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四中心一樞紐」打造成都西部最具集聚和輻射效應的區域中心

2020-12-06 醉美邛崍

區域中心城市作為一座城市的定位,在一定區域內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著樞紐作用。邛崍如何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對此,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有著明確的定位和任務,即建設區域教育中心、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建設區域生活中心和成都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它通過和區域的互動作用,實現各種要素與資源的最優配置,帶動城市—區域共同體的發展。相關人士表示,邛崍建設區域中心城市,需要在視野上有更大的格局,在站位上有更高的層級,建設「四中心一樞紐」就是基於邛崍在成都西部區域的所處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而作出的重大決定。

交通樞紐,是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邛崍擁有「西出成都第一站」的地緣優勢,隨著成蒲鐵路正式通車,天新邛快速路、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三繞)邛崍段、天府新區至邛崍高速公路等外聯通道的建設,對外的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將得以大幅提升。

對此全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全力構建「四軌四高五快」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推動區域城市協同發展。打通東向對外戰略通道,形成邛崍至成都中心城區、天府新區30分鐘交通圈;構建城市西向互聯黃金通道,推動資源流通、轉化發展。

向東,搶抓成都「南拓」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天新邛快速路、天邛高速路,積極爭取川藏鐵路引入邛崍並設立客貨運站、建設進藏物資集散樞紐,大力爭取軌道交通S7線邛崍段規劃建設,探索開行邛崍至地鐵10號線新津新平站 BRT 快速公交,推進邛崍與市域軌道體系無縫聯接,構建城市東向「一高一快兩軌」戰略通道體系。

向西,加強與康藏等地的交通聯接,加快建設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邛崍段、邛崍至蘆山旅遊公路,合力爭取邛雅高速、山地旅遊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構建城市西向互聯黃金通道。

除了發達的交通網絡,區域中心城市還需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市場體系、以及良好的配套服務。

「建設四中心,是邛崍對城市發展規律的順應,和打造成都輻射服務川西區域重要極的現實考量。」相關人士說,當前,我市教育、醫療、文化等功能型設施配套有較大缺口,優質醫療、優質教育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亟需彌補短板。

全會提出,在區域消費中心方面,加快邛崍一中「國重」和高埂中學、平樂中學、職教中心「省重」創建,推進成都紡織高專、成渝特色職業技術學校加快建設,積極引進大專院校和全國知名中小學在邛辦學,力爭3年內新引入高校2所,培育省、成都市優質示範學校7所。

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方面,按照「三甲」標準建設市醫療中心醫院,加快推進中醫院、婦幼保健院「三乙」醫院創建,積極引入醫療機構、醫學院校聯合辦醫,力爭到2021年,完成1家「三甲」醫院、2家「三乙」醫院創建,建成國家、省、成都市級重點專科8個以上。

建設區域消費中心方面,加快推進紅星美凱龍、建國汽貿等商業體建設,大力引進萬達廣場等商業體和國際國內一線商業品牌落戶,積極培育承載城市記憶的特色小店,促進現代服務業品牌集聚、業態提升。到2021年底,引進一線商業品牌5家,打造特色商圈3個,培育消費新場景10個以上。

建設區域生活中心,堅持「房住不炒」,積極引進高端精品房地產項目,完善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生活服務網絡,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不斷提升生活便利度和城市宜居性。

記者 姚凱峰

相關焦點

  • 能級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 成都構建時代新坐標
    五年前,成都的城市功能定位還是區域中心城市,五年後,看著成都的空間格局、發展質量和區域輻射力、國際影響力,實在很難用「西部城市」來局限它的定位。2019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12.7億元,比肩全球排名第42位的芬蘭;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從「十二五」末期的166位上升至「十三五」末期的第59位,位列內地城市第5位,保持在新一線城市中的領先地位。
  • 機場建設進入新一輪加速期,青島亟需由區域樞紐轉向國際樞紐!
    由於青島機場在全國機場布局中的定位為區域樞紐,不屬於國際樞紐,在國際航權資源分配中處於不利地位,歐美等重點市場的航權不足,相比深圳、成都等同類城市網絡通達性和市場競爭力不足,輻射能力不足。多年來,青島航線特別是貨運航線輻射能力和通達能力滯後,成為影響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瓶頸」,與青島的城市地位非常不匹配。
  • 機場建設進入新一輪加速期,青島亟需由區域樞紐轉向國際樞紐
    ,它已經成為國際交往中心、商務中心、高端製造中心,高端客流導入的中心、城市資源配置的中心。在《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2017)中,青島流亭機場定位為幹線機場,培育區域樞紐功能。,相比深圳、成都等同類城市網絡通達性和市場競爭力不足,輻射能力不足。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核四區」,361.6平方公裡
    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規劃面積60.4平方公裡,定位為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重點圍繞智能製造、航空航天、6G、網絡信息等領域,建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打造國際一流應用性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範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
  • 長江上遊區域大數據中心今日開園
    作為宜賓數字經濟的驅動引擎和發展載體,長江上遊區域大數據中心將「立足川南、面向西部、服務全國、輻射全球」,重點承接5G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巨量應用數據和高清視頻業務,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南向國際節點開展國際數據服務,構建成為全省領先、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一方陣的信息樞紐中心、流量匯聚中心和網絡節點中心。
  • 雙城記·九龍坡行(四)| 用好經濟圈產業集聚效應,同頻共振發展夢!
    上期我們說到了一企跨兩城↓↓↓雙城記·九龍坡行(三)| 一企跨兩城,加速「經濟圈」今天的產業篇,咱們就來繼續聊一聊成華與九龍坡的產業集聚效應。成華和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發展路徑相似,位於九龍坡區的重慶西彭工業園區,同樣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因此,華仔第三站,就從楊家坪出發,驅車40多公裡,來到了西彭工業園區。
  • 2020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 成都排名全國第3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本質需要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消費中心。在這6個維度之上,仲量聯行研究發現表現出色的城市都具備三大特點:都擁有國際化的產品及服務,能夠吸引來自全球的消費者;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形成了龐大的消費供給;是全球消費市場的風向標,輻射範圍廣,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帶動及輸出作用。從這6個維度出發,仲量聯行發現,每個城市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中表現出的獨特潛質和優勢資源更體現出「千城千面」的發展特徵。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首月記
    121所高校、178萬在校大學生、1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29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87個眾創空間……成渝兩地之間,這些數據正在裂變,產生創新乘數效應,賦能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6月30日,成都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正式發布,從載體建設、主體培育、人才激勵、環境營造、投入保障5個方面,共推出18條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布局最前沿的科研平臺,集聚運籌全球高端要素資源。6月9日,成都市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近日,在兩家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上,隨著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幅由「兩極一廊多點」創新格局為核心支撐,共建西部科學城、成渝科創走廊等「六個共建」任務為途徑的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畫卷」逐漸展開。
  • 【甲秀評】打造開放經濟新高地 提升樞紐輻射能力
    逐夢高質量發展徵程,必須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搶抓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為抓手,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流合作,加快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匯聚跨境電商服務資源,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和良好法治環境,打造西部地區陸地港口和重要進出口貨物集拼
  • 2020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 成都排名全國第3 -四川新聞-四川...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本質需要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消費中心。在這6個維度之上,仲量聯行研究發現表現出色的城市都具備三大特點:都擁有國際化的產品及服務,能夠吸引來自全球的消費者;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形成了龐大的消費供給;是全球消費市場的風向標,輻射範圍廣,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帶動及輸出作用。從這6個維度出發,仲量聯行發現,每個城市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中表現出的獨特潛質和優勢資源更體現出「千城千面」的發展特徵。
  • 成都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成效頻出
    成都大學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教授,成都市會展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成都研究中心主任諸丹說,成都作為西部的中心城市、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城市,正是承接轉移的「理想之城」,這3家公司進駐,就是最好的體現。
  • 成都建設一座大型機場,是4F級國際機場,被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成都建設一座大型機場,是4F級國際機場,被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機場發展建設一座城市的機場交通工程很關鍵,尤其是在如今我國城市交通發展中,不少城市仍然還沒有機場,但有的城市還不只是擁有一座機場,例如說上海等,隨著我國機場工程的持續發展,以及是城市經濟產業的需求性增大,很多新機場都被打造出來,而這座新機場就是當地省份對外新的交通地標性
  • 涼山州優化區域發展布局 州內將建三個區域中心城市
    ,建成產業發展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遊中心、教育醫療中心四川在線消息(江藝 記者 何勤華)7月28日-29日,涼山州委召開八屆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涼山州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涼山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決定提出,涼山州將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在州內南部、東部和北部建三個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差異化協同發展
  • 西部陸海新通道來了,明確四大戰略定位
    發揮交通支撐引領作用,以「全鏈條、大平臺、新業態」為指引,打造通道化、樞紐化物流網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匯聚物流、商流、信息流、 資金流等,創新「物流+貿易+產業」運行模式,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交通、物流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
  • 「三動」協同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為成都構建更多先發優勢
    未來,整個世界很有可能變成一個「無成本」「無重量」的世界,使區域經濟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中對於運輸成本、外部性收益遞增和產業集聚的關係不斷淡化,對傳統產業布局理念帶來新的挑戰。 二、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有利於成都加快打造國家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成都是「一帶一路」的核心節點,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是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紐帶,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內陸開放的前沿地帶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託。
  • 成都加速度: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成渝地區是西部人口最稠密、產業最集中、城鎮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約佔川渝兩地總和的90%,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引發,成渝兩地的發展如同高鐵一般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明確提出了『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凸顯了雙核特徵,突出了成都、重慶兩個核心城市的帶動作用,也更加體現區域特色。」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計劃明年正式投用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作為4F級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之一,以及西南部的交通樞紐中心,其經濟意義與戰略意義十分巨大。業內專家認為,天府國際機場的建立不僅有相較於其他國際機場的耳目一新的亮點,也有巨大的潛力發展優勢,對整個西南地區的建設和對外開放程度都有極大的助力作用。
  • 西安機場再投476億 西部幾大樞紐機場改擴建提速
    這一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總投資476.45億元,目標是建成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成為現代化國際一流航空樞紐。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陝西省交通運輸廳、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的這項試點日前已獲得交通運輸部批准。根據批准文件,陝西將補齊航空樞紐設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