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廣袤無垠的蔚藍大海,各種形容詞層出不窮,波光粼粼、海天一色、水波不興等等。
這時我們腦海裡浮現出的可能是各種瑰麗的熱帶魚在珊瑚叢中穿梭,形形色色的軟體在水中搖曳舞動的畫面。
但是實際上的海底也可能像上圖這樣的,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那就讓海精靈帶你揭開海洋真實、殘酷的另一面,了解一下那些海洋裡深藏不露的「五毒教」用毒高手們。
石頭魚學名玫瑰毒鮋(Stonefish),海洋中的劇毒殺手,同時也是海洋中的超級偽裝高手。身長只有30釐米左右,全身無鱗片,十分光滑,身體厚而圓,帶有很多瘤形突起,主要以土色和橙色為主。
石頭魚雖貌不驚人,但卻被譽為世界上最毒生物之一。它常常蟄伏於海底的石碓、礁石的縫隙和珊瑚的叢中,進而調控它的體型和體色,惟妙惟肖的模仿成一塊石頭。如果你在海底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
【奪命絕招】石頭魚壓箱底絕招—「致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它的背鰭、臀鰭和腹鰭都有毒棘,背鰭棘的兩側是毒囊,毒囊中所含毒素具有很強的溶血活性。攻擊的時候它的脊背上那12-14根具有致命劇毒的硬棘會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向外發射出致命劇毒。
【中招症狀】石頭魚的鰭棘異常堅硬,刺入人體(最易刺入腳掌)之後會使人很快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隨後傷口發白,繼而轉為青紫色,而且伴有腫灼感。隨著毒液作用的發揮,人會產生低血壓、水腫、噁心、頭暈、胸悶等症狀,嚴重者出現呼吸和循環衰竭,致死率非常高,嚴重的話最快可以讓受害者在5-15分鐘之內斃命。
【應對方案】目前,國外已有石頭魚毒素的抗毒血清,而國內尚在研製中。因此,在進行遊泳和潛水等活動時,一定要看清礁石上是否有石頭魚棲息,如若受傷一定要及時就醫。石頭魚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20℃左右、分布有礁石的水域是它們最喜歡的棲息地。
海膽(Sea urchin)是棘皮動物門下的一個綱,是一類生活在海洋淺水區的無脊椎動物與海參和海星都是近親。主要特徵為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
海膽的整體外觀像一顆「炸刺」的球,別看貌似充滿荊棘的外殼嚴絲合縫,其實它擁有著一臺超精密的咀嚼器官,稱為「亞里斯多德提燈(Aristotle’s lantern)」。依靠密密麻麻的棘刺和咀嚼器官,海膽在巖礁、珊瑚礁等水域橫掃千軍。不過,一些攝食性海膽最可怕的武器還是用毒。
【奪命絕招】有毒海膽的毒素分布十分奇怪,一個重點分布區是它那密密麻麻的棘刺,另一個便是它的生殖腺。你可以形象地把海膽聯想成一個外裹毒針,內實毒腺的「毒榴彈」。相應地,海膽施毒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日常狀態下用棘刺傷人,導致中毒;二是在海膽生殖季節,人因誤食海膽生殖腺或卵巢而中毒。
【中招症狀】海膽的棘刺之毒被稱為「叉棘毒素」,一旦刺入人的皮膚,毒刺就會折斷留在皮膚中,毒液隨之注入,產生皮膚紅腫疼痛,呼吸困難,肌肉麻痺,抽搐,最終導致死亡;海膽生殖腺之毒被稱為「生殖毒素」,誤食之後,毒素對紅細胞具有溶解作用,並會使肌肉對非直接性的刺激不產生反應。
【應對方案】對於叉棘毒,如果不幸被海膽刺傷,應先除去留在皮膚裡的折斷棘刺,以清水衝洗傷口並緊急送醫;而對於生殖毒,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在海膽的生殖期食用海膽,海膽的生殖期集中在6-7月中旬。
獅子魚學名蓑鮋(Pterois volitans),鮋科,蓑鮋屬硬骨魚。體長25-40釐米,體表黃色,布有紅色至棕色條紋。背部有毒棘,胸鰭羽狀,背鰭、臀鰭和尾鰭透明。兩眼上方有數根觸鬚。吻長而狹,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眼間隔狹而凹入。口端位,上頜中央有一凹刻,鰓蓋骨具一扁棘。鰓孔寬大,體被圓鱗或櫛鱗。
美麗的外表無法掩飾其致命本質,獅子魚天敵極少,繁衍迅速,多棲息於溫帶靠海岸的巖礁或珊瑚礁內,也會在在橋樁、沉船殘骸、水草叢中生活。性格孤僻,喜獨居。以甲殼類動物、無脊椎動物及小型魚類為食。
【奪命絕招】獅子魚的背鰭含有毒素,在自然界中經常兩兩一同行動。背鰭上的毒刺,平常由一層薄膜包圍著,當要攻擊敵人的時候,膜便破裂,然後側身將背部的背鰭暴露在敵人面前,並將背鰭刺向敵人。
【中招症狀】被獅子魚刺傷後立即會產生急性劇痛,創口局部發白,繼而青紫、紅腫、灼熱,組織腐敗或肢體完全麻痺,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應對方案】用過氧化氫(雙氧水)清洗傷口,用熱水浸泡傷口15分鐘(如果有七水硫酸鎂會更好,可以把它一併倒入熱水中)。在傷口處塗抹新孢黴素。緊急去往最近的醫院。
木瓜魚學名粒突箱魨(Ostracion cubicus)。小的只有4cm,最大體長也不過45cm,體甲具四稜脊,背側稜與腹側稜發達,無背中稜,僅在背鰭前方有一段稍隆起。口位置稍高,唇極厚,上唇中央有明顯腫塊
幼魚頭部及身體呈黃色而散布許多約與瞳孔等大之黑色斑;成魚體黃褐色至灰褐色,頭部散布小黑點,體甲每一鱗片中央則有一約與瞳孔等大之鑲黑緣之淡藍色斑或白斑。
【奪命絕招】木瓜魚體表那種明亮色彩和斑點對於任何潛在的捕食者都是一種警告色,並且當它們感受到驚嚇、壓力或受到傷害時,會迅速由皮膚釋放一種箱魨科魚類特有的神經毒素(Pahutoxin),這種溶血性毒素存在於它們體表的黏液中。
【中招症狀】這種神經毒素會使得中毒者神經和肌肉癱瘓,你會感覺到嘴唇麻木,並感覺逐漸喪失了對自己身體的支配權,伴隨著嘔吐腹瀉,隨後全身肌肉僵硬,最終喘不上氣呼吸衰竭而死。
【應對方案】這類神經毒素不像蛇毒,是沒有對應解藥的,唯一解藥就是時間。一般只要就醫及時,使用呼吸機維持呼吸,依靠人體自身代謝等待24小時基本就沒事了。
水母(Jelly Fish)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遊生物,包括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立方水母綱動物。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遊;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裡,這些遊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奪命絕招】水母觸手及口周組織表面至少分布著有上百萬個刺細胞,像這樣的刺細胞,也就是說它有上百萬根毒針,蓄勢待發,一旦攻擊敵害,便如暴雨一般。水母刺絲囊中所含的毒素主要是某些蛋白質,也有一些低分子化合物,毒液注入人或動物體內後會對心血管、血液、神經、肌肉等產生多種生物毒性效應,有溶血、導致皮膚局部壞死等可怕殺傷力。
【中招症狀】被水母刺傷之後,輕者的傷口一般會出現發熱、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的傷口周圍出現斑疹,更嚴重者的皮膚會壞死。同時,受傷者會產生輕重不一的併發症狀,輕者會覺得頭痛、寒戰、胸悶和全身肌肉酸痛;嚴重者會因出現喉嚨水腫、支氣管發生痙攣而導致呼吸衰弱,最終死亡。
【應對方案】從預防上來講,大多數水母身體透明,以漂浮為主,像個幽靈,在海中不易發現,因此我們在海中看到不明透明物體不可隨意抓取。若不幸被水母蜇傷,應儘快清理掉身上的水母觸手,在傷口處塗抹稀釋的氨水或酒精等鹼性溶液,並及時送醫。
紐扣珊瑚群是一類六放蟲(Zoanthid),它們是珊瑚和海葵的親戚。不知道你在海灘玩耍時,有沒有看過這樣一片五彩斑斕的「花海」,它們五顏六色,緊緊依附在海邊的巖石或珊瑚礁上,像一朵朵美麗的鮮花。不過你可要小心了,它們並不像表面上那樣美麗無害。
紐扣珊瑚主要分為Palythoa、Protopalythoa、Zoanthus,而部分Palythoa和Protopalythoa的紐扣珊瑚是有毒的。
【奪命絕招】紐扣珊瑚在受到外界壓力的時候會分泌毒素——砂巖海葵毒素,比如被人觸碰或者把它們從水中拿出時就會釋放毒素,並透過黏膜和皮膚進入人體。這種毒素是自然界的第二毒物。1克海葵毒素可以殺死30萬隻小鼠和80個人。
【中招症狀】紐扣珊瑚可引起接觸性中毒損傷,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痙攣、嘔吐、消化道廣泛出血、休克,嚴重的甚至會在幾分鐘內死亡。局部症狀一般為水腫性紅斑、丘疹,經過數日消退,重者在數分鐘內局部出現灼痛、刺痛感,繼而出現水皰、出血或潰瘍,全身症狀主要有心血管、神經肌肉、消化道及腎功能障礙等。
【應對方案】螫傷後應立即除去皮膚表面的觸手、刺絲胞和刺絲,活性氯(5.25%的漂白粉溶於1mol/L鹽酸溶液),0.5~1mol/L氫氧化鈉溶液均為有效的皮膚染毒消毒劑,簡單處理後一定要及時就醫。
溫馨提示:以上文內提供的治療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如若真的遇到緊急狀況還請第一時間聯繫當地醫療機構並遵從醫生指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