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初夏,聒噪的北京城裡,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降生了一個男孩,男孩在家排行老四。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會經歷什麼,或者說如果他提前知道自己未來面對什麼,不知他還有沒有勇氣來到人間。
此時正值「三反」運動期間,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也搞得如火如荼。
男孩的父親時任教育幹部,特殊時期也受到牽連,被打成「異見分子」,還被開除了黨籍。
男孩的母親面對這樣的家庭變故,精神上多少受了些刺激,鬱鬱寡歡、不苟言笑。
因此,男孩在她的子宮內也就已經發育不良,再加上當時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有限,男孩天生就缺鈣。
他的哥哥也稱:老四從小就是一副呆呆的表情、整個人都很木訥,看起來就是個低能兒童。
以至於家裡人都管他叫「傻波子」。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男孩的一生,竟是如此的曲折,甚至連死亡都有些離奇。
他就是王小波(也自稱王二),一個對當代文壇、對革命愛情、對男女之間的「性」,有著獨樹一幟,且又見解深刻的人。
他筆下的「性」,揭示了特定時期,兩性交往遵循由「性」及「情」,由肉慾到愛情的升華,達到性情交融、靈肉一致的美好境界。
在他的小說中, 「革命+愛情」,「虐戀」、「權力關係」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01.與妻子的相識相知
1968年,17歲的王小波意氣風發,當時也受知識分子再教育思潮的影響,他來到了雲南下鄉插隊。
勞動的日子裡,見到了更多的人,遇到了更多的事,白天幹勁十足,晚上一靜下來,腦子裡就湧現了很多的奇思妙想,於是他開始了創作之路。
但他也沒有想到,9年後的某一天,他會因為創作結識自己的妻子。
1977年,李銀河在《光明日報》做編輯,讀到了一篇中篇小說《綠毛水怪》。
她被小說中陳輝和楊素瑤2個「怪人」,從相識到相戀到分別,驚世駭俗又感人至深的愛情所感動,產生了想見作者的衝動。
可第一次見面,卻被眼前這個乾癟瘦弱的男子嚇到。
她本以為文字讀起來那麼有魅力,人也會很有意思。
可見了面,美好的憧憬和想像瞬間就被澆滅,以至於事後感嘆:不如不見。
本想著再也不見,可沒想到男子竟主動找上門來,說要與自己探討文學,兩人聊著聊著,男子就冷不丁的問了句:「你有男朋友嗎?」
李銀河愣了一下,說:「沒有。」
男子又問:「你看我怎麼樣?」
李銀河猶豫了,礙於當時兩人身份懸殊太大。因為她的文章上過《人民日報》,而此時25歲的王小波,只是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的一個普通工人。
但這並沒有讓王小波望而卻步,反而激起了他的「戰鬥欲」。
他給她寫了許多情書,寫情書是他討好李銀河最拿手的方式,於是乎「撩妹高手」就此上線。
雖然不知道當時的情書都寫了什麼,不過在後來的作品中,倒是可以窺見一二:
1.一想起你,我這張醜陋的臉上就泛起微笑。2.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就太傷天害理啦。3.我只求你告訴我,我到底能不能得到你,我還不算太笨,還能幹好多事。4.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
這些經典情話,放到現在也會讓單身的女子如沐春風,心中泛起愛情的漣漪。
但情話歸情話,說得再溜,耳朵的份量始終不如眼睛。
在李銀河的眼中,王小波的外貌還是有些讓自己拿不出手。
不久後她就提出分手,可王小波哪能因為自己外貌問題,就此放手心愛的姑娘,畢竟他一直認為自己擁有不可多得的有趣靈魂。
他便嬉皮笑臉對李銀河說:「咱倆半斤八兩,你也長得不咋地。你應該去動物園爬蟲館看看,是不是我比他們還難看……。」
你還別說,這話對李銀河還真是奏效了。
1980年元旦剛過,兩人就「秘密」結婚了。至於為啥是秘密結婚,還得從王小波身份說起。
因為那時候的他,正好是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的大二學生。
兩人精神相當契合,結婚前還達成共識:不要孩子,做「丁克」。
這樣的觀念在那個時代,真可謂是大膽又超前。
02.「黃色小說」艱難的出版之路
1982年畢業後,王小波留校任教,不過教師生活似乎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他便繼續自己的創作之路,以打發空餘時間,而《黃金時代》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撰寫的。
1984年,王小波自費跟隨妻子遠赴美國求學。求學的4年時間,王小波感慨萬千,寫出了《紅拂夜奔》《黃金時代》等重要作品的架構及初稿。
1988年,他與妻子一道回國,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所講師,第二年在二姐夫的幫忙下,出版了小說集《唐人秘傳故事》,小說集定價2元,卻銷量慘澹,所以只能叫做自費出版物。
後來,他又回到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任講師。不過周折了一圈,發現文字才是最愛,而會計多涉及數字,與文字相較就顯得乏味得多。
1992年,王小波思考再三,辭去了工作,開始專職寫作。
這在當時來看,放著體制內的鐵飯碗,卻當起窮酸書生,這簡直就是特立獨行,不可理喻。不過在精神世界裡,如歌相信他是快樂的。
畢竟快樂,是用來感受,而不是用來比較。
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在香港出版時被改名《王二風流史》,以「黃色小說」的面目示人。
一方面是因為作品中有不少對於性愛的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是出版商為了謀取利益,故意而為。
為什麼說《黃金時代》有些「黃色小說」味道,是因為書中有很多恣意大膽的文字:
陳清揚找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但王二偏要說陳清揚是破鞋,然後王二解釋陳清揚被稱為破鞋的原因:大家都認為,結了婚的女人不偷漢,就該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臉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聳,所以你是破鞋。假如你不想當破鞋,就要把臉弄黑,把乳房弄下垂,以後別人就不說你是破鞋。
這樣的內容,在性愛未開化的內地,出版肯定是困難重重。
當然,也不是王小波故意而為之吸引眼球,而是他對過去時代的回顧。他曾稱:
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為人性的障礙。
所以整部小說也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展現了人們對性的真誠渴望,竭力規勸和引導著大眾對性的健康認知。
但在當時,這樣的文風怎麼能與正統文學搭上關係。
可機會還是來了,但不知道這是機會,還是黑暗前的黎明。
1994年,華夏出版社的部門老編輯趙潔平讀到了《黃金時代》,覺得十分精彩,趁著總編輯外出的時候,她打了一個時間差,讓《黃金時代》在內地出版了。
可事後,趙潔平受到嚴厲指責,為此還大病了一場。
同時因為書沒有正規發行渠道,根本也賣不出去。所以趙潔平和王小波總是推著後座上綁著兩捆書的自行車,到小書攤、圖書批發市場去推銷。
儘管如此,定價12.8元的《黃金時代》,賣了3年,直到王小波去世,仍舊沒有賣完。
可在1992年,《黃金時代》卻在臺灣就獲得了《聯合報》文學大獎,《人民日報》海外版第4版還報導了《黃金時代》獲獎的消息。
估計王小波也沒料到,獲獎的作品在內地的出版發行之路卻是如此艱難。
但比起生死,這又算得了什麼。
03.死後聲名鵲起
1997年4月,王小波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被發現時他的頭抵著牆、牙齒有刮過牆的痕跡、地上有牆灰,似乎是疼痛讓他掙扎了一段時間才走的。
而此時妻子李銀河正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得知王小波去世的消息,她頓時虛脫、精神恍惚,因為那個在她耳邊,悄悄說著動人情話的小波已經走了。
不久後,王小波一生最看重的小說作品,集結成《時代三部曲》公開出版發行,也就是《黃金時代》《黑鐵時代》《白銀時代》。
可笑的是,生前無人問津的作品,死後竟然洛陽紙貴,變得異常火爆,甚至幾年間加印了10多次,印數約為20萬冊。
王小波曾在小說中,寫過一句話:
我也想為春天做點事:到長城邊遠足,到玉淵潭遊泳,到西郊去看古墓,可是哪一樣都做不成。
是啊,生前的他作品受到排擠,確實一樣都做不成,心中只有道不盡的酸楚。
在他死後,作品全集、選集一版再版,儘管他終生致力於解構和反對權威,但他還是被捧成了新的權威,成了一代文學教父。
都說國外有梵谷、卡夫卡,國內有海子、王小波,才子的宿命,也飽含了不少懷才不遇的宿命。但他們都擁有豐富多彩而又特立獨行的人生。
很多人把《黃金時代》當「黃色小說」來看,但王小波始終覺得:
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說:
《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高曉松說: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是排第一,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魯豫說:王小波的文字,有著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卻又有著超強的癒合力、喚醒力。
而很多讀過王小波作品的人,都深深被王小波幽默又殘酷,大膽又真實的作品所感動,以至於看著看著就哭了,哭著看完又笑了,很多粉絲自稱甘願做他的「門下走狗」。
韓寒也是王小波「門下」的一員,他曾經表示:王小波生前寫了那麼多文字,苦口婆心講道理說常識。後來他死了,人們才假裝發現了他作品的價值,覺得他寫得不錯,是個優秀的作家。
這些名人背書,足見大家對於他的認可是發自內心的,也是真心實意的。
現在活動提前上線,王小波最具代表性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原價140元,現在促銷期間,現價只要89元(這價格也是如歌各大平臺對比後的靠譜最低價),一頓飯錢亦或2包煙錢,你就可以走進王小波,體會他赤裸裸而又真實無比的「性愛」描述與黑色反諷幽默,讓你面紅耳赤而又興奮不已。
畢竟現在看來,性是正常人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去看看」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