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馬桶升空背後 是一部航天員的辛酸如廁史

2020-11-04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視覺中國供圖

  10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天鵝座貨運飛船將大約3.6噸物資和設備送到國際空間站。其中頗受矚目的,是一個新馬桶。

  沒錯,即使是高大上的航天員,也需要面對「屎尿屁」的「三俗」問題。

  不過換個角度說,即使是馬桶,要進入到太空,也得變成高精尖的裝備。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這臺名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的新型太空馬桶,耗資2300萬美元、花費6年多時間研製,堪稱史上最貴馬桶。

  太空馬桶為什麼這麼貴,航天員上廁所有多難?咱們來說道說道。

  天價太空馬桶到底好在哪

  新型太空馬桶重45公斤,高71釐米。龐之浩說,它的體積比目前空間站使用的馬桶減少了65%,重量降低了40%,可以減少對國際空間站寶貴空間的佔用,並可以集成到不同太空飛行器的生命維持系統中。

  過去,國際空間站的馬桶在設計上更適合男性使用。而新型馬桶為了更好地適用於女航天員,在設計上有所改進,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其座位更高且略有傾斜。這使得女航天員可以坐在馬桶上小便,用異形漏鬥和軟管吸尿。而此前女航天員小便需要藉助其他專用設備。

  新型馬桶採用了3D列印的鈦合金風扇分離器,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力,將排洩物吸入馬桶,確保它們不會亂飄。

  相比老式太空馬桶,新馬桶還有一個特點,打開馬桶蓋後,氣流會自動噴出,從而控制異味的擴散。鈦合金材料也大大提高了馬桶的耐腐蝕性和耐久性,能節省更多的清潔和維護時間,讓航天員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探索任務中,而不必為刷馬桶這樣的事情過度勞神。

  在太空裡,水資源需要大量循環利用。據估算,航天員如果在太空生活1年,要喝掉700多升經過處理的尿液。新型馬桶的尿液回收效率有了進一步提升,處理之後可以轉變為飲用水的比重有所增加。其尿液淨化功能是通過尿素生物反應器電化學系統來實現的,能將尿液中的尿素有效地轉化為氨,然後將氨分解為水和能量。據稱,這種將航天員排出的尿液進行循環利用、過濾淨化得到的純淨水,比地球上任何水都要乾淨。

  龐之浩介紹,每年地面向國際空間站提供2200升飲用水的運輸費用高達2200萬美元,而且空間站的飲用水儲存能力也有限。如果人類想離開近地軌道,進一步探索星際空間,水的補給將更加困難。新型太空馬桶的設計目標,是在人類前往火星之前實現98%的液體回收率,此次將其運到國際空間站,也是為了進行試驗。

  想用好馬桶需開展專門訓練

  要想熟練使用太空馬桶,航天員需要開展專門的訓練。排便時,他們要保證屁股緊貼坐墊邊緣,讓馬桶內完全密封,同時要牢記屁股與馬桶坐墊的相對位置關係,以使肛門能準確地瞄準直徑為10釐米的中心孔。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大便能順利地被吸走,而不會從馬桶縫隙中飄出來。

  為此美國詹森航天中心專門設計了馬桶訓練器,在馬桶裡裝了一個攝像頭,航天員可以通過屏幕觀察和調整自己的屁股,找到瞄準精度最高的姿勢。

  蘇聯雖然在登月競賽中輸給了美國,但此後專注於空間站研發,在長期在軌駐留、環控生保系統等方面經驗豐富,造出的太空馬桶也更為精良。美國雖然也研製出太空馬桶,但效果不盡如人意。2007年,美國乾脆花費1900萬美元從俄羅斯訂購了一個太空馬桶,還表示這比自己研發的更划算。不過後來,美國又重新開始了太空馬桶的研發,耗資超過1億美元。

  那些不堪回首的馬桶故障

  如此昂貴的太空馬桶,是不是就一定安全可靠呢?不。

  2008年5月21日,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馬桶出現故障,只能收納固體排洩物,液體處理不了。俄羅斯航天局緊急製造了替代品,請美國用6月初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捎了上去。

  2009年7月19日,美國艙段的馬桶也壞了,其原因是用來衝馬桶的6升水錯誤地流入分離器以及其他地方。好在奮進號太空梭對接在空間站上。包括空間站值守人員和奮進號乘組的13名航天員,不得不排隊去太空梭上廁所。然而,太空梭上的馬桶並非為頻繁使用而設計。為了保護這臺珍貴的「獨苗」,地面指揮中心對航天員排便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每兩次如廁需間隔6分鐘以上;使用3次後要停用30分鐘以上,以便系統冷卻。航天員們堅持了一個月,終於盼到下一班太空梭送去了新馬桶。

  史上最不堪回首的馬桶故障,發生在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飛任務中。任務期間,馬桶堵了。航天員們坦然面對逆境,堅強地套上了大便收集袋。然而返程途中,報廢廁所中存儲的排洩物轉移到通風系統,如天女散花般噴湧而出,在艙內到處飄浮,場面極為慘烈。

  對於清除艙內雜物,航天員都接受過專門訓練。比如對於大塊固體,可以直接「抓捕」;液體需要用吸水紙等材料吸附。細微的顆粒或碎末比較麻煩,要等它們隨著艙內循環的氣流集中在風口濾網上,才能清理乾淨。大家在這次大掃除中充分實踐了訓練內容,只不過所面對的,是他們在訓練時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清理目標。

  太空馬桶失靈,帶來的不只是衛生問題和感官刺激,甚至會威脅到航天員的健康。龐之浩介紹,美國已在空間站廁所中發現對抗生素具有高耐藥性的細菌菌株,它們有可能會進化成致病細菌,導致航天員患病。

  為了設計出更好的太空馬桶,今年6月,美國啟動了一項「月球廁所挑戰賽」活動,面向全球徵集「月球廁所」設計方案,用於2024年的登月計劃。「月球廁所」必須滿足多項設計要求,比如能同時在微重力和月球重力環境下正常運作、兼容男性和女性使用者、可同時排尿和排便等。

  相關連結

  沒有太空馬桶時,航天員怎麼「方便」

  人類在進行太空探索時,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排洩問題。在沒有太空馬桶的時候航天員是怎麼「方便」的呢?

  如果飛行任務時間不長倒還好說。例如2003年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執行神舟五號任務時,在歷時21小時23分的飛行過程中,藉助航天服內一個類似於尿不溼的小便收集裝置排便。該裝置可以通過吸水材料,把小便變成絮狀的固態物,並且能除臭,但對於大便則無能為力。

  隨著太空旅行時間逐漸延長,航天員的排洩問題不再是尿不溼所能解決。雖然航天員的食品經過專門處理,能在保證營養的同時,儘量減少消化後的遺留物,以降低大便次數和分量,但該有的總會有的。

  在早期載人航天活動中,航天員處理排洩物的方式較為奔放。

  20世紀60年代,美國實施阿波羅計劃時,航天員在太空還沒用上馬桶,大小便需分別使用收集裝置。其中大便收集袋擁有類似漏鬥的圓形袋口,使用時要用它罩緊屁股,排入大便,再倒入殺菌劑,密封袋口後搖勻、揉捏,使內部物質充分混合。曾經,阿波羅10號乘組中不知哪位航天員的操作出了問題,以至於一枚大便華麗地飄入艙內,讓航天員們飽受驚嚇。有了這樣慘痛的經歷,後來完成登月的阿波羅航天員,紛紛將大便收集袋扔到了月球上。

  航天員對尿液的處理則更為簡單直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是將廢水直接排放到太空。後來這種行為被叫停,原因不僅是為了環保,還有其帶來的代價。2001年和平號空間站退役時,由於採用排出式浴室和廁所,太陽能電池板被尿和洗澡水層層包裹,效率損失了40%。尿液甚至還結成冰塊高速撞擊電池板,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天價馬桶送到空間站 背後是一部航天員的辛酸如廁史
    天價馬桶升空背後 是一部航天員的辛酸如廁史10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天鵝座貨運飛船將大約3.6噸物資和設備送到國際空間站太空馬桶為什麼這麼貴,航天員上廁所有多難?咱們來說道說道。天價太空馬桶到底好在哪新型太空馬桶重45公斤,高71釐米。龐之浩說,它的體積比目前空間站使用的馬桶減少了65%,重量降低了40%,可以減少對國際空間站寶貴空間的佔用,並可以集成到不同太空飛行器的生命維持系統中。過去,國際空間站的馬桶在設計上更適合男性使用。
  • 價值1.5億的馬桶被送上天,背後是一部辛酸「太空屎」
    圖片來自:Vice為了提升太空人的如廁體驗,最近 NASA 將一個價值 2300 萬美元的太空馬桶送上國際空間站從尿褲子到黑科技馬桶,一部辛酸的「太空屎」「快給我一張手紙,這裡有一坨屎飄在空中。」這一幕發生在「阿波羅 10 號」的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中,指令長 Thomas P.
  • 價值1.5億馬桶被送上天,背後是一整部辛酸「太空飛「翔」史」
    為了提升太空人的如廁體驗據 NASA 高級探測系統後勤項目經理 Melissa McKinley 介紹,新款太空馬桶另一大特點是對女性太空人更加友好,可以坐在馬桶上排便的同時,利用特殊形狀的漏鬥和軟管吸尿,而老款馬桶只能分開進行。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比起老式的太空馬桶,UWMS 還新增了一個新功能,那就是在打開馬桶蓋的同時自動啟動氣流,這能控制氣味擴散。據 NASA 高級探測系統後勤項目經理 Melissa McKinley 介紹,新款太空馬桶另一大特點是對女性太空人更加友好,可以坐在馬桶上排便的同時,利用特殊形狀的漏鬥和軟管吸尿,而老款馬桶只能分開進行。
  • 神十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可吃粽子喝米粥
    今天17時38分,神十載人飛船將發射升空。人們不禁會對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產生好奇:處於失重狀態下的航天員是怎樣在太空中如廁的?又怎樣洗澡?他們是否跟地面上一樣使用衝水馬桶,是站著還是蹲著?1是否睡覺?3怎樣如廁?抽氣馬桶防飄糞便航天員在太空用的是抽氣馬桶,馬桶內不使用水,而是氣,上廁所要將自己固定好,臀部要貼緊馬桶邊緣,如果馬桶內部與外邊不能完全密封,氣流便不能將大小便帶走,大小便會飄逸出來。
  • 「黑科技」馬桶上線 如廁不用衝水
    智慧廁所與傳統廁所如廁無水免衝「相比傳統廁所,這種新型廁所沒有上水和下水系統,如廁後的排洩物可通過環保的方式進行處理後變成有機肥料。也就是說,無論家裡多少人如廁,都不需要一滴水,也不會產生一滴廢水!用了十多天了,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張世蓉介紹。
  • 到底是誰發明了抽水馬桶?由此我們發現了如廁的英文表達來源
    Crapper)的人發明抽水馬桶。不過確實有一個叫託馬斯·克拉珀(Thomas Crapper)的人,在抽水馬桶發明兩個多世紀以後,對抽水馬桶做了許多改進。他因改進抽水馬桶和馬桶零部件,促進現代室內衛生管道的改良而聞名,此外,馬桶發明家的名字似乎總和如廁的英文表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焚燒馬桶:如廁後一鍵燒便,還能做肥料
    焚燒馬桶:如廁後一鍵燒便,還能做肥料 由荷蘭公司發明的焚燒馬桶
  • 平房區如廁安全有人管,有的地區還用上了移動馬桶
    記者採訪發現,平房區居民的如廁安全工作得以落實,有些地方的工作甚至細緻到給居家隔離人員配發移動馬桶。西三旗為居家隔離人員配備移動馬桶西城天橋:公廁一天消殺6遍老張介紹,家門口的這個公廁兩年前安裝了空調海澱西三旗:移動馬桶送隔離人員家中平房區內沒有私人廁所的居家隔離人員怎麼辦?海澱區西三旗街道給出了答案。那裡給返京復工隔離人員配送了70套移動衝水馬桶,為他們解決如廁難問題。
  • 將1億元的馬桶送上天!美國為何要花這麼多錢來打造一個馬桶?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研發的「天鵝座」補給飛船成功地在維吉尼亞州的飛行基地發射升空按照原計劃,天鵝座飛船應該在9月29日就發射升空,但由於NASA飛行基地出現了天氣原因,發射計劃向後延遲了兩天。到了國慶當天,天鵝座飛船又因為地面系統軟體的原因而暫停發射任務,任務繼續延遲一天,最終在10月2日成功發射升空。
  • 史上最貴的馬桶上天,網友:祝太空人們如廁愉快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把一個價值2300萬美元(人民幣約1.6億元)的太空馬桶送上國際空間站,引起了航天迷的關注。據悉,該馬桶甚至可以將尿液回收轉為飲用水,其將從太空人的如廁體驗中獲取經驗,以便未來在載人登月的計劃中採用。
  • 焚燒馬桶 如廁後一鍵燒便 還能做肥料
    焚燒馬桶如廁後一鍵燒便 還能做肥料 陳根
  • NASA 最新發射的黑科技馬桶造價 1.5 億!這下太空人們如廁體驗更好了
    其實,這個全宇宙最昂貴的馬桶代表了 NASA 地外盥洗設備的最新技術進展,而且男女皆可使用。1.5 億,天價馬桶貴在哪?早在 2015 年底,NASA 就開始了「天價馬桶」的採購計劃,「天價馬桶」集成和國際空間站應用計劃也是在 2015 年就開始了。
  • 最昂貴的太空馬桶問世,暗藏黑科技!
    而隨著下一次 SpaceX 的載人飛行,空間站的人口將從 6 人增加到 7 人,商業載人航天也呈現出常態化趨勢,太空馬桶的使用頻次隨之增高,太空人們在太空計劃中通常要執行數十天乃至數月的任務,如廁問題是剛需中的剛需。那麼太空馬桶是怎麼工作的呢?衝水當然是不可能的,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太空馬桶利用的是強勁氣流吸力,將尿液和糞便從身體中抽離並吸入適當的容器中保存處理,防止滿天「飛翔」。
  • 科技+設計:太空馬桶「上新」貼合女性需求
    比賽要求,設計出的馬桶需要符合「男女通用」「體積小」「水循環利用」「微重力環境使用」等要求。這款新馬桶將為2024年即將重返月球的太空人,尤其是女性太空人做好生活上的準備。這款新馬桶的名字是「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 」,重 45 公斤,高 71 釐米,以鈦合金為材質通過3D列印完成。它比目前空間站所使用的俄羅斯生產的馬桶體積小了 65%,重量輕了 40%,更適合狹小空間的使用。
  • 中國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員,落地後就銷聲匿跡,原因令人心疼
    我們國家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很多航天員成功升空,這些人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讚美,但是我國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員卻在落地後就銷聲匿跡,其中真相讓人感到心疼。我們國家也為登陸月球做了很多準備,比如培養多個航天員,準備登月物資,建造載人飛船等等。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而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的神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然後成功落地,受到了人們的尊重。也給我國的月球之旅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意義。
  • 電視劇<窮爸爸富爸爸>一部留學生「陪讀爸爸」的辛酸史
    在五六年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窮爸爸富爸爸>,講述的是李立群飾演的趙一本的女兒到澳大利亞留學,寄宿在在澳洲成長的臺灣後裔祝美杉家裡,因為趙一本是一家公司老總,所以無法到澳洲陪讀,於是指定祝美杉作為他的孩子的監護人。
  • 中國航天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奮鬥史,為了夢想奮鬥吧
    2003年10月15日對中國航天史意義重大,駕駛著「神舟五號」飛船的楊利偉從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到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讓國人的航天夢從此開啟了星星之火。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秒,神舟七號升空了,載著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位英雄航天員,讓中國人再次圓夢。
  • 新型太空馬桶亮相 可進入人體自動「打包」糞便
    新型太空馬桶亮相 可進入人體自動「打包」糞便 2008年11月06日 11:09 來源:廣州日報 發表評論   用於神六、神七的太空馬桶不僅動輒耗資上千萬元,而且結構複雜、體積龐大,而「採挖式」太空馬桶造價僅需1萬元,體積、重量卻不足「傳統」馬桶的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