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大鬚鯨骨骼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布氏鯨,因喜食鯷魚又名鯷鯨。中型鬚鯨,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這件擬大鬚鯨骨骼標本,為2001年6月在啟東市呂四鎮海豐村海邊擱淺死亡,當時測量此鯨體長12餘米,重約15噸。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小鬚鯨骨骼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小鰮鯨等。這件小鬚鯨骨骼標本,為2007年4月18日在啟東塘蘆港捕撈的死體,體長4.6米,為雌性幼體小鬚鯨。據當時的照片顯示,該鯨胸鰭上有一條較窄的白色帶,當屬北半球的小鬚鯨。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長鬚鯨頭顱骨殘塊。南通博物苑藏。是一種分布範圍很廣的鯨類,為中大型鬚鯨。此鯨為張謇先生採集呂四墾牧區灘涂,為離乳期不久的長鬚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南通博物苑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嚴重破壞,該鯨僅存頭骨等殘存。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南通博物苑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南通,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壞和掠奪,苑址被日軍佔用為馬廄,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淪陷前夕轉移外,大部分散失。新中國成立後,南通博物苑的館藏才得以逐漸恢復。
偽虎鯨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別名擬虎鯨、虎頭鯨,是生活於溫帶、熱帶海域的一種齒鯨。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條偽虎鯨於1991年2月11日因追食魚類而進入長江,在如皋江邊擱淺死亡。當時測量此鯨體長為3.4米,重410多公斤。此鯨為偽虎鯨幼體。
糙齒海豚標本。南通博物苑藏。又名皺齒海豚,是一種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齒鯨。糙齒海豚,我國大陸海域發現較少。這裡展出的糙齒海豚是2009年7月22日,漁民在呂四港出海4—5小時路程的129海域捕到的死體。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江豚標本。南通博物苑藏。亦稱「江豬」,黃海區域有分布,為長江口水域中海淡水兼生的小型齒鯨類哺乳動物。有關調查表明,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已減少到目前的不足1000頭。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鱟標本。南通博物苑藏。也稱東方鱟,鱟是一種珍稀水生動物,生活在近海多藻類的沙質海底。據地方志書中記載,南通市沿海灘涂直至清代仍有相當數量的鱟。現在南通沿海很難見到鱟的蹤跡。此件標本系1988年3月22日啟東漁民在啟東蒿枝港外近海捕到。
中華鱘標本。為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有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之稱。中華鱘是生在江河裡,長在海洋中的大型洄遊性魚類。中華鱘瀕於滅絕,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裡展出的中華鱘標本,體長2.5米,於1983年採集於南通縣李港長江口。(圖片版權均屬南通博物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