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高溫熱浪」將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專家這樣說
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包括華北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區域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但即使在高排放情景下,也並不表明未來會出現「致命高溫熱浪」而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近期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預測,2070年至2100年中國華北平原氣溫將多次邁過35℃門檻,且受氣候變化和農業灌溉影響,2070年至2100年,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不宜居住。
-
海洋熱浪會造成生態系統「重新分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衡量了海洋熱浪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結果發現,海洋熱浪會造成熱位移,位移距離從數十公裡到數千公裡不等。而這種位移,代表了生物為躲避潛在的高溫脅迫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該結果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理解反常的海水變暖對於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5日的《自然》雜誌上。海洋熱浪是指海水異常溫暖的特殊時期。
-
人類影響巨大!研究:過去40年,全球海洋熱浪發生頻率增加了20多倍
人類影響巨大!最新研究顯示,由於人類的影響,過去40年以來全球海洋的熱浪發生的頻率增加了20多倍,並且破壞生態系統、損害漁業。針對他們得出的驚人結論,來自伯爾尼大學Oeschger氣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們對此提出了警告。
-
警惕:詭異熱浪!科學分析:為何海洋總高燒不退 會造就怎樣悲劇
據來自瑞士伯恩大學的環境物理學家 Charlotte教授,針對該詭異海洋環境現象的研究。他們發現了1981~2017年間,所記錄在案的海洋熱浪,大約有300個平均持續了40天,每個平均下來約覆蓋著150萬平方公裡,而超出正常海水的峰值溫度為5攝氏度!
-
國際最新研究:海洋熱浪可致避熱生境位移數十至數千公裡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海洋熱浪會造成遠離熱生境的位移,位移距離從數十公裡到數千公裡不等。這種位移代表了某種生物為躲避潛在的高溫脅迫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該研究結果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將幫助理解反常的海水變暖對於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雪龍」號8月7日電 題: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申鋮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溫天氣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北極還有多少海冰?
-
最新的國際研究:海洋熱浪會導致避熱棲息地移位數萬到數千公裡
北京,北京,8月6日(記者孫子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海洋熱浪將導致遠離熱棲息地的位移,位移距離從幾十公裡到幾千公裡不等。這種位移表示生物體為避免潛在的高溫壓力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研究結果也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這將有助於了解異常海水變暖對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
-
鯊魚在海洋中苦苦掙扎,大自然報復人類,我們的活路究竟在哪兒?
以較強的適應能力而在海洋中聞名的肩胛鯊,即使在酸性海水環境中也能從容面對。對於人類而言,全球變暖的危害更不能被忽視。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裡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在最近的50到100年中,酷熱熱浪的發生頻率比往常高出了兩到四倍。
-
高溫熱浪的危害不只是讓你熱到「變形」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認為,2020年有約75%的可能性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有99.94%的可能成為最熱的5年之一。 說起高溫熱浪,不要以為它只是讓你熱到「變形」,多位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高溫熱浪其實是一個「沉默的殺手」,不僅能導致傷亡事件,還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加劇水體富營養化,甚至可以影響電力供應和道路暢通等,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之一。
-
受全球變暖影響 近30年來海洋熱浪次數激增逾50%
中新網3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當地時間11日,一份國際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變暖影響,近30年來海洋熱浪發生的次數比20世紀初增加超過50%,且破壞力越來越強,這對魚類、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構成了嚴重威脅。資料圖: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北極熊的生存受到威脅。
-
極端複合事件加劇海洋熱浪
美國多芬島海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支持下,提出了他們的見解。「令人驚訝的是,Laura和Sally似乎與颶風Michael相似,在颶風之前都有較小風暴的『鋪墊』(即颶風Hanna和颶風Marco),」 美國多芬島海洋實驗室的物理海洋學家、南阿拉巴馬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Brian Dzwonkowski博士解釋說。「這種風暴前的海洋環境很可能影響了風暴登陸前的強度。
-
對於人體而言,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哪個更具威脅?聽聽專家咋說
對於人體而言,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哪個更具威脅?聽聽專家咋說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對於大家來說四季如春的說法只是局限在一些城市。這種城市的數量太少。大家都喜歡春天,因為它溫暖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明媚但是並不耀眼,舒爽但不冰冷。不像夏天的灼熱,不像冬天的刺骨。那麼,如果讓你選擇一個100度的夏天和一個零下100度的冬天你會選擇什麼呢?對於人體而言,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哪個更具威脅呢?聽聽專家是咋說的吧。
-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溫暖水域中「康復」
,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熱浪越來越頻繁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研究人員朱裡亞·鮑姆及其同事,在2015—2016年海洋熱浪期間研究了太平洋基裡蒂馬蒂環礁的珊瑚該環礁受到的人類幹擾呈現出一定的梯度:一端是村莊和基礎設施,另一端則幾乎沒有人類幹擾。熱浪來臨前,環礁「受幹擾」一端的珊瑚寄居著耐高溫的藻類,而受幹擾較少地區的珊瑚則含有對熱敏感的共生藻類。
-
包括中國洪災在內的全球氣候災難能否警示人類?
近段時間以來,全世界都經歷了氣候災難:美國西部的狂野火災,非洲的暴雨,熱帶海洋表面溫度驟然變暖,從加州到西伯利亞北極的熱浪。科學家說,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持續發展,世界可以預見到更為極端的天氣以及自然災害帶來的更大風險。
-
六個事實表明破紀錄的北極熱浪有多嚴重
6月初,北極圈的一個小鎮記錄到38攝氏度的溫度-在該地區最溫和的冬季之一之後是異常溫泉之後的令人擔憂的高峰。在北極的其他地方,情況更加令人擔憂。溫度的上升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快,加速了海冰的下降,這反過來又使加熱更加明顯。隨著冰的退縮,它冒著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的風險,否則這些溫室氣體將一直滯留在地下。
-
熱浪席捲歐洲
中新網7月30日電 (陳爽) 空調在歐洲賣斷了貨,青藏高原最高氣溫突破30℃,兩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近期發布的全球氣候報告稱,自1880年有溫度記錄以來,2019年6月的全球均溫為140年來同期最高。
-
藻類「伴侶」幫珊瑚挺過熱浪
如今,在氣候變化的驅動下,海洋熱浪正成為熱帶珊瑚礁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但是研究人員有了一個好消息,他們發現一些珊瑚能夠在熱浪結束前就從白化狀態中恢復過來,這表明它們有可能在長期熱浪中存活。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珊瑚礁生物學家Nancy Knowlton表示,研究表明減少水汙染和其他環境壓力,可增強珊瑚礁抵禦氣候變化衝擊的能力。
-
藻類伴侶幫珊瑚挺過熱浪
如今,在氣候變化的驅動下,海洋熱浪正成為熱帶珊瑚礁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但是研究人員得到了罕見的好消息,他們發現一些珊瑚能夠在熱浪結束前就從白化狀態中恢復過來,這表明它們有可能在長時間的熱浪中存活。 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珊瑚礁生物學家Nancy Knowlton表示,研究表明,減少水汙染和其他環境壓力可增強珊瑚礁抵禦氣候變化衝擊的能力。
-
海洋出了問題?太平洋出現100平方公裡「熱點」,珊瑚染成白色
近日,南太平洋莫名出現一片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海域迅速升溫,比平均溫度高出6攝氏度,該區域位於紐西蘭塔姆群島南島以東800公裡處,其面積是我國甘肅省面積兩倍以上。該事件引起紐西蘭氣象學家的注意,升溫海域被稱為「熱點」,難道海洋出了問題?
-
澳大利亞已發生21起鯊魚襲擊人類事件致7人死亡 專家:或因氣候變化
一些專家指出,數字每年都會波動,今年可能只是運氣不好,但還有另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氣候危機。隨著海洋升溫,整個生態系統正在遭到破壞,魚類被迫遷徙到它們從未去過的地方,物種的行為正在改變。隨著海洋世界的轉變,鯊魚正在跟隨它們的獵物,向人類喜歡的海岸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