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構建新型光學腦—腦接口 信息傳遞速率達到4.1比特/秒

2020-12-01 中國微山網

埃隆·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曾引發刷屏。如果不只讓腦機相連,而直接實現腦與腦的信息傳輸,又會怎樣?科技日報記者24日從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羅敏敏實驗室利用光纖記錄和光遺傳學激活技術構建了一個光學腦—腦接口,在兩隻小鼠間實現了高速率的運動信息傳遞,從原理上驗證了腦—腦接口跨個體精確控制動物運動的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上。

「近幾年有研究展示,可從一隻動物大腦皮層中提取電生理信息,解碼後通過電刺激或經顱磁刺激技術刺激另一隻動物大腦皮層,從而提出腦—腦接口的概念。」該研究第一作者盧立輝介紹。

但此前腦—腦接口信息傳遞速率非常低——僅0.004—0.033比特/每秒,這是制約腦—腦接口發展的最主要瓶頸。主要技術障礙是傳統的腦—腦接口需要長期腦電多通道記錄,技術難度大,腦電波記錄難以精確解碼等。

這項研究基於該實驗室此前研究發現,腦幹未定核神經元活性可預測動物運動速度。研究人員利用了光纖記錄和光遺傳學技術,以及可精確預測和調控動物運動速度的神經環路。他們用光纖記錄系統從一隻鼠的腦幹未定核神經元中提取運動信息,對神經元活性信號解碼,再通過光遺傳學刺激傳遞給另一隻鼠的腦幹未定核神經元。

「這個基於光學記錄和刺激的腦—腦接口實現了動物的高度同步化運動,信息傳遞速率達到4.1比特/秒,比之前同類研究高2—3個數量級。」盧立輝說。

據介紹,這種新型腦—腦接口的優點在於,可穩定記錄有相似功能的特定細胞類型的神經元活性,信噪比高,相對容易操作,而且避開多通道記錄的技術挑戰,降低了神經信息解碼難度。(記者劉園園)

相關焦點

  • 利用類腦器件高效處理神經信號,構建新型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構建了高效智能的腦電神經信號處理系統,演示了大腦癲癇狀態的識別,實現了93.46%的高準確率,並將系統功耗降低了400多倍。基於憶阻器陣列神經信號分析系統的新型腦機接口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 Neuralink、BrainCo、Neuracle等公司都積極投入實用化腦機接口的研發。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將大腦發出的動作或言語意圖翻譯為控制指令,從而幫助運動、語言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外部設備 如何讀懂大腦神經信號 人的大腦是一個高度複雜信息處理系統,它由數十億的神經元通過相互連接來進行信息交流,以整體協調方式來完成各種各樣的認知任務。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科學家發現,當人的大腦在進行思維活動、產生意識或受到外界的刺激(如視覺、聽覺等)時,伴隨其神經系統運行的會有一系列電活動,從而產生腦電信號。
  • 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 立足前沿,探秘人類「神經密碼...
    會議期間,幾位專家移步到距離會場幾百米之外的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教授向專家們介紹了研究院剛剛建成的光學成像平臺實驗室。落戶未滿周年的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發展前景就像神奇的腦空間:對人類大腦意識和思維的神經基礎的研究突破會帶給人類更多可能;而它所在的蘇州,因創新因子的活躍奔湧,也會促進科學家們在這裡早日找到打開「腦洞」的前沿新技術。
  • 我國科學家領銜 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領銜 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即腦網絡組圖譜。該項研究的最新成果——全腦精細分區圖譜及其全腦連接圖譜在國際學術期刊《大腦皮層》上在線發表。
  • 腦科學「從軍」會帶來什麼?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新型生物傳感器研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新型可穿戴智能防護裝備等,科學家可望在未來全面提升軍事人員的健康防護水平、增強軍事認知效能,打造「超級戰士」。以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為例,其啟動的眾多項目之一,就旨在研究「神經重播」在形成記憶與回憶過程中的作用,從而幫助人腦更好地產生學習記憶能力,更快地掌握軍事訓練技能。
  • 島津「運用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對腦功能進行深入研究」
    而fNIRS:(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是近年來日本發明的新型腦功能測量手法。它可以通過生物體穿透性高的近紅外光譜對腦功能進行無侵襲性測量。其原理是通過三個特定波長的近紅外光來測量大腦皮層的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以及總血紅蛋白的含量,從而表徵大腦在接受外界刺激或思維過程中不同區域的反應和功能表達。
  • 腦控萬物,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該視頻其實來自於一家中國的腦機接口公司 強腦科技(BrainCo)。最近,這家由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研究員所組建的創業公司,也正式基於腦控萬物的構想,發布了BrainOS腦機接口人類大腦智能作業系統。中國團隊做的腦機接口,和馬斯克有什麼不同?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可被分為兩類。
  • 腦控萬物 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而根據系統與人腦的連接方式,又可被分為有創和無創腦機接口兩種類型。像前文提到的Neuralink公司,正是採用了有創腦機接口技術。該技術需要將電路、晶片通過開顱手術等方式植入人腦。△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這一技術的優點是能夠直接從大腦皮層獲取信息,避免神經信號因顱骨阻隔而衰減。缺點也顯而易見:開顱手術仍存在風險,且植入的電極在一年後就會被疤痕組織所包圍,影響神經信號的傳輸。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心和理解腦科學研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的一群腦神經科學家合力撰寫了一本科普圖書《大腦的奧秘》,幫助讀者去探尋腦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認知研究所(簡稱「腦所」 )和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新成立的腦信息中心(簡稱「中心」),同時也是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在深圳建設的分中心,就正是一支孜孜探索這些問題答案的腦科學交叉研究團隊。
  • 國產「腦控機器人」走向家用,填補腦機接口商業化應用空白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使得人可以直接通過腦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目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日益成熟,曾經只存在於科幻作品當中的「腦控機器人」正在走出實驗室,進入尋常百姓家。
  • 「垂直結構」新型類腦視覺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傳統機器視覺採用攝像頭和計算機的組合架構,雖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人類視覺系統部分功能的模擬,但是要想達到能與人類視覺系統相比擬的高效信息處理能力,仍面臨很大的挑戰。與此同時,繆峰團隊也一直探索憶阻交叉陣列的應用領域,首次利用憶阻交叉陣列構建了一個神經網絡系統,用於核心信息處理單元,實現了具有一定自適應能力的智能小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 中國啟動腦成像工廠:工業化方式繪製腦圖譜數據
    美國西雅圖艾倫腦研究所的科學家曾紅葵(音)表示,「這種工廠化的研究規模將極大地加速腦科學的發展」。大腦內部的神經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如何才能看到這神秘的腦神經網絡?科技日報記者來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讓專家為讀者詳解如何讓人「腦洞大開」。
  • 我們用類腦科學和AI黑科技幫助人類實現「第二人生」
    2019年10月,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科學家首次成功向鳥類的大腦植入記憶,讓鳥類在無教導的情況下學會唱歌。2020年3月,北京腦中心建立新型腦-腦接口:實現「阿凡達」式的跨鼠遙控。利用光纖記錄和光遺傳學激活技術構建了一個光學腦-腦接口,並且在兩隻小鼠間實現了高信息傳遞速率的運動信息傳遞。2020年5月,馬斯克在採訪中談到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他表示將在一年內植入人腦,且排異機率非常小。原則上,該設備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甚至可以做到記憶的複製與移植。
  • 我們用類腦科學和AI黑科技幫助人類實現「第二人生」!
    在此之後,針對腦機接口(BCI)技術的研究開始出現。1970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組建團隊研究腦機接口技術。1998年,神經科學家PhilKennedy研究出了一種名為親神經電極的技術,讓電極長時間植入人腦,讓腦機接口有可能從實驗投入實際使用。並通過植入電極,實現了讓一位曾經是植物人的癱瘓患者可以用意識打字。
  • IEEE彙刊報導ERP控制信號的腦-機接口系統
    IEEE彙刊報導ERP控制信號的腦-機接口系統 2018-05-02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可見光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傳輸速度可達50G/秒
    聯播快訊: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測試認證,我國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專家利用LED燈光線可完成水下等特殊條件的信息高速傳輸,速度達到50G比特每秒。  什麼是可見光通信?
  • 美國DARPA斥巨資研製腦—機接口,欲打造「超級士兵」
    DARPA擬通過腦—機接口設備打造超級士兵。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下屬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向科學家提供資助,支持他們利用基因編輯、納米技術和紅外光束等技術以及工具,研製出更高效的、非侵入的腦—機接口設備。士兵可以佩戴這些設備,將他們的大腦信號轉化為指令,讓其可用思維控制武器。比如,用一閃念將無人機機群送入空中;或者將圖像從一個大腦發送到另一個大腦等。
  • 「不死之腦」與腦移植,換腦能否幫我們實現永生?
    據考古學家推測,很可能是古時候的巫師給病人做手術,來驅趕精神病人腦中的邪靈。腦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器官,如果出現了疾病,問題就非常嚴重了。腦到底是怎麼工作的?我們來了解一下腦的基本結構。腦的外形像一個核桃,表面有很多溝回。腦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一般認為神經元的作用更加重要,因為它可以傳遞信號。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在「類腦模型與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方向,中心在介觀和宏觀水平對光學和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全腦聯結組分析,研發多感覺模態感知和能準確辨認圖像、語音並理解語義的信息計算模型。面向國際腦空間信息研究的前沿,適應國家腦科學研究發展戰略,以發展世界領先的、面向全腦連接圖譜測繪研究的腦空間信息技術為目標,發展了以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MOST)系列技術為核心,涵蓋全腦樣本標記和處理、全腦光學成像、海量腦圖像處理和分析等多學科交叉的全腦網絡可視化完備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