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表明詭異氣象,和地球截然相反,卻造就了相同的現象

2020-11-02 姿勢分子knowledge

整整9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這個距離我們遙遠的天體。到了85年後,美國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才在2015年7月14日成為了首個近距離探測冥王星的太空飛行器,以12500公裡的距離對冥王星進行了探測。

雖然它早就離開冥王星,繼續進行它的深空之旅,但新地平線號留下的觀測數據等信息依然能夠給天文學家大量可供研究的內容。最近,在對冥王星表面的雪山進行研究的時候,他們發現了有趣的事情。和地球不一樣,冥王星的雪上並不完全是被水覆蓋的,其中大部分是固態的氮和甲烷。正是這些成分的不同,造就了冥王星獨特的雪山特徵。

(圖片說明:冥王星暗赤道帶南側,圖中覆蓋在冥王星山脈上的不是雪水,而是甲烷)

對於這些被冷凍的甲烷,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Tanguy Bertand非常感興趣,他在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成員領導的研究小組中參與了相關的研究,破解了其中的謎題。

作為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之一,冥王星表面的平均溫度只有-223 ℃,僅比絕對零度高50℃。在這種溫度下,沸點為-161.5 ℃的甲烷凍結本不是稀奇事。不過,雖然冥王星擁有大氣層,但是極為稀薄。另一方面,冥王星的大氣層以氮氣為主,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非常低。因此,僅僅憑藉著大氣層中的甲烷,是不足以解釋我們觀測到的冥王星表面的。在這種情況下,它是如何在自己的山脈上積累這麼多甲烷的呢?

在反覆研究和分析之後,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建立的氣候模型,解釋了這些被冰封的甲烷的來歷。

在地球上,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會越來越低,這是絕熱冷卻造成的結果。簡單描述就是:隨著空氣越來越升高,由於氣壓減小,氣體體積也隨之膨脹,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外做功,最終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溫度的下降。我們平時看到的雲層、雨雪等氣象,也基本上都是在絕熱冷卻的原理下形成的。

但是,在冥王星上卻恰恰相反。如果你能登陸冥王星,當你爬山的時候,會發現越高的地方反而越溫暖。這是因為,冥王星沒有地球這樣的濃厚大氣層,因此越高的地方越能夠接收到太陽的輻射。與此同時,甲烷比氮氣輕,所以也普遍集中於高處。而甲烷又是溫室氣體,所以較高的位置上溫度也更高一些。

(圖片說明:新地平線號拍攝的冥王星克蘇魯地區)

在距離地表只有幾千米的位置,是固態氮經常升華的位置,這也會帶走低海拔地區的熱量,增加兩個位置的溫差。

於是,和地球的風經常向上走截然相反,冥王星表面的空氣經常向下流動。研究人員的模擬表明,這種現象在整個冥王星上都非常常見,而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相反的,地球上的氣體則是在高空遇冷凝結,所以我們的積雪都集中在山頂。

奇怪的是,雖然冥王星上的風和地球是相反的,但它的甲烷雪並沒有被冰封在低海拔地區,反而和地球一樣留在了山頂。這就非常奇怪,為何不同的機制卻造成了相同的結果呢?

研究團隊指出,在冥王星,甲烷經常集中在高海拔地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大氣循環。這種循環是隨季節而改變的,並且受到地表的升華過程所驅動,他們把這種過程命名為"升華誘導的循環單元"。當甲烷集中到了飽和點時,就會變成雪落在山上。

接下來,還有一個滾雪球的過程。當甲烷以固態形式被封鎖在地表之後,就會增加對陽光的反射率,減少吸收的熱量,進而更加降低溫度,累積更多被冰封的甲烷。

該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模擬圖像如下圖所示,圖中展示了甲烷的晝夜平均混合比率。黑色線表示的是地面風,它可以促進甲烷的集中,顏色越紅代表甲烷濃度越高,並且可以在山頂形成甲烷雪。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總而言之,根據我們的模型,冥王星山頂的甲烷冰的形成是來自於一個和地球上山峰上的雪蓋完全不同的過程而造就的。兩種不同的材料在兩種不同的現象下,竟然造就了相同的景致,這的確是非常驚人的。」

這只是我們對於冥王星的最新認識,自從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開始,我們就對這顆矮行星刮目相看。這樣的近距離探測,讓我們獲得了冥王星的大氣、地形、內部結構、氣候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數據和信息。目前,科學家們仍然在處理它傳回來的其他數據,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我們還會有哪些重要的發現。

在完成了對冥王星的飛掠後,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最後回望了這顆矮行星一眼,拍下了這「日薄西山」的一幕。照片中右側是冥王星的Sputnik Planitia平原,一馬平川,十分遼闊;左側是崎嶇的山脈,最高可達3500米。兩種不同的地貌在同一張圖片裡向我們展示著冥王星表面也擁有不遜於地球的壯觀景象。在這些複雜的地貌之下,冥王星還很有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液態海洋。

不論是這些壯觀的景象,還是它們所蘊含的秘密,都讓天文學家們深深地著迷於冥王星。因此,很多人都提出,希望能夠再次發射探測器,前去探索冥王星,而且希望能夠同時發射軌道器和著陸器,探尋這個冰凍世界的秘密,而不是像新地平線號一樣只是匆匆飛過。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不一定盡如人意。每個國家的宇航局都有著自己的計劃,有他們自己想要首先探索的星球。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輪到冥王星,那就不知道了。再考慮到地球到冥王星之間數十億公裡的漫漫長路,我們恐怕最近十年甚至二十年裡都無法再看到新的冥王星近照了……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的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浩瀚宇宙無限寬廣 穹蒼之美盡收眼底對《新視野》2015年冥王星飛躍所收集數據的最新分析表明,有類似地球的雪山和甲烷冰製成的冰川的潛力的證據。      雖然Pigafetta和Elcano Montes的冰山峰看上去與地球的雪山相似,而在冥王星上形成冰的過程與在地球上形成冰的過程截然相反。
  • 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在被天文學家們發現之初,就被認為是與地球質量相等的小行星,但在深入觀測後,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虛有其表,它本身的質量僅有地球質量的0.22%,壓根不能與地球質量相比,因此天文學家們決定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行列,歸為矮行星。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在被天文學家們發現之初,就被認為是與地球質量相等的小行星,但在深入觀測後,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虛有其表,它本身的質量僅有地球質量的0.22%,壓根不能與地球質量相比,因此天文學家們決定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行列,歸為矮行星。
  • 冥王星的「心臟」——冰冷的氮心可以控制空氣循環
    研究表明,一顆由冰凍氮組成的"跳動的心"控制著冥王星上的風,並且可能在其表面產生一些特徵。冥王星上被命名為湯博·雷擊奧的著名心形結構,在2015年美國航天局的「新視野」任務中拍攝到這顆矮行星的鏡頭且被揭示其不是科學家認為的荒蕪之地後,便很快地出名了。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冥王星上的著名的氮心控制著它的大氣循環。
  •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
    從去年春季開始,太平洋上出現了本世紀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了大氣環流異常,給全球帶來了嚴重災害。但最近,氣象專家預測:今年7月—9月,太平洋上可能發生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現象。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 人類發現冥王星的另一個秘密,冥王星冰凍氮促進其行星風的形成
    地球和冥王星沒有太多共同之處。地球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世界,而冥王星卻是一個冰冷、遙遠、毫無生氣的星球。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氮。地球大氣中的氮含量約為78%,冥王星大氣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氮,不過具體比例還不清楚。在冥王星,其表面溫度大約是-231攝氏度,其中大部分氮是凍結的。
  • 冥王星:證據表明冥王星存在海洋的形成
    證據支持冥王星上的&34;場景和早期海洋形成,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總結: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冥王星和其他大型的Kuiper帶物體開始於液體海洋,這些海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緩慢凍結。冥王星形成過程中新物質的累積可能產生了足夠的熱量,形成了一個液態海洋,這種物質一直存在於冰殼之下,一直持續到今天,儘管這顆矮行星的軌道遠離太陽系核心的太陽。這種&34;情景,與傳統認為冥王星起源為冰凍土和巖石形成鮮明對比,在冰和巖石中,放射性衰變最終可能產生足夠的熱量來融化冰層並形成地下海洋。
  • 氣象科技活動周|是誰「造就」了氣候?
    我們都知道天氣和氣候不是一回事兒,那它們有區別呢?1、概念不同:天氣是指某一地區在某一瞬間或某一短時間內大氣狀態和大氣現象(如風、雲、霧、降水等)的綜合。氣候是在某一時段內大量天氣過程的綜合。它不僅包括該地多年來經常發生的天氣狀況,還包括某些年份偶爾出現的極端天氣狀況。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冥王星大氣風力可產生地表特徵
    一項新的研究正在調查冥王星的大氣。探測器在2015年拍攝了這顆矮行星清晰照片,照片顯示冥王星並不像科學家們認為的那樣貧瘠。照片中看到了一個叫做湯姆堡區域的心形結構,為冥王星吸引了很多注意力。新的研究表明,氮氣控制著這顆矮行星的大氣循環。冥王星大氣大部分由氮氣組成,也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冰凍的氮氣覆蓋冥王星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心臟的形狀。研究小組說,在冥王星的白天,薄薄的一層氮冰升溫並變成蒸汽。晚上,水汽凝結成冰。科學家們說,這種循環將氮風泵送到矮行星周圍。研究小組注意到,這個周期推動大氣以其自轉的相反方向循環。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
  • 40年證明冥王星有一顆圍繞同一重心運作的妻子名字叫卡隆
    美國海軍氣象天文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為什麼叫卡隆是冥王星的月亮傳統允許月球的發現者為國際天文聯盟(IAU)提供新衛星的名稱。克裡斯蒂想把他的名字命名為他的妻子沙琳,被稱為「查爾」的朋友和家人。「我一直在思考物理學、電子和質子,」克裡斯蒂回憶說。我給它加了一個「ON」,並說我可以把它命名為卡隆。
  • 冥王星就是古人眼裡的冥界?這裡待上1年,地球就過去了247年
    在眾多圍繞太陽旋轉的星體之中,冥王星距離太陽最遠,為48億公裡最遠74億公裡,和地球做對比的話,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但如果去到冥王星的話則需要5個多小時。位置的偏遠也導致了冥王星長期處在黑暗和寒冷之,其地表溫度更是低至零下230度,而據新視野號傳回的圖片顯示,冥王星的外殼覆蓋著厚厚的冰層,然而冰層的成分卻不是水,而是氮和甲烷。在地球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但在冥王星,這裡度過一年就相當於過了247個地球年,和傳說中的冥界可以說是相當接近了。
  • 冥王星就是古人眼裡的冥界?這裡待上1年,地球就過去了247年
    ,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但如果去到冥王星的話則需要5個多小時。在地球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但在冥王星,這裡度過一年就相當於過了247個地球年,和傳說中的冥界可以說是相當接近了其次,冥王星的表面的冰層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科學家就曾多次觀察到冥王星冰層上方出現了裂痕,而裂痕的根源和冥王星的地熱現象有著很大的關聯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在地球上,熔巖噴吐、流涎、氣泡,就像在夏威夷一樣。但在冥王星上,有許多跡象表明,一種冰冷的、泥狀的低溫熔巖曾在不同時期在表面湧流。 科學家稱之為「低溫火山」。
  • 17個發生在地球上的詭異現象
    地球上曾發生過很多詭異現象,有的已經得到了科學的解釋,但有的還僅僅停留在理論猜測階段,下面的這些事,有的可能就發生在你身邊哦!1. 神秘滲出物。2013年南京一條街道上,散發臭味的不明異物突然從裂縫中滲出,之後異物似乎慢慢地退回去那1公分寬的裂縫中。
  • 警惕:詭異熱浪!科學分析:為何海洋總高燒不退 會造就怎樣悲劇
    這次詭異的熱潮,不僅導致螃蟹漁業直接關閉,就連鮭魚、磷蝦和其他海洋動物,在這一區域都跟著消失了。因為,相比正常水溫,這團熱水區域,平均足足高出了4攝氏度,而這個反常的水溫也足足維持了兩年才恢復正常!這已經不僅是對生態系統、漁業造就了嚴重的破壞,還讓本來已經面臨危機的座頭鯨等稀有物種,再度銳減30%!這些詭異的海洋熱量,還造成了大量珊瑚白化、海冰融化以及瀕臨死亡的海草釋放出二氧化碳。一連串的惡性循環,讓人心痛不已的苦果、人們不願看到的壞場面一一顯現。
  • 冥王星赤道山脈,長得像極滑雪勝地,可背後科學真相讓你驚嘆不已
    而在飛越冥王星的過程中,探測器已能清晰地觀測到冥王星獨特的大氣層和及其表面特徵。特別是拍攝冥王星赤道的 Cthulhu Macula 地區時,它拍下了Pigafetta Montes 和 Elcano Montes山脈時,意外發現了「積雪」。
  • 冥王星回歸太陽系行星大家族? 5個天文異象為證據
    科學家表示,如果不承認第九行星的地位,就無法解釋太陽系內行星軌道面傾斜等各種怪誕現象,甚至會引發更多懸而未決的新問題。依據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麥克·布朗的模型表明,第九行星質量估計為地球 10 倍,與太陽半長軸距離約 700 AU(相當於海王星到太陽距離的 20 倍),沿著一個離心率極高的橢圓軌道繞行太陽公轉,並具有高達 30 度(±10 °)的傾角,軌道周期長達 1 萬 5,000 年。
  • 「冥王星蝸牛」怎麼回事?科學家解釋:這是冥王星的一種自然現象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到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有59億公裡。這是一個遙遠而又寒冷的世界。由於距離過於遙遠,過去科學家對冥王星知之甚少。即使通過強大的哈勃望遠鏡觀測冥王星,也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亮點。我們根本看不清它表明的任何細節。
  • 冥王星的「心臟」吹拂著整個矮行星
    湯博區是冥王星上著名的心形結構,在NASA的新視野號於2015年拍攝其照片後迅速躥紅。冥王星最新的研究表明,湯博區依靠其內的氮氣控制冥王星的大氣循環。氮氣是地球大氣中含量最多的一種元素,在冥王星上也是一樣。冥王星稀薄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還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甲烷。冷凍的氮氣以心形覆蓋在冥王星的表面。白天,氮冰受熱變成氣態,晚上,氣態的氮氣再次凝結成冰。而這樣反覆的過程就像一次心跳,為矮行星輸送氮氣。這種循環推動了冥王星大氣層沿其自轉的相反方向循環,這種獨特的現象稱為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