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素:建造火星住房的可靠幫手,人類向星際物種轉化的關鍵

2020-09-18 科學大觀園雜誌


「火星人」

PLoS One》雜誌當地時間9月16日報導,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SUTD)研究人員Javier Fernandez博士及其團隊以地球上最普遍的有機聚合物——甲殼素為原料開發了一種新材料。該材料可用於在火星上快速製造工具以及構築避難所。

為完成「重訪月球」、「火星載人飛船發射」甚至是「移民外星」等太空計劃,工作人員可能需要延長在外星球的停留時間,這意味不能只依賴地球來滿足人類的基本生存需求。

甲殼素(或稱為幾丁質)在這方面表現出了巨大潛質。甲殼素是很多生物產生或代謝的產物,也是真菌細胞壁、節肢動物外骨骼以及兩棲動物鱗片的主要成分。甲殼素的普遍存在性,使其有機會融入任何人工生態系統。

在新研究中,Fernandez和同事在最低能源需求下,以甲殼素和一種模擬火星土壤特性的礦物質為原料,用常規設備提取並製造了一類新材料。

接著,他們用這種材料製造了一個扳手和一個火星棲息地模型,證實其能夠用於快速製造基本工具和堅固庇護所,進而為人類在火星環境中的生存提供支撐。

研究人員表示,新材料可能是人類向星際物種轉化的關鍵。

Fernandez博士說:「與一般的看法相反,仿生製造與可持續性仿生材料不是用於替代合成材料,而是定義一種新的製造範式,讓材料功能更加強大。雖然這種基於甲殼素的材料技術最初是為創造城市循環生態系統而開發的,但由於其高效性,在封閉人工生態系統(尤其是資源稀缺的其他星球)中,它也是製造工具的最佳方案。」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PLoS One

期刊編號:1932-62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chitin-bioinspired-material-tools-mar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甲殼素—建造火星住房的可靠幫手
    《PLoS One》雜誌當地時間9月16日報導,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SUTD)研究人員Javier Fernandez博士及其團隊以地球上最普遍的有機聚合物——甲殼素為原料開發了一種新材料。該材料可用於在火星上快速製造工具以及構築避難所。
  • 《PLOS One》:新研究中解釋首批火星旅行者近如何使用甲殼素建造房屋和其他物品
    《PLOS One》:新研究中解釋首批火星旅行者近如何使用甲殼素建造房屋和其他物品(神秘的地球uux.cn旅程無疑是漫長的,但把人類送到火星表面並讓他們在火星上舒適地生活是很有意義的,而這就意味著需要在這顆紅色星球上進行建設。然而向火星發射任務已經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再加上人類乘客就更有挑戰性了。整個旅程都需要有生命維持系統、食物和水,而即使水是循環的、旅行者可以在旅途中自己種植食物仍需要大量的額外設備。
  • ...蘑菇……為了在火星上蓋房子,科學家們瞄準了更多稀奇古怪的材料
    原創 以殷 果殼從鄭文光的《火星建設者》,到埃隆·馬斯克的星艦,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太空,星際移民夢想的熱點目標,然而再宏大的理想,也需要拆解為一個個的具體技術項目來進行攻關,譬如,我們到了火星,該用什麼材料來造基地
  • 馬斯剋星艦或衝向18公裡高空,猝不及防人類就將成為星際物種?
    【徐德文科學頻道 || 最新最前沿科學專欄 || 馬斯剋星艦】從今天開始,我將著重介紹馬斯克及SpaceX公司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獵鷹火箭、星艦的技術關鍵、幕後的一些東西等等。這些資料來自我平時看到的各種外文材料,通過深入挖掘其實質及內在聯繫,希望能更深入地探討太空方面的知識、技術和太空商業化對人類文明演化的意義等等。由於資料來源無法一一查證,加之水平有限,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甚至認知有誤的地方,歡迎指出探討。
  • 建立火星基地是否可行?科學家有了新發現,這將變得不再遙遠
    觀測考察火星,不僅是讓我們更了解宇宙的奧秘,更是在未來要讓殖民火星成為現實。畢竟地球上自然資源有限是一個嚴峻現實,特別是在建築材料方面。來自新加坡工業與設計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現,利用簡單的化學,有機聚合物甲殼素-昆蟲和甲殼類動物的外骨骼中含有的物質--可以很容易地轉化為可行的建築材料。
  • 馬斯克發布最強宇宙飛船: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 2024年去火星
    基於如此重器,馬斯克還進一步更新了星際太空旅行計劃,以及殖民火星的構想。 而且他還披露了火箭打造計劃:下個月開始建造第三艘宇宙飛船Starship Mk 3。 Starship細節首次公開 SpaceX目前有兩種火箭:獵鷹9號和重型獵鷹。 但是這兩種火箭的載重量都太小,無法實現登陸火星的任務。
  • 人類能在火星上建造城市嗎?在火星造城需多少錢?
    其實每個人都有個小目標,學姐的小目標就是讓大家都喜歡我,哈哈(都喜歡看我寫的文章),而埃隆·馬斯克的小目標就是想在2028年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居住,這時候網友就開始問他了,老闆吶,去趟火星這飛船船票多錢啊,需要多少成本啊?到那裡生存之後需要多少成本呀?
  • 埃隆·馬斯克:SpaceX最早或於2024年向火星發送星際飛船
    此前,埃隆·馬斯克曾希望在2022年向火星發射一個機器人,然後在幾年後進行載人發射。當這些人真的到了那裡,他們將開始建造一個推進劑工廠,使星際旅行更容易。SpaceX將使用BFR飛船,一次可搭載大約100名乘客。這也是該公司運輸效率最高的情況,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重複使用的。
  • 用小龍蝦在火星蓋房子,科學家的腦洞太大了,這樣的房子能住嗎?
    除了目前正在進行的探索階段,人類下一步需要實踐的就是在火星表面建造太空基地。,可能會同時開展建設基地與培育生物的活動,而甲殼類動物有望成為最早在此立足的成員,這樣一來,使用甲殼素也具有現實條件。,太空人或許可以一邊吃著小龍蝦,一邊用它們的甲殼來提取甲殼素。
  • 科學家要帶小龍蝦上火星,竟然不是為了吃,而是用來做這個?
    除了目前正在進行的探索階段,人類下一步需要實踐的就是在火星表面建造太空基地。 這簡直不可思議,雖然人類歷史上也有使用貝殼類建造房屋的先例,但是火星與地球的地理環境以及重力條件都有很大的差別
  • 馬斯克:SpaceX最早或於2024年向火星發送星際飛船
    如果想要去火星,發射窗口期很重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再認為SpaceX能在2022年下一個時間窗口到來時能到達這顆紅色星球。  此前,埃隆·馬斯克曾希望在2022年向火星發射一個機器人,然後在幾年後進行載人發射。
  • 埃隆·馬斯克警告在太陽吞沒地球之前,人類必須能夠在星際間活動
    據《每日郵報》報導,特斯拉和SpaceX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我們需要一個確保人類能長期生存的計劃,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太空文明中的星際物種。馬斯克被邀請作為播客Sway的嘉賓,他在節目中透露了將載人前往火星的星際飛船火箭的一些細節,以及分享了他認為的一些厄運與令人憂鬱的片段。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SpaceX最新火星人類殖民地計劃出爐!宜居火星或指日可待
    據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11月21日報導,SpaceX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火星上的第一個人類殖民地將用「玻璃穹頂」建造,最終改造火星生活環境,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
  • 今年是火星發射年,人類會成為「多行星物種」嗎?
    馬斯克:希望使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 2016年6月在接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採訪時,馬斯克第一次透露他有一個大膽的計劃,打算在2018 年派遣第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
  • 殖民火星:人類將在火星上哪個地方定居?
    當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為新冠病毒的疫苗而戰時,科學家們正在解決一個同樣雄心勃勃的任務,火星上的哪個地區,適合歷史上第一批徵服火星的太空人著陸?人類必須做好有拯救的選擇,如果在火星上出現新的可怕的威脅,那犯錯的代價太高了。因為人類的生命和昂貴的設備都處於危險之中,人類在火星上是否會準確踏上這片土地,是什麼使這個地區成為著陸點的必備條件?
  • 殖民火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計劃嗎?
    但是從道德角度來講,徵服火星或許可以挽救數萬億人的生命。地球和火星有點像一對雙胞胎的兄弟,慢慢地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四十億年前,兩顆行星都是溫暖的生命處女地,被厚厚的大氣層所保護,表面充滿了奔騰的河流和液態水的海洋。但是今天,火星是一個被輻射過的荒蕪沙漠,被厚厚的二氧化碳籠罩著,而它的孿生兄弟地球則是一個極其肥沃的星球,據我們所知,目前它是宇宙中少有的生命搖籃。
  • 特斯拉CEO在努力把人類物種升級為星際物種
    埃隆·馬斯克曾說:「讓一百萬人生活在火星,這是一個讓人振奮且吸引人的未來。我覺得這是你早上起床後想要繼續奮鬥的原因。你為什麼想要活下去?目標是什麼?是什麼在激勵著你?你對未來有什麼嚮往?如果未來沒有星際遷移,如果這不是我們將要擁有的未來,那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沮喪。」
  • 2個月內試飛,可載100人長期星際旅行,還發布火星城市構想
    一系列產品和構想今日登場:史上最強星際火箭、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火星殖民城市……兩個月內進行試飛,6個月後進入軌道。總之,馬斯克的一小步,可能也會是人類太空夢想的一大步。史上最強星際火箭:超越登月的「土星5號」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與驚呼中,馬斯克首次揭開Starship火箭的神秘面紗。
  • 人類如何在火星建造城市,就地取材嗎?
    隨著中美即將向火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以及毅力號探測器,火星這顆平均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紅色星球,逐漸的進入到了國人的視野中,未來我們將會踏上這顆星球,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如何抵抗火星致命的輻射、食物以及水資源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