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樹木都是備受推崇的對象。「秦樹嵩雲久離居」,「雲鎖嫩黃煙柳細」等詩句,無不懷有極為崇敬的讚嘆之情。
作為防風固沙、淨化空氣、裝飾環境的植物,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參天大樹。但由於環境變化和人類的過度砍伐,很多珍稀樹種都已經消失了。
一些無法適應時代變遷的樹木,也已經逐漸走向瀕臨死亡的境遇。我國浙江地區有一棵極為特殊的樹,被譽為「地球上最珍貴的樹」,全球僅此一株,專人僱人24小時看管。
第一、「全世界最珍貴的樹」普陀鵝耳櫪
普陀鵝耳櫪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目前生長於浙江舟山群島的山坡林中。1930由植物分類學家鍾觀光教授,在踏尋珍稀植物時,發現了這棵極為珍貴的樹木。
1932年,林學家鄭萬鈞教授,根據這棵樹的地理位置,以及生長習性和特徵,將其命名為普陀鵝耳櫪。
作為舟山群島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普陀鵝耳櫪的樹齡已經有250歲了。據《國家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名錄》記錄,它是現存植株最少的一個物種,所以也有「地球獨子」的美稱。
普陀鵝耳櫪雌雄同株,樹皮呈灰色,小枝上長滿了棕色的葉子,葉片呈橢圓形至寬橢圓形,上面還長著長柔毛,就連葉柄上都長有短柔毛。
按照專業的說法,果序梗、序軸均有長柔毛或近無毛,它的果苞呈半寬卵形,小堅果寬卵圓形,雄、雌花於4月上旬開放,果實於9月底10月初成熟。
第二、「地球獨子」 普陀鵝耳櫪
作為世界範圍內唯一一株野生普陀鵝耳櫪,在經過報導之後引起了,全球生物學家的高度關注。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尤其是對於野生普陀鵝耳櫪來說,是地球上的一棵獨苗,所以為了保證它的安全,我國還特意派專人保護它。
在歷經大約70年的生長變遷後,從2000年開始浙江省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俞慈英女士,帶領研究組開始對這棵極為珍貴樹種,進行保護和解瀕技術。
專家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出了3萬餘株普陀鵝耳櫪。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攜帶的四種中國特有樹種中,就包括普陀鵝耳櫪的培育品種。
作為太空育試驗樹種中最為珍貴的樹種之一,普陀鵝耳櫪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太空上的明星。
第三、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專人看守
普陀鵝耳櫪的價值不言而喻,相關部門為了保障樹木的安全,甚至專門派駐了「警衛」,對其進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看守。
之所以會興師動眾地保護一棵樹,原因就在於,保護自然環境已經成為了全球發展共識,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或阻止,珍稀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
現在之所以僅剩下一株野生普陀鵝耳櫪,主要是因為它生長的環境,植被曾遭遇過嚴重的破壞。並且還多次在大風天氣的影響之下,導致植株嚴重受損,所以它已經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變化了。
但是生物學家們培育出來的新一代人工種植普陀鵝耳櫪,卻具有耐陰、耐旱、抗風等特性。目前,已經繁育出了大量的普陀鵝耳櫪樹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普陀鵝耳櫪。
可以說保護普陀鵝耳櫪,就是在保護我國的生態平衡。我國為了保護這棵「地球獨子」,將普陀山地區劃分成了國家重點自然風景保護區。
甚至為了更加完善保護措施,有關部門還為此設立了管理局,在保護普陀鵝耳櫪上付出了很大心血。
遊客來到這裡不僅可以親眼看到它,而且還能感受到來自250年前的自然風光,可以說它的存在為保存物種做出了重要意義。
結 語
或許早在一百多年前,根本沒有人會想到要保護一棵樹。人們為了建設自己的家園,不是無休止的亂砍濫伐,最終導致大量的珍稀樹種消失在了地球上。
這些樹木消失之後,會造成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最後還會對人類的家園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