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科技館 2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氣象局主辦,光明網承辦的 2017年寶貝報天氣「我是氣象小達人」活動,走進北京市密雲區檀營滿族蒙古族小學。八十餘名小朋友參加了天氣播報節目錄製。
據悉,檀營小學創辦於1944年,最早稱為扶輪小學,後更名為檀營小學,1987年隨著滿蒙民族鄉成立,更名為檀營滿族蒙古族小學。學校曾被評為全國鄉村少年宮、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校、北京市鄉村校外活動站、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當天,正值檀營小學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節。科技節以「體驗、創造、分享」為主題,旨在讓學生在突出「實踐」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提升科學素養,促進生命成長。而為了讓科技走進校園,讓科學走到孩子身邊,經「寶貝報天氣」承辦方光明網與學校商議,特將2017寶貝報天氣「我是氣象小達人」進校園活動納入了這次科技節系列活動中。
「晴天、陰天、下雨天,我愛生活每一天。各位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天氣預報。我是來自檀營小學的小主播。每一種天氣符號代表一定的天氣,下面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天氣符號吧……」。
「現在由我來播放明天的天氣,明兒個上午有小雨,下午就說不準了。聽說南風轉為西北風什麼的,怎麼也得有個七八級吧……」
活動現場,小朋友們有的利用手繪講起了氣象符號知識,有的用說相聲的形式播報天氣,還有的談起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葫蘆峪體現的氣象原理,形式多種多樣,內容妙趣橫生。
「孩子們為了能夠做一名出色的小天氣預報員,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孩子們在鏡頭前那大方、流利、自信的颱風,那古詩中蘊涵氣象知識的剖白,那帶著些許幽默的預報、那帶著稚嫩的氣象繪畫,都讓我們老師吃驚。『寶貝報天氣』活動既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開動大腦,放飛希望的空間,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在今後學習中,關注科學、學好科學、做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檀營小學學科主管陶金金表示。
據悉,這是2017年寶貝報天氣繼走進河北省平山縣北冶鄉北冶小學、走進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之後,本月第三場落地活動。通過這些落地活動,進一步宣傳了氣象科普知識。
2017年「寶貝報天氣」活動自今年6月在北京、上海、河南、安徽四個站點同步開展以來,已收集到逾四千餘份視頻。活動期間,小朋友們除了參與線下錄製活動,還可自制節目通過中國數字科技館微博、微信上傳。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018年1月。歡迎廣大小朋友參與,更多詳情請點擊進入「寶貝報天氣」2017專題頁面。(記者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