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鐘頭前人家剛剛清理過。現在咱平房的廁所,幾乎一直都是這麼幹淨。」老張是廣安門內廣義街平房區的老住戶,他對疫情中公共廁所的清潔程度表示滿意。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此前表示,已拆除了大約6000餘座公廁的門帘,同時加強公共廁所消殺作業。記者採訪發現,平房區居民的如廁安全工作得以落實,有些地方的工作甚至細緻到給居家隔離人員配發移動馬桶。

西城天橋:公廁一天消殺6遍
老張介紹,家門口的這個公廁兩年前安裝了空調。疫情出現後,環衛師傅按要求拆除了厚門帘,空調也暫停開放,「通風更重要,我們都理解。」令居民們感到踏實的,便是走進廁所一定能聞到消毒水的味道。
南橫街路南的公共廁所正有環衛師傅在噴消毒液,「先擦乾淨地面,然後噴1%的84消毒液。」位於天橋路口西側路北公交車站旁的公廁,人流量更大一些。疫情出現之後,「路上的人少了,不過周邊居民使用廁所的情況沒什麼變化。」正在值班擦洗的王清師傅說。
按照管片的西城區環衛五隊的要求,廁所每天必須清洗並消殺至少六遍。一些環衛師傅負責多處公廁衛生,往日裡他們騎車在公廁之間隨時查看情況並進行擦洗,現在則會格外著重於噴灑消毒液。「即便看上去再乾淨,只要有人使用過,也得噴噴藥。」噴灑的範圍包括地面、牆角,連便池內也都不放過。
海澱西三旗:移動馬桶送隔離人員家中
平房區內沒有私人廁所的居家隔離人員怎麼辦?海澱區西三旗街道給出了答案。那裡給返京復工隔離人員配送了70套移動衝水馬桶,為他們解決如廁難問題。
這種移動式衝水馬桶小巧輕便,衝洗方便,汙水箱與坐便器分開設計,汙水箱可更換,而且還有密封閥設計,可以有效做到防臭隔離。考慮到實際需求,每一戶有實際需求的隔離人員家庭均配備了2個汙水箱,完全可以滿足14天隔離期內的正常使用。沁春家園社區黨委書記張志威告訴記者,除了送移動馬桶上門,社區工作人員還在自願的前提下,與居家觀察人員籤訂了承諾書,承諾在隔離期間居家解決如廁問題,不使用公共廁所。
通州馬駒橋:117座公廁每天消殺4遍
馬駒橋鎮轄區內共有公廁117座,分布比較廣泛。該鎮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廁每日整體消殺作業4次,對廁所內每一間廁位的門把手、扶手、洗手池、鏡子、水龍頭等頻繁接觸點,隨時擦拭消毒。同時填寫公廁消毒記錄,拍照,做工作留痕,保證全鎮公廁正常開放,乾淨整潔。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毅 張碩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