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集群研究,不可不知的多無人機任務規劃設計

2020-09-20 飛思實驗室

在無人機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和應用的今天,無人機任務規劃技術也日益體現出其重要性,成為無人機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無人機任務規劃的目的是找出條最佳飛行航線,以及在該航線上對有效載荷的控制策略,使之在確保飛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有效載荷的作用,完成各項作戰任務。在要求越來越高的任務需求下,無人機任務規劃的作用也日益凸現出來,從無人機發展初期的單機單一任務, 到現在的多機多任務,無人機的任務規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的歷程。現代的無人機系統已經不僅僅是發展初期的靶機、偵查機等飛機可同日而語了,在現代戰場環境下,一個複雜任務往往需要多架UAV利用群體的優勢才能完成,這個無人機群由一個龐大的數據鏈完成信息交互,在任務制定的過程中要求快速、經濟,並且要求足夠的餘量控制以確保任務的完成,同時由於戰場環境的複雜性和實時性,任務規劃要求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能夠有效帶領機群規避風險、節省資源、提高攻擊效率、完成既定作戰任務。換句話說,多UAV任務規劃問題的實質就是一個大規模的協調控制問題,包含威脅建模、威脅評估、編隊、任務分配、資源分配、任務排序和航路規劃等子系統,需要滿足導航要求、突防要求、物理性要求和戰略以及戰術的限制等。隨著戰場環境複雜度的增加以及對UAV性能和任務要求的提高,控制問題難度和控制效果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數位化戰爭的前提下,這些實戰要求是無法用傳統的人員智力能夠完成的,這就是任務規劃研究的意義所在。


無人機任務規劃發展至今,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要使多無人機規劃系統形成一個多機、多任務協同的任務系統,是一項十分龐大的規劃工程,其中包括:威脅建模、威脅評估、編隊、任務分配和航路規劃等子系統。


威脅建模系統:航路上的威脅包含地形威脅、敵方雷達威脅、氣候威脅等多種威脅,各種威脅都有自己的物理特點。就地形威脅來說,山峰和樓房或電線桿的形狀就有較大差異,它們的威脅模型在不同情況的規劃實例中就有著不同的表現;敵方的雷達一般都會有多種不同的型號,每種型號的探測半徑和波瓣的形狀也存在不同,在任務規劃時也應區別對待;氣候威脅就更加複雜,一般情況下可以採取簡單的規避策略,但是如果遇到極端的作戰需要,不同的氣候條件(如不同的雲層等)都應儘可能建立完善的氣候模型,以便在規劃時儘可能的節省資源,以期達到最好的作戰效果。


威脅評估系統:在遇到不同的作戰條件時,應綜合考慮政治環境、戰場狀態、敵我兵力等多種因素,每種因素對於威脅的作用發揮都有莫大的影響,威脅評估系統的工作則是針對綜合環境對於各種威脅的影響所作的級別評定,以期達到最為準確的威脅代價值。

編隊系統:不同的無人機群在執行不同的任務時應採用不同的隊形,各飛機之間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隊形本身應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任務執行的不同階段根據任務需要也可能應用不同的隊形,且隊形存在集結、解散、再集結的變化步驟,這些隊形的編排也應包含在任務規。劃系統之內。


任務分配系統:任務分配系統的作用是使機群在執行多目標多任務過程中,通過優化方法實現目標價值損傷(TVD: Target Value Damage)最大以及UAV磨損最小,即使UAV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能夠以最小的代價(UAV磨損)獲取最大的收益(TVD)。優化方法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使用數字計算機等工具靈活應用優化算法加以實現。


航路規劃系統:航路規劃系統的任務是根據飛行任務、威脅、天氣、空中位置及地形數據等各種因素產生最佳路徑,在二維規劃條件下一般需要滿足兩方面的指標:一是在規划過程中要求各類威脅儘可能的小;二是要求路徑儘可能的短。三維條件下則存在兩種方式:一是低空或超低空突防方式,此類方式要求飛行器有較好的地形跟隨性能,也即在地形跟隨條件下,要求達到威脅儘可能小和路徑儘可能短的要求;二是一般飛行方式,沒有地形跟隨要求,其餘要求同上。


一般來說航路規劃系統分為航路生成和航路優化兩個過程,並且應允許以手動方式輸入航路點。航路生成指的是通過某種優化算法得出滿足規避威脅要求和路徑最短要求的航路,但是此時的航路往往沒有考慮飛機的氣動學要求,因此需要進行第二步規劃,即航路優化過程,進一步處理生成的航路使之光滑並且符合飛機的氣動要求,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可飛航路,此時的工作一般需要針對具體的飛機型號進行,需要對飛機的最小轉彎半徑和最大過載法向量等參數進行充分考慮。

此外,實際應用系統中的航路規劃模塊還應考慮:

(1)飛機的飛行半徑,生成的航路在一般情況下應小於飛機的飛行半徑以確保飛機的順利返航;

(2) 飛機的飛行高度邊界限制,航路的最大高度不應大於飛機的飛行極限高度;

(3)航路規劃系統應是對人開放式的,允許以手動方式輸入航路點等等。


了解完以上問題,那麼對於多無人機任務規劃系統的控制結構該如何設計呢?

協調控制系統是對智能化研究要求較高的一個研究門類,在電廠控制、大型車間控制及機器人控制領域應用較為廣泛,它一般可分為兩種控制方式:一是集中控制方式,二是集散控制方式,純粹的分散控制方式在實際應用中並不多見。


集中式的方法就是使用一個控制站控制整個系統,其結構圖如圖1.1 所示。控制站可以是系統中的一架飛機也可以是中心控制站。中心控制站採集每架飛機上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進行綜合評定,並採用直接指令的方式負責整個機群中每架飛機的任務控制。

圖1.1集中式控制方法結構圖

集中式的控制方法在機群規模較小時不失為一種低成本、 可運作的方法,但是協調控制系統的特徵決定了一旦飛機數量有所增加,協調任務的運算量將呈爆炸式增長,使問題的求解變得異常困難,而且某個局部地方出現的錯誤,就會造成全局意外,因此集中式的方法不具備魯棒性。目前出現的並行運算方法雖然可以暫且解決求解問題但是需要較寬的信道和大量的數據交換,這在飛行過程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並且在敵方區域內飛行時會增加暴露機率。因此,集中式控制方法對於較大的機群控制是不適用的,而集散式控制方法可以較好的解決此類問題。


圖1.2 中的集散控制模型分為三層,處於頂層的稱為決策層,它的任務是對戰場環境進行分析,將任務分配給各個編隊,得出相應編隊的最佳配置;中間層又稱為協調層,該層負責無人機間的控制、協調以及傳感器信息處理。它既可接收來自上層的命令或指令,對無人機進行控制,亦可在該層上獨立編程,實現對單無人機控制或多無人機的協調控制;第三層為執行級,它負責單架無人機的飛行控制,包括各舵面的操控、發動機的控制以及其他的飛機動作的控制。

圖1.2集散式任務規劃系統的層次機構圖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在多種情況下UAV的任務分配方案該如何設計?

所謂任務分配的方案指的就是當無人攻擊機和目標的個數、能力及其他參數情況不同時,各種情形下的處置辦法,換句話說就是為任務分配問題限定一個或幾個可執行範圍,並且依照各參數的不同進行互相轉換。


設UAV和目標的數目分別用n和m表示,n和m大小關係不同,UAV的策略選擇也有所不同。


當n=m時,如果要求摧毀所有目標(嚴格條件),就需要在目標沒有遺漏的情況下找出最佳任務分配方案,因此目標和UAV是一一對應關係; 這種情況下,UAV在選擇目標時,可能會和其它UAV的目標相同從而出現任務衝突,將使所有任務的總代價和總收益都能夠達到最佳狀態作為任務分配指標可以實現衝突的消解。如果其中得到的方案中存在不滿足任務要求的對應關係,則需要對任務分配方案進行協調,這樣就轉化為n> m的情況,可能出現多架UAV攻擊同一個目標的現象。這樣雖然會遺漏目標,但是會增加目標被摧毀的概率和UAV的生存概率。當n< m時UAV沒有能力攻擊所有的目標,根據UAV本身的能力,選擇代價最低收益最高的任務分配方案,不必考慮目標之間是否存在衝突。


多UAV的協同任務分配問題是該研究方向的重要內容之一, 其目的是對多架UAV分配攻擊目標並進行編隊和設計粗略路徑使整個機群的作戰效能最高、作戰代價最小。任務分配問題的優化目標是確定合理的子任務分配方案使所有任務的總完成時間最短,這是一個NP complete問題,不存在按多項式時間複雜度找到全局最優解的算法。不過,近年來受自然隱喻啟發而提出的一些智能計算方法( 如遺傳算法、模擬退火算法、蟻群算法和微粒群算法等)在問題規模較大時也能在可行時間範圍內尋找到問題的滿意解,為解決NP-complete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Stone和Bokhari對非優先限制的任務系統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發現,通過找到一個經過明確定義的反映任務目標的目標函數,並且對其進行優化的方法,可以較為圓滿的解決任務分配問題(Task Assignment Problem)。獲得負載平衡並且增強並行性是任務分配問題廣泛重視的問題,實際上這些目標之間往往是相互衝突的。而任務分配問題就是要找到使這些並行執行的事件達到整體代價值最小(一般是時間最短)而收益最大的方法。在任務執行中,敵方火力通常對飛行路徑會產生很大影響,敵方目標也會受到大量地面防空火力的重點保護,當多架UAV同時發現多個目標時,為了提高任務的執行效率並且促進任務高效地完成,需要根據敵方防空火力對目標的保護情況,找到能夠將目標分配給UAV去執行的最佳任務分配方案,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收益。這就是任務分配與協調的任務所在,任務分配一般是指在飛行準備時根據戰場情況和機群情況預先對各飛機進行的任務指派,而任務協調就是指在任務出現衝突時,UAV之間通過協調確定新方案以消除衝突的過程。因此任務協調過程僅僅在任務分配方案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開始,我們可以將UAV的任務協調問題看作動態的任務分配問題去研究。如圖3.1所示,就是任務協調的重規劃示意圖。其中實線表示初始任務分配的結果,虛線表示的是任務協調後的結果。因為戰場上的多種原因,有可能是無人機損失,也有可能是任務變化等等原因,可能導致任務重規劃,這時,快速地進行任務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3.1無人機任務協調示意圖

任務分配主要基於無人駕駛戰鬥機執行任務的情況進行建模,當無人機擔負攻擊任務時,根據其任務特點及自身的隱性素質,我們作出以下假設: (a)限定一次任務分配過程中每架UAV只能攻擊一個目標。(b) UAV在執行任務時需要在離地面較近的高度內飛行,這樣既要面對敵方防空火力的威脅,還要考慮地面障礙物的影響,有時為了低空突防的要求必須規避大量的地面障礙。

因此在上述題設條件下,多UAV任務分配及任務協調問題的建模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a)明確各種情況下UAV的任務分配方案; (b)明確任務分配問題的目標函數(或稱代價收益模型); (c) 明確目標函數的評判標準。


無人機任務規劃,儘管作為當前無人機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由於無人機系統資源的有限性,在某些任務飽和的情況下,不能保障所有的任務都得以執行,加上任務之間的衝突還會使得一些任務無法得到系統的資源,而另有些任務產生了資源的浪費。而多機協同作戰可提高作戰效能,且對戰場環境的改變更具適應能力,作戰代價最小,因此研究多目標攻擊條件下的無人機任務分配問題對於充分利用系統資源,提高無人機群的作戰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想要更系統,更快速的進行無人機集群作戰和任務規劃的研究,我們可以在已經開發好的無人機集群平臺上開展項目研究及實驗。

現在已經開發好的無人機集群研究平臺,不僅可以進行多無人機任務分配策略實驗,還可進行多無人機協同搜索區域分割與覆蓋算法仿真,多機編隊隊形設計、保持、變換和防撞實驗;多無人機任務航跡規劃實驗;多無人機通信組網實驗。


在應用方向方面:

可用於無人系統的動態建模和控制研究、運動規劃、避障控制、多信息融合、編隊控制、多智能體協調控制、無人系統自主控制等。


定位系統方面:

兼容的定位系統豐富,涵蓋目前主流的室內外定位方式。可提供光學定位系統、UWB定位系統、雷射定位系統、GPS、RTK等多種定位平臺,定位系統覆蓋面積可根據客戶要求定製。


無人系統平臺配置:

無人機平臺可以根據需求集成光流、雷射定高,差分GPS等傳感器,實現在室內和室外的精確定位,導航和控制;為了便於客戶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無人控制平臺相關的二次開發接口。

開發環境方面:

本平臺接口豐富、開放性強,用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底層編程技術即可完成算法的修改和驗證。支持C、C++、Python、ROS、Matlab/Simulink等多種編程環境,提供完善的二次開發接口。


集群通信系統支持方面:

支持WIFI、數傳、等多種集群通訊方式。


相關配套例程:

提供無人機編隊飛圓形、空間8字、空間螺旋,隊形變換,從跟隨、空地協同等無人機編隊例程。無人機和無人車之間的協同,如無人機車載起降和跟隨等例程。這些例程完全開源。多種視頻教程由淺入深地為用戶講解實驗的原理、步驟、目標等,並附有相應的配套例程代碼,方便用戶快速掌握、理解。

可定製化支撐:

本平臺開放性高,接口豐富。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二次開發。還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定製整個系統平臺,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和詳細的例程和說明書指導。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需求,使平臺更加契合用戶的使用特點和習慣,提升體驗感和交互率,減少用戶熟悉平臺的時間成本,大大提高用戶的開發效率和體驗。


配套仿真平臺 :

本研發平臺可以配套飛思實驗室的無人系統仿真研發平臺。本集群研發平臺所有的例程都可以在仿真平臺中模擬仿真。可以軟體在環仿真,硬體在環仿真,實現仿真和實物開發有機結合。可以在實測之前通過仿真測試驗證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然後無縫切換到本集群研發平臺。大大提高研發效率。

一套完善的任務規劃系統對無人機規避各種威脅,準確實施攻擊或偵查任務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由於無人機體積小、功能相對簡單、載荷相對較小的特點,在執行任務時往往需要進行集團作戰,各飛機間的指揮和協調工作都將由任務規劃系統來完成,因此任務規劃系統指揮和協調功能的優劣對於無人機群執行任務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像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連接到無人機群內的每一個細胞上,形成一張有機的數據網絡,為每架飛機提供任務信息,完成飛機間任務協調,使每架飛機都發揮最大作戰能力。因此無人機任務規劃技術研究對我空軍戰鬥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行業科普|無人機集群表演=無人機智能集群嗎?
    通過單體之間的緊密協作,智能無人機集群作戰性能優越性體現,世界各國均致力開展智能無人機集群的研究,已成為無人機領域一個重要發展方向。LOCUST海軍研究辦公室(ONR)低成本、體積小、數量多、快速發射在我國,無人機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以智能集群技術尤為突出。
  • 無人機集群可上天,同樣可入地 ——井下無人機集群
    2、井下無人機集群系統具有覆蓋範圍廣、監 測能力強等顯著優勢,通過協同控制多架井下無人機,可有效提高監控效率,而且還可以通過無線多跳的方式解決井下無人機單架平臺無線通信距離受限的問題,有利於監測與控制信息的傳遞。
  • 想研究無人機智能集群編隊,這些核心技術必須掌握
    更高的可靠性無人機集群的分布式特性決定了當集群中的部分設備故障後,其他無人機可以迅速重新規劃任務,填補空缺,從而完成預定的全部目標或大部分目標。避免傳統大型複雜專用系統的低冗餘缺陷。能夠極大地提高行動的成功率。經過上述分析,很多無人機愛好者,心裡是不是在吶喊著,「無人機智能集群太厲害了,我要好好研究研究它」。但是別著急哦!
  • 無人機集群——航跡規劃你不知道的各種算法優缺點
    其次,將最短路徑的信息反饋到系統中作為搜索的指導信號,並改進節點選擇方法,以提高應用蟻群算法搜索無人機三維航跡的效率。最後,將所研究的方法應用於無人機的三維航跡規劃。仿真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改進蟻群算法的初始信息素強度與啟發因子,並以島嶼進攻戰役這一特定作戰任務為例,就實現了偵察多目標時的航跡規劃問題。
  • 無人機集群技術核心
    無人機集群技術核心集群控制算法  多無人飛行器系統要實現相互間的協同就必須確定無人飛行器之間邏輯上和物理上的信息關係和控制關係,針對這些問題而進行的體系結構研究可以將多無人飛行器系統的結構和控制有飛行器地結合起來,保證多無人飛行器系統中信息流和控制流的暢通,為無人飛行器之間的交互提供框架。
  • 通過生物集群運動行為,開啟無人機智能集群研究新思路
    ,無人機集群將難以發揮協同的優勢,無人機之間可能會在時間、空間和任務層面上存在矛盾,發生衝突、碰撞的危險,導致既定任務無法完成。因此,建立一種高效的無人機集群管理和控制體系,對於應對複雜、動態、不確定的戰場環境,最大化地發揮無人機自身性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生物群體行為中所體現的分布式、自適應、魯棒性等特點,與實現無人機集群協調自主控制的要求相符合。研究生物群集行為的內部作用機理,並將其映射到無人機集群協調自主控制中,可以提高無人機在複雜環境條件下的智能決策和規劃能力。
  • 翼眸科技綜述小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未來發展
    基於此,項目設計了無人機集群和地面車輛健康狀態的任務規划算法,例如確定平臺失效對任務的影響、使用真實硬體設備來驗證加油和維護調度的最優策略等。10架四旋翼無人機系統的300餘次測試驗證了算法的有效性。故而,固定翼無人機因其強非線性特點,在集群協同的規劃決策、起飛降落、通信組網、集群飛行等方面均比「準靜態」的旋翼無人機集群複雜得多。
  • 翼眸科技科普「無人機集群表演=無人機智能集群嗎」?
    簡單的說,就是無人機群要在人工智慧的控制下,可以自主完成很多任務。通過對昆蟲間智能集群行為的探索逐漸湧現了諸多智能集群算法,如蟻群算法(Ant Colony System,ACS)和粒子群優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智能無人機集群就是基於生物集群行為,以單個無人機間通過彼此的感知交互、信息傳遞、協同工作在險惡的環境下可以低成本完成多樣性的複雜任務。
  • 無人機集群協同執行任務具有諸多優勢
    但是,由於環境複雜性和任務多樣性,單無人機通常難以滿足很多實際任務需求,比如複雜惡劣的戰場環境,遮蔽物眾多的城市環境等,單無人機由於機載設備數量、感知視點及範圍受限等缺陷,通常難以執行持續目標跟蹤、全方位飽和攻擊等任務。故而,集群協同執行任務逐漸成為趨勢。相比於單個無人機,擁有分布式特徵的無人機集群在協同執行任務方面具有諸多優勢。
  • 無人機集群控制策略研究現狀
    無人機集群控制策略是無人機集群的基礎,能夠解決不同類型無人機在集群編隊、隊形保持與重構等相關集群問題。李欣等人針對控制對象的不確定性、目標任務的複雜多變提出了集群智能控制的概念。段海濱等基於生物群集和無人機集群相似性出發,分析了二者自主控制的對應關係,並探討了仿生物群集的無人機集群自主控制中的核心問題。
  • 固定翼無人機集群的未來發展
    但是,由於環境複雜性和任務多樣性,單無人機通常難以滿足很多實際任務需求,比如複雜惡劣的戰場環境,遮蔽物眾多的城市環境等,單無人機由於機載設備數量、感知視點及範圍受限等缺陷,通常難以執行持續目標跟蹤、全方位飽和攻擊等任務。故而,集群協同執行任務逐漸成為趨勢。相比於單個無人機,擁有分布式特徵的無人機集群在協同執行任務方面具有諸多優勢。
  • 提高無人機集群通信可靠性,這4種核心通訊網絡技術要掌握
    前面我們講過一期,無人機所涉及到的核心技術包括:(集群控制算法、任務規劃技術、編隊控制技術、路徑規劃技術、控制算法與通訊技術的耦合、通信網絡設計)等,今天我們就核心技術中的通信網絡設計這塊來進行詳細分析。
  • 中國三千架無人機集群飛行打破世界紀錄
    無人機集群飛行有多難 此次中國民企打破俄羅斯團隊保持的無人機集群飛行紀錄無人機集群飛行難度是常人不能想像,其涵蓋的技術範圍十分廣泛。無人機本身就屬於高科技範疇,一臺無人機所蘊含的科技含量本身就非常的高,這也僅僅是從無人機建造的角度來說。
  • 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多強,怎麼破
    1953年,法國生物學家Grasse在對昆蟲群落的行為研究中發現,螞蟻、蜜蜂等昆蟲個體結構非常簡單,但蟻群或「蜂群」卻呈現出明顯的智能行為,可完成遠超個體能力的複雜任務。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生物界的集群智能現象被美軍視為一項重大顛覆性技術來源。截止目前,美軍無人機「蜂群」發展主要經歷了提出概念、理論研究、項目驗證、概念深化四個階段。
  • 中國再次打破世界紀錄:三千架無人機集群飛行
    無人機集群飛行有多難此次中國民企打破俄羅斯團隊保持的無人機集群飛行紀錄無人機集群飛行難度是常人不能想像,其涵蓋的技術範圍十分廣泛。無人機本身就屬於高科技範疇,一臺無人機所蘊含的科技含量本身就非常的高,這也僅僅是從無人機建造的角度來說。
  • ​400架無人機如何演繹出不同圖案?揭秘無人機集群表演的奧秘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日消息(記者 鍾瑜)今年國慶中秋假期,400架無人機集群表演的大型空中無人機表演秀在海口萬綠園上空上演,很多人很好奇無人機不是煙花,也不是雷射,它們是如何在空中變換造型,演繹出不同的圖案和文字?
  • 【每日動態】無人機集群/小型太空飛行器的無人機/抗幹擾彈藥
    1波音公司完成無人機集群自主協同飛行測試在澳大利亞克倫庫裡新建的測試中,長3.4米的無人機可以自主起飛,按要求進行編隊,最大測試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70千米。測試共持續10天,期間逐步增加無人機數量,直到最後5架飛機編隊飛行,重點是應用人工智慧算法使飛機「大腦」了解需求,同時利用數據鏈使飛機能夠與其他平臺進行通信,以便能夠協作完成任務。
  • 分享一個多無人機協同編隊避障控制算法的思路
    近幾年來,無人機集群研究過程中,多機無人機避障控制,成為了當下熱門話題,我們都知道無人機在實際的「飛行空域中可能會存在建築物、山峰、鳥群等障礙物,這些障礙物的存在將威脅無人機的飛行安全。除此之外,避障過程中,無人機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編隊避障機動發生改變,處理不當就十分容易發生相撞。因此,無人機編隊要能夠根據不同環境情況做出決策,同時規避威脅障礙物和其他無人機。
  • 中國民企破世界紀錄:3051架無人機集群飛行,過程十分流暢
    ,中國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在北理珠海學院進行了一次無人機表演展覽,該公司使用了3051架無人機進行集群飛行。據悉,無人機集群飛行的世界紀錄一直由俄羅斯團隊保持,而中國民企此次直接將世界紀錄提高了851架。根據報導,在這次飛行中,這3000多架無人機展現了多種類型,分別呈現的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等等精美的畫面。由此可見,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落後的國家,科研實力已經不亞於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了。
  • 新一代集群表演無人機新品發布會在世界無人機展盛大開幕
    2020年9月13日訊,一飛智控,全球智能工業級無人機領軍企業亮相本屆2020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一飛智控又一創新科技產品全球首發新一代集群表演無人機——敏捷蜂Ⅱ型新品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勢啟幕。一飛智控創始人齊俊桐、一飛智控COO張思奇出席本次大會,共同見證敏捷蜂Ⅱ型新品正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