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起成都,總能想到休閒、安逸、宜居。如今,在這些閃亮的城市標籤之外,這座中國西部常住人口超1600萬的超大城市正不斷刷新全球目光,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布局新未來。
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絡編制發布的全球城市分級排名——《世界城市名冊2020》中,成都位列全球第59名,成為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城市。
企業興則城市興、企業強則城市強。作為城市的「命運共同體」,企業的感受牽動著城市發展的脈搏。在企業眼中,成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在成都創業成長是怎樣的感受?成都如何幫助企業在更大範圍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新華網歐洲、新華網四川聯合推出「世界城市新坐標」系列訪談,通過對話普華永道、極米科技、蓉歐鐵路荷蘭合作方GVT物流集團、四川蓉歐智聯4家企業,觀察加速邁向世界城市的成都。
系列訪談二:以國際標準創造優越營商環境 成都為創業者提供肥沃土壤
「宜居」,早已成為成都享譽全球的城市標籤。而在極米科技董事長鍾波看來,除了良好的氣候條件、宜居的生活環境,成都以國際標準創造優越的營商環境,讓這座城市成為了非常適合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創業的一片土壤。
鍾波。
懷揣著「做出改變世界的事業」這樣的初衷,鍾波走上了創業之路。四川土生土長的鐘波2013年選擇在成都創立極米科技,在他看來這並不僅是家鄉情結。「原因是成都有3大優勢:第一,成都是西部國際化城市,營商環境適合企業發展;第二,成都高校資源集中,企業能夠很好地招募人才;第三,成都的製造業發達,尤其是硬體企業的發展好。」
極米科技所在的成都高新區是成都的「創新坐標」。在鍾波看來,成都高新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際化進程持續加速,已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外向度很高、國際化參與能力很強的區域之一。在政策支持方面,成都對創業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的支持和扶持也非常多。自極米入駐成都天府軟體園之後,就獲得了包括租金減免、政策扶持和宣傳資源等諸多支持。在人才方面,成都有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近年來成都市政府也發布了各種吸引人才的政策,這使得成都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
鍾波認為,成都擁有良好的創業環境,這片沃土培育了一批批具有實力和創意的新經濟企業。「年輕人在成都創業,首先是被這裡的創業環境吸引,在這裡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其次,成都對創業項目有好的支持和扶持政策,會吸引年輕人來成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鍾波。
回顧創業之路,鍾波對成都提供的「宜業」系列政策深有感觸。「在我們產品研發獲得成功並開始嶄露頭角時,成都高新區在2013年為我們提供了包括租金減免在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邀請我們入駐,公司的生存環境和工作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第一年我們享受了租金全免,第二年房租減半,這對還是初創期的極米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家電商銷售公司,電子發票是在線銷售的重要一環。在極米科技需要快速拓展銷售業務的關鍵時期,成都高新區專門安排稅務局工作人員走進公司,幫助開通電子發票業務,並就相關流程進行專題培訓,為極米科技解決了當務之急。
不僅如此,在很多公司經營的具體問題層面,鍾波都成為成都「宜業」環境的受益者。在創業早期,由於極米是輕資產的科技公司,很多銀行對貸款給極米還是有顧慮。成都高新區打造的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成都高新區政策性貸款產品「成長貸」為極米提供了500萬元貸款,使得公司得到了快速發展。此外,極米科技還得到了稅收優惠、重點創新科技計劃項目、成都高新區「三次創業」產業政策項目、創新型電子商務企業獎勵等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
成都的「宜業」環境,為極米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作為一個中國品牌,極米科技2018年首次在中國投影機市場超過了國際巨頭愛普生和索尼。在IDC剛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投影市場數據中,極米拿下了中國投影機市場出貨量、銷售額雙第一,出貨量市場份額高達22%。在出貨量、銷售額榜前10的單品投影機當中,極米一家佔據了五席,尤其是定位家用高端旗艦的極米H3,拿下單品出貨量、銷售額雙第一。
鍾波表示,實際上自創業以來,他一直能感受到成都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特別是2019年以來,成都發出了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動員令」。將 2019年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從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三個方向發力,著實提升成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凸顯成都的「宜業」屬性。顯著提升了以企業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圍繞國際標準,聚焦4個「最」: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提升了企業生產經營便利和企業員工生活便利,創造了優越的營商環境,讓成都成為了非常適合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創業的一片土壤。
鍾波說:「我們的下一個五年是渠道開拓的五年,我們要把極米的品牌賣向全世界,成為投影的世界第一品牌。」對極米而言,徵途是投影界的星辰大海,而成都也正加速邁向世界城市,以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為企業發展賦能,幫助企業在全球更大範圍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成都將與企業同頻共振開拓出怎樣的新世界,值得期待。(徐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