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深邃的太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藍色。但理智告訴我們這是錯的,我們往往也承認這一點。宇宙到底是什麼顏色的?白色?綠色?黑色?或者是紅色?
宇宙顏色是指所有發光體發出的光線。整個宇宙的可見光光譜應該是所有星系光譜的綜合,星系的可見光光譜就是所有恆星的可見光光譜的綜合。這麼說來,宇宙的顏色應該是白色的。但是我們知道,恆星可見光的顏色會由於年齡和溫度的不同而產生紅黃藍色的不同。因此,宇宙不會是白色的。
它的顏色究竟是哪一種,到現在還僅僅是一個推測而已。
在美國天文學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兩位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通過分析20萬個星系所發出的光譜推測,宇宙呈現出的顏色應該是米色。但他們嫌這一說法不夠確切,於是便邀請科學界的有關專家來為宇宙顏色命名。據介紹,共有300多位科學家傳來了電子郵件,其建議真是五花八門,包括:「大爆炸米色」「銀河金色」「宇宙土色」「天文杏仁色」等等。最後,「牛奶咖啡色」脫穎而出,成為獲選者。於是,牛奶咖啡色就成了一部分人心目中的宇宙顏色。
但是,另外一些科學家並不贊成這種說法。他們提出,宇宙空間極為廣闊,並不是人類所能想像出來的。也許只有站在宇宙之外,才能真正看清楚它的顏色,所以「宇宙是牛奶咖啡色的」這種觀點並不嚴謹。
「宇宙本來顏色」是什麼?對人眼來說,當然是黑色的了。2.7K的微波背景輻射在可見光波段基本上是零,剩下一切發光體的所有光「平均」起來也不夠讓人眼感受到的--畢竟,已知宇宙已知的宇宙是 99.9999999999999999999958%空的(不過樂觀主義者可以說它是0.0000000000000000000042%滿的)。
但是這樣太無聊了。如果我們不考慮那些黑暗,只把宇宙中所有的光加起來,那麼這些光的平均波長是多少呢?
2002年,幾個天文學家在做星系光譜分析的時候決定順便幹這麼一回,他們綜合了手頭大約20萬個星系的資料,算出它們的平均值是#FFF8E7,大約是一種淡淡的米黃色。
就是這玩意兒。(因顯示器差異,具體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他們對這個顏色搞了一次徵名,得票最高的是CappuccinoCosmico,但論文作者更喜歡CosmicLatte。據說這名字是提名人在星巴克看報的時候想出來的。
但2002年,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分析澳大利亞星系紅移巡天天文望遠鏡得到的200000個星系,認為宇宙是淺綠色的,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一片黑幕中鑲嵌著點點晶瑩的亮色.以醇酸樹脂所制的色譜為參照的話,這種顏色似乎介於墨西哥薄荷、碧玉翡翠和香格裡拉絲綢的顏色之間.
然而,在美國天文學會公布這一結論幾周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在計算中犯了一個錯誤,宇宙實際上是一種比較沉悶陰暗的褐色.(但還是需要強調,這只是宇宙發光體的平均顏色,不是真正的宇宙顏色,你肉眼是看不到這玩意兒的。在沒有大氣層的星球上,你看到的宇宙幾乎肯定會是黑色的--而冥王星的天空當然也是黑的)
雖然是比較沉悶陰暗的褐色(目前看起來是這樣),但這絲毫不影響人類對頭頂這浩瀚無垠的宇宙長河的思考和探索。
從古代原始人偶然抬頭望向宇宙的那一刻,探索宇宙的種子便已經種進了人類的骨髓中,每當想起頭頂的神秘空間,總能讓人血液沸騰,總能讓人心生對其探秘的無窮好奇心,而這,或許是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根本區別之一。
就像在劉慈欣的經典小說《朝聞道》中排險者所說的那樣,「最後,當生存問題完全解決,當愛情因個體的異化和融和而消失,當藝術因過分的精緻和晦澀而最終死亡,對宇宙終極美的追求便成為文明存在的惟一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