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數位化,讓商業決策更科學化

2020-12-06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怪獸先森,ID:Mister-s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商業逐漸走向數位化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但目前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但我相信數位化全面普及的這個時間不會太久。本文是我其中一篇數位化的文章,以後有機會會再寫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前思考3秒:

你覺得數位化對商業和營銷上有什麼用?

「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 自從馬老師在2014年一次的公開場合說了這句話後,現在很多人對「大數據、數位化」等概念已經不陌生了。

今年疫情的出現,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數位化的商業應用和快速發展。比如醫療診斷和治療上採用數位化技術和設備,讓病人在家也能享受專家的診斷和治病。

「數位化未來一定會像電和網際網路一樣,成為商業的基礎設施」——這個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已經或逐漸在普及的趨勢了。不是說你要不要數位化,而是你以後可能沒了數位化就無法生存,就像現在的電和網際網路,缺少了就幾乎無法生存。

技術是最大的生產力,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而數位化就是未來幾年的最大生產力。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反駁,好像我所在的企業就很傳統,也沒見什麼危機或有生存問題啊……

這就像洪水如果來了,有些人提前準備的就跑到另一個高地愉快地發展,有些人因為本來佔領了某山頭而暫時不被水淹到(如,某些企業壟斷某些優勢資源),剩下的沒有準備也沒有特殊優勢的就只能被淹死了。

也許,現在洪水還沒完全來到你家。

我們這時不妨提前了解準備一下。

1

那麼,數位化是什麼?為什麼要實現數位化?

有些人以為設備接上了網,收集一些用戶數據,就是實現數位化了。

其實不然,企業真正的數位化不僅僅是技術上,還要是真正從思維上轉變,以及學會利用數位化為自己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實現更好地增長——這也是數位化的作用。

是否能利用數位化技術去真正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這是判斷實現真正數位化的核心。有些人搞了一堆數位技術,反而降低增加企業的成本,卻沒有增長多少價值,還不如以原來的方式呢。

但是當大家都學會運用數位化給自己企業賦能,提高了效率。如果你還停滯不前,那你的競爭力也自然下降,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數位化在商業上涉及的方面很多,我這裡只談營銷上的數位化。如果單純指標來看,根據《數字時代的營銷戰略》一書總結,真正的營銷數位化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標準:

1.連接(connection)

連接是網際網路、數字時代的本質中的本質。沒有連接,就不叫數位化。

連接什麼?傳統網際網路時代,連接的是人與人、人與服務。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數位化時代,連接已經超越了單純的人與人、人與服務之間的連接,還融合進了人與線下、線上與線下等連接因素,未來甚至是萬物互聯的時代。

比如你去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消費,就能感受到線上和線下,人與商品等全面的連接與體驗。

2.消費者比特化(bit-consumer)

比特是英文 binary digit的縮寫,比特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單位。消費者比特化就是把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記錄與跟蹤,轉化成精確的可視化數據,方便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動態和做出更有效的營銷決策。

很多零售店已經開始進行「消費者與消費行為比特化」的改造和升級,以普拉達(Prada)的零售店為例,已經可以做到將所有的衣服都貼有裝著傳感器的新型條碼標籤。

有了新型條碼標籤之後,每件衣服被消費者拿起、放下或者試穿的信息都會被準確記錄,並傳遞到後臺的管理系統中。這樣試穿過多少件,甚至衣服被拿起、放下多少次,這些數據都將通過分析為服裝企業下一步的產品開發、設計或者進貨提供精確的方向。

3.數據說話(data talking)

有人說數據是未來的「石油」,這一點也不誇大。

數據是數位化的基礎,沒有數據,一切都是空談。就像「巧夫難為無米之炊」。

有了數據,才能更好了解用戶,實現更多商業增長。這也是阿里等平臺收購一個企業,第一個要求就是可以無條件享用其數據的重要原因。

4.參與(engagement)

以前一個產品只要生產出來就不愁賣,也不需要消費者的參與。現在供大於求時代,商品泛濫,如果不重視消費者的需求與參與反饋,產品則很難賣出去了。

而且現在讓消費者參與商業決策鏈條中的成本也越來越低,消費者的參與則更重要。比如維基百科就是用戶參與編輯的過程。

5.動態改進(dynamic improvement)

過去想要改進一個產品,從收集顧客意見到最後反饋到工廠上,整個周期都要差不多一年以上。在現在快速變化的環境裡,這種反饋周期太長了。

現在的消費者數據更新頻率非常快,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企業也需要快速適應變化,快速反饋與迭代、動態改進,才能以萬變以萬變。而且,隨著各種技術的普及,實現動態改進的成本也越來越低,關鍵是思維的及時轉變。

比如小米在2010年創建的時候,就把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頻率變為一周一次。雖然這在當時是有點「變態式」的做法,但卻實現了根據用戶反饋後的動態改進,讓產品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

總結一下,

想要實現全面的數位化——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的狀況,可以「瞬連」、「續連」等高度連接;而且能夠隨時跟蹤用戶的行為數據變化,每個環節做到以數據說話,並在連接中實現用戶參與,實現企業的動態改進。

目前的電商就是全面數位化的典型案例,因為顧客從購買到下單瀏覽到物流,到收貨後到過後的反饋評價,都可以形成以上五個標準的全面數位化運作。

因為用戶在網購的所有行為已經可以比特化,企業也可以實時監測各個環節和動態改進(你在平臺的瀏覽、停留每個界面的時間、收藏、評論、購買等行為已被數位化)

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企業做到以上五個標準還是有點難,這背後涉及技術成本、思維轉變、管理模式和企業慣性等的因素阻礙。

我個人觀點是,我們不要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要明白數位化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

所以我們如果目前還達不到以上標準,但是可以部分實現或充分利用數位化的思維去優化我們的企業經營效率和營銷決策效率。

2

營銷數位化的決策模型

數字是為營銷服務的,不是營銷為數字服務。

營銷數位化的目的是利用數位化技術和思維更好地了解用戶,維繫用戶,從而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銷售增長等目標。

分享營銷數位化決策模型之前,我們要明白數位化決策和傳統的營銷決策模式的區別。

根據《大數據時代》一書中的觀點,大數據時代給人類思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來理解這個世界,知道「是什麼」比「為什麼」更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傳統營銷團隊進行消費者洞察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出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原因,即為什麼購買或不購買某個品牌的產品或服務,為什麼喜歡或為什麼不喜歡,消費者是基於怎樣一種觀念或態度來決策的,這樣的因果推斷會成為我們營銷決策的重要依據。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消費者畫像更多的是相關關係分析,在海量數據中發現隱含的相關性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洞察與決策路徑。

好,下面介紹如何實現營銷數位化決策。我總結了一個「數位化營銷的決策模型」,明白這個決策模型背後的思維模式,才是關鍵。

這個模型主要有兩大模塊,一個是左邊的用戶畫像模塊,根據數據採集、數據挖掘、數據建模和驗證步驟形成用戶畫像。另一個就是右邊的「營銷戰略和4P」模塊。

中間的「用戶購買行為」是這兩大模塊的連接關鍵點,沒有前面的用戶畫像,就很難預測用戶的購買行為;有了用戶的購買行為的預測後,再去制定營銷戰略與措施,才更有效果。

下面展開來說說:

1.「數位化」用戶畫像

了解用戶,本質就是了解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就象是鏡子一樣,照出用戶的虛擬鏡像。這個虛擬鏡像越接近用戶的真實情況,就能越準確地預測用戶的需求與行為動機,進而制定更有效的營銷戰略與措施。

我這裡講的數位化用戶畫像與普通的用戶畫像不一樣。

在數位化的用戶畫像中,既需要按照大數據的計算,通過各種標籤還原出消費者的各種特質與軌跡,又需要把消費者放入情景化中,把這些特質的表現串聯起來,這樣營銷戰略既能夠有數據化的精確,又能有效切入消費者的生活軌跡

(普通用戶畫像與數位化用戶畫像的比較)

(資料來源:KMG研究)

數位化的用戶畫像的形成大概有四個步驟:

第一、數據採集

首先根據企業的戰略需求和業務目標找到適合的數據源。比如用戶的消費行為數據、第三方數據、CRM數據等,然後進行數據採集。

第二、數據挖掘

根據採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大概包括以下動作:

。數據清洗——去掉重複或不完整的數據。

。用戶識別——確定用戶多個ID的唯一性。因為同一個人可能有不同渠道的ID帳號。

。數據分類——分為用戶屬數據(性別、年齡、城市等)和用戶行為數據。

。建立標籤和權重體系——標籤就是對人、物、事或場景顯著性的分類、提煉與總結的過程,因為標籤化是精準營銷分析的重要前提;而權重就是對程度或概率的一種量化,表示用戶發生某種行為的偏好、概率或同一個動作在不同地點和時間的權重多少。

第三、數據建模

利用關聯規則和聚類、邏輯回歸等方法,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數據之間的相關性。然後利用其中的規則總結和相關性邏輯進行建模。

比如你是賣面膜的,通過分析知道你的目標用戶在什麼渠道,什麼時間會比較容易下單買你的產品,然後根據這個模型去制定更大量的營銷推廣活動。

第四、驗證

對以上的數據模型進行驗證,以保證該模型是準確抓住了用戶的特徵,減少模型的偏差性。

比如你是開餐廳的,發現每周六的時候,甜點賣得最好(可能周末了小孩子比較多),準備根據這個發現去提前準備每周六的甜點存貨量。然後通過檢驗確實如此,那就可以制定相關措施。

最後根據驗證,把一些偶然的相關發現或不能準確反映事實的數據剔除後,用剩下的模型形成用戶畫像。這樣的用戶畫像,應用到企業的營銷決策中去,才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接著就是根據用戶畫像的標籤和模型去預測用戶的需求動機和購買行為,最後就是「營銷戰略決策和4P」模塊了。

2.營銷戰略和4P變化

用戶畫像只是一個決策參考,但營銷決策這個環節,需要用到各種營銷思維和考慮各種綜合因素做出營銷戰略決策和相關措施。其中,在經典的營銷4P中,數位化的4P會可能變化「動態化和互動式」,也就是前面說的「動態改進」和「參與」等特點。

。產品(product):

:在數位化經濟中,產品更強調的是與用戶共同創造的模式。還會實現規模化的個性化產品服務的創造,這背後是企業成本評估和用戶畫像的精準分析。

。定價(price):

定價模式也從標準化定價逐漸走向動態化的定價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場景等進行動態定價,優化產品的盈利。

這種和目前酒店的「大數據殺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殺熟」是根據不同用戶的消費力和品牌忠誠度來實現利潤最大化(用戶會反感)

而數位化的動態定價是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來定價,實現用戶與企業的價值雙贏。

。渠道(place)

傳統的分銷渠道是從工廠到經銷商,再到各種零售終端的模式,而數位化的渠道是」以人為主「的分銷模式,人對人分銷,不局限於某個渠道。這背後需要很好的渠道利益設計和模式重構。

比如現在的微商和社區團購模式部分契合了該特點,只是還沒能完全實現」人對人「的渠道模式,這背後涉及一些比較複雜的政策、技術和商業體系的問題,隨著區塊鏈等數位技術的普及,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推廣(promotion)

傳統的廣告、促銷等推廣方式更偏向單向的傳播,數位化的推廣策略更看重用戶的社交傳播,用戶幫我們主動傳播。因為用戶買了你的產品,營銷才剛剛開始,購後的一系列措施才是關鍵,比如用戶關係管理等。

當然,數位化營銷決策中還涉及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數據獲取來源、用戶購買行為的驗證和企業其他部門的支持等等,篇幅原因,這裡不一一展開了。

總之,商業數位化、營銷數位化的歷史進程已經來臨,過去只憑感覺、靠經驗去做商業決策的時代會慢慢遠去。

未來一定是人充分利用數位化來提高決策效率的時代,經驗也會有用,但用好數位化的經驗會更有競爭力,讓商業決策更科學。

相關焦點

  • 企業營銷數位化已經成為「增長」的近義詞
    傳統的企業營銷模式在新冠的衝擊下讓企業不得不為未來思考,現在只要提到企業轉型,幾乎都會說數位化營銷,但數位化營銷到底意味著什麼?一些人認為它意味著新興營銷技術,另外一些人認為它是引流獲客的新形式,還有人認為,數位化營銷象徵著全新的商業模式,但是不管怎麼去定義,最終數位化都是會促進企業營銷增長,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把數位化營銷的價值從三個角度來總結:第一,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的重新制定:實現數位化營銷,就必定要重新觀察整個商業模式,並清楚價值新前沿在哪裡。
  • 從家居「買賣」中解析直播等數位化營銷的由來
    「邊防疫邊生活」或許是一個長期狀態,線上數位化營銷成為在新冠疫情環境下企業生存的剛需,在前段時間家裝家居行業的直播熱潮助推下,全屋定製在淘寶直播戰「疫」的直播引導成交環比漲幅中登上首席,雖然從直播結果來說有人歡喜有人憂,這一現象反映行業人士對於數位化營銷的重視,直播屬於數位化營銷中一種方式,可以說新冠疫情在施虐的世界同時也以這種特殊方式促進社會數位化轉型進程。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
    慧聰網CEO 孫毅先生 數位化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它是架構企業最基本的東西。 伴隨產業網際網路、新基建、5G、下沉市場等新概念的興起,新的創新環境為數位化企業挑戰傳統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長環境。慧聰網順勢推出的慧優採、慧生意等全新B2B信息聚合平臺,正是幫助傳統企業利用數位化工具和線索,快速搜尋全網優商優品,精準匹配買賣雙方真實需求,從而達到數位化賦能的動作,讓企業獲得更多商業機會。
  • 營銷破界,誰在無人區探險?
    線上需求的不斷增長加速了所有企業全鏈條數位化轉型的進度,舊的商業模型正在被打破,新的商業範式正在被構建。就如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所說的:「2020年瀰漫著一種情緒,就是覺得世界變了,此前的經驗沒用了。2021,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 JINGdigital | 2020中國耐消品營銷數位化白皮書發布
    JINGdigital | 2020中國耐消品營銷數位化白皮書發布 圖:《 2020 中國耐用消費品行業營銷數位化洞察報告》數位化啟蒙時代,正在開啟
  • 數位化的「商業奇點」到來,滴普科技成「主攻手」
    從今天的商業發展來看,無人零售、3D試衣、智慧門店、雲櫃檯等各類新物種層出不窮。在我們看來,數位化與新零售已經成為雙生體。數位化作為「血液」,融入到「人貨場」的各種應用場景中,其打破了原有的零售邏輯,正在重構商業模型。數位化「後浪」將帶動零售各業態呈指數級增長,數位化+新零售的發展已經按下快進鍵。
  • 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些啥?
    營銷上的轉型,更是這幾年的熱點,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王冠上的寶石。畢竟,營銷是直接給公司帶來效益的,營銷轉身轉得好,整個企業的身姿都能優雅起來。但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什麼,怎麼樣做才算是在轉型?這是我覺得需要搞清楚的問題。
  • 大家都在談的數位化轉型,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樣的循環經歷了二十年後,數位化轉型所包含的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每一個層面的企業經營者都可以從這個很長的清單中找到自己的可採納策略組合。 本文是一個整理。把數位化轉型的抽象概念盡力具體化,並用短小的例子來縮小誤解,讓它更貼近每家企業的實踐需要,更像一個具體的行動指南。
  • 「營銷數位化10講」之7:數位化的心臟——數據中臺
    營銷數位化的中臺,一定不是電商的前中後臺邏輯。沒有電商沒有線下業務,傳統營銷沒有線上業務。營銷數位化,既有線上,又有線下,立體連接,雙線深分,線上線下密不可分。營銷數位化的中臺,必須支持雙線深分,提供數位化運營。因此,註定無法用平臺或電商邏輯的中臺邏輯。
  • 「營銷數位化10講」(3):營銷數位化的靈魂是用戶畫像
    編輯導語: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用戶畫像」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它經常跟精準營銷掛鈎。通過用戶畫像,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興趣、地理位置等進行精確的推送,達到良好的營銷效果,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達到我們的目標。因此可以說,營銷數位化的靈魂是用戶畫像。
  • 尋找全鏈路數位化營銷超新星,騰訊廣告舉辦2020騰訊IN創新智慧營銷獎
    2020對於商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疫情成為新常態的當下,用戶的全面數位化不斷加深,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也全面提速,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新周期。在這些不可逆的趨勢轉變下,全鏈路數位化營銷升級也成為了企業的必選項。
  • 數位化時代 營銷職能的工作重心在哪裡?
    原標題:Brand Talk丨第八期:數位化時代,營銷職能的工作重心在哪裡?   品牌需要在數位化時代與消費者進行無縫的連結,這對於品牌方與品牌服務提供方都是極大的挑戰。面對當下境況,營銷職能的重心該在哪裡?第八期BrandTalk品牌說邀請了MetaThink根元諮詢品牌策略總監仲軼璐和胖鯨智庫CEO範懌作為特邀嘉賓進行對話交流。
  • 研究員談數位化轉型:超越商業周期的未來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數位化轉型:超越商業周期的未來文章作者 翁一探討數位化轉型比單純討論走出因疫情而起的商業周期波動更具有意義,因為它關乎人類的未來。對企業來說,數位化的價值是全領域、全流程、全方位的,是要對企業的人、貨、場的整體重構。就宏觀經濟學理論層面,數位化轉型亦是闡明了一些基本原理。商業周期理論觀察宏觀經濟,尤其是關於經濟周期波動,必然會想到商業周期理論。宏觀經濟學鼻祖凱恩斯和他的繼承者們主張總需求波動是商業周期的根源。
  • 中國廣告論壇|陳蕾:戶外數位化營銷趨勢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後,整個行業出現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趨勢。另外一方面,很多新的數位化產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在線娛樂業,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這些行業圍繞著數字經濟快速崛起,科技型的企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爆發。其實我們認為疫情是對商業模式的催化。中國過去的這20-30年是一個消費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次疫情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消費網際網路在轉向產業網際網路,未來其實沒有所謂的傳統企業,只有科技企業。
  • 梅斯醫學:學術引領,數位化驅動創新營銷解決方案
    2020年2月29日,作為專業的數位化醫學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梅斯醫學攜手Master-Land共同開展線上直播活動,創新及海外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孫麗霞女士分享了 「疫情之下,數位化驅動創新學術營銷」 議題,與業界同仁共同探討特殊時期下如何利用數位化營銷突出重圍搶佔先機,以及藥企如何把握後疫情時代創新營銷的機遇,創造更多的價值。
  • Fintech時代商業銀行的大零售數位化營銷 ——基於社交網絡圖挖掘
    實際上,商業銀行通過多年經營,積累了海量的客戶之間交易轉帳行為數據,奠定了基於資金交易信息構建客戶社交網絡的數據基礎。本文以客戶交易流水數據為抓手,提出了一套社交網絡圖數據處理流程,並結合商業銀行大零售業務實際,探索了FinTech時代大數據社交網絡圖挖掘技術在商業銀行數位化營銷相關領域的應用發展。
  • 構建快消企業決策大腦:從數據分析到智能決策
    線上流量紅利消失、營銷預算緊縮、消費者行為碎片化等一系列壓力下,過去幾年很多快消企業在考慮或者已經開始企業自建數位化系統進行數位化轉型。疫情影響下的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變化,促使企業數位化智能化的這一進程加速。
  • 亦莊大數據公司:從數據出發,「五位一體」構建數位化服務能力
    亦莊大數據公司重點選取政務大數據、園區大數據、產業服務大數據等領域入手,開展大數據行業應用研發,探索「數據、平臺、應用、終端、服務」五位一體的新型商業模式。
  • 神經科學讓營銷更有效 神經營銷學的誕生!
    在當今這個愈加消費者導向的商業時代,基於消費者洞察來制定決策的需求顯得前所未有的強烈。這種需求也要求營銷人員能更懂消費者。長久以來,營銷人員通過問卷、焦點小組等方法來了解消費者的所感所想所為。然而,用問卷這種自我報告的方法來獲得消費者真實心聲卻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 網易雲商發布:化零為整 進軍一站式數字營銷服務
    數位化轉型要求企業擺脫「路徑依賴」,轉變固有的商業邏輯,這使得許多企業面臨從轉變心智模式、明確轉型路徑,到採用合適的新興技術等全方位的挑戰。與天生自帶「數位化基因」的服務商合作,無疑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挑戰,促成轉型。網易智企作為網易的To B部門,天生自帶「數位化基因「,一直致力於幫助企業客戶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