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這個時代,萬物皆是品牌

2020-12-06 騰訊網

好久沒有動筆了,最近接觸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悖論,也是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品牌」。

我在品牌這崗位上已經從事8年了,在這期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品牌事,品牌人,也讀各種關於品牌傳播,品牌定義熱,品牌符號的書籍。

時而如今的我,已經離開了職場,走向了創業的路,這時,我才對品牌有了新的「重新的定義」,現在這個多媒體化的時代還需要品牌麼?一線城市的用戶群體似乎對品牌更已經脫離原有的依賴,而並不熟知的品牌,卻能夠在市場內遊刃有餘,如魚得水,創業真的需要品牌麼?

來源/千圖網

2015年,這一年,讓我對品牌有了深刻的「洗禮」,在這一年認識了好多市場品牌圈內小夥伴,幾乎當時任何大型活動,都會與大家相遇,感嘆帝都的圈子真的好小。當時工作經驗尚淺,可以獲取知識的途徑第一來自於工作,第二就是來自於品牌營銷類的書籍,其次就是各個活動上嘉賓的分享。

當時黑馬會的牛文文也沒有如現在一樣大火,創業大街才剛開始繁榮,三隻松鼠也沒有如現在一樣受此歡迎,江小白也沒有如現在知名度。那個時候,直播還沒有出現,快手還在農村下沉市場傳播者沙雕的文風,更沒有社交概念的拼多多,小紅書還沒主推,keep剛開始創業不久,王者榮耀還在內測。90後才開始工作,那時他們才25歲…

來源/千圖網

那一年,真的發生了很多事情。在2015年的一場飯局上,跟當時時任江小白CMO葉明,還有諸多市場品牌圈的工作的小夥伴跟往常聚餐,大家聊起了一個話題,「品牌廣告線下最佳的投放位置」,我的觀點認為軌道內的背景牆及車廂內動態電視是品牌最佳的投放位置,但是葉明(圈內稱呼小白哥)他的觀點跟我正好相反,他認為品牌最佳的受眾位置是車廂內把手位置。

來源/百度

為了捍衛我觀點正確的,我跟他在飯局上相互交錯,差一點為了此時爭吵了起來。爭辯之後,我得到了另外一個新觀點:品牌的投放有的是給消費者看,有的是給資本看,甚至有的投放是專門給老闆看的。

這個觀點當時是對我的觸動性蠻大的,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裡。感覺自己對品牌的理解還處於底層階段,一度會懷疑自己之前做的品牌動作,是不是只顧「自嗨」了。放到這個多媒介的時代,「品牌」這個物種還有用麼?

01

自嗨的營銷方式等於品牌麼?

「這個社會中,喪失了理性就掉入了品牌營銷中所設計的漩渦」。

我們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旅遊,怎麼選擇就餐的餐廳呢?

時間充分的話,你可以選擇大眾點評,美團等這類平臺中挑選合適的口味餐廳,還是到一個門外排著隊餐廳前,排在隊尾呢?

如果你的口味與大多數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那麼你在門外排長隊的餐廳等位是明智的。因為這個長隊所傳達的信息,就是多數人都覺得這家餐廳不錯,其中包括曾經在這個餐廳用過餐的回頭客。

也就是說,門口的長隊,可以為餐廳提供其受歡迎程度的有用信息。當然,這種信息有時就會受到幹擾,因為這些聰明的餐廳老闆會故意製造位子緊缺的假象,或者故意把很多作為隔離起來,或者用虛假的訂位來限制供應。

2017年正逢各式奶茶崛起的時代,其中喜茶憑藉著「排隊三小時只為喝一杯奶茶」,登上了新聞熱搜,引發了無限的好奇與關注。有流量的新聞,就會有蹭熱點的媒體,喜茶的這波花式營銷同樣被扒出僱用大學生進行排隊購買。即使這樣,還會有人去購買並且排隊,對購買喜茶的人而言,這家奶茶一定不錯。

來源/behance

對於喜茶而言,排隊製造的假象就是品牌投放廣告的一種宣傳,給消費者傳達一種排隊很火要買的錯覺感,又給投資人傳達了,若規模化之後就可以產生更多營收,投資產品正確。

02

瘋狂的廣告,不一定鑄就品牌

史玉柱的腦白金告訴告我們,品牌的成功,就是堅持不懈的在黃金時代投放廣告,堅持久了,品牌的影響力就會爆發。

很多企業主也學習史玉柱這套理論,燒錢投廣告,瘋狂的燒錢,最後企業燒沒了這樣慘痛的局面。到現在,傳承到史玉柱精髓的或許也只有楊浩湧的瓜子二手車、戴琨的優信二手車、及李健的人人車。在當年三家廣告大戰的時期,可見之地便有就會有這三家廣告的宣傳,融資之後就是廣告,廣告帶來的最大效益就是融資,這樣的品牌讓大家陷入了瘋狂。

投放在投資人的辦公所在地,投放在都市白領地區,投放在公司範圍內。這或許就是投放的默認協議,也是行業潛規。

來源/百度圖片

現在,這三家的廣告的聲音也以戛然而止,人人車的李健,分別以「自然人股東」和「執行董事」的身份退出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03

連結消費者的口碑是品牌

根據百度百科對品牌的定義:品牌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

品牌也會衰老,也會有年輕的品牌誕生。對於蒙牛或者伊利這種大品牌,幾十年的廣告不斷灌輸,使得消費者對這個產品認知程度還是較為深刻的。但很有一個意思的現象,蒙牛的產品竟然在大城市逐漸賣不動,甚至商超也很難見到此產品的身影,而伊利的很多新的產品,如安慕希,植選這樣的年輕品牌卻可以搶佔商超這樣的零售渠道,難道是消費的對產品認知程度不一定是越深越好?

江小白在14年剛開始進入北京市場時,那時的我剛入行業不久,也是親眼目睹了江小白這個品牌的崛起,在我的印象中,江小白並沒有斥資去投放各式廣告,而是選擇了基於朋友間的線下聚會作為品牌認知的切入點。江小白組線下飯局,酒局,讓大家來認識,通過高頻詞的活動來連結到不同人群,使大家都可成為朋友,馬雲自稱阿里巴巴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江小白葉明的策略則是讓天下沒有交不到朋友。

在線下的聚餐活動場景中,江小白就成為了連結朋友的間的「中樞交通」。所有參與的人不僅在活動中認識了朋友,喝到了酒,並且還得到朋友圈中江小白品牌元素,及免費的廣告位露出,從而演變成一種新的品牌認知,這種品牌認知是先天性帶有推薦、口碑性的傳播基因元素,也是江小白品牌成功之一。

在快手、抖音催化的短視頻及帶貨時代,品牌逐漸開始變得多了,甚至變得非常多,絕大數品牌未曾出現在朋友圈,未曾出現在不同的媒介上。有意思的是,這些品牌沒有讓人感覺很陌生,相反卻擁有了一種親近的感覺,消費者敢於消費去嘗試。這個結論就跟我們上面提出的品牌論存在博弈,認知的品牌是建立在關係,廣告、口碑概念之上的,而現在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產品也可以成為品牌麼?

04

現代萬物皆為品牌

品牌的最終目的就是銷售。

消費者有時並不關心品牌,而是在意價格。今年是我準備開啟二次創業時機,從北京來到深圳之後,選取了好多的創業項目,也研究了多數的消費產品與產品市場調研,在選取一個全新或者成熟的品類後,總還會有新的消費品牌衍生甚至存在。

今年6月份,曾調研過消費品類的電動牙刷,發現這個行業中品牌簡直真的玲琅滿目,價格更是有驚有喜,至於質量,更是飽受不同消費人群的爭議。站在第一梯隊的品牌有:飛利浦、小米、米家、華為、usmile、歐樂B、黑人、saky舒克、Soocas素士等,在某寶上搜索「電動牙刷關鍵詞」相關店鋪1800家,而這些,其中還有很多我們未曾聽說的品牌。

在看某多多平臺,價格真的是有驚有喜,最低電動牙刷價格在19.9、29.9且包郵,在我的認知範圍內,這樣的電動牙刷使用起來會存有安全隱患,關鍵這些低價的品牌並不存有任何品牌屬性,僅僅是擁有商標權,但銷量卻很驚人,所有的低價產品幾乎都是超有10萬+的銷售量。

在不同平臺上,品牌的有效屬性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效應,很多一線的品牌產品,反而很多並不具備能夠10萬+的銷量,此時品牌的連結屬性會失效,最終,打敗品牌的不是別人,而是價格。

因為上市,商業化進程加速了使短視頻平臺淪為了帶貨的基地速度,人人都是創作者搖身成為了人人都是帶貨的主播,平臺內的主播又促進了產品銷量的提升,在這個往復循環中,性價比高成為了最佳的優勢,而品牌存在的溢價空間非常低。

電動牙刷作為前期調研的項目之一,但是經過測評對比,玲琅滿目的品牌,在功能屬性都趨近於相同的時代,消費者更多的在意價格,這個時代,單純的品牌廣告已難以連結用戶。

05

別讓品牌成為意淫

商標既是品牌,品牌又是商標,商標品牌又是符號。

品牌的傳播最大的價值點在於「符號」,LOGO與外包裝都是符號的一種形式,也是正如此,才形成了視覺性傳播。不管是LOGO,還是外包裝,都是基於視覺符號的傳播。

年輕化,時尚化,新穎化的符號成為了大腦中「第一系統」的默認選擇偏好,消費者對這種符號持有更高的選擇態度。在藉助現在多媒體化時代背景下,企業越來越追逐年輕化的品牌設計符號,來迎合年輕化用戶形象。

前段時間看到講述品牌很經典段子,很多品牌的營銷我們在市面上都未曾見到,但是在年底或者營銷頒獎的大會上,卻頻繁上榜,此時才徹底領悟,這個產品之前還做過這樣的營銷案例呢。品牌營銷成為了一種自嗨的方式,只在圈裡傳播,而消費者是看不到的。

06

品牌的效應屬性

品牌是具有滲透力的,同樣也具有流量聚合效應,品牌肯定值得做,也肯定需要做。

在這個內容分發的時代,品牌就是一種符號,不管你的品牌知名度如何,受眾總會保持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沉澱品牌符號,沉澱的是背後的口碑推薦,從而聯想到產品,對產品從認知盈餘-價值範式-扭曲立場的轉變。

如:朋友小星今天給我推薦了一款代餐牛奶,使用後產品很不錯,從味感、食感,及體驗感上,說出了很多親身體驗者的真實感覺,這種真實感覺的推薦給他人從而形成一種口碑,其中存有品牌符號的印象,此時我沒有代餐的需求,依舊是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

未來,某天,我需要代餐這種需求,首選的抉擇路徑:電商—關鍵詞—看評價—購買,從而選擇相對不錯的代餐品牌。如果回憶起朋友曾經的推薦(安利),此時的路徑就變為:電商—品牌關鍵詞—購買。這個品牌屬性的路徑中,品牌成為了一種口碑,而非一種選擇。

品牌另外一面又是資本的收割機。這就回到我們開頭所講的故事,往往我們在外部所看到大規模品牌宣傳,更多是為了給投資人而看,或者可以理解為是收割資本家的鐮刀,不管是喜茶、摩拜ofo,還是其他的品牌,在品牌前期,投放媒體廣告,是為了吸取更多的資本,而在上市前瘋狂投放廣告提升所謂的品牌,則是為了吸取券商跟股民的手裡的錢。就拿眼前的案例來講,螞蟻金服的在上市期,瘋狂的廣告吸金,不就是提前收割的節奏麼。

品牌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品牌,而更多的品牌理論,不就是乙方來收割甲方的利器嚒。這個時代,你認為該不該品牌大張旗鼓麼?

全民裂變的模式為啥經久不衰

瑞幸造假是真假,但營銷是真貨

soul的增長公式

滴滴上線跑腿業務,再看之前死去的滴滴外賣,會成功麼?

股市暴跌的拼多多,正在改變電商格局

增長公式|復盤雙十一砍價與蓋樓後背後的增長

相關焦點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大家發現,「南極人」這個品牌,早已跳出內衣的「舒適圈」:上網搜索「南極人」,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
  • 老牌國產品牌,如今居然只有吊牌是「真」的?萬物皆可「南極人」
    提起國內知名保暖服裝品牌,很多中國消費者會想到南極人、恆源祥、三槍、鄂爾多斯等品牌。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也是行業的代表。尤其是十多年前,南極人曾經是中國大陸最熱銷內衣品牌,也是行業的領軍人物。然而,到目前為止,越來越多的人對南極人的品牌管理提出了質疑。上個月,《人民日報》轉載了中國新聞網發布的《萬物皆可「南極人?
  • 5G時代的品牌營銷轉型:智能化、多元化、一體化
    隨著5G時代的逐漸落地,未來5G在廣告營銷中的影響愈來愈深。那麼,具體而言,5G時代下,品牌如何利用5G進行營銷?下面,我們就從5G給營銷帶來的變革說起,談談品牌如何調整營銷策略,才能更好地制勝5G新營銷?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標狂魔為什麼只有南極人最成功?
    於是,我便去仔細扒了一下南極人這個品牌,不扒不知道,這一扒才發現,南極人早已不是當初的南極人了!但是南極人不管這套,明明自己是靠保暖內衣起家,但是南極人的授權品類從服裝、家紡一直延伸到電器,甚至還包括了食品領域,還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靠著「萬物皆可南極人」的策略,南極人的毛利率迅速攀升,根據它發布的 2019 年度財報顯示,僅品牌授權這項業務,就帶來了超過 70%
  • 群量解析|泛娛樂時代,品牌如何IP化?
    如今的時代是年輕多元化,也是泛娛樂的一個時代,想在市場競爭下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具備很高的知名度,品牌IP化正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群量不禁思考: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品牌要去的「羅馬」是不一樣的,走的路和方式自然也不同,但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那便是「引爆市場」。那麼品牌IP化的方法有哪些?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用戶為王的時代,品牌的本質是什麼?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不重要,我讓人民認為的真相才重要。——溫斯頓·邱吉爾用戶為王的時代,一個好品牌的聲譽被毀掉只需5分鐘。尤其是這個時代,數據的海洋一浪接一浪地衝刷到你的電腦和手機上。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依然很難確定哪種營銷策略是有效的,尤其是那些業務不直接面對顧客的企業。與此同時,品牌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正在逐漸降低(約翰·吉澤瑪《品牌泡沫》,2008)。要補救這種問題,不應該再採用傳統的方式來加強品牌,這只會增加企業的營銷支出,從而削弱品牌的盈利能力。
  • 品牌生命體——曾大獅重新定義新時代品牌營銷
    2014年,我們步入移動網際網路元年,微商蜂擁而起,「網際網路+」風靡市場;2015年是共享經濟元年,且「網際網路+」企業野蠻式成長,也瘋狂式倒閉;2016年是移動直播元年, 90後成為網購主力軍和「種草一代」,主導著泛娛樂化文化,00後萌趣崛起;2017年短視頻集中爆發,品牌人設爆紅崛起,成就了一大批草根網紅;2018年,是AI人工智慧元年,引領全行業的發展趨勢……時代變化如此之快
  • 起底國民品牌南極人:停產十年收入百億,一套神操作讓世界跪了
    一、萬物皆可南極人的時代一個叫南極人的神奇品牌,正在強勢佔領我們的生活。南極人眼鏡、南極人堅果、南極人口罩、南極人眼罩、南極人面膜、南極人水壺、南極人蚊香、南極人尿不溼、南極人羽絨服、南極人洗衣機、南極人手機殼、南極人對講機、南極人充電寶、南極人玻璃水、南極人按摩椅、南極人電動牙刷、南極人汽車貼膜……圖:各種各樣的南極人用品沒有一點點防備,我們就這樣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南極人的時代
  • 中國期刊行進在品牌時代
    當1986年12月一本名叫《國際商業與管理》的中文版雜誌出現在中國內地的時候,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也許首次接觸到了商業類國際品牌期刊的風貌。如今,版權貿易越來越頻繁,引進版亦越來越多,人們不禁產生疑問,走在品牌時代大路上的中國期刊將拿出怎樣的對策? .
  • 在國內,說起保溫杯,這個韓國品牌所向披靡
    近些年,國內企業瘋狂發展,基本各行各業都有領軍的品牌出現。比如提到空調就會想到格力,提到手機就會想到華為、小米。儘管國內企業在努力發展,但是在很多細分領域裡,外國品牌依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前些日子,Chnbrand(品牌評級機構)發布了2020年中國品牌力質數品牌榜,在統計的220個品類中,74.5%的行業冠軍都是來自中國品牌,但剩下的25.5%的行業依然是由外國品牌在主導。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個韓國品牌——樂扣樂扣。
  • 品牌聯名玩轉個人IP:「五條人」和他們背後的合作款們……
    各大品牌,紛紛盯上了五條人……    1 樂隊的夏天,五條人的秋天    「萬物皆可五條人。」 在我的記憶裡,上一次如此「萬物皆可」的還是螺螄粉。 五條人紅了。    羅振宇曾談到, 「個人品牌是目前或者未來幾十年最有效的連接器和流量入口,更是實現人生躍遷的利器。」 在流量當道、崛起的社交時代,一夜爆紅不難,但是要想走得更長遠,還是要依靠個人IP的形成。    3 萬物皆可聯名,怎麼才能玩出彩?
  •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法則
    (畢達哥拉斯迎接日出)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距今快3000年的古典時代,人們能對自然科學、基礎數論產生如此澎湃的熱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能將發明這一定理的人,捧到如此高度,讓畢達哥拉斯仿佛受到了君王的待遇,這是古希臘開明的文化,和自然主義精神所孕育出的寶貴財富,這將永遠銘記在史冊。
  • 護膚品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排名!
    巴黎歐萊雅,這個美容界的全方位時尚「探索者」,不斷刷新和引領著「從指尖到發梢」的美麗。從一種染髮劑到全球最大的美容用品帝國1907年,年僅28歲的歐仁·舒萊爾發明出世界上第一種無毒的合成染髮劑,並命名為歐萊雅(L』Oreal)。在之後100多年的創業歷程中不斷銳意進取,歐萊雅的產品從染髮劑擴展到了護膚、防曬、彩妝、染髮、護髮、男士等諸多領域。
  • 2019年冷藏展示櫃品牌口碑榜單發布 「留量」為王時代已經到來!
    據CSISC大數據研究實驗室江青主任介紹,自2013年啟動「中國好口碑」指數評價研究以來,實驗室連續七年以第三方視角發布年度行業品牌口碑報告,涉及空調、電視機、白酒、食用油、液態奶等60多個行業、近2000個品牌,希望能夠助推中國品牌經濟發展、助力企業品牌資產增值、助長品牌消費能力提升。
  • 2016中國品牌文化十大事件揭曉 開啟品牌時代 彰顯中國智慧
    黨中央國務院密集下發文件,從創新、質量、消費、供給側改革等多個層面推動中國全面進入品牌創新時代,2016年毫無懸念成為「國家品牌政策年」,品牌引領,文化鑄魂,已經成為國家意志!,《品牌信息本論》和《品牌診斷學》的出現,從本體論突破解決了品牌難以定量分析的世界級難題,徹底顛覆了國外品牌理論框架,開創了全新的品牌定量分析領域,由此開啟了由我國品牌界主導的品牌科學管理的新時代。
  • 重慶奉節臍橙的領導品牌」山橙時代」亮相上海灘
    央廣網重慶1月3日消息(記者劉湛 通訊員龍江)重慶奉節臍橙的領導品牌「山橙時代」近日在上海灘盛大舉辦「啟程·2016品牌發布會」,正式對外亮相。  發布會上,該品牌與愛澤陽光、易果生鮮及兩鮮等線下線上渠道正式啟動戰略合作,共同開啟山橙營銷的新時代。此外,「山橙時代」還宣布舉辦「我與山橙不得不說的故事」徵集活動,與消費者互動共同完成品牌視頻的創意。
  • 陳大鴨,引領雲南特產品牌新零售時代
    早在2016年,馬雲就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概念,意味著價格消費時代向價值消費時代升級的新趨勢。產品的價格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關注點,而產品背後所蘊藏的購物體驗和消費方式卻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為了能在新零售時代佔據一席之地,各大消費品牌都在尋求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與消費者開展各種形式的溝通與連接,作為雲南休閒零食的代表品牌,陳大鴨「陳大鴨品牌食品店」微商城的上線,正是新零售時代下的一次創新嘗試。
  • SkinDNA聯合全球合作品牌,開啟皮膚基因檢測潮流時代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萬事萬物都可以被分析計算,用符號去表達,人何嘗也不是一種符號?很多化妝品牌和美容企業前身就是醫藥研究所或藥廠,如資生堂,日本著名的化妝品企業,它的前身就是1872年明治維新時代創立的「洋風調劑藥局」,積極應用生物科技研發新產品,同時也密切關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雅詩蘭黛主打的小棕瓶,也是根據表觀遺傳學利用基因技術調節皮膚自然晝夜節律,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 鍋圈=國民火鍋,這個品牌認知是如何塑造的?
    只有具備這個洞察才能做好顛覆式創新。創造新的需求不是滿足現有需求。消費者去菜場買東西,去超市一個個尋找食材,這是在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創立之前常見的場景,但是鍋圈洞察到了這一點,在這個場景後是消費者的需求增長趨勢,是用戶潛在未被挖掘的需求。