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雙11」,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DK博物大百科》的銷售表現依然強勁,位居京東圖書總榜第三名、童書榜第一名,噹噹童書榜第四名。《DK博物大百科》於2018年「雙12」上市,當年實現了銷售碼洋1.2億元的優秀業績。至今,該書已被重印22次,累計銷售63萬冊,碼洋2.88億元。本書自出版以來,作為當年的單品科普類讀物在市場上創造了一個「現象級」的銷售奇蹟。
《DK博物大百科》無論是在產品策劃階段,還是在推廣階段,均整合了圖書市場的熱點、讀者需求、精品內容、渠道建設等多種信息,這一「現象級」圖書的成功,無疑是運用產品思維順勢而動的典型案例。
開發思維:
從產品內容挖掘營銷點
在圖書內容打磨階段,發行營銷團隊的介入是入場的最佳時機。《DK博物大百科》從出版社2012年拿到版權,團隊用了6年多的時間來打造這本書的內容。本書囊括了5000多個物種,足有623頁,涉及昆蟲、動物、微生物、礦石、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識。
本書的體系和內容實在是太龐大了,恰恰是因為這樣龐大的優質內容,發行營銷團隊通過數次市場調研,將「大」作為本書最大的賣點,營銷細則全部圍繞這一點展開,在賣點、讀者群、定價、增值服務、文案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證。
團隊力求突出這本書的權威性——它夠大、夠權威、夠厚重,內容夠豐富,圖片和文字夠全。於是團隊將本書打造成了重磅圖書,將本書定位為它不僅是一本青少年的科普圖書,也是一本增進感情的親子書,更是一本可以長久陪伴孩子的工具書。在這樣的營銷策略下,團隊將書名修改了4次,通過市場反覆調研,終於確定了《DK博物大百科》這一名字,並順勢提煉出本書足有「7斤重」的突出亮點,這也為後來推廣文案的精彩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運營思維:
控制好產品銷售的節奏
在圖書銷售階段,我們不僅追求品牌效應,還追求最終結果,達到「品效合一」。在剛剛過去的「雙11」,《DK博物大百科》的銷售表現喜人,位列多家平臺榜單的前三名。成績的取得在於營銷團隊一開始便確立了金字塔形的銷售模式,即分階段、分梯隊做好銷售,很好地把控了產品銷售節奏。
基於這樣的運營銷售策略,團隊分為五步走。
第一步,發行營銷團隊與60多家微信公眾號洽談合作,最終,篩選了幾個頭部公眾號作為最終「首團」合作夥伴。圖書首印8000冊,在2018年「雙12」的3天時間裡全部售罄,完成了200多萬的實洋銷售。
《DK博物大百科》被引爆,團隊乘勝追擊,安排印廠加速重印的同時,對公眾號團購不間斷排期,最終,《DK博物大百科》第一步在公眾號渠道實現了20萬冊的銷售戰績。
第二步,這是《DK博物大百科》持續發力階段,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發行營銷團隊發力「今日頭條號」,在自媒體「腦洞歷史觀」上售出1.7萬冊,同時,通過抖音帶動、大V店跟進持續進行銷售。
第三步,發行營銷團隊在2019年「6·18」期間的營銷策略開始轉向。一是和天貓商家在「6·18」期間深度合作,最終選定了比較大的頭部天貓系統中盤,天貓客戶直接承接了20萬冊的銷售流量轉化,躋身榜單前三名;二是放開地麵店、傳統電商渠道的銷售,進行全渠道的大促,價格統一,注重圖書的品牌效應展示。這一策略使得流量釋放到了一個高潮,全渠道的放開轉化成了火爆的銷售量,本書的營銷也完成了初步轉化。
第四步,2019年第四季度,發行營銷團隊提前備貨,在京東、噹噹平臺的「雙11」發力,在這一時間段實行全年最大讓利,《DK博物大百科》銷量近5萬冊。
第五步,常銷階段。得益於之前的營銷,本書的銷售已經呈現輻射狀散開的良好態勢,此時,已不需要過多投入營銷的力量,轉而通過口碑和榜單來進行常態化營銷。在2020年春節期間,本書在傳統的電商京東、噹噹備貨充足,得益於兩網的物流優勢,圖書的發貨並未受春節和疫情的影響,銷量反而繼續增量,每個月有約1萬冊的銷量。
至此,一個完整的「金字塔」呈現出來。
迭代思維:
在產品形式上做文章
我們還要有產品迭代的思維,在產品的各個環節思考不同的迭代方式。《DK博物大百科》除常規重印,還開發了點讀版,這一做法充分利用點讀筆公司的渠道和它們幾千萬的粉絲量,實現了5萬冊的銷量,此外,AR版系列、「科普中國」視頻等也在陸續開發中。
營銷發行團隊也在探索銷售方式的迭代,如加強政府渠道的影響力建設,《DK博物大百科》多次進入「學習強國」應用首輪轉頁的宣傳,實現了日銷售300冊的成績。再如,推廣方式上的改變,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文明》在未進入公眾號團購之前就做了預售發行,在摩點眾籌,不到20天的時間實現了近40萬的圖書實洋,銷售近4000冊。
疫情之下的圖書出版如何乘風破浪?筆者認為,用產品思維來針對內容制定營銷策略,不僅是對傳統圖書出版流程的重塑,更是出版角色的重新定位。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