIV病毒載量較高,比如使用過的注射針頭殘留血液裡,沒有完全消毒的手術器械縫隙內,HIV可以存活數天時間。攜帶HIV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較高時,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病毒仍具活力。這就提示需要預防醫源性感染。

對於一些病毒載量很高的HIV培養液,室溫下HIV可保存活力達7天,被HIV汙染的物品在3天內會有傳染性。在37℃下,HIV在含血清等有機物的液體中感染活力可持續14—21天,在水溶液中可存活7—14天,而在4℃下無論有無有機物存在,感染活力均>35天。這提示需要注意實驗室安全。

但是,乾燥可明顯降低HIV的生存活力:在滅菌乾燥濾紙片上的HIV,死亡時間大概在10—20min之間。這說明日常生活不太可能傳播愛滋病,大家不必過分恐慌。

感染HIV後有後悔藥吃嗎?

答案:有。

HIV阻斷藥是一種極有效的補救措施,最佳的阻斷時間是2小時,阻斷成功率在99%以上。之後,成功率會開始逐漸下降,但72小時內仍有較高的成功率,被稱為黃金72小時。

HIV阻斷藥,也叫暴露後預防藥物,是指在發生高危行為之後,用來防止HIV病毒擴散的藥。原理是切斷愛滋病病毒複製過程,防止病毒從已感染的細胞擴散,從而感染更多細胞。

以性傳播為例:病毒先侵犯黏膜部位,穿過黏膜屏障後進入人體組織、細胞、淋巴結,並在淋巴結繁殖,最後進入血液。阻斷原理是在病毒到達血液之前將病毒殺死,以達到阻斷目的。發生暴露後,越早服用阻斷藥,藥物的血藥濃度就能越早升上去,以保證在病毒進入血液前起效。

總之,HIV感染危害大,目前HIV/AIDS尚不能完全治癒,為阻止HIV傳播,需要以防為主。

相關焦點

  • 保護自己遠離愛滋!醫生解答愛滋病三大問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極為細小的球形病毒,當它進入人體後主要寄生於免疫系統的CD4 T淋巴細胞內,並大量破壞該細胞,導致全身免疫力漸漸喪失,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碧蓮為你介紹相關知識。
  • 世界愛滋病日|珍愛生命,遠離愛滋
    世界愛滋病日 為了提高人們對愛滋病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 定為世界愛滋病日 號召世界各國宣傳 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
  • 【世界愛滋病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禁毒防艾,從你我做起
    毒品的傳播加重了愛滋病的傳染,愛滋病又是當今世界危及生命,發展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目前尚無預防疫苗,又無有效治癒方法,禁毒和預防愛滋病的工作尤為重要。而現如今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到毒品的危害,了解愛滋病的相關知識,增強禁毒、預防愛滋病的意識及自覺抵制不良習氣的能力!{什麼是毒品?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世界第五大恐怖病毒
    愛滋病傳染主要是通過性行為,體液的交流而傳播。體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症狀者的腦組織中。其他體液中,如眼淚、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數量很少,一般不會導致愛滋病的傳播。愛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語: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譯為愛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症候群。
  • 共餐、咳嗽、蚊蟲叮咬也會傳染愛滋病?這些關於愛滋病的誤區該更正...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我國確定的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宣傳活動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世界愛滋病日 愛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體CD4⁺T淋巴細胞減少為特徵的進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後期可繼發各種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綜合性疾患,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體後,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
  • 疫情之下愛滋病防控困境,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感染?
    原創 DAVIN KING MedSci梅斯導語:在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正在加劇愛滋病人群面臨的挑戰。Undark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該研究預測道,有54個國家將達到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2020年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81%的目標,而有12個國家有望在2030年之前達到90%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目標。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滋病毒檢測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有大約五分之一的愛滋病毒感染者(19%)尚不知曉自己已被感染。
  • 十二月一日是第三十三個「世界愛滋病日」 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好的...
    十二月一日是第三十三個「世界愛滋病日」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防「艾」中國江蘇網訊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專家表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防「艾」。
  • 避免傳染愛滋病,這幾個高危行為要遠離,別等中招在後悔
    愛滋病主要通過性交、血液、母嬰等方式進行傳播,危害性如此大的疾病只能通過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進行預防。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以下幾種愛滋病的高危行為,並且避免做這些事情才能使自己與愛滋病保持一定的距離 。一、多個性夥伴。
  • 世界愛滋病日宣傳
    世界愛滋病日宣傳 2020-11-30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1世界愛滋病日: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今天,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為增進人們對愛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它像一條紐帶,將世界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抗擊愛滋病,它象徵著我們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的關心與支持;象徵著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象徵著我們要用「心」來參與預防愛滋病的工作。
  • 世界愛滋病日|早發現 早治療 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截至今年10月,我國報告的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性傳播比例超95%,其中異性傳播超七成。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愛滋病已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危害大、死亡率高、會傳染、目前不能根治,尚無有效疫苗……大多數人「談艾色變」,對於愛滋病卻缺少客觀全面的認知。
  • 世界愛滋病日,恐艾的你知道這些自測方法嗎?
    #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這個世界上最狡猾的病毒就是愛滋病病毒。「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那就意味著患者除了自殺以外,沒有第二種辦法。當免疫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後,所有的愛滋病症狀就會出來,比如生腫瘤、生感染等。所以到現在為止,我認為最狡猾的病毒應該是愛滋病病毒。」張宏文醫生在採訪中說道。
  • 愛滋病病毒,最初只寄生在非洲黑猩猩身上,後來如何傳染到人類?
    最可怕的是,目前愛滋病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愛滋病真正可怕之處,並不是單純的感染了病毒,而是在愛滋病爆發後,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被破壞,一旦免疫系統徹底失效,那各種疾病也會洶湧而來。從科學角度來看,HIV感染者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是長達十年或更久之後,才會發展成為愛滋病。
  • 世界愛滋病日 | 如何預防愛滋病?
    世界愛滋病日 | 如何預防愛滋病?是世界愛滋病日,自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愛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超過3600萬人感染愛滋病,超過1200萬人死於愛滋病。
  • ...知艾|淋巴結|愛滋病感染|病人|愛滋病攜帶者|世界愛滋病日|人類...
    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1981年,美國第一次登載了愛滋病的病例報導,報導對象為5名年輕的同性戀患者,這是關於愛滋病的最早記載。1985年,我國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患者,對象為血友病患者。
  • 唾液會不會傳染愛滋病 愛滋病可以這樣測
    患上愛滋是非常危險的,人們生活中都會不自覺的遠離愛滋病人。唾液是否會傳染愛滋呢?小編給大家講講愛滋的那些事。唾液會不會傳染愛滋病唾液並不會傳播愛滋病。愛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是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因此單單是接觸患者的唾液是不會出現感染的。
  • 世界愛滋病日 常吃五種食物預防愛滋病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愛滋病主題就是攜手防艾。那麼你知道怎麼預防愛滋病嗎?  北京愛滋病九成性傳播  截至今年10月31日,本市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1886例。
  • 世界愛滋病日|阻斷「艾」、傳播「愛」,如何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
    世界愛滋病日|阻斷「艾」、傳播「愛」,如何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 王前 王臨虹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愛滋病病毒的感染有三類途徑,分別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 曲麻萊縣公安局禁毒大隊開展「12.1」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宣傳活動
    12月1日下午,曲麻萊縣公安局禁毒大隊聯合治安、網安、出入境大隊開展「世界愛滋病禁毒防艾主題」宣傳活動。在清理他人血液或為他人處理傷口時,應該戴乳膠手套或用遮蓋物品(如乾淨的手絹、一厚疊紙巾)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以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入侵;7、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籤、剃鬚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膚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8、不要玩廢舊的針頭、輸液器等醫用垃圾,這些都是疾病傳播的隱患。
  • 【醫院科普】為了愛·遠離「艾」——愛滋病預防小知識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世界愛滋病日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世界愛滋病日」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愛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