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多年以後也會變成一個死球,這個過程的演化需要10-20億年

2020-12-05 菜葉視頻

地球我們人類的家園,它現在已經46億歲了20億年以後66億歲,真的不敢想像,46億年前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裡誕生了。

二十億年前我們的地球進化出了生命,二十億年以後呢?

地球以後溫度會不斷地升高,直至地球上再無海洋,不過這個過程的演化需要10-20億年,到時候地表溫度將達到100℃以上,氧氣越來越少,到處充斥著水氣,太陽變得越來越紅,越來越熱,越來越大,如果你身處那樣的環境下抬頭看太陽,將比現在亮得多。

四周瀰漫著滾燙的水氣,根本見不到稍微大一點的植物了,更別提動物,只有在極深的洞穴中或許存在一些生物,但也只能是苟延殘喘。

不過到了28億年後,即使是生存能力再頑強的生命也將面臨滅絕,地球生命時代終結。

經過我們人類的主觀意識測試的結果來說,太陽還能夠存活50億年。而在這51年當中,我們地球都能夠接受到太陽照射,所以說,地球還能存活50億年。但是問題是我們普通人類才能活100年。

個人猜想:人類不斷地開發地球資源,大概幾千年以後,地球能源終將枯竭,人們不得不大量使用核能源,隨著地球的植皮的破壞,氣溫不斷升高,冰川融化,海水水位升高,淹沒部分陸地!人類的生存空間減少。

可能到那時別的新球已替代地球了。不管以後地球變成啥樣,我還是希望人類時刻重視環保,愛護我們全人類的家園。

文章來源:菜葉網

相關焦點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恆星的起源最初是源於一團質量很大、分布面積也很大的星際雲,在引力的作用之下,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步演變成了一顆恆星。當然,星際雲在演變成恆星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大小的原恆星,而太陽就屬於黃矮星。 科學家普遍認為,黃矮星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這個階段算是恆星的壯年。而通過推算,目前太陽大概已經46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大概還有50多億年的時間就要步入老年了。
  • 現在地球45億歲,那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地球正在發生巨變
    造山紀的地理環境造山紀,顧名思義,在這個時期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我們知道,地球形成於45億年前,在剛形成的時候,地球呈熔巖狀,地球上的水都以水蒸氣的形式徘徊在地球周圍,由於地球引力的存在,水蒸氣才沒有飄向太空。後來,地球逐漸冷卻,水蒸氣才凝結成雨滴,以雨的形式落在地面。早期地球並沒有所謂的坑,和山脈、平原,而是只有一個大陸,也只有一個海洋。
  • 地球生命、人類和文明的起源、發展演化過程
    宇宙誕生了約138億年,儘管太陽和地球誕生只有約46億年,但是大概在100億年前宇宙的演化已經為太陽和地球誕生提供了物質條件。>太陽和地球的產生為生命演化提供了可能性。,逐漸演化產生原核生物;3.化學進化的時間大概10億年,直到後來細胞生物出現。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在距今大約40億年前,但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生物是人類的祖先,這是因為當時的細菌可以隨意交換基因。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生命剛剛誕生不久,還沒有完整的形態,身體內的基因隨時會流浪,所以當時的海洋相當於大型的基因粥。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人類不止一個遠古祖先,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地球生物是一步步演化而來的,在每一個階段,人類都有不同的祖先,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類的祖先分別是什麼。人類的海洋遠古祖先人類最原始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細菌。在距今大約40億年前,但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生物是人類的祖先,這是因為當時的細菌可以隨意交換基因。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luca」,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在距今大約40億年前,但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生物是人類的祖先,這是因為當時的細菌可以隨意交換基因。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生命剛剛誕生不久,還沒有完整的形態,身體內的基因隨時會流浪,所以當時的海洋相當於大型的基因粥。
  • 太陽變成紅巨星還有50億年,地球卻挺不過10億年,怎麼回事呢?
    根據科學家的測算,我們的太陽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度過了50億年,其核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氫的核聚變,向外發出光和熱,我們地球依賴太陽提供的能量,保障了地球億萬生物的繁衍生息。太陽質量約為2*10^30千克,是一顆黃矮星,據預測,再過40億年,太陽將演化到恆星主序期的末期,內核部分的氫聚變逐漸停止,而表面的熱核反應仍在持續,恆星內核開始收縮,向外的輻射壓進一步加大,超出了向內引力的大小,體積會逐漸膨脹,同時釋放大量能量,成為紅巨星。之後,恆星內部由於內核的收縮,壓力和溫度進一步加大,開始進行氦的核聚變反應。
  •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誕生之初!
    地球並不是憑空而來,萬物的形成總需要一個過程,地球也不例外。下面就跟奎哥一起來看看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吧。在宇宙之中,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布滿了氣體和塵埃的混合物,這些不發光的星際塵雲, 就是形成恆星的基本材料.
  • 為什麼地球上的溫度會隨著太陽的演化而發生改變?
    既然太陽擁有1.392×10千米的直徑,以及2×10千克的質量,那就說明了太陽會在其生命周期中,經歷一顆普通恆星需要經歷的4個主要演化階段:第一階段:在太陽進入主序階段之前的大約5000萬年,一個氫分子雲在發生坍縮之後,形成了太陽的雛形。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也就是說一個3397公裡半徑火星壓縮為0.9毫米半徑的球,就成了黑洞。如果是火星接近地球,當然會碰撞,也是驚天動地的。45億年前地球形成初期,就是因為一顆火星這樣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碰撞,撞歪了地球自轉軸,撞出了一個月亮。正是這一撞才給地球孕育生命創造了條件,這是題外話,在此不展開說。
  • 未來地球的命運將如何?其實主要取決於太陽的演化過程
    118種元素指的就是原子核內分別含有1-118個質子,例如氫原子核內就含有一個質子,同時含有一個中子和兩個中子的時候分別是氘、氚同位素。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由一個無限緻密的奇點暴漲經過不斷的膨脹,形成今天930億光年直徑的可觀測宇宙,從奇點暴漲質子和中子開始出現,可想而知最先形成的元素就是簡單的氫原子、氦元素、鋰元素等等。
  • 氧氣,從毒性氣體到有用氣體:前40億年地球氧氣演變史
    幾乎一直到35億年以前,整個地球上都是沒有氧氣的,從3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演化出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藍藻(又稱藍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利用光照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但是會釋放出一種副產物:氧氣。
  • 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太陽系的第二恆星嗎?
    那麼,木星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來熱嗎?10億年後,木星會變成恆星,讓太陽系變為雙恆星系統嗎?在太陽中,氫核聚變並非發生在所有地方,僅在溫度達到1500萬度、壓力達到2500億個地球表面大氣壓的核心區域才能進行。只有當溫度和壓力足夠高時,氫原子核才有足夠高的能量和概率發生碰撞,從而結合成氦原子核,並產生能量。
  • 地球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滅亡:太陽演化
    地球有朝一日會滅亡嗎?答案是必然的。地球末日的版本有很多,諸如星球撞擊,遭遇高級文明攻擊,甚至是被黑洞吞噬......然而,這些都是可能性事件,唯獨有一種是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太陽演化而來的末日。現階段,太陽每秒鐘燃燒掉的氫達到了驚人的6億噸,通過氫聚變為氦的過程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
  • 超算「天河二號」發現5億年前的地球物種演化秘密
    即使是最資深的古生物學家,對地球的歷史也知之甚少。在化石記錄殘缺不全,測年技術又不夠精確的情況下,我們想要弄清楚數億年之前發生的事件是極其困難的。即便如此,對地球生物演化過程的探索仍然吸引著古生物學家,尤其是生物複雜性迅速發展和幾次物種大滅絕等獨特時間點,例如古生代的二疊紀和寒武紀。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我們可以問一些關於宇宙的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讓我們超越人類的極限,而且會超越地球上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會變熱,核聚變的速度會加快,最終輸出的能量會達到地球海洋沸騰的程度。再過10億或20億年,這可能會使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湮滅。圖註:該插圖是對HD 189733 b的描述,一個被它的母星吞噬的行星。
  • 在地球生活了6億多年,再生能力逆天
    地球上很多動物都有再生能力,比如蚯蚓。當你將蚯蚓身體一刀兩斷的時候,這兩段身體過些時候就會變成兩條蚯蚓。可是,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的動物即使被切成碎末,仍然能夠完成再生,每一個碎片都能成長為一個新的個體。如果你覺得不過癮,把它搗爛,用不了幾天它們又會組合成小海綿繼續生長。其再生能力之強簡直讓人不寒而慄。這種動物就是海綿,一種在地球上生存了6億多年的動物。海綿的體型多樣,大的有幾十公斤,小的只有幾克。
  • 我們是如何從魚變成人的?90載化石研究探索5億年生命演化奧秘
    先驅楊氏魚夙興夜寐還原模糊標本主展廳肉鰭魚類展區裡,一塊約2釐米的頭骨化石,來自距今約4億年的先驅楊氏魚。在它的一旁,一個高約50釐米的蠟質頭骨模型,清晰展現了它放大20倍的樣子。中國古動物館供圖20世紀中期,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學院派高手雲集,並有名為「手工斷層掃描」的技術,可以在沒有CT技術的時代放大化石內部以便研究,但是需要大量時間來製作模型。1980年,張彌曼帶著自己從雲南泥盆紀地層找到的魚化石遠赴瑞典。
  • 20億年地球後會變成金星?35億年火星前有生命?旅行者2號的命運?
    一,若人類文明不做幹預,20億年之後地球會演變成當下金星的狀態。地球適合人類文明居住,是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適宜生命生存在的宜居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20億年後地球將位於太陽系宜居帶之外,變成當下金星的狀態。
  • 地球轉了46億年,它是不是一個「另類」的永動機?
    顧名思義,永動機指的是能夠永遠運動的機械裝置,講的科學一點就是一種不需要外界輸入能量或者只需要一個初始能量就可以永遠動下去的機器,它不用消耗任何能量就可以永遠對外做功。地球是由原始太陽星雲演化而成的,而此前原始太陽星雲處於不斷旋轉狀態,演化出地球之後便把一部分角動量繼承給了地球,於是地球就開始轉動起來了,再加上太空中沒有空氣阻力阻礙地球的運轉,所以它才能一直維持到今天。另外,地球在長時間的運轉過程中並沒有對外界做功,這也不是永動機的特點。同時,地球在受到月球潮汐的影響下運轉速度逐漸變慢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