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級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 成都構建時代新坐標

2021-01-18 四川在線

開欄語

一年歲末,如期而至。2020即將畫上句號,這一年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它是「十三五」的尾聲。

五年乘風破浪,五年砥礪前行。我們看見成都的城市格局實現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跨越,我們記住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旗幟從義大利那不勒斯來到成都的一刻,在青龍湖的鳥叫聲中我們聽見公園城市的韻律,在家門口的網紅美食街上我們聞到了幸福城市的煙火氣。

站在「十三五」邁向「十四五」的歷史節點,下一個嶄新的五年即將落筆。從今日開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將推出「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系列報導,以此記錄2020、答卷「十三五」,開啟嶄新的「十四五」。

今日,我們聚焦的關鍵詞為:能級。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看成都的最大變化,「能級」是這一年、這五年絕對不容忽視的亮點。

曾幾何時,成都緊緊貼著一張「西部城市」的名片。五年前,成都的城市功能定位還是區域中心城市,五年後,看著成都的空間格局、發展質量和區域輻射力、國際影響力,實在很難用「西部城市」來局限它的定位。

2019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12.7億元,比肩全球排名第42位的芬蘭;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從「十二五」末期的166位上升至「十三五」末期的第59位,位列內地城市第5位,保持在新一線城市中的領先地位。一系列的數據,被外界解讀為成都城市能級的「暴力拉升」。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重新錨定在全省、全國、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坐標,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五年目標。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必須「跳出成都看成都」,以開放格局和國際視野重新審視成都發展的「勢」與「場」。此後,成都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更具效率和活力的經濟組織方式,更重人本化和生態化的城市發展方式,引領成都不斷超越、贏得主動。

到「十四五」啟幕之際,成都已然站在向世界城市進發的新坐標上。此時,再度從全省、全國、全球城市體系來審視成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視角1

高質量發展路上的「主幹城市」

12月22日召開的德陽市領導幹部讀書班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提到了「成都優勢」,「要把德陽打造為成都的『崑山』」會議明確提出,要借「成都優勢」來激活「本地優勢」。

即使是在四川省內,成都的城市能級也展示出與過去不一樣的輻射力。2018年四川省明確提出構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主幹」成都與市州開始共建「水漲船高」的利益共同體。「主幹」越茁壯,「枝葉」越繁茂,成都也有了更多跨越。

最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經濟發展方式上的變革。2017年7月開始,成都在全市統籌布局產業功能區,以集中集約的形式提高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以精準化差異化定位主導產業細分方向,實現錯位協同發展。

目前成都已建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66個不同產業類別的產業功能區,規劃建設了54個高品質科創空間,以科創空間為載體,推動科創資源向功能區集聚,打造發展動力源,最終實現85%以上的產業配套在功能區內解決。今年以來,這些產業功能區吸引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進項目,新增市場主體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二。

產業協同之下,一個個產業生態圈在同城化範圍內開始布局。四川省同城化辦創新產業組相關負責人說,組建成都都市圈區域產業發展聯盟是今年的重點工作,目前已成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醫藥健康和商貿產業生態圈聯盟。

今年10月,51個成德眉資「三區三帶」產業協作帶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646億元;上半年,成都外環鐵路及市域鐵路成德S11線、成眉S5線、成資S3線形成共建共管合作協議,S3線計劃年內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72億元的「成德眉資打通同城化城際『斷頭路』行動計劃」,讓山水相連走向民心互通。

成都的能級躍升釋放出的區域影響力和帶動力,推動四川在高質量發展上由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

視角2

構建支撐國家戰略的功能體系

「十三五」時期是成都多重機遇疊加、多重紅利賦能的大變革時期,也正是因為緊緊抓住了國家政策的機遇,成都不斷勇闖「無人區」,在許多領域開了全國城市先河。

2017年9月開始建設的天府綠道體系,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探索路徑。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成都招才引智的「獨門武器」。2017年先後成立的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和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是成都分別跳出經濟發展慣性和城市治理慣性的「破冰之作」。

如果說這些探路的舉措還是成都主動以「第一方陣」的價值取向和發展理念來要求自身,那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提出,則是對成都新坐標的一種「官宣」,給成都的定位賦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成渝將是中國經濟的『第四極』。」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認為,成都要發揮出「極核」功能,需要構建起支撐國家戰略、完成國家使命的功能體系。

何以承載全國的發展要素?一方面,成都通過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構建高能級平臺體系,形成生態融通、開放包容、活力迸發的創新策源牽引動力。另一方面,成都持續優化城市形態,重塑城市的比較優勢,打造讓人嚮往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2017年人才新政頒布以來,超過30萬本科生落戶成都,證明了成都與日俱增的吸引力。

現在天府國際機場民航航班機的首次試飛進入倒計時階段。2020年上半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一,起降架次連續兩月居全球第一。「疫情之下,人貨向成都空港、陸港集結出境,成都因此搖身變為對外貿易的運輸物流中心。」不久前,有媒體觀察到成都國際空港、鐵路港「雙樞紐」格局初步形成,並認為「成都引領內陸城市崛起」。

的確,在新發展格局之下,成都承擔起國內循環迴旋空間和國際循環門戶樞紐作用,穩穩支撐著國家戰略,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全國視野中的成都。

視角3

加快邁入世界先進城市行列

在2018年制定的新一輪城市總規中,「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僅僅是「三步走」目標中的第一步。還有兩步為: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其實,過去的幾年,成都始終追逐著許多世界城市的發展腳步——

從芝加哥到東京,高規格的國際賽事總是能為舉辦城市增添屬於世界城市的亮彩與榮光。成都以大運會為突破口,激發營城活力,2017年以來,先後承辦了53項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成為城市提升全球競爭力的突破口。

從杜拜到上海,是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標杆。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提出推動城市發展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實施消費升級行動,促進生活性服務業轉型提質。從「綠道經濟」到「夜經濟」再到「首店經濟」,每一種新業態、每一個新場景的出現,都是最生動的映照。

從倫敦到紐約,告訴了成都如何在科技革命深刻改寫全球競爭規則、重塑世界創新版圖的時代大勢之下,通過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實現勇立潮頭。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加快籌建天府實驗室,推動成都超算中心、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落地建設……今年以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的布局,被視為成都創新策源的引力。

如今,成都將加快邁入世界先進城市行列的步伐。今年11月20日,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召開。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先進生產性服務業標杆城市、全球服務資源配置戰略樞紐、世界服務經濟優選城市。三個定位,均為成都首次提出,這也意味著成都建設世界城市的方向將回到世界城市的最初定義,那就是世界經濟的關鍵地點、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關鍵中心。

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成都構建著時代新坐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相關焦點

  • 成都加速度: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在此次會議上,成都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的路徑與目標,從而全面提升成都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建設一座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十三五」圓滿收官今年9月27日,通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地鐵18號線正式開通;11月13日,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 跨國巨頭中國西部總部落戶成都高新區
    來源 成都日報「此次設立中國西部總部,是將四川及成都作為國內布局的重要戰略基地之一。下一步,公司將藉助成都「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城市優勢,充分利用國家(成都)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產業基地和豐富的人才、臨床資源,引入更多的創新產品,擴大產品和服務覆蓋範圍,深入到普通家庭,讓更多的患者能享受到高端醫療資源。
  • 「三動」協同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為成都構建更多先發優勢
    近日,成都召開規模空前、萬人參加的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發布了《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這是在新的時期,成都不斷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的重大舉措,將對成都搶佔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率先探索破解「大城市病」難題起到至關重要的「先發」作用。
  • 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高新區吸引企業落戶的秘訣在哪裡?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地,成都高新區已成長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最雄厚、創新資源最富集、城市建設最現代化的區域之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目前已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28家、上市及過會企業42家、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127家、金融類機構1150餘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
  • 科學網—新時代西部高等教育的機遇、挑戰與出路
    以西安—成都—蘭州為核心支撐城市的西北三角高等教育集群,和以西安—成都—重慶為核心支撐城市的西南三角高等教育集群,是面向絲綢之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前沿陣地,具有和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和國別研究、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
  • 7條鐵路輻射西部6省最多民族,中國正以成都為核心,構築戰略支點
    輻射西部最大三省區,覆蓋最多的少數民族,中國,正以成都為核心,構築戰略支點,意義重大!成都,對西部各大省區的輻射和覆蓋,主要體現在鐵路建設上,成都正通過各條鐵路,打造西部核心,將成未來西部各省區的戰略支點!
  • 邛崍「四中心一樞紐」打造成都西部最具集聚和輻射效應的區域中心
    對此,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有著明確的定位和任務,即建設區域教育中心、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建設區域生活中心和成都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它通過和區域的互動作用,實現各種要素與資源的最優配置,帶動城市—區域共同體的發展。
  • 成都發布:「現在發布」,匹配城市能級搭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刻分析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明確提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大要求。  新時代如何做好政務新媒體?「成都發布」經過多年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2019年春節假期和元宵節, 「成都發布」微信報導轟動全網的「寬窄巷子」快閃活動以及「天府熊貓塔煙花秀」,提前謀劃,及時報導,在短時間內閱讀量就達到10萬+。  聚合政務新媒體組建「政能量聯盟」在成都市網信辦指導下,2017年3月,由「成都發布」牽頭,成都「政能量聯盟」正式組建,形成全國第一個大城市級政務新媒體聯盟。
  • 成都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成效頻出
    記者調查發現,這得益於成都著力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以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信息化為導向,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名展、名館、名企、名業」,推動了會展業發展模式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逐步構建起以會展經濟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
  • 成都「十四五」:成為「人民城市」幸福樣本
    由此,到「十三五」收官,全市地鐵運營裡程突破500公裡,正式躍居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這正是成都速度的體現:從第一條地鐵開通到運營裡程500公裡,成都僅用了10年時間邁入大線網運營新時代。對於成都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則是地鐵18號線的開通:連接的是成都南站到天府國際機場,穿越的是龍泉山脈。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
    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顯得尤為迫切。  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21世紀,海洋成為全球普遍關注和研究的新領域,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爭端成為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問題,中國面臨更加複雜的各種海洋問題。為了實現「中國夢」和「海洋夢」,中國適時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將海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當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對海洋政治問題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已有研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首月記
    5月17日,《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布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置身時代風口,成都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首度亮相!7月3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滿月」!
  • 持續提升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島肩負起經略海洋、搶佔海洋戰略制高點的使命與擔當,向著更高的目標昂揚進發。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P70等世界頂級產品在青島建成交付;全球最大的船級社及認證組織挪威船級社等入駐青島國際航運中心;青島成功獲批並將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近年來,青島海洋製造業、海洋服務業、現代漁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一個個「新標籤」不斷成為青島經略海洋的內生動力。
  • 構建面向未來的空間結構
    踐行國家戰略 推動區域經濟地理重塑 成都始終融入和踐行國家戰略,勇於承擔國家使命,遵循發展規律,踏準時代脈搏,構建引導城鄉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系統性政策措施 進入21世紀,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成都的綜合實力和城市能級持續提升,迅速躋身全國前沿城市行列,也成為全球投資者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核四區」,361.6平方公裡
    西部科學城如何布局?有哪些平臺?如何推動成渝合作?半年來,西部科學城備受關注。6月3日下午,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向大會徵求意見,西部科學城的成都板塊亮相。
  • 成都武侯區構建內通外聯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城市能級水平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肩負國家使命、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形象、引領區域發展,其中,增強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是「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之一,將通過全面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完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同時,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綠色的信息網絡,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城市輾轉鄉村,在大理經營了10多年民宿的牟緒寬跟著「成都十大鄉村周末旅遊目的地」「十大鄉村網紅打卡地」的網紅標籤,專程來到都江堰市柳街鎮紅雄社區川西音樂林盤尋找答案,振興的鄉村到底是什麼樣?主屋是由豬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豬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穀子的拌桶改造。
  • 成都「十四五」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中衝向世界城市
    一系列證據表明,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成都不僅在綜合實力、發展潛力、全球位勢、治理水平等方面實現歷史性躍升,且從城市能級上看,亦從「區域中心城市」邁入「國家中心城市」。這座常被外界賦予「休閒之都」稱號的城市,卻有著「勃勃雄心」。如果把成都比喻為一本書,那麼它正計劃被放置到世界書店的「暢銷書架」上,以饗全球讀者。
  • 廣州新答卷丨樞紐越聯越廣,能級越來越強
    大洋網訊 作為千年商都、改革前沿,廣州如何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近年,廣州以高水平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引領帶動實現大灣區互聯互通,促進老城市「出新出彩」,為加快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交出一份靚麗「答卷」。
  • 錨定「五大新坐標」、開創「十個新局面」!看溫州「十四五」如何...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  「十四五」,錨定「五大新坐標」  「十四五」時期,溫州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提速期、新發展格局構建的窗口期、都市能級躍升的關鍵期、改革系統集成的深化期我們要把握歷史方位、找準城市定位,在「五大新坐標」指引下,全力推動溫州在「十四五」趕超跨越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定戰略方向,奮力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  堅持把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作為踐行「兩個維護」最直接、最具體、最生動的體現,作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要求,作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指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鮮活經驗和生動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