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詭異熱浪!科學分析:為何海洋總高燒不退 會造就怎樣悲劇

2020-09-25 地球Explore

2013年,北美海岸外的太平洋中,突然冒出一團悶熱的水團,然後,它讓大量的海洋生物失去了生命。

無數的海鳥、成千上萬的飢餓幼年海獅,被衝上海岸,接著死去......

異常溫暖的氣候,大範圍地催生了一種有毒藻類。這次詭異的熱潮,不僅導致螃蟹漁業直接關閉,就連鮭魚、磷蝦和其他海洋動物,在這一區域都跟著消失了。

因為,相比正常水溫,這團熱水區域,平均足足高出了4攝氏度,而這個反常的水溫也足足維持了兩年才恢復正常!

但這僅僅悲劇的開始,世界各地紛紛湧現同樣詭異的場景。這已經不僅是對生態系統、漁業造就了嚴重的破壞,還讓本來已經面臨危機的座頭鯨等稀有物種,再度銳減30%!這些詭異的海洋熱量,還造成了大量珊瑚白化、海冰融化以及瀕臨死亡的海草釋放出二氧化碳。一連串的惡性循環,讓人心痛不已的苦果、人們不願看到的壞場面一一顯現。

它們就好比受傷的藍色星球,被不知名的細菌感染,身上突然長出一個個詭異的過敏斑點紅包那樣。可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些過敏斑點包包,還可能會繼續加劇!

據來自瑞士伯恩大學的環境物理學家 Charlotte教授,針對該詭異海洋環境現象的研究。他們發現了1981~2017年間,所記錄在案的海洋熱浪,大約有300個平均持續了40天,每個平均下來約覆蓋著150萬平方公裡,而超出正常海水的峰值溫度為5攝氏度!

特別是針對最近所發生的,七個最大氣團展開的專項研究。他們用了相對比較保守風險歸因模型算法,發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影響下,海洋深處的熱浪發生的概率已高出原來的20倍以上。

持續高燒不退,還在惡化的詭異熱團

在觀測期間,大型海洋熱浪的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累積強度都在增加!

在人類向海洋大量汙染物、擾亂地球的恆溫器之前,如此大規模而強烈的海洋熱浪,在過去,只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內,才發生過一次。

可如今,研究人員的模型表明:一旦全球變暖達到1.5攝氏度,這種可怕的熱水事件最多可能每十年發生一次;海水溫度上升3攝氏度,它們就變得像每年必然會發生的事件那樣。

更大規模、更強強度的海洋熱浪,極可能會使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超出其壓力承受的熱極限範圍值,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變化。

鮭魚已明顯變瘦了

詭異的熱浪,不僅對海洋生物有直接的影響!且研究人員發現:就連食物鏈,也正悄然發生巨大而持續的變化。

營養豐富的浮遊生物的減少——它們的生存空間被營養貧乏的膠狀浮遊動物所取代!作為海洋生物塔基的食量生物,它的改變,可能會對整個食物鏈產生重大影響。

但這一些的問題,所有的罪證的焦點都指向了人類,全球變暖、大量恆溫調節能力的被汙染物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似乎開始逐漸被打破了!

對70億人類而言,這同樣是個巨大的打擊,因為我們有將近30億的人口,是靠著海洋,獲取其生計收入。若想讓廣袤的海洋,繼續維持其復原力和生產力,保持原有生態系統的存在。那人們就必須想法子,阻止更多海洋的區域,陷入持續的、嚴重的熱浪,避免詭異高燒不退的狀態。從根本上來說,就需要延緩全球變暖的惡劣局面,再不加以控制的話,我們製造的惡果,也只會讓我們自己吞下去。

但很不幸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僅僅把它當成一個玩笑話而已,往往需要日常中的點點滴滴行動之時,總是選擇性忘記!這或是我們最大的悲劇,但再不改變,就晚矣!

相關焦點

  • 海洋熱浪會造成生態系統「重新分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衡量了海洋熱浪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結果發現,海洋熱浪會造成熱位移,位移距離從數十公裡到數千公裡不等。而這種位移,代表了生物為躲避潛在的高溫脅迫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該結果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理解反常的海水變暖對於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5日的《自然》雜誌上。海洋熱浪是指海水異常溫暖的特殊時期。
  • 發展海洋經濟要警惕「公地悲劇」
    然而, 「海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貢獻GDP產出的同時,海洋的「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也在連年上演。1968年,美國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在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著名的《公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
  • 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 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 人民日報科技大觀:警惕地球「發熱多汗」
    今年夏天,歐洲、北美及東北亞等北半球許多地區,氣溫打破了歷史極值,高溫熱浪引起不少民眾中暑甚至死亡。與此同時,持續異常高溫還引發了多重災難,包括森林大火、洪水泛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今夏的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多地「發熱多汗」?
  • 國際最新研究:海洋熱浪可致避熱生境位移數十至數千公裡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海洋熱浪會造成遠離熱生境的位移,位移距離從數十公裡到數千公裡不等。這種位移代表了某種生物為躲避潛在的高溫脅迫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該研究結果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將幫助理解反常的海水變暖對於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
  • 海洋爆發熱浪,「溫暖冬季」專家說,「人類貢獻」100%
    《科學》雜誌的一篇新論文中,氣候科學家公開表明,未來的海洋熱浪將由於人為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而加劇海洋熱浪會對漁業,珊瑚礁,海帶森林和其他重要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博士後夏洛特·勞夫科特領導的科學家專注於過去十年,七次有據可查海洋熱浪。他們計算了在沒有人為影響的情況下,類似事件發生的相對概率較低。他們發現,如溫室氣體排放之類的人類活動,使熱浪更容易發生。
  • 極端複合事件加劇海洋熱浪
    為什麼颶風在大陸架上移動時,其強度會迅速增長呢?美國多芬島海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支持下,提出了他們的見解。「令人驚訝的是,Laura和Sally似乎與颶風Michael相似,在颶風之前都有較小風暴的『鋪墊』(即颶風Hanna和颶風Marco),」 美國多芬島海洋實驗室的物理海洋學家、南阿拉巴馬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Brian Dzwonkowski博士解釋說。「這種風暴前的海洋環境很可能影響了風暴登陸前的強度。雖然這種強化效應對於疏散和備災來說至關重要,但它很難通過颶風模型或預報預測。」
  • 最新的國際研究:海洋熱浪會導致避熱棲息地移位數萬到數千公裡
    北京,北京,8月6日(記者孫子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海洋熱浪將導致遠離熱棲息地的位移,位移距離從幾十公裡到幾千公裡不等。這種位移表示生物體為避免潛在的高溫壓力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研究結果也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這將有助於了解異常海水變暖對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
  • 研究:過去40年,全球海洋熱浪發生頻率增加了20多倍
    海洋熱浪(ocean heatwave)是指某一海洋區域水溫異常高的一段時間。近年來,這種熱浪已經對公海和海岸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相當大的變化。它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一系列的:海洋熱浪會導致鳥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率上升,它們會引發有害的藻華,並極大地減少海洋中的營養物質供應。熱浪還會導致珊瑚白化,引發魚類群落向較冷水域遷移,並可能導致極地冰蓋的急劇減少。由波恩的海洋科學家夏洛特·勞夫科特(CharlotteLaufkötter)領導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調查近幾十年來人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一些明顯的海洋熱浪。
  • 【氣象科普】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發熱多汗」?
    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 高溫天氣34℃是個檻,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有人做過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溼度較高時,氣溫達到34℃就需要引起人們注意了。
  • NOAA研究指出俄羅斯去年熱浪屬大氣自然現象
    俄羅斯森林大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近的研究指出,去年夏天襲擊俄羅斯的熱浪並非全球變暖,而是一種會造成極端天氣的大氣自然現象。科學家們還指出,極端熱浪光顧俄羅斯的頻率在未來幾十年會增加。據美聯社報導,科研人員通過觀測和氣候模型分析了人為的和自然的氣候因素對熱浪嚴重程度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現階段我們遇到熱浪的頻率會迅速增加。」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蘭德爾·杜爾(Randall Dole)和馬丁·赫爾林(Martin Hoerling)。
  • 太空人不畏生死登月,從月球眺望地球時,為何會感到詭異?
    從月球眺望地球是怎樣的感受,太空人們為何會感到恐慌呢?迄今為止,僅有12人登上過月球表面,並且從月球上眺望過地球,他們就是人們耳濡目染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執行者和先驅者,代替全人類開啟登月的徵程。可當從距離地球表面38萬公裡以外的月球上眺望地球時,熟悉的規律被打破,固有的常識被碾壓,恐懼之感自然油然而生,那麼從月球表面眺望地球存在哪些詭異的現象呢?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當站在月球表面眺望地球時,地球在天空的位置是幾乎不變的,東升西落的規律被輕鬆打破,地球如同一塊渾圓的巨石橫懸空中,碩大的陰影投射在月表的同時,也投射到了登月人的心間,沉重的壓抑感由此產生。
  • 受全球變暖影響 近30年來海洋熱浪次數激增逾50%
    中新網3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當地時間11日,一份國際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變暖影響,近30年來海洋熱浪發生的次數比20世紀初增加超過50%,且破壞力越來越強,這對魚類、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構成了嚴重威脅。資料圖: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北極熊的生存受到威脅。
  • 冥王星表明詭異氣象,和地球截然相反,卻造就了相同的現象
    和地球不一樣,冥王星的雪上並不完全是被水覆蓋的,其中大部分是固態的氮和甲烷。正是這些成分的不同,造就了冥王星獨特的雪山特徵。如果你能登陸冥王星,當你爬山的時候,會發現越高的地方反而越溫暖。這是因為,冥王星沒有地球這樣的濃厚大氣層,因此越高的地方越能夠接收到太陽的輻射。與此同時,甲烷比氮氣輕,所以也普遍集中於高處。而甲烷又是溫室氣體,所以較高的位置上溫度也更高一些。
  • 高溫熱浪的危害不只是讓你熱到「變形」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認為,2020年有約75%的可能性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有99.94%的可能成為最熱的5年之一。  說起高溫熱浪,不要以為它只是讓你熱到「變形」,多位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高溫熱浪其實是一個「沉默的殺手」,不僅能導致傷亡事件,還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加劇水體富營養化,甚至可以影響電力供應和道路暢通等,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之一。
  • 馬裡亞納海溝出現詭異現象,人類應當警惕!
    最近很多專家為了弄明白其中的秘密,也開始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勘探。當專家深入10898米之後,所有人都被當前一幕驚呆了。可以說,我們人類活動不僅對陸地造成影響,而且就連海洋也無法倖免。來自於日本海洋地球科學與技術局的專家,通過深海潛水器和有纜遙控潛水器,搜集了大量的數據和圖像,以查明世界各地深海塑料問題的規模。
  • 藻類伴侶幫珊瑚挺過熱浪
    如今,在氣候變化的驅動下,海洋熱浪正成為熱帶珊瑚礁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但是研究人員得到了罕見的好消息,他們發現一些珊瑚能夠在熱浪結束前就從白化狀態中恢復過來,這表明它們有可能在長時間的熱浪中存活。 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珊瑚礁生物學家Nancy Knowlton表示,研究表明,減少水汙染和其他環境壓力可增強珊瑚礁抵禦氣候變化衝擊的能力。
  • 熱浪肆虐一周,罕見高溫「炙烤」歐洲
    一場「撒哈拉式熱浪」一向被視為氣候宜人的歐洲,為何會迎來「致命」熱浪?據悉,從撒哈拉沙漠吹來的熱風把炎熱天氣帶到歐洲,帶來一場「撒哈拉式熱浪」。還有觀點認為,人類行為導致氣候變化,從而加劇高溫肆虐。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代理所長弗裡德裡克·奧託認為,由於氣候變化,預計極端熱浪將變得更加頻繁。
  • 分析:警惕全球氣候異常
    如此嚴重的火災,和美國西海岸地區最近的異常天氣脫不了干係,2020年9月上旬,強烈的熱浪打破了加州不少站點的高溫記錄。乾燥、炎熱且多風的條件助長了大火,使得大火足以吞噬數千平方公裡的土地。根據最近發表的研究,這些極端現象符合長期趨勢,即加州的熱浪持續更長和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