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水比我們想像中多

2020-10-29 光明科普

新研究顯示,月球土壤,特別是極地的土壤,可容納大量的水。(圖片來源:ESA/NASA)

月亮上真有很多的水嗎?人們猜測,在月球兩極附近,存在永久處於陰影狀態下的隕石坑,深冷的坑中,水分以冰的形式分泌出來。

關於這一說法,本周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的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裡。而且,研究者在非月球表面的地方發現了水的痕跡。

對2024年計劃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局(NASA)而言,這是個可喜的消息,因為水的存在,讓月球更可能成為人類探索火星的前哨基地。

月球水發揮的作用不僅限於可供飲用,水可以分解為氫和氧,產生火箭燃料,為人類呼吸供能。從地球向月球運送水造價高昂,而一旦解決月球表面的水供應,這些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2008年前後,人類在月球探索到水的痕跡。為了進一步探明月球中的水分儲量,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的行星科學家保羅·海恩(Paul Hayne)和同事做了一系列估算,確定了溫度保持在零下163℃的永久陰影極地面積——約有4萬平方公裡——這些區域中的任何水都可能來自隕石、彗星和其他曾撞擊月球的物體。

大多數水會蒸發,但還有些水會通過稀疏的大氣層直達月球上的那些陰暗角落,並像霜一樣沉積在冰冷的巖石和土壤上。海恩等人還對高解析度月球圖像做了分析,從隕石坑到隕石溝,從而得出更精確的陰影區域面積。在《自然—天文學》上,他們指出這些區域有60%都位於月球的南半球。

另一項研究則為月球上存在水提供了更確切的證據。在此之前,科學家通過分析光譜特徵確定月亮在太陽照射處可能存在水,但該波長的紅外輻射也可能被水之外的物質吸收。本周發布的新研究上,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登月科學家凱西·洪尼伯(Casey Honniball)等人採用了一種僅由水產生的光譜特徵。

洪尼伯等人使用了NASA用於紅外天文學的平流層望遠鏡,該設備是改裝後的波音747飛機,搭載了紅外儀器,航行距離約為1萬4千米,可尋找水分子發射波長的紅外光。

研究者發現,月球表面的窄帶上,每公斤月球土壤可能含有100-400毫克的水。幾乎所有的水都被鎖定在月球土壤顆粒間的陰影區域,或困在小型隕石撞擊月球表面產生的物質裡。

NASA表示,這些發現對月球探索來說是好事,這不僅能讓NASA決定將太空人送往何處,還可以減輕有效載荷,攜帶更多科學設備到太空中。(袁柳)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0-1198-9

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0-01222-x

相關焦點

  • 月亮上的水比想像中多
    本報訊 月亮上真的有很多水嗎?人們猜測,在月球兩極附近,陰影下深冷的隕石坑中,水分以冰的形式「分泌」出來。關於這一說法,10月27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裡。而且,研究者在非月球表面的地方也發現了水的痕跡。
  • 科學網—月亮上的水比想像中多
    圖片來源:ESA/NASA 本報訊 月亮上真的有很多水嗎?人們猜測,在月球兩極附近,陰影下深冷的隕石坑中,水分以冰的形式「分泌」出來。 關於這一說法,10月27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裡。而且,研究者在非月球表面的地方也發現了水的痕跡。
  • 給太空人的好消息:月亮上的水比想像中多
    圖片來源:ESA/NASA月亮上真的有很多水嗎?人們猜測,在月球兩極附近,陰影下深冷的隕石坑中,水分以冰的形式「分泌」出來。關於這一說法,10月27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裡。而且,研究者在非月球表面的地方也發現了水的痕跡。
  • 月球上毫無生命痕跡?最新發現表明,月球上的水比我們想像中豐富
    在太陽系中,我們知道,地球可能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而生命的發展生存,必然離不開水,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也發現了不少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不過距離我們都挺遙遠,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到達一探究竟。但是在最近,有關科學家發現,月球上的水可能比以前想像的更豐富、更容易獲取,這對於太空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VOA慢速英語 | 科學家稱月球上的水比我們想像中多
    參考譯文科學家稱月球上的水比我們想像中多與科學家此前所提出的相比,月球上存在水的地方可能更多,而且含量也更大。這一發現基於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兩項研究,這兩項研究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最新數據進行了審查。這一發現對於計劃中的長期人類月球基地具有重要意義。這可能意味著月球本身有足夠的資源來提供飲用水,可能幫助生產火箭燃料。
  • 2000多年前,怎麼知道的月亮不發光?古人對月亮的認知超乎想像
    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可能就知道月亮不發光,反射的是太陽光。雖然,這段文字,是唐朝儒學經學方面非常厲害的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裡對《左傳》的註解和梳理。而且,早在《易經》的小畜卦裡,就有「月幾望」的說法了。顯然,孔穎達的註解和梳理,並非自己的獨創,而是來源於更多的先秦古籍。
  • 重磅月亮上有水了!其實月亮上早就有水了,但是這次的水不一樣
    這幾天看到一個重磅的科學新聞,月亮上發現水了!月亮上不早就發現有水了嗎?是在月球上最大的坑裡,這個坑很大肉眼可見,這個地方是一直被太陽照射的,這不科學呀月亮上又沒有大氣,而且一直被太陽照射,就算有點水,應該早就蒸發了,怎麼會含有水呢?也就是既然這種地方發現了水就說明一定有水源,否則早就蒸發完了,所以月亮一定有不斷生成水的機制。那有幾個可能啊!
  • 月亮真美啊!這3本繪本能讓寶寶暢遊在月亮的夢幻想像中
    每當夜晚降臨時,我和芽芽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到陽臺上,抬頭看看有沒有月亮? 如果月亮出來了,我們會手拉手一起下樓,在月色裡走一走,說說話。 如果沒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常把各種關於月亮的繪本翻出來,一起度過一段美妙的親子共讀時光。
  • 水立方升起世界上最大的月亮——月光如水
    圖/閆曉蘋圖/閆曉蘋圖/閆曉蘋就在今天,我看到水立方升起世界上最大的月亮,「月光如水」探月展現場,燈光與特效下,直徑10米的月亮驚豔登場亮相。這個月光如水,最大的月亮是英國知名藝術家盧克傑拉姆(Luke Jerram)的標誌性藝術裝置:「月球博物館」(Museum of the Moon)。說起月亮,站在地球上的我們,對月亮有無盡的遐想與期盼,有「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之名句,想想經千萬年,月亮至今仍守望我們頭頂這一片天空,在漆黑的夜裡給予我們光芒,在靈感與情緒裡給了我們無盡的希望與藝術的方向。
  • 天空中只有1個月亮,但假如出現了幾個月亮,我們將會如何?
    我們對月亮的存在是如此地習以為常—那個孤零零,又如此明亮,懸掛在夜空中的灰白色球體—以至於我們都幾乎不再思考這個問題:月球的存在,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對於這份幸運—我們地球上承受著只由一個月亮影響並引起的自然現象—咱們也是不夠感恩。然而,如果地球有不止一個月球的話會怎樣呢?試想你夜觀天象,一抬頭看見好幾個月亮,會怎麼樣啊?
  •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比我們想像中的豐富得多
    (原標題: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比我們想像中的豐富得多)
  • 詩詞關於月亮的想像
    古今一月,情懷萬種,月亮是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詠月寄情是中國文人綿延不絕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傳統,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無數佳詞麗句,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詩人毛澤東也不例外,多次吟詠月亮,既有傳承更有新意,抒發了人所共有的離愁別緒和萬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響的精神寄託和人生追求。
  • 在地球上看月亮像白玉盤,那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只要不是陰天,我們都能看到天空上懸掛著的皎潔的明月,漆黑的夜晚就有了一些朦朧的光線。很多人都說是月亮照亮了夜行的人前進的路,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不會發光,只有恆星會發光,而我們看到月亮會發光,只不過是因為月亮發射了太陽的光線。
  • 月亮在佔星學中代表我們的情緒,同時代表生命中重要的女性
    在佔星學中月亮代表了我們的感受,在古人的感傷詩總是會有在月下的場景,或是在月亮下喝酒買醉,或是在月亮下撫琴思人,或是在月亮下靜靜的站立著。似乎在黑夜中的月亮能過清晰的照亮我們心中的情緒。月亮一個浪漫有神秘的女子,在人生中她可能代表著我們的母親,女兒,妻子。月亮和女性的特質是一樣的感性,月亮對於外在的事物的反應完全就是靠感覺上的自覺上的一種自然力量。除了感性和女性相似,月亮的變化莫測和女性的心理也是一樣的,我們很難去透徹的了解一個月亮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月亮就和所有的女性一樣需要關愛和呵護。
  • 在月球上倒出一桶水會咋樣?答案或許超乎想像
    以前人們就一直想要去太陽和月球上看看,因為在地球上太陽和月亮是以前人類意識中最大的天體,但是在初步了解了宇宙之後,人類才發現太陽太過遙遠了,而只有月球是人類所能踏上的最大天體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超乎想像,讓人覺得意想不到。
  • 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像一個白玉盤,那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只要不是陰天,我們都能看到天空上懸掛著的皎潔的明月,漆黑的夜晚就有了一些朦朧的光線。很多人都說是月亮照亮了夜行的人前進的路,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不會發光,只有恆星會發光,而我們看到月亮會發光,只不過是因為月亮發射了太陽的光線。
  • 在地球上看了一輩子的月亮背面,我們為何見不到真面目?
    一輪明月,詩人鬥酒詩百篇,我們看了幾千年的明月,可不知道只見背影,未見其面?一本《一個天文學家的夜空漫遊指南》幫我解開答案,一本天文、地理的通俗科普書,絕對不像一輩子都讀不懂霍金的《時間簡史》。這本書很接地氣,從地球出發,從地理現象出發為大家揭開其中的科學真相,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生硬的專業名稱。
  • 地平線上的月亮VS高空中的月亮
    當你觀察月亮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它在靠近地平線時看起來比在頭頂時要大得多。這種現象非常明顯,同樣也發生在太陽上。早在幾千年前,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注意到了這種現象,但他認為是大氣中的「蒸汽」對圖像進行了扭曲,後來這種觀點被否定了。後來,物理學家伊本·阿爾哈認為,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幻覺,是因為當我們在觀察月球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附近的建築等當做參照物,而這是它位於頭頂時所不具有的,由於和這些熟悉的物體相比,月亮看起來會更大,因此大腦就會保留這個印象。這種觀點似乎言之有理。
  • 如何把月亮變成我們的第二個家園?
    請點擊輸入圖顯然我們不會現在就收拾行李搬到那兒去,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月球打造成地球現在的樣子,或者說將它「我們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把我們的天然衛星變成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呢?它最後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退一步說,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為什麼我們選擇了月球而沒有選擇火星呢?火星地表下埋藏著大量的水和冰,從這方面看,這顆紅色星球是能夠成為第二個地球的最佳選擇了,但是由於在「地球化「其他星球這方面我們實在毫無經驗可言,所以我們要優先考慮在我們這顆天然衛星上動手。
  • 新月滿月,轉運必備,如何在月亮儀式中使用月長石提升運勢!
    如何在月亮儀式中使用月長石月亮和它的能量是我們生活中神秘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帶來了感覺和情緒,滿月鼓勵我們擺脫和釋放積聚的能量。月長石是一種晶體,幾乎是由月球地殼本身形成的。新月儀式 ▼新月能量與新鮮感、成長、開始的感覺相關——我們的新月儀式應該反映這一點。新月是一個承認和相信我們即將到來的欲望和夢想的時刻,那是我們想在接下來的月亮周期中顯化的。這個儀式包括兩塊月長石和一根香,但月長石將賦予你選擇的任何新月儀式力量。這個儀式應該在新月下的安全空間進行,在獨處的時候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