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優化區域發展布局 州內將建三個區域中心城市

2020-12-06 四川在線

會理:將推進南向開放一體化發展,沿金沙江以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經濟帶,支持會理撤縣設市,打造南部區域中心城市

昭覺:發揮昭覺縣原州府所在地歷史人文優勢,打造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建成產業發展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遊中心、教育醫療中心

四川在線消息(江藝 記者 何勤華)7月28日-29日,涼山州委召開八屆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涼山州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涼山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決定提出,涼山州將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在州內南部、東部和北部建三個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差異化協同發展。

根據決定,涼山州將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支持西昌加快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攀西地區中心城市,壯大以西昌為中心的安寧河谷發展「主幹」,推動安寧河谷同城化發展區、涼山南向開放一體化發展區、大涼山脫貧奔康示範區、涼山北向創新發展區,大香格裡拉農文旅綠色發展區競相發展,形成「主幹」引領、「幹支」協同發展新格局。

涼山州將推動西昌領先發展,支持西昌加快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川西南重要的經濟、科技、文創、金融商貿中心和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全面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打破西昌、德昌、冕寧三縣市行政堡壘,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安寧河谷陽光生態走廊建設,實現基礎同建、交通同網、旅遊同線、環境同治,壯大康養旅遊、清潔能源、戰略資源、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集群,打造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核心增長極。推動喜德、普格兩縣全面融入安寧河谷發展,拓展西昌經濟圈,實現協同聯動、共贏發展。

將推進南向開放一體化發展,沿金沙江以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經濟帶。支持會理撤縣設市,打造南部區域中心城市,立足會理、會東、寧南三縣發展優勢,加大資源優化配置,拓寬開放通道,推進白鶴灘、烏東德庫區湖岸線一體規劃,康養旅遊精品線一體布局,煙桑礦果畜等產業線一體品牌,建成涼山第二經濟增長極、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此外,涼山州將發揮昭覺縣原州府所在地歷史人文優勢,統籌交通、產業、教育、醫療等功能布局,加快建設大涼山農特產品集散地及初加工園區,打造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建成產業發展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遊中心、教育醫療中心,提高對布拖、金陽、美姑、雷波、普格等周邊縣輻射帶動能力。建成「大涼山」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現代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示範區、全國深貧地區脫貧奔康示範區。

同時,推動涼山北向創新發展區加快發展,推進三縣「南接北引」。打好甘洛、越西、喜德三縣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支持越西打造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主動對接安寧河谷流域發展,積極融入環成都經濟區,大力培育通道經濟,構建涼山北向開放門戶。堅定走創新發展之路,發揮農業、礦產、旅遊、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農牧業、全域旅遊、民族工藝等特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

推動大香格裡拉農文旅綠色發展區融合發展。放大鹽源、木裡綠色生態農業、優美自然風光、獨特民族文化等聚合疊加效應,以西香、攀鹽高速公路、瀘沽湖創5A景區、大香格裡拉鑽石線路、全國精品森林旅遊地建設為帶動,打造中國最具特色魅力的彝藏弄農文旅生態示範走廊。開展「引水入源」工程規劃論證,大力培育高端綠色產業,依託山水林大力發展藏區生態產業,打造現代農林牧產業示範區。

相關焦點

  •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概括起來,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經濟社會領域協調發展方面將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發展慣性」「雙循環與逆全球化」「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約束增強」「創新要求與創新能力不強」四對突出矛盾,發展與環境的協調方面將面臨「發展布局與生態環境安全格局」「發展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兩對突出矛盾。  破解上述六對矛盾,需要新理念、新內容、新措施和新機制。
  • 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帶動引領作用
    原標題: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帶動引領作用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和區域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城鎮化仍然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和重要動力之一。加強空間治理,只有以合理分工和優化發展的方式推進區域發展戰略,才能進一步釋放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動能。
  • 北京建國際人才社區 進一步優化「一核兩軸四區域」
    商事服務中心  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建立起覆蓋70多個國家190個城市、擁有235名各國調解員的在線調解系統,截至今年6月底,受理近500件民商事案件,調解成功率65%。  友好城市  目前,北京已與51個國家的56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北京市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
  •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應重視「三個關係」
    作者: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院長 張學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出現新動向。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研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等問題。會議明確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的作用,並提出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的說法在近年來的區域經濟政策中並不常見。
  • 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為未來5年和15年的區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對全球區域經濟競爭邁入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不僅關係著成都做強極核和主幹功能,更與服務國家戰略、參與全球合作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
  • 仲量聯行:縱論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市聯動,協同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長三角為例,從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到上海,城市燈光毫無間斷。很顯然,該區域的發展是連續性的,城市之間早已相互連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在中國,地圖上最亮的地方恰好是三大城市群所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
  • 「三動」協同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為成都構建更多先發優勢
    近日,成都召開規模空前、萬人參加的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發布了《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這是在新的時期,成都不斷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的重大舉措,將對成都搶佔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率先探索破解「大城市病」難題起到至關重要的「先發」作用。
  • 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大灣區將輻射帶動這些區域共同發展!
    這是協調發展不斷深化的新實踐。從部分城市的單點突圍到多個城市的「抱團」發展,繼而邁向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演變優化,已經成為廣東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的重要實踐。
  • 2020年瀋陽將成為引領實現東北振興發展中心城市
    瀋陽的明天會向著哪個方向全速發展?昨日,記者為您梳理《戰略規劃》六大關鍵詞,其將從多方面的規劃發展,影響著未來瀋陽人的生活。 關鍵詞之三 交通體系 打造八大交通走廊 完善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優化城際間交通網絡體系,完善軌道交通系統和快速交通系統網絡,加快區域通航機場布局建設,推進瀋陽—康平—金寶屯鐵路建設。
  • 【回眸2019 展望2020】區域協調發展書寫新答卷
    隨著《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發布,此前幾乎未動一磚一瓦的雄安新區今年大規模建設紮實起步,京雄城際鐵路等67個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這是一場靜水深流的深層次區域改革,曾經牢不可破的區域邊界正隨著「軌道上的京津冀」在破除,越來越多的藍天白雲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也更加堅定了京津冀三地攜手走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 四川21位市州書記1月在忙啥?6個關鍵詞帶你看明白!
    ↑ 點擊上方「四川發布」關注我們在剛剛過去的1月,四川21市州書記都在為哪些工作而奔忙?他們又說了些什麼話?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邀你從這6個關鍵點來了解↓↓↓布局城市建設「世界城市發展規律,決定了成都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區域一體化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南京開啟「雙主城」格局
    紅山路—和燕路、揚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部分段落建成通車,機場二通道開放地面交通,中心城區「井字+快速一環」的快速路網即將閉合。光華路東延等15個跨區「斷頭路」被打通。區域交通擁堵得到紓解,內暢外達交通網絡持續完善,各板塊之間聯繫更加緊密。地鐵是城市建設的頭號工程、民生建設的品牌工程。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以中心城市為核心,通過協調城市發展定位,形成有序的城市發展格局,能夠建立起多中心、網絡型的區域生態治理結構。在這一區域生態治理結構中,各地區既相互獨立謀求自身利益,又能在經濟區框架下相互調整、適應,實現經濟邊界與治理邊界的協調,從而促進黃河流域空間生態治理格局的優化。  中心城市建設有助於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 借鑑世界三大灣區經驗,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該如何提速增效?
    在這三個世界級灣區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因為具備大目標、大隊伍、大投資、高集成度等特點,已經成為灣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布局經驗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 涼山生態環境將實行分區管控
    州生態環境局與喜德縣相關部門對接「三線一單」優化完善初步成果近日,州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涼山州「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管控分區優化完善工作,目前已經形成《涼山州「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完善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
  • 構建更有效的京津冀區域治理格局(圖)
    這看似在「做減法」,實質上是「做加法」,讓北京「減負前行」的同時為區域其他地區搭建了發展平臺、讓渡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資源。「一減一加」之間不僅使北京在減輕一定負重的前提下騰出空間進行自身城市功能的存量調整、重塑城市空間格局,同時也有效促使資源要素在區域內部加速流動,通過區域內部重組帶動要素空間布局動態優化,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
    、網絡化發展的客觀優勢;三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將進一步激活長株潭的創新精神;四是2013年國家提出「長江中遊城市群」和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羥濟新支撐帶的區域縱深發展戰略,這對處於「東部和中西部過渡帶、長江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長株潭帶來了重大機遇。
  • 布局時代風口,陽光城川渝區域開啟新紀元
    時至2021年1月,距離成渝經濟圈啟動建設正好一周年,回顧這一年,川渝兩地以成都、重慶兩個城市為龍頭,以前所未有合作力度,在政策、交通、產業等各方面實現了川渝「一盤棋」協同發展,迸發出了驚人的速度和能量,將川渝兩地帶入全新發展階段,也為更多的企業和商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比如陽光城,就敏銳地站到了時代風口,在2020年深耕川渝兩地,助力城市高品質發展,並以令人嘆服的成長速度和業績
  • 湖南3個區域劃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在我國劃定的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中,我省武陵山脈、南嶺、洞庭湖等3個區域位列其中。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2010年聯合國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獲取遺傳資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產生惠益的名古屋協議書》。這意味著遺傳資源的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要分享由資源利用帶來的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