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頻率補償:如何使用米勒電容進行運算放大器補償

2021-01-14 EEToday電子頭條

Sergio Franco

之前的文章討論了運算放大器頻率補償和一種通過並聯電容的補償方法。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頻率補償技術稱為米勒頻率補償,將在本文中進行介紹。

什麼是米勒補償?

米勒補償是一種通過電容C f穩定運算放大器的技術,電容C f以負反饋方式連接在一個內部增益級(通常是第二級)上。

利用米勒補償

使用圖1的電路的PSpice得到圖2的幅度/相位圖,顯示出存在C使極點頻率分裂。具體地,C f的值越高,極點頻率之間的距離越遠,因此相移的中頻區域越寬,接近-90°。

圖1.PSpice電路繪製不同米勒補償量的開環增益幅度和相位。

圖3提供了交叉頻率區域的擴展視圖,以便於對相位裕度進行可視化估計。給定一條幅度曲線,(1)我們確定其交叉頻率X上與0dB軸位置上,(2)然後我們轉向下面的相應的相位曲線,(3)最後我們讀取右邊的相移φx。然後,相位裕度φm= 180°+ φ X。例如,對於C= 8 pF,對應於Cf=0曲線後的第四象限,估計φX≈-120°,所以φm≈60°。

相反可以直觀地對給定的φm所需的Cf值進行粗略估計,然後通過PSpice的試驗和錯誤的方法對Cf進行改進。例如,對於標誌著交流峰值開始的φm≈65.5°,上述程序得出Cf=9.90 pF。相應的極頻率測量為63.4Hz和12.2MHz。

圖2.補償電容Cf的不同值的圖1電路的幅度/相位圖:0、1 pF、2 pF、4 pF、8 pF、16 pF和32 pF。

圖3.圖2交叉頻率區域的擴展視圖。

採用圖4的PSpice電路與Cf= 9.90 pF來提供米勒補償,我們得到了圖5中曲線圖,所有曲線圖均不存在峰值!

圖4 PSpice電路用於繪製由R4確定的20dB步長的閉環增益。

圖5.米勒補償後圖4的PSpice電路的階躍響應,Cf= 9.90 pF。

電容的米勒效應

在前一篇關於頻率補償的文章中,我們發現製作第一極點需要數十 納法的並聯電容。另一方面,米勒補償只需要皮法。米勒效應告訴你答案。米勒效應是指當電容器從輸入端連接到具有較大負增益的放大器輸出端時,等效電容的增加。對於電容情況,該概念在圖6中示出。

圖6 說明電容的米勒效應。

響應施加的電壓v,如圖 6(a)所示,電容器C響應電流i=C*dv/dt。如圖 6(b)所示,如果我們現在將相同的電容器C以反饋方式連接到帶增益的反相電壓放大器上,那麼電流將變為

公式1

米勒電容

等式1中的量C M被稱為米勒電容,計算如下

公式2.米勒電容

換句話說,反饋電容C反射到輸入端乘以1 + a v。這使得用相對較小的物理電容器合成大電容成為可能。參考圖4的PSpice電路有

通過R 1的總電容是Ctotal=Cm +C1= 2.51 nF的,所以主極點頻率為1/(2πr1Ctotal)=63.4H在,與通過pspice測得的值一致。本文對極點分裂的系統分析表明,採用米勒補償後,新的極點頻率與原f1和f2近似相關。

公式3

其中 1 = 1/(2πR1C1)和 2 = 1/(2πR22)。由於 2(new)與 1(new)是成反比,正比於第二級增益Gm2R2。很明顯,較大的該增益是對於給定的較寬的極分離 。這是非常理想的,因為具有足夠高的增益,所需的C f對於給定的相位裕度可以保持足夠小(不超過幾十皮法),因此它可以在晶片上製造。此外,較小的C f,運算放大器動態特性越快,因為開環帶寬、轉換速率和全功率帶寬都與C f成反比。

比特

第一款採用全補償的集成電路(IC)運算放大器是古老的μA741運算放大器(Fairchild Semiconductor,1968),它使用30 pF片上電容進行米勒補償。PSpice中可用的μA741宏模型的開環增益特性如圖7所示。

圖7繪製μA741運算放大器的開環增益a。

振幅曲線在 X = 888.2kHz處穿過0dB軸,其中Ph [a] = -117°,相位裕度φm≈63°。μA741在有第二極 f2 = tan(φm)X = 1.743MHz。

在μA741出現之前,所有IC運算放大器都必須由用戶進行外部補償。一種流行的無補償μA741是LM301(美國國家半導體),它為用戶提供三種補償選項,以滿足不同的目標:單極補償、雙極補償和前饋補償。 儘管與LM301相比,μa741提供的補償靈活性要小得多,但mA741卻在飛速發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許多用戶在沒有徹底了解其內部工作原理的情況下解除了提供外部補償的任務。

相關焦點

  • 如何使用並聯電容來實現運算放大器的頻率補償
    打開APP 如何使用並聯電容來實現運算放大器的頻率補償 EEtoday 發表於 2020-11-19 17:56:58 在最近關於運算放大器頻率補償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頻率補償的概念是什麼以及如何評估示例電路的穩定性。
  • 三極體放大器之米勒效應
    一:三極體共射級放大電路三極體共射級放大器是最常用的放大器電路,共射級放大電路如下:1)第一項gmRL就是直流電壓增益2)第二項是由rΠ、rx與Rs帶來的電壓衰減(分壓)3)此傳含有一個右半平面零點,頻率點位於gm/Cμ,此頻率點頻率甚高,遠遠大於三極體的wT,因此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忽略此高頻零點
  • 基於NE5534運算放大器的頻率補償電路設計
    本次設計是在詳細分析所給模擬模塊與設計任務的基礎上,採用NE5534運算放大器作為核心晶片來構造頻率補償電路從而達到頻率補償的作用的。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補償電路由放大電路以及兩個慣性環節構成,通過並聯補償的方式用一個加法器將三部分相加即可將頻率拓展至100kHz並且達到設計的要求,最後通過一個反相放大器進行信號的放大使幅度達到要求。
  • 考量運算放大器在Type-2補償器中的動態響應(二)
    運算放大器中的兩個極點為了穩定運行,運放設計人員實施所謂的極點補償,包括在低頻放置一個極點,使放置第二高頻極點前在頻率fc處的增益下降到1(0dB),通常在2fc.。
  • 如何高效選擇和使用精密運算放大器
    本文將介紹各種精密運算放大器的作用和細微差別及其設計考慮因素,然後,以 Analog Devices 的解決方案為例,運用這些設計考慮因素來說明如何選擇並有效應用精密運算放大器。 精密運算放大器的作用 設計人員之所以傾向於使用具有較低精度運算放大器的大規模 IC,主要是因為只需「校準」運算放大器的缺陷,即可確保傳感器通道的性能。
  • 應該如何才能處理振蕩運算放大器
    打開APP 應該如何才能處理振蕩運算放大器 發表於 2019-08-25 10:08:33 鑑於反饋通路中相移(或者稱作延遲)引起的諸多問題,我們一直在追求運算放大器的穩定性。
  • 究竟運算放大器帶寬如何選擇
    幾乎所有互阻抗放大器電路都需要一個與反饋電阻器並聯的反饋電容器 (CF),用以補償放大器反相節點的寄生電容,進而保持穩定性。 圖 1:反饋電容器 CF 可補償光電二極體接點電容及運算放大器輸入電容 有大量文章都介紹了在使用某種運算放大器時應如何選擇反饋電容器,但我認為這根本就是錯誤的方法。
  • 跨導放大器實現電流模式積分單元
    1 電流模積分器原理  運算跨導放大器(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tier,OTA)是通用性很強的器件。它在增益可控放大器、濾波器和電流模式的模擬信號處理系統中應用非常廣泛。
  • 老工程師教你如何「馴服」振蕩運算放大器
    YY9ednc如果受反饋網絡電阻影響的運算放大器輸入電容(加上一些雜散電容)形成的相移或者延遲過大,則簡易非反相放大器便會不穩定,或者出現大量過衝和振鈴。您可以通過減少該節點的雜散電容來獲得一定的改善,其可以最小化這種連接的電路板線路面積。使用某個特定的運算放大器時,輸入電容(差分電容+共模電容)為固定值—您會受到它的束縛。
  • 乾貨 | 米勒效應雜談
    如果我們不知道該電容器C1的電容量,由電流表測量出的電流大小和信號源V1兩端電壓我們也可以計算出電容C1的容抗,進一步由信號源V1的頻率和容抗再計算出電容量。如果電路中接入一個直流電源會如何?請看圖(02)仿真結果。
  • MOS開關的米勒效應
    米勒效應,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密勒效應(Miller effect)是在電子學中,反相放大電路中,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或寄生電容由於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輸入端的電容值會擴大1+K倍,其中K是該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雖然一般密勒效應指的是電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輸入與其它高放大節之間的阻抗也能夠通過密勒效應改變放大器的輸入阻抗。
  • 技術文章:為什麼放大器壓擺率會受到輸入端大信號的限制?
    上一篇《計算放大器電路的大信號帶寬就用壓擺率|LTspice一條指令輕鬆解鎖》一文,收到幾位工程師的留言「如何分辨大、小信號?」這個問題是根據工程經驗來區分,通常將峰峰值小於100mV的輸入信號完全視為小信號進行處理,而在峰峰值大於等於100mV的輸入信號的處理中,按照輸入大信號分析壓擺率的限制。
  • 利用獨特補償技術駕馭大帶寬電壓反饋運算放大器
    對直流耦合脈衝放大器來說,設計人員要想獲得高壓擺率和低噪聲,通常就必須採用增益帶寬極高、非單位增益穩定的電壓反饋運算放大器。這類運放由於其內部補償電容較低,因此獲得了「非完全補償(decompensated)」的綽號,並可以提高壓擺率,同時,由於其輸入級跨導gm較高,因此可以實現超高增益帶寬,並降低輸入電壓噪聲。
  • 運算放大器驅動容性負載要考慮的穩定因素
    為了避免因輕負載而犧牲性能,大多數放大器在內部都沒有經過大量的容性負載補償,因此必須使用外部補償技術來優化那些必須處理運算放大器輸出端的大容性負載的應用。典型應用包括採樣保持放大器,峰值檢波器和驅動未端接同軸電纜。
  • 比較器和運算放大器有什麼區別
    比較器和運算放大器是模擬電路設計中經常使用的電路,常用於模擬IC的基本電路中,例如:電流鏡電路、恆流電路和運算放大器電路。   答案是:   (1)比較器用於開環控制。   (2)運算放大器基本上用於反饋控制。   這就是比較器和運算放大器之間的差異。   對於運算放大器,基本上使用反饋。因此,考慮到穩定的操作,通常兩級放大+相位補償是基本的。這是因為每個放大階段的相位通常約為90°,第二階段的相位通常為180°。
  • 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
    之前我們在介紹MOS和IGBT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米勒電容和米勒效應的概念,在IGBT的導通過程分析的文章中我們也簡單提到過米勒平臺,下面我們來詳細地聊一聊。米勒電容:上圖是我們之前在講MOS和IGBT的輸入電容,輸出電容和米勒電容的概念時看到過,下面是對應的公式:Ciss= CGE+ CGC  輸入電容Coss= CGC+ CEC 輸出電容Crss= CGC   米勒電容其中柵極和射極之間的寄生電容就是今天我們所討論的主角。
  • 運算放大器設計中需要注重的細節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4837.htm  第一、偏置電流如何補償  對於我們常用的反相運算放大器,其典型電路如下:     在這種情況下,R3為平衡電阻,其大小計算公式一般為 這些運算放大器知識你注意到了嗎,這樣,在可以很好的保證運放的電流補償,使正負端偏置電流相等。
  • 【電子乾貨27】吃透「米勒效應」
    對,這就是我們將要了解的米勒效應產生的米勒平臺。二、什麼是"米勒效應"?來自百度百科:米勒效應,又叫密勒效應(Miller effect),在電子學反相放大電路中,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或寄生電容由於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輸入端的電容值會擴大1+K倍,其中K是該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
  • 基於SOC應用的運算放大器IP核設計
    該運放採用了一倍電流鏡跨導恆定方式和新型的共柵頻率補償技術,比傳統結構更加簡單高效。用Hspice對整個電路進行仿真,在1.8V電源電壓、10pF負載電容條件下,其直流開環增益達到103.5dB,相位裕度為60.5度,輸入級跨導最大偏差低於3%。
  • 一種直接測量運算放大器輸入差分電容的方法
    輸入電容可能會成為高阻抗和高頻運算放大器(op amp)應用的一個主要規格。值得注意的是,當光電二極體的結電容較小時,運算放大器的輸入電容會成為噪聲和帶寬問題的主導因素。運算放大器的輸入電容和反饋電阻在放大器的響應中產生一個極點,從而影響穩定性並增加較高頻率下的噪聲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