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珍貴!南通博物苑,館藏的鯨魚、鯊魚、江豚等珍稀物種的標本

2021-01-08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擬大鬚鯨骨骼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布氏鯨,因喜食鯷魚又名鯷鯨。中型鬚鯨,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這件擬大鬚鯨骨骼標本,為2001年6月在啟東市呂四鎮海豐村海邊擱淺死亡,當時測量此鯨體長12餘米,重約15噸。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小鬚鯨骨骼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小鰮鯨等。這件小鬚鯨骨骼標本,為2007年4月18日在啟東塘蘆港捕撈的死體,體長4.6米,為雌性幼體小鬚鯨。據當時的照片顯示,該鯨胸鰭上有一條較窄的白色帶,當屬北半球的小鬚鯨。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長鬚鯨頭顱骨殘塊。南通博物苑藏。是一種分布範圍很廣的鯨類,為中大型鬚鯨。此鯨為張謇先生採集呂四墾牧區灘涂,為離乳期不久的長鬚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南通博物苑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嚴重破壞,該鯨僅存頭骨等殘存。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南通博物苑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南通,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壞和掠奪,苑址被日軍佔用為馬廄,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淪陷前夕轉移外,大部分散失。新中國成立後,南通博物苑的館藏才得以逐漸恢復。

偽虎鯨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別名擬虎鯨、虎頭鯨,是生活於溫帶、熱帶海域的一種齒鯨。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條偽虎鯨於1991年2月11日因追食魚類而進入長江,在如皋江邊擱淺死亡。當時測量此鯨體長為3.4米,重410多公斤。此鯨為偽虎鯨幼體。

糙齒海豚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皺齒海豚,是一種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齒鯨。糙齒海豚,我國大陸海域發現較少。這裡展出的糙齒海豚是2009年7月22日,漁民在呂四港出海4—5小時路程的129海域捕到的死體。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江豚標本。南通博物苑藏。亦稱「江豬」,黃海區域有分布,為長江口水域中海淡水兼生的小型齒鯨類哺乳動物。有關調查表明,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已減少到目前的不足1000頭。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鱟標本。南通博物苑藏。也稱東方鱟,鱟是一種珍稀水生動物,生活在近海多藻類的沙質海底。據地方志書中記載,南通市沿海灘涂直至清代仍有相當數量的鱟。現在南通沿海很難見到鱟的蹤跡。此件標本系1988年3月22日啟東漁民在啟東蒿枝港外近海捕到。

中華鱘標本。為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有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之稱。中華鱘是生在江河裡,長在海洋中的大型洄遊性魚類。中華鱘瀕於滅絕,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裡展出的中華鱘標本,體長2.5米,於1983年採集於南通縣李港長江口。(圖片版權均屬南通博物苑所有)

相關焦點

  • 廣西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館藏12萬多件動物標本-廣西新聞網
    12萬多件(號)館藏標本,每種動物都以它最好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讓它們回到它生前最美的樣子,這是我們製作標本的基本法則。」廣西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黃成亮如是說。長期野外採集所得 每件標本背後都有故事脊椎動物標本展廳裡,孔雀拖著長長的尾裙「顧盼生輝」。鳥兒顏色依舊豔麗,這是畫筆難以復原的。
  •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他是海洋世界「魔法師」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
    他是海洋世界「魔法師」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8.21 星期五     ◆蘇新剛的徒弟正在修復鯊魚標本的牙齒。青島水族館目前有兩萬    餘件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    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
  •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揭開海洋世界「魔法師」的神秘...
    青島水族館目前有兩萬餘件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
  • 為博物館募集到400多件珍稀標本
    14年多來,左煥琛教授領銜的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募集資金和實物價值2.5億元,特別是從國外募集了總數500多件世界珍稀野生標本展示在上海科技館和新自然博物館,填補了上海乃至全國的收藏空白,極大推動了公眾科學文化素養,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 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千餘種國寶級的海洋生物模式標本
    這些模式標本是我國所獨有的「國寶」。    因為這些生長在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首先由我國的科學工作者發現,他們便給這些標本起了個中文名字,使之成為國內外海洋生物比照定性的模式標本。凡是後來發現的同類海洋物種,均要延續這個名字。通俗地講,這就好比一種「樣票」。通常,一個國家發現的模式標本越多,就表明這個國家的海洋生物研究水平越高。
  • 百餘件「海洋精靈」標本亮相鄭州
    7月4日,「海洋精靈」科普展在這裡隆重開幕,100餘件生物標本展出。請跟隨記者的腳步開始一段奇妙的海洋之旅吧。□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實習生 劉迪/文 記者 張曉冬/圖【現場】100餘件生物標本亮相 史上頭一回步入展廳,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標本出現在眼前:斑海豹、南美海獅、企鵝、龍蝦、鯨鯊、大白鯊、長尾鯊、雙髻鯊、蝠鱝、黑鰭鯊、雀膳、匙吻鱘、鱘魚、白鯨、江豚、金槍魚、石斑魚、翻車魚、狼牙鱔
  • 曹園網站公示博物館館藏 含金絲猴標本、猛獁象化石
    記者發現,在曹園官網上,還以大量圖文對該莊園裡的博物館館藏進行了介紹。「黑龍江曹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據網頁顯示,該網站為「黑龍江曹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官網」,即曹園的投資方。  記者發現,在關於曹園的介紹中,網站文章毫不諱言莊園坐落於「張廣才嶺的大森林中」,並稱曹園「總佔地2.3平方公裡」。
  • 科技中學貝殼館下月開放 陳列世界珍稀物種標本
    科技中學貝殼館下月開放 陳列世界珍稀物種標本 xm.fjsen.com 2013-05-29 16:06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在科技中學內,一座專門面向中小學生的海洋珍稀物種館,正在進行緊張布展工作。這個不大的展館位於學校的一角,將作為我市中小學生海洋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已經獲得國家海洋局授牌。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別小看了它們 其中還有兩項世界之最呢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徐氏曙光鳥」是世界上最早的鳥 「赫氏近鳥龍」是最早的帶羽毛恐龍  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寧,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珍藏600餘件古生物化石與珍貴標本,陝西這所高校藏有個「寶庫」
    在西安石油大學,有一座寶庫珍藏著六百餘件古生物化石與珍貴標本。目送歲月更迭,見證滄海桑田。在並不起眼的角落裡,靜觀世態變遷。以獨特的輪廓,訴說曾經的時代。它,就是學校獨具特色的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地球科學科普教育與地質實訓平臺。
  • 超300斤重中華鱘標本亮相 系漁民非法捕殺(圖)
    這所開館不到5年的高校博物館,因館藏的30萬件標本及展出的一大批珍稀物種標本,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標本館。  幹馬標本在內蒙古製作了8個月  王長清說,在博物館展出的每一個展品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  在家禽家畜展廳,有一匹高大的馬全身幹制標本。
  • 世界首枚蝦類琥珀在「石探記博物科學館」展出—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中國科學家團隊在中關村圖書大廈正式開館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發現的蝦類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學家因此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它來自2000多萬年前。 靈蝦現身 水生生物保存於琥珀中極為罕見。因為粘稠的樹脂一旦掉到水裡,是很難包裹水中的生物的。
  • 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在宜昌建成
    中國園林網6月14日消息:6月12日,宜昌建成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館藏動物標本100餘件,植物標本近千件,均收集於三峽地區,充分反映了三峽地區動植物的多樣性、豐富性。
  •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南宋皇城圖都亭驛位置出土的瓷片標本涉及建窯、定窯、越窯汝窯、吉州窯、當陽峪窯以及高麗窯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批瓷器標本中有大量署有刻劃的銘文。銘文雖有在瓷器燒成前刻劃者,但絕大多數系在燒成後刻劃,如「御廚」「苑」「後苑」「殿」「貴妃」「尚藥局」等刻銘。
  • 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我今天選擇的動物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僅有的六種淡水鯨魚之一,它們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迅速減少,它們是一種相對不為人知的物種,被稱為長江江豚,他們只是處於災難的邊緣。長江江豚是海豚的兩個亞種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的淡水海豚種類。
  • 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亮相南京 講述億萬年前的故事
    【解說】近日,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集中亮相南京,講述億萬年前地球上植物生長的故事。  【解說】此次展覽精選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模式標本館館藏的近80件珍貴的植物化石標本,年代跨度從四億年前到距今1800萬年前。記者在現場看到,南京花、靜子花、威爾姆遜花和遼寧古果等各色植物化石依次擺放在展櫃中,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和媒體記者的目光。
  • 榜單:館藏量榜,故宮、陝博、國博、上海昆蟲、上博超百萬件
    豐富的館藏量一直是評價博物館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全國博物館館藏量最高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達到了186萬餘件,陝西歷史博物院則緊隨其後,有171萬餘件館藏,其他超過100萬件館藏的還有國博、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記者探訪    兩萬多件標本吸引八方遊客    記者了解到,水族館建成開放之初,有玻璃魚池18個,院中有兩座露天水池,剝製標本30件,珊瑚9件。經過80多年的發展,館內現有海洋生物標本兩萬餘件,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是全國唯一的海產博物館。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原標題: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核心閱讀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