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課夫妻的孤村22年:他們用橘子當地球儀,憑什麼教出大學教授

2020-12-05 孤風婉史
楊昌強和羅荷珍

不是每一個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之後,就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裡,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條件,同時有一些孩子每天都要面向黃土背朝天,通過下地勞作,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或者在家洗衣、做飯,為此來減輕父母的生活重擔,而學習基本上就是他們的可想而不可求。

他們也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偏僻、路途遙遠、沒有通訊等等,把他們隔在了山的那邊。可以說他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身邊人,但幸好有些人不畏艱難,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這些孩子帶去了世界之光。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下楊昌強和羅荷珍的故事。

命運多舛

如果用一部書來形容楊昌強的命運,那麼《活著》再適合不過了。楊昌強並不是獨子,他還有兩個哥哥,雖然說他小的時候家裡窮了一些,但是父母健在,終究還算得上是一個幸福的家。命運總是那麼猝不及防,在他剛剛年滿6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為被蛇咬傷導致餘生不能行走,而母親在隔年也因為疾病奪去了性命。

楊昌強和羅荷珍

母親去世之後家裡連棺木的錢都沒有,是村裡人一家一家湊齊了母親的棺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村裡人對楊昌強的恩情讓他莫齒難忘,雖然年齡很小,但是當時他就在心裡發誓,以後一定竭盡所能地回報村裡人。

母親去世了家就不是那麼完整了,再加上父親又沒有收入來源,根本無法養育三個孩子。萬般無奈之下,家中的親戚只能把兩個哥哥賣了。一個7歲的孩子和一個無法行動的父親,就是這個家的全部,他們的生活是各種形容詞都無法形容的。

首次成為代課老師

楊昌強一直都有一個教師的夢想,他經歷了好幾次考試,仍然無果。雖然他不願意就此放棄自己的教書夢想,但是奈何生在那樣的社會,在溫飽得不到解決的時候,怎麼能夠一直去談夢想呢?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半認命的在打砂廠幹活。不過在1990年9月份的時候,他受到了老校長的委託,也是從這一天開始,他成為了一個代課老師。

楊昌強和羅荷珍

據他回憶,在他第一次代課的時候,他穿著一套滿身汙漬的衣服和一雙破爛不堪的解放鞋,他就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他代課的第6年與羅荷珍結婚,二人舉案齊眉雙雙成為了代課老師。

教學條件艱難

南方的冬天在沒有取暖的前提下,根本不能用寒冷來形容,但是他們夫妻二人為了不讓學生受冷,想盡了各種辦法,但是奈何當時的條件十分艱難,再加上又沒有柏油公路,所以兩個人只能靠一個籮筐和他們的脊背,來來回回地往學校運送取暖煤球。

但是學校真的是太窮了,除去這些次要的條件之外,他們連像樣的課本和教學工具都沒有。但是他們不甘讓自己的學生落後,所以就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說用石子或者蘆葦教學生做算術,甚至在橘子上面插一根筷子,假裝這就是地球儀。

楊昌強和學生們

他們把自己身邊的所有東西物盡其用,並且把自己所會的東西傾囊相授給了這些孩子,就是不斷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這些孩子想像外面的世界,努力的讓孩子與外面的世界去接軌。

既是師長,又是父母

他們在這個小山村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書育人,但是教的不僅僅是他們所知道的一些知識,他們做得更多的是照顧每一個孩子。剛開始雖然教書條件苛刻,但是大多數孩子的身邊都有父母,可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計遠出打工,只留下了孩子和年邁的父母。

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本來就不能夠完全自理,更不要提讓他去照顧一個半大的孩子。這樣照顧孩子的重擔,也就有他們夫婦二人來承擔了。照顧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他的班級裡所有的孩子都是類似的情況,都需要他們照顧。

楊昌強和羅荷珍

從未放棄

但是夫妻二人從來都沒有放棄,小到孩子上廁所,大到孩子出現叛逆或者家長不允許讀書的情況,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脫離他們的幫助。

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他不但教會了這些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更加教會了這些孩子如何去做人,同時他更讓這些孩子堅定信念,讓他們明白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自己

這樣的環境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但是他們夫妻二人在這裡堅守了20多年。並且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了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上,但是這座大山深深的把他們和外面隔絕了。

既沒有生活來源,同時又不能夠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對別人來講他們或許是偉大的,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孩子,還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繼續。

楊昌強和羅荷珍

在任教期間他們也想過要放棄,但是望著那一張張對知識渴求的臉,他們就怎麼也做不出這樣的決定。累點就累點,條件苦點就苦點,只要能夠把多一個孩子送出大山,那麼他們這輩子就值得了。每當堅持不下去了,他們這樣的思想就更加強烈,這也就讓他們堅持了數年之久。

這些年他們不僅僅是夫妻更是戰友,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並且可以做到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這三尺講臺上,即使條件再苛刻,他們也盡其所能地把每一個孩子送出大山。

橘子地球

他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在他們教的這近千名學生中,踴躍出了很多的人才,他們真正的做到了,讓這些孩子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這些學生中,有的成為了像他們一樣的教師,也有的成為了醫生,還有的成為了一些知名大學的教授。

他們用自己的20多年,培養出了多個對國家有用之人。而這些人也不忘初心,他們正在傳承著當年老師的精神,教書育人,救死扶傷。也可以說,這一切本就是他們應得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楊昌強和羅荷珍

他們送出了幾千個孩子,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已經將他們忘卻,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使命。他們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憑藉一己之力給每一個孩子帶去了生活的希望,現在他們就算收穫任何的殊榮,也是實至名歸。

他們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同時也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人,傾儘自己的所有,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帶去了希望。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人,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學習的權利。而很多孩子也都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們都通過老師所教的本領,成為了我國的棟梁之材。

相關焦點

  • 夫妻守無線電發射塔與世隔絕22年(組圖)
    原標題:夫妻守無線電發射塔與世隔絕22年(組圖) 金志達還在用上世紀的尋呼機當鬧鐘。  金志達和劉淑玉是年近六旬的老夫妻,已結婚32年,前10年大都兩地分居,後22年幾乎與世隔絕。為守護北京懷柔最大的無線電發射塔,夫妻倆在過去的8084天裡僅請了8小時的假下山赴女兒婚禮,說起來連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大相信」,妻子說山上生活有時會感到非常寂寞,而丈夫卻因為寂寞而快樂。  手捏插頭直播5小時  旦子山是懷柔區城邊最高的山,山頂有一座無線電發射塔,向當地千家萬戶輸送電視和廣播信號。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浮雕地球儀領域低調的王者——FUN GLOBE地球儀
    還記得前一陣子大火的親子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鄧超飾演的爸爸馬皓文,他能用足球改成地球儀給兒子當禮物,這個地球儀也成了貫穿整部的線索,兒子回到老房子第一個找的不是別的,就是這個已經堆滿灰塵的地球儀,甚至他當了太空人去了太空,只能帶一件東西的情況下,他仍然是帶了那個地球儀,可想而知這個地球儀對於孩子的意義。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 代課老師在夾縫中求生存,應該如何自救?
    代課老師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在大部分的公立學校裡邊,都會有他們的存在。代課老師是由於編制名額不夠,公立學校的老師不夠,所以由學校臨時招聘的老師。代課老師的工作量與正式老師是相同的,但是薪資待遇卻不相同,與正式老師相比,低了很多。
  • 小小地球儀 環遊大世界——SmartGlobe智能地球儀亮相歐西亞國貿...
    作為中國奧運的主人,每一個中國家庭如何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自如交流,暢談各地奇聞趣事,甚至用當地語言向各國客人們問候,如何生動形象的向他們介紹中國的名勝古蹟、新鮮事物,這些事情,一向致力於創造及發展高品質生活科技產品的歐西亞都幫我們想到了!  8月25日,美國歐西亞公司經過精心研究開發,將在北京國貿體驗店推出一款智能地球儀。
  • 北鬥AR地球儀
    建設單位:北鬥地球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承建單位:北京天域北鬥圖書有限公司  非凡部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創新摘要  北鬥AR地球儀利用AR技術與地球儀相結合,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對現實世界的進一步擴充和延伸
  • AR北鬥地球儀亮相:知天文曉地理,國產科技實力太酷
    這款地球儀可以說是地球儀界的「明星」,多次在一些綜藝節目裡出現過,而且有不少明星的孩子也在使用,比如像森地(田亮的女兒)、石頭(郭濤兒子)、小小志(林志穎兒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森地了,她現在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驚人的記憶力,小小腦袋裡的知識儲備量真的是讓人稱讚,可以稱呼她為百科小神童了,不過這一切都要歸功于田亮夫妻的教育意識
  • 漂亮的地球儀
    ■ 磁懸浮地球儀手邊有一個從朋友那兒撿到的磁懸浮地球儀。它已經壞掉了r。通電後不再工作。▲ 留作將來實驗用的支架1.底座託臺上的線圈令人驚奇的是,在原來的地球儀的底座下面還有一些線圈和電路板。他們的布局如下圖所示。
  • AR地球儀很酷,但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藉助成熟的AR技術,近年出現的AR地球儀得以融入更多的信息:地形分布、自然現象、人文名勝、人類文明,甚至跨越時空,穿越至恐龍時代…… 小熊尼奧AR地球儀(左)與傳統地球儀對比   從2016年8月面市至今,央數文化出品的小熊尼奧AR地球儀(以下簡稱「AR地球儀」)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成為目前公司賣得最好的產品之一
  • 北鬥AR地球儀太酷了,第 一次見這麼高科技的地球儀,還能看星座
    即便是非常無聊的電視購物,他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因此,為了讓孩子們看一些有利於他們成長的節目,我們總是有選擇地播放,希望他們在觀看的同時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給孩子們展示動物世界、海底世界和觀察宇宙就成了首選!
  • 寄望於發達國家 日本「俯瞰地球儀外交」捨本逐末
    09:35:3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2017年03月16日 09: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在這個春天還將繼續。  實際上,自安倍2012年當選首相以後就開始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政策。安倍認為「外交不是單純地盯著周邊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要像地球儀那般俯瞰全世界。」到2016年底,安倍共訪問了106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二戰後日本首相出訪次數之最。
  • 用PS製作3D地球儀!
    看到我們學校地理課上的地球儀了嗎,想不想自己也擁有一個?好的,現在教你用PS自己製作一個專屬於你的世界地球儀!首先你要到網站上下載一幅世界地圖,選擇瀏覽器輸入世界地圖選擇一張喜歡的下載下來!(製作軸承)新建圖層,接著選擇矩形選框工具繪製一個合適大小的矩形選框alt+del填充前景色黑色,按住alt+滑鼠飛輪方大圖像(便於觀察)雙擊圖層出現圖層樣式面板,在外發光下面用滑鼠點擊並勾選,選擇合適的參數點擊確定!你也可以直接用漸變工具直接拉一條漸變!ctrl+d取消螞蟻線!把圖層置於球體下方合適的位置!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球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球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球儀   (1)地軸:地球自轉所繞轉的假想軸,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的大圓。   (3)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 地球儀簡介!
    因為地球太大了,為了便於人們了解地球,將地球按一定的比例製成地球儀。地球儀上面人們用不同顏色、圖案、符號、文字來表示城市、海洋、陸地、等具體事物的形狀、大小等。 地球儀是用一根軸維持轉動的,這根軸就是地軸。地軸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人類假想出來的,與地軸相連的兩點為兩極,正對北極星的為北極是地球上的最北方,與北極相對的為南極為地球上的最南方。
  • 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逃離美國,千萬年薪留不住!她用AR技術報效祖國
    用&34;報效祖國又一中國人逃離美國,1000萬年薪也留不住她!用&34;報效祖國小孩子的時候就很喜歡地球儀,幻想遊遍世界。22歲成為劍橋大學碩士,23歲在世界科技頂級期刊雜誌發表論文,24歲囊括牛津大學博士學位,25歲成為博士生導師,1990年出生的劉明偵並沒有如同網絡上斷言的那樣,成為垮掉的一代,相反年少的她早早就有自己的遠大目標。
  • 五條人最新單曲《地球儀》發布
    五條人今日發布單曲《地球儀》。這是五條人第八張專輯(也是第六張錄音室專輯)發布的第一首單曲,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典型的五條人式的「中國迷幻搖滾土特產」,關於有限的肉身如何超越時空的一曲輓歌。樂夏首播令他們名聲大噪。風行一時的《道山靚仔》僅僅是五條人剛成立時的作品。十二年來,高產的五條人已經出版過七張專輯。
  • 中國出口日本的地球儀標註九段線 日媒妄稱反映政治意圖
    【觀察者網 綜合】日本《產經新聞》1月3日連發數篇報導,無端指責標識有南海「九段線」的中國產地球儀有問題,認為這是「反映中國政治意圖的商品」。這些報導被日本門戶網站「活力門」轉載。 報導稱,日本大阪市一家批發廠商從中國進口的地球儀標註有反映中國權益主張的南海「九段線」,該進口地球儀自2008年起在日本國內零售店出售。
  • 這世上,還堅持手工製作地球儀的人已經不多了
    [alert type=white ]一個有情懷的地球儀或許能帶你走得更遠。現在世界上只有兩個工作室堅持手工製作地球儀,位於英國倫敦的Bellerby & Co. Globemakers就是其中一家。[/alert]人們早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製作地球儀。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德國地理學家兼航海家馬丁·貝海姆(Martin Behaim)在1492年製作的。
  • 童鴿AR地球儀
    童鴿AR地球儀 學習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