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們步入移動網際網路元年,微商蜂擁而起,「網際網路+」風靡市場;2015年是共享經濟元年,且「網際網路+」企業野蠻式成長,也瘋狂式倒閉;2016年是移動直播元年, 90後成為網購主力軍和「種草一代」,主導著泛娛樂化文化,00後萌趣崛起;2017年短視頻集中爆發,品牌人設爆紅崛起,成就了一大批草根網紅;2018年,是AI人工智慧元年,引領全行業的發展趨勢……時代變化如此之快,讓很多企業很蒙圈,還沒反應過來,又出現新的變化……面對時代、客群、產品、營銷和渠道的快速新變化,企業的品牌營銷跟不上快速變化的步伐,可謂即累又焦慮。
但曾大獅想跟大家說的是,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我們只需要抓住變化背後的「道」,甚至把握未來趨勢之「道」,順「道」而為,便可輕鬆馳騁市場,駕馭用戶,玩轉營銷。
為此,曾大獅在經過多年品牌營銷全案策劃服務經驗和對宏觀大環境、市場、用戶等研究後,系統性提出和創立了各種前沿的實效實戰的品牌營銷思維、方法論和工具。在此先分享一個我首創提出的新時代全新品牌營銷體系——「品牌生命體」。
為什麼我會提出新時代的品牌要打造成為一個「品牌生命體」?這其實跟思維模式有關!那就必須先來說說我首創提出的一個創新前沿思維——「用戶融合思維」。
以前我們從傳統時代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現在已經進入到「無界共融新時代」。在此時代下,主導思維正是「用戶融合思維」,即指融合用戶去實現「產品即用戶,用戶即品牌」的創新思維;不僅「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契合用戶的產品、服務和體驗,更是要讓用戶認為「品牌即我,以品牌為榮」,並讓品牌「源自用戶」,實現用戶即品牌。我把這樣的用戶稱為「品牌高能用戶」,各行業品牌應致力於重點打造「品牌高能用戶」,以此為品牌賦能,同時影響普通用戶和感召新用戶。
看似前沿創新,但如何落地應用到各方各面卻是很不容易。為此,曾大獅以「用戶融合思維」為基本思維模式,系統性提出「品牌生命體」,實現體系化實效落地融合用戶去打造能與用戶「打成一片」的品牌。
「品牌生命體」可以幫品牌煥發自然活力,賦能品牌,讓其走在時代前沿,立於市場核心,佔領用戶心智,最終成功打造一個有人格、有人設、有文化內涵、有營銷勢能的品牌生命體,實現品牌與銷量雙提升。
以前有很成熟的「品牌生命周期」的工具方法論,這裡就不展開講了。而「品牌生命體」其實不僅涵蓋了「品牌生命周期」這樣的生命生長規律,更是講述品牌本身的「生命化表現」,如:品牌的「生命化形象」、「生命化特徵」、「生命化人格、人設」、「生命化語言」、「生命化思維、精神、文化」、「生命化骨幹」、「生命化血肉」……因為「品牌生命體」最核心觀點就是「品牌如人」,有溫度、有情感、有態度、可互動體驗和交流……只有把品牌打造成這樣的「品牌生命體」,用戶才願意主動與品牌玩起來,成為品牌的粉絲、朋友、買家、種草者,與品牌融為一體!
傳統的品牌觀,在進行品牌頂層設計的時候,基本上是基於「本我思維」,不管是品牌命名、logo、符號、印記、願景、使命、文化、精神、主張、理念、定位、公關定義、感性利益點、理性利益點、slogan、核心價值/價值觀、USP、調性、故事等等都是在表達「我是什麼、我有什麼、我多好……」。說實話,這是很「獨立」的設計,沒人喜歡關注你是什麼、有什麼、有多好,用戶關注的是「你之於我是什麼、跟我有什麼關聯或共鳴點、對我有什麼用、你跟我是不是價值觀一致、你是否讓我感到特別甚至快樂、你跟我之間能產生什麼故事……」。
因此,基於「用戶融合思維」的品牌生命體的品牌頂層設計,就會很不一樣,於是我研究和創造了很多很有意義的「融合性」品牌頂層設計,如:品牌命名和logo要人格化或場景化,以及會有卡通形象/吉祥物的設計,更要有品牌DNA/靈魂,有品牌骨架、血肉(如技術、資源、產品),有品牌夢想和目標,有品牌用戶文化,有品牌暱稱/別名、粉絲暱稱,有基於優勢區隔的消費定位和用戶期望的心智佔位的品牌定位,甚至有品牌人設、品牌用戶Slogan、品牌3Q(即IQ、EQ、SQ)、品牌情感價值觀、品牌用戶USP、個性/性格,以及用戶品牌故事。由於篇幅原因,這裡沒法一一展開講這些如何來設計,以後通過其他文章再做分享。
在我服務過的企業的品牌營銷策劃中,就應用了我提出的全新的「品牌生命體」的品牌頂層設計,實現在品牌新生/升級之際,就與用戶融為一體,這樣對於後續進行落地營銷的時候,就有了強大的先天優勢啦。
說到落地營銷,「品牌生命體」的營銷層是如何來做的呢?
基於「用戶融合思維」的「品牌頂層設計」將融合貫徹應用到營銷的方方面面,如:
1. 產品:產品頂層設計(生命化的產品名、系列名、型號名、產品VI設計、產品亞文化/內涵、產品核心技術包裝、產品USP及賣點等等主流設計要點)
2. 渠道:線上線下無界融合,用戶場景化互動體驗;大數據AI智能實現更好的互動體驗,大數據收集和分析進行更精準的渠道決策……
3. 服務:基於品牌頂層設計,進行客服話術設計、接待話術設計;售後服務圍繞用戶場景進行設計
4. 傳播:從整合營銷傳播到「融合營銷溝通」的創新升級,「融合」與「溝通」,更加潤物細無聲
5. 數據:內部建立企業第一方私有DMP(融合內外部大數據),實時動態分析和制定營銷策略
通過這五大維度的演繹,才能將「品牌生命體」打造得更加鮮活、與用戶融為一體和產出高效果。誰打造得好,誰就是某個領域的引領者、大贏家。
以上「品牌生命體」的品牌層和營銷層的做法,是一套體系化的方法論、實效工具,在具體針對某個品牌的時候,要靈活應用,不一定應用全部,這跟品牌的類型等情況有關。品牌的類型有:企業品牌、品類/產品品牌、活動品牌、城市品牌、IP品牌(視頻欄目IP、節目IP、電影IP、二次元虛擬IP……)、人物品牌(網紅、大咖、名人、明星……)等等多種類型品牌。
實際上,目前市面上已有部分品牌在做「生命化」的舉措,雖然相對獨立缺乏全面或多維融合,但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在催動各行業品牌改變,這裡簡單舉例部分:
1、品牌的「生命化」:2017年中,網易將品牌口號從「有態度」到「各有態度」進行全新升級,「有態度」講的是網易本身,「各有態度」是從用戶角度出發,講的是用戶的各種態度、價值觀,這就是本我思維到「用戶融合思維」升級轉型的最好例證!從此網易踏上了與用戶「玩在一起」的品牌年輕化融合之旅。同年下半年,網易推出年輕人IP項目——Live計劃,與各大品牌主一起演繹年輕人「活在當下」的年輕態度,各大案例獲獎無數。
2、產品的「生命化」:褚橙將品牌精神融入產品包裝、可口可樂的暱稱瓶、王老吉的態度瓶以及江小白將用戶情感訴求融入產品包裝……都在實現產品的生命化表達、溝通。
一個完整的「品牌生命體」,將具備兩大特徵:
1. 人格情感化:指品牌如人一樣具有人格形象和情感價值觀,是一個鮮活的存在;一個能與用戶「打成一片」的品牌生命體,一定要具備「五點」——笑點、淚點、槽點、爽點、痛點。
2. 立體生態化:指品牌如人一樣具有立體感官和生態智慧,不是孤立,而是融合品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而大數據和AI人工智慧的融合將使其能智能反應、生態發展;可立體化與用戶感官共融,更可智慧化分析、決策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方式方法,打造專屬自己的生態體系(自我成長、自我檢測、自我調節、自我循環),最終要提升內外部生態效益,實現品牌與銷量雙提升。
可以這麼說, 「品牌生命體」統合了品牌營銷,讓雜亂不系統的實現清晰體系化,更是重新定義了無界融合新時代的全新品牌營銷,給各行各業品牌主和廣告公司、品牌營銷策劃公司提供了大統合、體系化、實效化的思維模式、方法論和工具。
PS:我一個朋友之前在網上發出來「品牌生命體」的簡單介紹,那是以前我初步提出「品牌生命體」的時候所做的簡單的研究,這篇文章才是最新的體系化研究成果,有不足或錯誤之處,請網友盡情提出來探討,完善改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