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博物旅行】海島見聞之環節動物篇

2021-01-15 大成潤智自然觀察者

  提起環節動物,起初我只想到蚯蚓。前幾日恰巧與一位生物專業出身的大學森聊天聊到同一個問題,對方說「還有絛蟲」,繼而倏地恍然大悟,馬上自打耳光,翻出塵封的教材以求證——實際上是扁形動物。絛蟲,就是長達好幾米的恐怖的腸道寄生蟲,上過中學的都懂的(噁心死了> <),它雖也分節,但與環節動物「各節分化但又相聯為一個功能性整體」的進化高度還相距甚遠,故而壓根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複習,塵封的記憶匣子終於打開。我想到沙蠶是典型的環節動物,於是整理了此次海島調查收穫的沙蠶類。不得不說,雖然比起限制級恐怖寄生蟲輩出的扁形動物門,環節動物已經進化了不少,但沙蠶的長相還是很恐怖的。如果你是70後或80後的即時戰略遊戲愛好者,那麼估計你玩過經典的《沙丘》系列。在該系列中,有一個經典設定是外星沙漠中超級巨大的蠕蟲狀生物「沙蟲」,經常無差別地襲擊併吞噬採礦車、坦克甚至MCV大本車,那個恐怖且蛋疼的東西大概就是以沙蠶作為原型的吧。


最普通的沙蠶大約就長這個樣子,不論是淺海還是潮間帶都很多。魚類和螃蟹似乎十分喜愛吃它,難道味道很好?


  遼寧沿海及黃渤海上的海島岸邊,最常見的沙蠶就是沙蠶亞科的一些種類。上圖的近似刺沙蠶屬Neanthes的種類。通過微距鏡頭觀察此沙蠶的頭部,可見眼4個,兩兩縱列於兩側,異形感十足。頭部的幾條較長觸鬚叫做圍口觸鬚。沙蠶比起蠶來,更像蜈蚣,這是因為它頭部之後的體節各節兩側均有「腿」(多腿生物恐懼症者們可以退散了…)。但沙蠶的腿兼具運動與呼吸功能,而蜈蚣的腿僅具運動一項能力。另外沙蠶具有生殖態或稱異沙蠶體,表現為婚配前期4個眼睛明顯變大且晶體異常清楚、圍口觸鬚明顯變長等等。開玩笑地說,這簡直和單身漢見到美女的反應如出一轍:眼睛放光、鬍鬚生長變快…但實質上沙蠶的這種變化有利於它們從底棲轉為暫時性的浮遊生活以尋找配偶。


沙蠶的形態異形感十足,略似蜈蚣,但對人並沒有任何危害。


  比起上面的種類,下圖中的沙蠶就明顯十分美麗了。它叫做環唇沙蠶Cheilonereis cyclurus,全身帶有彩色和白色相間的環紋,這種彩色很難描述,像是摻雜些許黃褐色的粉色或肉色。此屬沙蠶我國僅產一種,僅見於黃海。它的習性與一般沙蠶大有不同,並不喜歡埋沒於泥沙中,而是鑽在各種螺殼內,並常與後面的連載中將要講到的大寄居蟹Pagurus ochotensis共生。


顏色豔麗的環唇沙蠶Cheilonereis cyclurus


  有一日,我在海島的岸邊趕海,見到下圖中的這個妖怪。憑感覺,它應也屬於沙蠶一類,但短粗的體型、極弱的活動能力、特別是體背覆蓋成對的巨大鱗片讓它明顯顯得與眾不同。經查,它叫短毛海鱗蟲Halosydna brevisetosa,與沙蠶同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葉須蟲目。其體背具18對寬腎形或橢圓形鱗片,而每對鱗片之間的背中線又是裸露出「細皮嫩肉」的,真不明白這種半吊子的裝甲意義何在…


形態比沙蠶更奇異的短毛海鱗蟲Halosydna brevisetosa,潮間帶及潮下帶皆有,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又有一日,在一處牡蠣叢生的礁石灘尋覓退潮期間被禁錮在小水窪中的濱海生物,俯身拍攝藤壺時驚見一孔雀開屏般華麗鰓狀生物。目標極小,我生怕視線一離開就再也找不到它,只好就勢原地撅臀扯腿單膝跪在水中,俯首近距離觀察。

  這真是一種無比華美的生物!展開的鰓狀結構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顏色和經得住再三品味的細節,這些鰓絲環繞成「C」狀,展現出動人的曲線美。不經意間,我又找到另外2個個體,看來這個物種存在個體顏色的很大差異,剛剛見到的是橙紅色的,新找到的這2隻則是十分花哨的淡黃白色。它與海葵有些許相似的地方,但我知道它們壓根不是一類東西;垂直觀察,它更似孔雀開屏,每一個個體都淋漓盡致地展現著華豔與嬌貴,更有爭奇鬥豔的意味。從花痴中回過神來,我注意到它的下部有一根彎曲的硬質管道沿礁石基質蜿蜒,於是腦中自然浮現出一個答案——管蟲。

  事實上我並沒見過管蟲,也從未知曉它的樣子。初次聽說管蟲這個詞,還是在關於「神奇的海底黑煙囪」的報導中。但有時候直覺是有效認知的一部分,而這次我便猜對了。這個美麗的生物是屬於纓鰓蟲目的「盤管蟲」。


美麗的盤管蟲,它是沙蠶和蚯蚓的遠親


  根據2000年國內的一篇文獻,我國記錄有28種盤管蟲,且近年新記錄、新種不斷。可見這是一個研究尚不透徹、充滿未知的類群。不過這不代表它非常稀有,事實上諸如華美盤管蟲Hydroides elegans和內刺盤管蟲H. ezoensis等一些種類是我國北方極常見的(甚至世界性的)所謂汙損生物。「汙損生物」的概念完全是按照對人類有利原則定義的,指附著在船底、浮標和一切人工設施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總稱,這些生物的附著習性往往對上述物件有害。不過據記載,多種盤管蟲的確為貝類養殖大害,可使牡蠣大量減產。盤管蟲,大概就是這樣天使與魔鬼的結合。

  上面所提到的「海底黑煙囪」指的是海底熱液噴泉,由於礦液與海水成分及溫度的差異,形成濃密的「黑煙」因而得名。這種環境集上百攝氏度的高溫、巨大的海底水壓及完全的黑暗、有毒金屬富集等各種極端條件於一體,對生物的生存力和適應性具有極大的挑戰。管蟲類正是在海底黑煙囪地帶最繁榮的生物類群之一。有著如此強悍遠親的盤管蟲,能隨著船隻輕易適應世界各地海域的不同鹽度和礦質成分差異,也就不是什麼怪事了。


發現盤管蟲的生境


我們發現的盤管蟲的另一個色形


  盤管蟲的管道為石灰質,遇刺激和敵害可迅速縮入管道中躲避,平時展開的部分稱為鰓冠。另外心細眼尖的朋友可以發現每一隻盤管蟲都拖著一個「小尾巴」,這個結構不是上面所說的石灰質管道,而是一個掃把狀的奇怪結構。經查,這個「小尾巴」正是殼蓋,也就是拖在外面的一條救命索。關鍵時刻,盤管蟲除了將鰓冠迅速收回管內,還會將用「小尾巴」斷後,徹底堵上管道的出口,真可謂是萬全的進化設計!


本期作者:計雲(如想了解作者更多作品請關注新浪微博 @凡蟲Ecobserver)

****************************

自然觀察者(簡稱N.A.)是一個原創科普平臺,以微信為主要平臺,科普中國本土野生動植物,推送世界自然博物獵奇圖文。我們還將義務推送國內自然愛好者的優秀圖文作品,投稿郵箱為Chinaturalists@126.com,如果你是博物觀察者、生態攝影師、專家學者、動植物腦殘粉…,如果你了解中國的花、鳥、獸、魚、兩爬、昆蟲…等任何動植物,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博物自然觀察、博物科普認知與博物影像旅行理念,歡迎你投稿,我們將擇優推送。

****************************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


相關焦點

  • 張海華的博物旅行:寧波野鳥傳奇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場博物之旅,本質上就是一場「回歸童年的旅行」。白胸苦惡鳥 本文除署名外均為 張海華 攝2017年11月,張海華所著的《雲中的風鈴:寧波野鳥傳奇》出版,成為寧波第一部介紹本地鳥類的科普著作。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封面鳥類手繪都是由他15歲的女兒張可航完成。
  • 6種自然博物好書:雲彩、植物、動物、星空
    終日在綠色世界的護林人彼得·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寫出三十六篇森林裡不可思議的精彩故事,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字裡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寧靜與睿智。從作為文明源頭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到工業時代的美國西部;從亞歐大陸腹地的俄羅斯草原,到南太平洋與世隔絕的狹小海島……過往的眾多文明因土壤侵蝕而衰落的真實案例,連接起了過去與當下的歷史,也對未來發出了啟示:除非我們轉而採取更具可持續性的策略,否則現代農業社會將會重蹈覆轍。
  • 魅力海島之菩提島、桃花島、外伶仃島
    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自然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享有「孤懸於海上的天然動植物園」之美譽。菩提島每年都吸引著數百種鳥類來此棲息、繁衍。根據觀測顯示,島上有鳥類400多種,是名副其實的「鳥島」,被譽為國際觀鳥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大批觀鳥愛好者雲集於此。菩提島最大程度存留海島原始地貌、植被等自然要素,為島內動、植物資源繁衍生息提供了重要保證。
  • 博物手繪|讓人糾結的「藍尾石龍子」
    2014年開始關注博物學,進行博物繪畫的創作和推廣曾為以下博物書籍繪製插畫▼▼▼√《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燕園草木補》√《崀山草木情》√《滇香四溢》等2015年11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要「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草木看多了,偶爾也會被鳥獸吸引,嘗試畫一點玩玩,也別有一番樂趣。第一次看到藍尾石龍子就驚豔了——閃亮的眼睛,光滑的身體,細密的鱗片,時髦的條紋,炫酷的藍尾,超高的顏值瞬間就令我路轉粉,不畫不快啊!
  • 博物君稱小強是被人誤解最深的動物 但自己看到也要弄死
    知名大V@博物雜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有著近800萬粉絲,經常為大家科普各種鳥獸昆蟲,在大V中算是特立獨行的存在。其實,所謂的「博物君」現實身份是《博物》雜誌策劃總監張辰亮,是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碩士。近日,他接受央視《人物》欄目採訪,他表示「在我看來,動物世界不應該有誰高誰低,分什麼高低貴賤。」
  • 《斯瓦爾巴密碼:段煦北極博物筆記》將角力中國圖書年度大獎
    極地博物學者、博物學文化傳播機構NHCC首席科學顧問段煦先生歷經七年科考、兩年寫作打磨出的北極博物「寶典」《斯瓦爾巴密碼:段煦北極博物筆記》,作為全球唯一一部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地方博物學的中文圖書,憑藉其源於大量第一手資料的精心講述,獲「2018中國好書」提名!
  • 「頂會見聞系列」之 EMNLP 2018 詳細參會見聞(下篇)
    :本篇屬於「頂會見聞系列」。Patrick Lewis 是 UCL 的自然語言處理博士生,早前參加了 EMNLP 2018,並在個人博客寫下了他的參會見聞,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對此進行了有刪節的編譯。本文為頂會見聞的下篇,上篇可移步《「頂會見聞系列」之 EMNLP 2018 詳細參會見聞(上篇)》進行閱讀。
  • 以產品思維營銷《DK博物大百科》
    在剛剛過去的「雙11」,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DK博物大百科》的銷售表現依然強勁,位居京東圖書總榜第三名、童書榜第一名,噹噹童書榜第四名。《DK博物大百科》於2018年「雙12」上市,當年實現了銷售碼洋1.2億元的優秀業績。至今,該書已被重印22次,累計銷售63萬冊,碼洋2.88億元。
  • 環節動物
    往期回顧:七上課件、黑體字、測試全套環節動物
  • 南通博物苑,館藏的鯨魚、鯊魚、江豚等珍稀物種的標本
    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布氏鯨,因喜食鯷魚又名鯷鯨。中型鬚鯨,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這件擬大鬚鯨骨骼標本,為2001年6月在啟東市呂四鎮海豐村海邊擱淺死亡,當時測量此鯨體長12餘米,重約15噸。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小鬚鯨骨骼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小鰮鯨等。這件小鬚鯨骨骼標本,為2007年4月18日在啟東塘蘆港捕撈的死體,體長4.6米,為雌性幼體小鬚鯨。
  • 淺析《博物》雜誌新浪微博傳播策略
    (三)語言風格風趣幽默 「博物」因為其獨特的運營風格而獲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應,因其在微博上樹立起了一個「高冷」的微博形象,粉絲稱呼「博物」微博為「博物君」。恰當的話語傳播方式對提升傳播效果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博物」能在眾多科普類微博中脫穎而出上在於其適應微博的話語體系,相較於科學知識常有的晦澀,「博物」的語言風格幽默活潑,擅長「賣萌」,粉絲對「博物」的評價是:「在解答專業知識的時候不會信口開河,一定有科學的依據,『博物君』會賣萌有個性,通過這個微博既可以學到嚴謹的科學態度又能學到幽默的說話方式。」
  • 《博物》2015.1新鮮出爐 挖掘技術哪家強?
    而對一棵樹來說,生長動力不僅來自樹葉的光合作用,也來自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提到大自然,我們總會想起陽光下的藍天白雲、草木鳥獸。但黑暗的地下其實同樣生機勃勃。動物、植物中的各路「挖掘高手」在地下各顯神通,展開激烈的生存競賽。而地面上的水和風,不但造就了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還「挖掘」出許多奇特的坑洞風景。借用一句網絡流行語——那麼問題就來了,挖掘技術哪家強?
  • 【博物標本拍賣】蒸汽朋克印尼金鍬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遊戲UI分享」 再點右上角「...」最後設為星標 看「遊戲UI分享」「博物標本篇
  • 2014春節說走就走的旅行 五大免籤海島推薦
    近年來,隨著中國遊客的消費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加,世界各國紛紛敞開旅遊大門,主動放寬入境政策來吸客,這對於眾多平日忙碌的上班族而言,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早已不是什麼難事。現今,你只需要弄清楚「免籤」的概念以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具體要求,春節期間一樣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無需再擔心申請籤證的時間問題。
  • 湛江這個海島,是湛江的島外之島,也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
    硇洲島(拉硭,一是約20 ~ 50萬年前海底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海島,也是中國第一個大火山島,位於廣東省湛江市東南約40km處,硇洲島是「湛江」八景之一,美曰:「硇洲獅子」,它是湛江市的島外之島,風景秀麗,四季宜人,島上名勝眾多,南國著有各旅遊勝地——那安海石灘,有矯情天然的海水浴場
  • 「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百本入圍作品!
    「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百本入圍作品!首屆「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百本入圍作品誕生在此特别致敬、感謝選送416部參選作品的出版社、出版機構、出版人、作者和譯者「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百本入圍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 博物內蒙古草原夏令營 2018再出發!
    沒關係,今年暑假,博物內蒙古草原夏令營,2018再出發!內蒙古赤峰市的達裡諾爾是個神奇的地方,草原、沙地、鹹水湖、火山、溼地、石林都聚集在這裡,簡直是最理想的博物夏令營目的地。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鋼筋混凝土,收穫草原的美好記憶,收穫一身自然探索本領,收穫一群好朋友,那這次的行程你千萬不要錯過!
  • 印度洋超人氣海島,最全面酒店攻略看這篇就夠了
    今天就和大家做個盤點,好讓熱愛旅行的你們來點實用的旅行靈感——如果真的要到留尼旺旅行,酒店該怎麼訂?留尼旺小百科留尼旺(法語:La Réunion)是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火山島,為法國的海外省之一,即留尼旺省。留尼旺島面積2,512平方公裡,海岸線長207公裡。
  • 《曾講見聞》旅遊篇之"終極之旅「
    《曾講見聞》旅行篇來到了第三集,可能大家都已經不能滿足通常的旅遊,需要最求更加高大上的刺激。
  • 世界知名的英國DK博物大百科!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搬回家!
    史丹福大學書店將《博物大百科》放在了科普書架的C位!而且,參與這本書翻譯的也都是國內的科普專家大拿們保證了內容的專業性和精準性其中包括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各位專家2)物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